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禹贡 : 战国时期,华夏地域观念的文本呈现。分州、贡道、导山、导水、五服。九州记述有各州的土壤类型、田租等级、赋税等级及贡献物的种类、贡道路线等;三条四列表达了对山川地脉形势的认识; 五服设定了自中心天子的王都每五百里一级依次向外的甸服、侯服、 绥服、 要服、 荒服五个领域, 并规定了其向中央各自不同的服属义务。 三条、 四列、九山。 禹贡提出的是天下秩序的楷模,是一份大一统王权的地理底图,是后世地理叙述的起点,其中包含重要的地理原则。九州格局、五服等级、分区定位、中央之尊、向心结构,都是禹贡倡导的社会空间秩序。三条四列是指禹贡 “导山”部分在经过汉朝儒者的阐述之后,为中国山脉大环境的一
2、种基本定性方式,反映了中国山川地脉分布形势。2. 禹贡半月刊: 1933 年,顾颉刚先生联合北大、燕大、辅仁三校有志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的学生,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 禹贡半月刊由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主编, 1934-1937 年, 1935 年开始以“中国历史地理” (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3. 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将政区、物产、风俗、人口统称“地理”。建立沿革地理的谱系。行政层级、户口数目、历史沿革、工商衙署、名山大川祠庙位置。4. “中国”: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5. “九州”: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3、战国时期的“九州”观念, 禹贡九州。另外几种“九州”说: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容成氏、尔雅释 地 。九州的秩序:冀州、中心之地,天子所居。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汉民族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意即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 ,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6. 山河两戒: 华夏观念与分野知识。 【华夏】区域观念的进一步巩固。天下山河分成两个大系,这两个山河大系又成为分割华夏与戎狄、华夏与蛮夷的两条地理界线。北戒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是谓南纪,所
4、以限蛮夷也。 “华夏”区域观念的进一步巩固。7. 县: 县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长官的基层政区,因此划定县的幅员是确定其他层级政区幅员的基础。 县大率方百里, 其民稠则减, 稀则旷。 县起源于王室之 “悬” 。 最早在王畿周围。( 春秋时期,秦、晋最早存在县,后楚亦设县。秦、晋县幅员较小,由大夫管理。楚县幅员较大,由县公(县尹)管理。秦、晋、楚县均属公室,由国君派大夫管理,大夫对县的控制力量强弱,视公室与卿士的力量对比所定。 )8. 正史地理志: 以行政区划为纲,以沿革、山川城邑户口物产为目成为官修地理文献的规范。 (大一统思想的集中体现) ;地理沿革成为地方历史定位的记忆档案;忽略对区域特性和自
5、然事物的关注,行政区划成为主要的地理区域单元;行政区划对文化区域的型塑。9. 双头州郡: 由于奖励军功及封赏来降等原因,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州的设置越来越滥,数目之多,地位之低已与郡相仿佛。三级政区数目的比例到了非常低下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两郡共管一县,两州合管一郡(或两州、两郡合治一地)的怪现象,被称作“双头州郡” 。10. 方镇: 唐代有边州都督充节度使者,其防区称“方镇” 。本来节度使只管军事,没有军人干政的可能,安禄山开了军政民政合一的先例,割据的危险才开始显露出来。安史之乱中,为了平叛,在全国普遍设置方镇达40 余个。采访使统辖道的权力丧失。唐后期,经常把观察使和节度使合称作观察节度
6、使或节度观察使, 节度使统辖的地区亦皆称 “道” ( 方镇)意味着军事上的道与监察区的道渐渐合流,过渡到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唐后期方镇(道)数目大约在四五十之间,每镇(道)辖三四州至十来州不等,每州则统四五县左右。11. 仓漕帅宪: 宋代 “复式路制” , 每一机构各司其职, 中央监控, 于是产生了 “复式形态”的路制。仓漕帅先是宋代的四种监司形式。漕:转运使一一掌财赋和监察;宪:提点刑狱 使总揽一路司法,兼财政、劝农等;仓:提举常平使本路常平仓、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事;帅:安抚使主持一路军政,也兼管民政、司法和财政。诸监司的行政管辖地域都称为“路” ,但各监司的“路”并不尽一致
7、。四监司的设置,打破历来政区只有单一首长的规矩,形成事权分离而不相统辖的格局。诸司各有自己的权力圈和权力中心。12. 实土卫所: 洪武年间罢废部分边境州县,建立卫所。设“卫指挥使司” 、 “千户所” 、 “百户所” 。分屯设兵,父子相继,世为军户,控守要害,也兼理地方行政。实土卫所是指卫所置於不设府州县的地区,辖民户兼理民政,能自成区域的一种地方行政机构。13. 四至八到:四至八到古代地理图书,用“四至”(东、西、南、北四正)或“八到”(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表示州县方位距离,合称“四至八到” 。14. 古墨今朱: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以颜色区别古今地名、开创了我国地图史上以朱、墨分注古今地
