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中的影响_第1页
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中的影响_第2页
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中的影响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中的影响导读 :本文 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中的影响 ,仅供 参 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中的影响河北省唐山学院 李彩旗 莲,人们赋予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历 来为文人墨客所喜 爱,古代诗文对它赞誉颇多。“莲意象”的形成有深厚的 历史渊源, 而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过程中有承前启后的 重 要作用。一、莲赋出现的理由 魏晋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成为标志时代特色的重要 文学样式, 在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抒情小赋有 877 篇,梁 昭明 文选全书 60 卷,收赋 19 卷,作者

2、 31 人,赋作 56 篇,占全书 的 1 /3 。而其中所选作品多是符合“事出于沉思, 义归于翰藻”“丽而 不浮, 典而不野”的选文原则的抒情小赋, 汉末至齐梁小赋作者 29 人,作品 50 篇。而其中描摹景物,刻绘花草,剖析动物处境,借物抒情的赋文在 400 篇 以上。在这些抒发情志的赋文中,写莲的情态,以莲喻人,表 明个人情志的 作品不胜枚举,仅这一时代以莲为题的就有 14 篇。有 张奂的扶蕖赋, 曹植、闵鸿、夏侯湛、潘岳、潘尼、傅亮、鲍照、 萧统的芙蓉赋,萧纲 的采莲赋,孙楚的莲花赋,苏彦的芙 蕖赋,江淹的莲花赋 。莲题材的赋之所以数量较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其一,此事 物在当 时当

3、地较为普遍, 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 气温和湿度适合莲的 生长。南方 广阔的水域也为莲的自然生长提供了条件。 无论民间、 宫 苑,莲是常见之物。 其二,与生活密切相关。自然状态生长的莲、 藕、 菱、芰等植物,是水利之 便,靠水吃水,莲是水乡的天然所赐。 诗 经里就有“参差荇菜,左右采 之”的句子。可见,采莲和采荇菜一 样,是一种水乡劳作。二、“莲意象”的源流和强化 诗经关雎是最早描写莲的作品,诗中 的“荇菜”就是莲的一 种,三个不同的章节,三个不同的复沓用字 “流”“采”“芼”,既 描绘了采集荇菜的劳作过程, 又蕴含了男主人公在 不同的恋爱阶段的 不同心境,表现了对女子的不同态度,带有现实主义的

4、意 象特点。在 诸多莲题材赋作中,从抒情的含蓄细腻、修辞严整华丽、语言精 练工 整的角度看,当首推梁元帝的采莲赋。除去末段歌谣,全文仅 118 字,首段用 20 个字,从集中描写莲的形象起笔。核心段先交代采莲 的主人 公,然后把人物行动、荷塘环境、情感变化、热烈的场面交织 在一起,把一 个欢庆热闹的复杂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欢庆中情人 暗传爱恋的情感既浓 烈可感,又细腻含蓄。 同时,表现了作者深受这 一氛围的感染时的喜悦心情。 曹明刚评此赋的特色在于“把莲花的静 态与采莲人的同样妩媚的动态结合在 一起描写, 从而表现出一种自然 清新、又不乏生活情趣的艺术境界”。不仅 如此,此赋更在以景喻人、

5、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 造诣。清许梿六朝文絜“体物浏亮,斯为不负”“生撰语欲佳以有 藻饰, 所以读之不厌”。道出了描摹物态的妙笔和此赋留给读者的欣 赏价值。综观同时代的十几篇与莲、 采莲有关的赋文, 单纯描写莲的静态 的居多, 即使同时代著名才子江淹,他的莲花赋通篇都是摹写莲 花的美好情态。萧纲的米莲赋可以看作是他们弟兄的酬唱之篇, 在描写江南水面的空旷、 荷的情态、荷花的颜色之后,转入人物的描写,主要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楚 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无论芳妍之实。唯欲回渡轻船, 共采新莲。”而其中的动 词“举腕”“巧笑” “堕璫”“牵衣”“绾裳” “人喧

6、”“水溅” “亏红”“坏妆”“舟移” “花远”则比较直接地展现 了采莲人的欢娱。值得注意的是,十几篇与莲有关的赋文,几乎都在正文或结尾的 引诗中 提到或间接涉及了 “芙蓉裳”这一词语,由此看到离骚中 “芙蓉裳”的影响,以及莲在我国文学乃至文化中作为高洁审美意象 的传承。三、“莲意象”对后世的影响唐李白号青莲居士,号多是人成年后为自己所取的,可见李白对 莲的喜 爱。他的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 蓉,虚步蹑太 清”“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并。流血涂野草,豺狼尽 冠缨”既有升天神游 的美丽幻景,又有对动乱失国的沉痛。 而他的情感是在莲与豺狼的强烈对 比中,在浪漫的幻想与破乱的现实啊强

7、烈对 比中突显出来的。其渌水曲 更以六朝琴曲,描写女子们泛舟南湖, 采白苹的景象:“渌水明秋日,南湖 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 人。”日本学者松浦友久认为本诗的形象具 有“飞跃感、流动 感”“一般诗人都只是进行平面的、静止的描写,就像取 镜头那样,用一个框子框起来似的,只有李白,明显地突破了这些框框”, 他不仅在诗风上开创了灵动的特色, 同时推进了莲意象的性格形成。 宋周敦 颐爱莲说中的“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8、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运用鲜明的对比、 全面的说 明描写和议论, 完成了莲清雅高洁意象的 凝聚,使莲的意象有了明确而突出 甚至固定的指向, 成为具有民族共 识的典型意象,以至于这以后人们提到莲, 便会很自然地以莲喻清雅, 更有以莲的形象来奉颂为官之廉(莲)的。这不 仅有谐音之妙,但莲 这一清、洁、淡、雅的民族意象,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 蕴,增加了世 代百姓对廉者的敬意。1927 年夏,风雨飘摇中的北平,朱自清的一篇荷塘月色成 为不朽 的情景交融、 写景抒情之作。 荷塘茂盛得如“在牛乳中洗过的 叶子”,柔 静淡雅;如“明珠”、如“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 的白花,既有高不 可及的远远的

9、欣赏,又有视同珍宝、令人神往的爱 怜;而其淡淡的清香更被 巧妙的通感修辞幻化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一连串的描绘性修辞, 不仅描绘出素淡朦胧的美景,也含蓄 地表露出文人淡淡的忧国,难以举手投 足的淡淡的哀愁,文人的规矩 和清高,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又是作者骨子里清高本 质的逼真写照。不难看出,这是对六朝采莲赋中描写 和抒情的绝佳借 鉴。冰心的往事(七)中,描写风雨中护花的荷叶,“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 你的怀里。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 我在无遮搁天空下的荫蔽?! ”增添了荷的温情,荷叶的自我牺 牲,增加了 一份悲壮和坚毅。这是对以往莲意象与母爱相结合的新的 开拓强化、总之,一种意象是在众多作家多个作品中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