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介绍_第1页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介绍_第2页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介绍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密度和表观密度1)密度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重量) ,又称比 重,即与水的密度之比。密度的计算丫 =G/V式中丫密度,g/cm3;G 干燥材料的质量, g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cm3。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在内的体 积。为测定有孔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应把材料磨成细粉, 干燥后用 比重瓶测定其体积。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重量) 。表观 密度的计算式如下:丫 o=G/V)式中丫 0密度,g/cm3;G 干燥材料的质量, gV 0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

2、积, cm3。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材料的表观密度一般指材料在干燥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称为 干表观密度。当材料含水时,所得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由于 材料含水状态的不同, 如绝干(烘干至恒重)、风干(气干)、含水(未 饱和)、吸水饱和等,可分别称为干表观密度、气干表观密度、湿表 观密度、饱和表观密度等。砂、石子等散粒材料的体积按自然堆积体积计算称为堆积密度。 若以振实体积计算,则称紧密堆积密度。(2)密实度和孔隙率1)密实度密实度是材料体积内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密实度的计算如下:D=V/V 0= Y / Y 0对于绝对密实材料,因丫 0=Y, 故密实度D=

3、1或100%。对于 大多数建筑材料,因丫 0<丫,故密实度D< 1或D< 100%。2)孔隙率 孔隙率是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与材料总体积 (自然状态体积) 的比率。计算式如下:P=(VV0)/V0=1V/V0=1Y 0/Y 由此可见: PD=12、材料的力学性质(1)强度材料的强度 是材料在应力作 用下抵抗破坏的 能力。圈1-1外力扑用示愿图抗扯;(A)駄压;li )抗剪;W执普根据外力作 用方式,材料强度 有抗拉、抗压、抗 剪、抗弯(抗折)强度等。在工程上,通常采用破坏试验法对材料的强度进行实测R= PmaJF材料的抗拉抗压及抗剪强度的计算式如下:式中r-材料的极限强度,MP

4、aPmaL-材料破坏时最大荷载,NF试件受力面积,mm材料的抗弯强度与试件受力情况截面形状及支承条件有关般试验方法是将条形试件(梁)放在支点上,中间作用一集中荷载。 对矩形截面的试件,抗弯强度的计算式为:2R w=3 IP max式中Rw-材料的抗弯极限强度,MPaP max-弯曲破坏时的最大集中荷载,N;l两支点的间距,mmb 、 h 分别为受弯试件截面的宽和高, mm。为便于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主要结构材料均按强度值作为划分 强度的标准。普通水泥按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 32.5 、32.5R、425、 42.5R、62.5、62.5R;普通混凝土有 C7.5、C10 C15 C20 C25

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等强度等级。材料的强度试验条件对测试所得数据影响很大,如试样采取法、 试件的形状和尺寸、试件的表面状况、试验机的类型、试验时加荷速 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试验数据的取舍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 响所得数据的代表性和精确性。第二章 混凝土用砂及碎石一混凝土用砂1 细度模数与级配区1.1砂按细度模数卩f分级粗砂:卩f=3.73.1中砂:卩f=3.02.3细砂:卩f=2.21.61.2砂按0.630mm筛的筛余量分成I、U、川三个级配区。2 质量要求中的其他主要技术指标2.1 含泥量:> C30< 3.0 %v C302.2 泥块含

6、量 :> C30< 1.0 %v C30< 2.0 %2.3 有害杂质的限值 :云母含量 < 2.0 %轻物质含量 <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0 %有机物含量 比色法检验合格2.4氯离子含量 < 0.06 % ; 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2.5 碱活性检验 主要针对重要工程的混凝土用砂二、混凝土用碎石1 级配情况与公称粒级1.1 级配情况分为连续粒级和单粒级。1.2 公称粒级连续粒级分为6个规格510、516、520、525、531.5、540mm单粒级分为5个规格1020、1631.5、2040、31.563、4080mm2 质量要求中

7、的其他主要技术指标2.1针片状颗粒含量> C30< 15% ;v C30< 25%.2.2泥块含量> C30< 0.5 % ;v C30< 0.7 %2.3 压碎性指标值水成岩C55 C40< 10%;< C35< 16%火成岩C55 C40< 13%;< C35< 30%2.4 碱活性检验 主要针对重要工程的混凝土用碎石 三、砂石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配制混凝土宜优先采用U区砂。采用I区砂时,由于砂的颗粒较粗,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采用川区砂时,由于砂的颗粒较细,会使混凝土的强度降 低。2、砂的泥量过大,会增加混凝土

8、的用水量。从而产生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收缩增大和体积不稳定等不良影响。3、砂石中的泥块含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收缩性能都有不良 的影响。4、配制泵送混凝土最好能采用细度模数卩f=2.32.7的中砂,小于0.315mm 的颗粒1530%,并含有510%细度0.16mm以下的颗粒。另外在碎石的颗粒 形状,粒径和空隙率都要适当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5、配制高强混凝土时,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针片状 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细骨料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 2.6,含泥量不大于 1.5%。第三章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一.混凝土外加剂1、外加剂按其主要使用功能分为四类:改善混凝土拌合

9、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和泵送剂等;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促凝剂和速凝剂等;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和矿物外加剂等;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2、混凝土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减水剂,在现行国家标准中,混凝土减水剂 规定了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等多个品种。但实际上搅拌站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复合减水剂,其一般是由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引气 剂和保塑剂等组份复合而成。因而具有减水、缓凝、保塑等功能。 比较能满足大 流动性混凝土在使用上的要求。混凝土减水剂的技术要求有,掺外加

10、剂混凝土性能指标和匀质性指标两个方 面。其中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包括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 抗压强度比和收缩率比等。不同品种的减水剂规定了不同的指标。匀质性指标,一般是对外加剂生产厂家,在产品质量稳定性控制上的要求。 而对用户来说,一些项目也可作为进场验收的根据,如密度(比重)和水泥净浆 流动度等。3、减水剂的选用及进场检验选用减水剂时,最好通过实际的混凝土试验,看是否与实际使用的水泥有较好的适应性。应从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坍落度损失、减水率和抗压强度等方面 进行比较。此外还要在掺量、性价比、以及供货商的信誉方面都有所考虑。在减水剂进场时, 应对产品的匀质性进行检验, 一般

11、是测定其比重和水泥净浆流动度 等,其结果应符合供货时商定的要求。4、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同品种或不同熟料成分的水泥对同样的减水剂, 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使用效果。一般说来,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比混合水泥对减水剂的适应性好,C3A含量高或碱含量较多的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会差一些。二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是指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份, 掺入混凝土 中能改善新拌或硬化混凝土性能的粉体材料。 如粉煤灰、矿渣粉、钢渣粉、硅灰 、沸石粉和复合矿物掺合料等。 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粉煤灰和矿渣粉, 而硅灰则 是高强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1、粉煤灰的主要技术要求指标I级U级川级45卩筛筛余% <

12、;122045需水量比% <95105115烧失量% <5815三氧化硫% <3332、矿渣粉的主要技术要求项目S105级 S95 级S75 级比表面积mVkg >350350350活性指数28c>1059575流动度比%>859095三氧化硫%<4.04.04.0烧失量% <3.03.03.0第四章 常用水泥一、常用水泥的种类和组成、代号1、 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石膏+5%以下混合材 P. I和P. II强度等级分为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2、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石膏+6%-15%混合材P.O强度等级分为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3、 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 +20%-70%粒化高炉矿渣 +石膏 P.S强度等级分为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4、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 +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 +石膏P.P 强度等级分为 32.5 32.5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