家校联系的重要性_第1页
家校联系的重要性_第2页
家校联系的重要性_第3页
家校联系的重要性_第4页
家校联系的重要性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 家庭、 学校、 社会, 三个方面不可以替代。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社会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5+2=0” ,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 5 天的教育,但因为周六周日在家,家长没有约束好管教好,放任自流,加上又接触了社会, 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结果把 5 天在学校的教育白白浪费了,切又得从零开始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

2、育的简单重复, 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 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家校联系的必要性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 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 如果缺失任何一方, 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 如果有一方面薄弱, 我们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 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 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 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 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

3、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校联系的作用1 、家校联系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 成长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 ,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 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

4、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 ,孩子不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 ,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 ;家庭环境则具有具体 ,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学校的教育在校园之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环境的配合。如果两者相得益彰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 内容和要求, 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配合学校开展教育, 积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2、家校联系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通过交谈、 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

5、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 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 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也不要“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 。3、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每个学生的性格、 能力、 爱好都是不同的, 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 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 未必会在学校流露出学习与生活中由于某些不便导致的情绪, 但家庭对他而言是不设防的, 细心的

6、家长较之学校更易发现学生各个时期异常心理的流露。 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不足, 哪方面有优势, 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一一告诉老师, 并定期与老师沟通, 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4、家校联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 在争取家长合作时, 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 积极参与就是重点, 家教方法则是关键。 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 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 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学校家长一条心, 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7、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 加强家校联系, 相互配合, 共同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吧!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 小学一年级,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个接力点。在此之前,孩子的成长,主要是由家庭教育来负责的;在此之后,则由学校教育承担主要责任。我作为 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发现做好新生家长的工作很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家长们密切沟通。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 因此,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

8、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 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 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 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张晓东同学自小家里百般疼爱,养成了骄横、任性、霸道的性格,从幼儿园起就表现出交往困难,做什么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稍不如意就拳脚相加,或哭闹不止,所以小朋友都不跟他玩,家长比较担心。面对这种 情况,我在跟家长沟通时, 首先对孩子想与同学交

9、往的念头及家长的担心表示理解,其次跟家长分析过度溺爱的坏处和培养孩子好性格的好处,先说服了家长;而在跟该学生交流时, 我先肯定他的优点,循序渐进的引导他认识自己目前的弱点,再与他一起分析这种弱点带来的危害性,带他多参加集体活动,体验到与别人合作的快乐。在我耐心的引导下, 孩子和家长都很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孩子终于改善了与同学的关系,并且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家长很开心对老师表示感谢。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值,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

10、通, 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三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如:我班有几个学生,家长第一次见我就说:“老师,我这孩子从小就成为小朋友投诉的对象,我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你帮我看严点吧。”这种情况,我就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就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四是对于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特别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 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

11、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家长本身也是独生子女出身,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 从小学一年级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自己受教育时的社会环境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心态是比较复杂的, 对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陌生感使得他们期望,也有担心。伴随着这个过程而来的,是家庭教育和公众教育两种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中国社会在近百年来变化急剧,家庭背景差别也很大, 这导致家庭教育

12、观念千变万化,六十个家长可能就会有六十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这些教育观念并不完全和学校秉持的公众教育观念一致。笔者在一年级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需要在教育理念方面取得家长的认同,这时候沟通就显得很重要。在北海学校,有很多沟通工具都可以充分利用:一个是家校通,一个是我们学校网站的博客。家校通可以作为发通知的工具,也可以个别沟通;博客上,大家可以比较畅快地沟通孩子的情况,交流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当然,一个老师不可能用这样的方式面对所有的家长。我们的经验是,每过一段时间,笔者都会把这个阶段的一些教学感想写出来。其实社会上谈教育理念的书和杂志很多,但是,家长们还是非常重视我们这些人的意见,因为毕竟是我们

13、在天天教育他们的孩子。比如,有一次在博客上见到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就告诉她:让孩子的父亲不要对孩子太严肃, 这样会让孩子缺乏自信。 后来,孩子的父亲就换到 博客上来跟我交流情况,解释原因。我总是告诉孩子们学就要学的踏踏实实,玩就玩个痛痛快快,经常在大课间带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及时的把班级活动的照片发到博客上,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一个老师、一所学校的力量是很微弱的。 我们这种沟通并无法促进教育方法和理念上的巨大 变化。但是,我们认为,学校和家庭秉持两套完全不一样的教育观念,会严重影响孩子对学 校的适应性,甚至影响他一辈子的学校生活。而这个问题完全是可以通过沟通得到妥善的解决。经过频繁的沟通

14、之后,我们的教育理念之间仍然千差万别, 但是基本上能做到“和而不同” 我们期望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建立更和谐的学校一一家长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仔细谨慎,这样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 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 防微杜渐,避 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也起到潜移墨化的教育作用。 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 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 细致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

15、化;班 级中流行的课外书等等。如:我平时总会在下课间在教室来回转转,这时候大多 数同学不在坐位上,我就几次发现有两个同学的周围总有果皮、包装袋、卫生纸 等垃圾,而其它人的周围很干净,我就针对这一情况,没有在班上直接批评他们, 而是让所有的同学各自查看自己周围, 让他们自己比较,这样做了两次,那两个 同学,就再也没有乱丢了。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 从而 正确引导他们。从小处做,从细处做,也能让学生培养细心的好习惯。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

16、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一、阅读的良好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良好的行为,便会有良好习惯的收获; 播种了良好的习惯,必然会有命运丰硕的收获。 为什么有些孩子将来会成就一番事业,而有些却趋于平庸?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是否一心向学,勤读不辍。每个孩子都有一心向学的头脑,都有灵感的火花。只不过我们没有及时地点燃。我想,阅读便是最好的途径。1、新生入学后一拿到新课本,教师就要进行爱惜课本的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解书的作用。还要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