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射镇污水处理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1页
龙射镇污水处理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2页
龙射镇污水处理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射镇污水处理改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表1.6.1 控制点成果点 名_坐标(m)Y坐标(m)高程(m)LS013266926.0280520_47.1250865.0290LS023266943.3480519957.0300885.78701.6.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采用1:500现状地形图,现场实际勾绘了岩土层界线,并在邻近场地基岩露头处实测了岩层与裂隙产状,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1.6.3钻探:采用1台_Y-1型钻机施工,钻孔直径11091mm。地质技术人员跟班编录。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钻探技术要求及钻探操作规程进行,由于准备充分,现场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到位,施工中未出现质量与

2、安全事故。钻孔岩芯回次采取率:第四系全新统土层6575;强风化基岩7580;中等风化基岩8090。1.6.4槽探:本次勘察共完成2个探井施工,在施工前确定探井边界,以铁锹翻挖。施工完成后,将松土有序回填掩埋并压实。槽井施工过程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要求,未出现不良质量事故。1.6.5采样及试验:本次勘察在土层中采集土样6组做物性、固结、快剪测试;现场对样品及时密封送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测试。采样及试验孔大于总勘探点数的1/3。试验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1.6.6水位观测: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对所有钻孔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并在间隔24小时后对所有钻孔均进行了地下静止水位的量测。1.6.7外业

3、见证:该工程见证单位由重庆南江建设工程公司负责,见证员:袁伟,印章号:YKJZ-2310584-0015,采用旁站形式与勘察外业工作同步进行并提交了外业见证报告。1.6.8内业报告编制:本次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报告采用工程地质勘察CAD9.0、word20_7软件编制,该软件制图精度能满足工程勘察制图精度要求。经资料综合分析整理,以上实物工作量符合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完成勘察委托书的技术要求,提供的勘察成果资料,可满足施工图设计使用。满足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达到了业主方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场地属构造溶蚀中山地貌,

4、拟建场位于现状污水处理场内,场地内地形平缓,地形坡度2-5°。场地最高处位于场地北侧,高程约865m;最低处位于场地南侧,高程约860.5m。相对高差约4.50m,综上所诉,场地地形地貌简单。2.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无霜期312天。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彭水县气候立体差异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便递减0.460.55。年无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递

5、减到中山区的235天。年日照时数,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阻挡,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场地及附近除污水处理湿地水池和东侧水凼外,无其它地表水体存在,总体上,场地水文条件属较简单。对岩土体影响小。2.3地质构造勘察场区处于位于青杠向斜南东翼,区内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倾向为315°15°。岩层层面属硬性结构面,层面结合程度一般。据基岩出露处地质调查,基岩中主要发育如下两组裂隙。L_1:112°55°裂隙宽度1.55.0mm,间距为24.0m,延伸长约23m,裂面较粗糙,倾角变化不大,局部为岩屑夹泥质充填,结合较差,属硬

6、性结构面;L_2:220°70°,裂隙宽度1.03.0mm,间距2.55.0m,裂面较粗糙,钙质胶结,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勘察区无破碎带和断层通过。2.4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场地上覆土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及坡残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现由上至下分述: 2.4.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杂色,结构稍密,稍湿,主要由灰岩碎石块及粘土等组成。均匀性差。碎石块含量约35,粒径一般210cm。回填年限约大于2年,为原场地修建平整时回填。仅分布在场地北东侧,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0.4(ZK2)0.8

7、0m(ZK1)。2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呈可塑状。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夹少量植物根系。该层在勘察区内均有分布,本次钻孔揭示该层厚1.50(ZK1)5.00m(TJ2)。不整合2.4.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灰岩(T1j):灰白色,局部紫红色,微晶结构,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局部裂隙较发育充填方解石脉或泥质侵染,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一般约532cm,锤击不易碎,质较硬,分布于整个场地。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2.5m(ZK2)(未揭穿)。2.5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内,基岩埋深2.3(ZK1)5.00m(T

8、J2),基岩面倾角与现状地面基本一致,倾角35°。据钻探揭露的实际情况,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心较破碎,主要呈块状、短柱状,属较破碎岩体。揭露最大铅直厚度0.60m(ZK4)。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碎块状,岩芯节长一般532cm,属较完整岩体。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1.90m(ZK2)。2.6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点,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三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内部。素填土结构稍密,均匀性差,孔隙度大,为透水层。由于场地西侧地势较低,绝大部分地

