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_第1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_第2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_第3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_第4页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 篇1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A 案第 一 课 时导入 课题,揭示课

2、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教师小结,再现全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

3、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写写生字,记记新词1. 归cháo( ) 装shì( ) mì( )食 tng( )若2. 冠uàn( ) un( )率 shuài( ) l( )第 二 课 时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品味语言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

4、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b.同桌交流。c.全班交流。积累语言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

5、喜欢的部分。阅读链接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3.全班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B 案第 一 课 时看图引题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看图读文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

6、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5.小组合作交流。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教师吟诗小结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学生整体感知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第 二 课 时回顾课文1.我们已经感受了

7、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精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品味语言1.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语言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拓展语言1.自由朗读在天晴

8、了的时候。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3.全班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导语设计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二作者及背景简介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

9、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三复述故事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锁定

10、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四、赏析人物形象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

11、西是一样的吗?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3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明确: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提

12、问: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明确: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提问: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明确: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提问: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

13、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提问: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

14、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4提问:课文展现了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一群性格鲜明的山里姑娘,但是课文的题目却是“哦,香雪?”作者为什么不将文题改为“哦,凤娇”?既然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作者有为什么花笔墨刻画凤娇这个侧面人物呢?不写的话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吗?明确:红花应由绿叶衬,作者在首先为我们展现香雪的同伴以凤娇为代表的一群山里姑娘,是为了衬托香雪的清纯。香雪既是这群姑娘中普通的一员,又有许多和她们不同的地方。她们的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她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换的东西不同5从作者的描述对象来说,小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那她为什么不选择小

15、孩、老者或者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呢?明确:因为小孩少不更事,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老者们已近垂暮,他们已经不再能担负起台儿沟的发展和兴盛;而青年男人们虽然有年轻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兴的事物,也有开创新气象的勇气。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五小结课文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

16、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3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

17、课文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二、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赠诗相赠,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三、 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五、小结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

18、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简要说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异同。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准备珍珠鸟一只。一导入新课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

19、是怎样相处的?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质疑。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1出示导读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

20、喜爱之情?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3交流讨论。(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