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设计_第1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_第2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_第3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_第4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上

2、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2)朗读课文,注

3、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指导生字、正音。chu si fèng lù bì yùn h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指导预习及写字。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2、指导书写习字册。四、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板书设计成语

4、故事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三、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

5、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l)出示生字词。楚国、戳穿、演奏、腮

6、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夸口:说大话。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三、指导书写“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奏”

7、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四、布置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教学过程:一、陶行知的名言导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为什么?(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说假话,做假事。张僧

8、繇是:说真话,有真本事。)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二、精读课文,品悟主人公的“假”。(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精读自相矛盾1、你如何看出“假”的?(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2)“夸口”:什么叫夸口?(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当时他心里

9、会怎么。想)(1)指导感情朗读。小结: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这不是骗人吗?怎么可能呢?)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一下他呢?(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再指名读)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看图说说。(急得满头直冒汗,

10、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小结: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指名读)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精读滥竽充数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1)“从来不会”、“混”:

11、谁混到哪里去充数?(根本不会吹竽,混在会吹的乐队里充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哪个词语滥竽充数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2)“每当鼓按装”: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1)开始成功了。怎么知道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2)后来失败了。a怎么知道的?为什

12、么会失败?找找有关句子谈谈。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小结: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

13、面充数的事。三、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目睹了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的狼狈下场,再想想陶行知先生的话,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提示:以后不要做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人)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齐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练习背诵画龙点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二、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找出有关词句谈谈。(1)a“张僧繇推辞说,画上

14、眼睛,龙就会飞走。”理解“推辞”。指名读这句话,你来推辞一下。(突出“眼睛”、“就会”)你听了他的话相信吗?会怎么想,怎么说?游客和你一样,也不信,你来读读写游客的话吧。大家一再要求,会怎么要求呢?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指名读)小结:是啊,张僧繇说的话应验了,说的和事实一样,不像那个楚国人说的是大话、假话,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话,确实是一位“真人”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一下这份神奇吧。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游客会怎么惊叹?指名读最后一句话。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读读前面的内容。(2)“这四条龙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