9、表水沿斜坡向场地南侧挂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呈现旱季少雨季多的特征,但多为短时性上层滞水,无稳定连续的地下水位。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接受大气降雨补给,通过上覆土体垂直入渗或直接沿裂隙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岩溶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蚀空洞中,主要有岩石裂隙和溶洞孔水补给,该类地下水贫乏。本次勘察钻孔施工结束后抽干钻孔内施工用水,经24h水位观测,钻孔中未见稳定水位,表明本次勘察钻探深度内地下水贫乏,无岩溶水。场内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位。根据分析,场地局部土层较厚,地形较平缓,有一定的汇水条件;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场地内将存在较丰富的地下水。地

10、表水易沿土体孔隙和基岩裂隙渗入进入孔桩内,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施工有不利影响,应加强排水防渗工作。2.7水、土腐蚀性评价由于场地及周边无污染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_1(2021年版)第12.2节类环境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_1(2021年版)第12.1.1条规定精神,本次未采集土试验样进行腐蚀性分析,仅根据经验直接判定场地内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2.8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及邻近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填土层之下,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

11、不利的埋藏物。2.9 岩溶根据现场钻探成果资料,本次勘察钻探深度内未发现溶洞,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_,8.4.2条判定场地岩溶发育情况为微发育。施工中,应注意隐伏岩溶现象,确保施工安全。3场地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原则:根据岩土体的成因、岩性、分布以及物理力学特征差异等原则进行分层,然后分别按层位进行统计。参加统计的数据,对于岩样的确定指标不应少于6个单值;对于土样的确定指标不应少于6个样本,当统计样本不足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根据现场勘察揭露岩土情况,场地内土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基岩为灰岩。本次采集6组

12、土样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各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如下。1、素填土:土层厚度分布厚度约0.4-0.8m,根据钻探揭露素填土结构稍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载荷确定。2、粉质粘土:呈可塑状,韧性高、干强度高,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6.50m,试验成果统计见表3.1-1。2、灰岩:中风化灰岩,岩芯较完整,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1.9m,岩体完整,可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取值。3.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现场钻探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_)中表3.1.1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场地灰岩属较硬岩类。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_)中表3.1.7确定岩体基

13、本质量等级:灰岩岩体较完整,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3.3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据试验成果统计分析,及地区经验,本工程场地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参数建议取值详见表3.3。表3.3 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岩体、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岩体抗拉强度(kPa)临时边坡坡率值(高度5m)天然饱和c(kPa)(°)素填土20.0_现场载荷确定5_28_1:1.50_粉质粘土19.9150_19.8610.861:1.50_中等风化灰岩27.0_35_28_12705_4000_42_0.66_1:0.40_备注:带“_

14、”号的数值为经验值。续表3.3 地基岩土力学参数取值岩 石名 称参 数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水平抗力系数裂隙1裂隙2层 面无外倾结构面时,岩体破裂角/基底摩擦系数ccc(MN/m4)(MN/m3)(kPa)(°)(kPa)(°)(kPa)(°)(°)/素填土6_/0.25_粉质粘土20_/0.25_中等风化灰岩/400_50_20_50_20_50_20_66_0.60_备注:带“_”号的数值为经验值。表中取值说明:1)岩、土物性指标取平均值;2)本次勘察揭露的填土,岩土参数参照地区经验进行取值;3)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

15、T-043-20_)第10.4确定:中风化基岩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因此石灰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k=35_×1.10=38.5_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_第4.2.6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下式确定:fak=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于土质地基取0.50;对于岩质地基取0.33; fuk 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计算得:石灰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38500_×0.33=12705_kpa。若施工及使用期间岩体可能遭水浸泡时按规范4.2.7条

16、应采用试样饱和值进行计算。4)临时边坡坡率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重庆地区经验取值;岩质边坡放坡坡率不能陡于外倾结构面的倾角。5)表中素填土系指现状填土;未来压实填土的重度、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填料充分、填土质量等确定。4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4.1地震评价4.1.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1(20_年版)附录A,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06-20_1),拟建建筑物均属标准设防类(丙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根据钻探

17、揭示情况,场地经整平后,覆盖层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填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平均值取150m/s(经验值);粉质粘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平均值取135m/s(经验值);中等风化岩石剪切波速值800m/s。当素填土压实处理后可实测剪切波速值,再复核表4.1-1的评价。按设计平场高程平场后,对各拟建物的地震效应评价见表4.1-1。表4.1-1 各拟建楼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类别划分拟建物名称填土粉质粘土整平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抗震地段划分厚度(m)波速(m/s)厚度(m)波速(m/s)1调节池4.301500.001354.30150.00.

18、35一般地段2调节池0.001503.201353.20135.00.35一般地段3 生化反应组合池3.401503.501356.90142.00.35一般地段4混凝沉淀池、污泥池0.001504.801354.80135.00.35一般地段5消毒池、排放渠0.701504.301355.00136.90.35一般地段6加药棚0.001504.101354.10135.00.25一般地段8综合用房0.401502.301352.70137.010.25一般地段4.1.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填土,经查明场内地下水较贫乏,加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

19、现状边坡高度约3.0m现状已建支挡,现状稳定未见变形,在地震作用下滑塌或滑动可能性小。按设计标高整平后与现状标高基本一致,不存在基坑边坡及新的环境边坡。4.2边坡稳定性评价4.2.1环境边坡拟建场地现状边坡位于场地北西侧,长约40.0m,高约3.0m,坡向133°,边坡倾角75°。边坡岩性为素填土,属土质边坡。该边坡已支护,未见变形,宏观判定该边坡目前基本稳定。场地整平后,坡度高度不变。4.2.2基坑边坡各拟建物按设计高程平场后,在沉淀池、污泥池西北侧(剖面3)形成长约14.0m ,高约2.5m的土质基坑边坡。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由于场地现状未开挖整平,基坑边坡尚未形成,可先

20、开挖至沉淀池、污泥池标高进行建设后,再进行墙背回填压实,以沉淀池、污泥池结构兼作永久支护。4.3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和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及邻近无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现状稳定,对整平后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处理后,适宜拟定工程建设。4.4场地岩溶地基稳定评价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和钻探揭露,未发现溶洞,场地内可能存隐伏岩溶,场地岩溶为微发育,如施工中发现有溶洞,建议采用镶补、嵌塞、跨越等方法处理,建议在基槽开挖过程中,加强钎探工作。4.5土、石可挖性分类本次钻探揭露岩土层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及坡残积层(Q4el+dl)粉质粘土

21、,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_)规范附录A,表A.0.1拟建场地内素填土为普通土(级),粉质粘土为普通土(级);灰岩为次坚石(级)。5地基评价5.1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评价人工填土组成物质复杂,均匀性差,填土地基稳定性差;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无分布规律,分布厚度不均,均匀性差,地基稳定性差;中等风化石灰岩岩体较完整,整体均匀性好,位于粉质粘土下部,岩石地基稳定性较好。5.2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拟建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三类,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内,填土中可能存在上层

22、滞水将浸泡地基,基础施工时需加强排水措施。地下水及各土层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5.3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填土呈稍密状,分布不均,承载力低;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分布不均,承载力低;中等风化石灰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力学性能较好,承载能力较高。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详见表3.3。5.4特殊岩、土评价1人工填土杂色,结构稍密,稍湿,主要由灰岩碎石块及粘土等组成,顶部为20cm厚素混凝土。均匀性差。碎石块含量约3060,粒径一般0。回填年限约大于年,为原场地修建平整时回填。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0.8(ZK2)3.80m(ZK4)。填土局有较高压缩性,在自重和侵水过成中具

23、有湿陷性,自稳性差,在施工过程中填方边坡容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雨季或雨天填土中易形成上层滞水。为防止不均匀性沉降,建议对其进行强夯处理,其压实度应不小于0.94,施工时做好截排水措施。建议对现有填土层进行强夯,未来填方应分层压实回填,以减小其对桩的负摩阻力。2粉质粘土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无摇震反应,无裂隙,无土洞,上硬下软,钻探揭露厚度为1.50(ZK1)5.00m(TJ2),该层在场地地表的大部分地区,厚度不均匀,分布于场地的大部份地段。粉质粘土的复浸水特征分类为类,收缩后复浸水膨胀不能恢复到原位。为防止不均匀性沉降,

24、建议对其进行换填,换填的填土实度应不小于0.94,施工时做好截排水措施。3强风化灰岩强风化灰岩:灰白色,微晶结构,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或泥质侵染,岩芯较破碎,呈块状或短柱状,锤击易碎,质较软,分布于整个场地。强风化灰岩的承载力较低,不宜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为防止不均匀性沉降,桩基础宜穿过强风化层,桩端嵌入持力层13倍桩径。5.5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人工填土结构稍密、分布不均,不能直接选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基岩承载力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各基础持力层和基础形式建议如下。表5.5-1 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拟建物名称层数(F)设计地坪标高(m)基础

25、持力层建议平场后中风化基岩埋深(m)基础型式建议1调节池11F池底865.15压实填土4.80筏板基础2调节池21F池底863.950压实填土2.80筏板基础3 生化反应组合池1F池底859.70中风化灰岩5.60独立基础4混凝沉淀池、污泥池1F池底858.900压实填土3.60筏板基础5消毒池、排放渠1F池底861.300压实填土5.80筏板基础6加药棚1F864.500中风化基岩4.70桩基础8综合用房1F865.750压实填土3.20条形基础注:1、同一结构单元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基础上。若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拟建物地基持力层实时,其压实系数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应小于0.97,地

26、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不应小于0.95,控制含水量Wop±2,其地基承载力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5.6 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5.6.1场地根据设计方案场平后,将在场地内形成低环境边坡。为了确保场平开挖过程中场地及周边的稳定,建议本工程场平施工前,应进行场平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场平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有序开挖,严禁无序和大面积乱开挖。5.6.2场地土层厚度大,建筑物基础施工时应做好场地地表及地下临时(施工期间)和永久性的排水防渗措施,避免地表水下渗而影响上覆土体的稳定性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5.6.3环境边坡及基坑开挖或基础施工形成的弃土应合理堆放,及时搬运,以免不当堆载,危及基坑侧壁稳定。5.6

27、.4对环境边坡治理时,挖方地段可采用分段分级放坡开挖,及时支挡,土体单级开挖支护高度宜3m。填方地段应先支挡后回填。施工及使用期间应加强边坡侧向位移和坡顶建(构)筑物的监测。5.6.5加强边坡支挡结构的采样工作,以验证设计承载力。经验槽确认后,应及时封底浇注,以防基底持力层软化后强度降低,确保基础质量。5.6.6边坡及地基处理时宜结合地表排水工程进行,避免地表水下渗影响地基质量。5.6.7场地场平填土时,地坪垫层以下的人工填土应分层进行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填料、颗粒级配及压实系数等均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5.6.8场地临时边坡坡率值按表3.3取值。5.6.9场地内未来整平时的填土,建议进行

28、压实处理,作为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地面高程以上的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给拟建工程带来不良影响。当压实填土作为环境低矮挡墙及建筑物地基持力层时,其压实系数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应小于0.97,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不应小于0.95,控制含水量Wop±2,其地基承载力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如果未按要求进行分层碾压夯实,场地回填区域将可能出现明显的自重湿陷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地面开裂变形等不良现象,在岩土界面较陡地段,厚大填土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还可能影响地基稳定性。5.6.10既有静沉区采用的筏板基础。将对既有静沉区各水池进行利旧改造,原池壁强度能否满足支挡土质

29、边坡的稳定性需要原设计单位复核并采取相应的临时支护措施并加强监测。5.7拟建工程施工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评价该项目位于现状污水处理厂内,部分距离现状建筑和水池较近,总体对相邻建筑物影响较小。建议施工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已建物的稳定和安全。5.8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_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报告对拟建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价如下:1、拟建工程可能采用机械开挖,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

30、触电事故等风险。2、拟建工程可能对现状水池有一定影响,应做好防护措施;填方地段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建议填土作为持力层时做好压实处理。3、如现静沉池要废弃拆除,如不经过复核采取临时支护措施,西北侧池壁可能会出现变形开裂或垮塌现象。6成桩可能性评价、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6.1 成桩可能性评价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出发,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本工程可供选择的桩基方案人工挖孔桩或机械钻孔桩。人工挖孔桩: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可大面积展开),噪音小,易于清底,桩身质量易于保证和桩底岩层观察验槽工作易于进行等优点,但在土层厚度大及含有地下水场地,其施工过程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机械钻孔桩:

31、桩因其是以机械成孔,噪音大,费用高,设备投入量大,大量的泥浆排放困难。同时因孔底沉渣的存在将较大的影响桩端阻力的发挥;上覆覆盖层容易出现塌孔现象,严重可造成周边土体发生沉降下陷,造成严重损失。其优点是可以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成孔,不需降水就可以施工,对土层厚度较大段,采用护壁措施后,成孔危险度小。6.2 论证桩基施工条件若采用人工挖孔桩:素填土:容易垮塌,危险性高,对工人安全影响大;红粘土:施工开挖时,由于呈可塑状,会呈缩径现象,危险性高,对工人安全影响大。又由于覆盖层较厚容易形成不稳定地下水,对覆盖层的稳定性影响大,对工人的安全性影响大,危险性高。若采用机械钻孔桩:由于场地周边交通便利,大型机

32、械可进入拟建场地施工;且桩因其是以机械成孔,可以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成孔,不需降水就可以施工,对土层厚度较大段,采用护壁措施后,成孔危险度小。6.3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人工挖孔桩时,上覆填土容易垮塌和红粘土层开挖时会呈缩径现象,有可能对临近的周围地区造成局部塌陷,对周围临近已建建筑影响大,容易造成严重损失。采用机械钻孔桩时,桩因其是以机械成孔,由于设备运作噪音大和大量的泥浆的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建议施工时按规定正常上班时间作业,以免噪音大扰民;建立完善的泥浆排放措施,以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上覆覆盖层容易出现塌孔现象,严重可造成周边土体发生沉降下陷,造成严重损失。但施工时可采用护壁支挡措施,以防止周边土体发生沉降下陷,以减少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综上:根据本场地实际情况结合选择的施工工艺,由于根据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七号)规定,禁止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由于人工挖孔桩属于落后技术且受场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