8、名的先例。双色注记的制图技术,为编制历史地图、准确反映行政区划变动以及地名沿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在历史地图上用黑色标示古代的地名,用红色标示现代的地名,以便于读者区分古今地名和了解地名沿革状况。15. 竺可桢: 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开创了中国历史气候研究。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奠基人。16. 物候学: 它是对周期性生物现象的科学研究, 如与气候状况相关的植物开花、 动物迁移。17. 瑷珲腾冲线: 胡焕庸线,一条贯穿于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人口密度的对比线。18. 四渎: 江、河、淮、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19. 八百里洞庭: “ 云梦泽”20. 太湖三江: 太湖水排泄入海三条水道。
9、震泽,是太湖的古名;三江,指的是太湖进入东海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东江、娄江和淞江。21. 道里广轮:道里指路程上的距离,而广轮是指土地的面积。道里广轮是指古人绘制地图时,在图纸上量定实际距离与地图距离、实际面积与地图面积的绘制方法。22. 侨置郡县:中国东晋南朝为北方流亡百姓所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东晋政府在他们的聚居之地,以其原住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的地方行政机构,又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长官,对流民予以登记和管理。侨民的户籍是临时性的,不需要承担赋役。 ?23. 制图六体 : 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在对前人经验作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包括“分率” 、 “道里” 、 “准望” 、
10、 “高下” 、 “方邪”和“迂直” ,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它正确地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对中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 束水攻沙: 人为地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一般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河流,如黄河。最早使用这种方法治理黄河的是明朝着名水利工程师潘季驯,后人多采用此方法治黄。25. 汇泗夺淮: 是指黄河下游泛滥决口、河道改变,黄河带着大量泥沙汇入泗水后,最终经淮河入海。 这种状况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带来泗水、 淮河河道的淤积以及黄河下游 “地上河”等问题。26. 统县政区: 唐朝中期以后,中央在全国范围内
11、多设置藩镇,派遣节度使进行管理。节度使最初只是掌管军务,后来就总揽辖区内数州的军民财政大权。从此,本来军事意义上的藩镇或者道,逐渐成为统辖州、县的实际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27. 直隶州和散州: 元代将州分为两类,即重要的州由行省直接管辖,称为直隶州,与路、府并列,其他由路、府管辖的州,则称为散州,这是中国政区史上首次出现直隶州与散州 之分。明沿元制,州的建制仍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省(布政使司) ,地 位同府,散州隶属于府。清代对此作了严格的区分,即直隶州为地方二级统县政区,与府 平级,同隶于省,皆辖数县;散州为地方三级县辖基层政区,与县平级,同隶于府,不再领县。故此,除隶属关系
12、不同外,领县与不领县,成为了清代直隶州与散州的主要区别。28. 水经注 :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着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9. 都布按三司: 布按三司是明朝地方省级行政区中的三个平行的组织,分别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其中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掌军事,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明代在地方设这三个官属,以使之分权,不致顾地方官权力过大。30. “山经”大河: 黄河在战国时期之前的旧河道。31. 洛阳伽蓝记 :
13、 记述北魏都城洛阳佛教的寺庙园林,在历史、地理、佛教、中西交通、文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32. 图经图志: 图经大致是一图一说的都邑图, 如三辅黄图; 此外有地方图志,如东汉曾有巴郡图经 ;南北朝出现地方图经结集。隋唐时期进一步完善。先是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其彳爰图说喧宾夺主,遂成地志,图成附庸。33. 地方志: 五代及之前的时期:各个地区的分志体例三辅黄图时期宋代地理总志时期太平寰宇记 、 元丰九域志时期。志书,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34. 山海经 : 分山经 、 海经 、 大荒经三大部分。 山经以洛阳为中心,分
14、东西南北中五方划分山脉走向,并写出山名,山数,各山间距离,其间河流、湖泊,物产,神话祭祀等。在山川结构中填充了怪物、帝都、帝台、物产等。 海经综合叙述各地的传说史事,地理物产,方国、部族、世系、人物等。论述题:1. 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征:高度人文化“六部”时代的中国地理之学“四部”时代的中国地理之学“七科”时代的中过地理之学“六部” : 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知识分类脱胎于上古宗教、空间知识附着于人文认识之上传统地理学“高度人文化”特征之起源“四部”: 经、史、子、集分野之学与堪舆之术。地理知识作为历史记录的内容被书写和整理。整套知识必然会呈现显着的“沿革”面貌。政区在传统地理知识
15、中占突出位置。舆地沿革之学: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更易。“七科” 时代:文、理、医、法、农、工、商被五牛分尸的经学。清代“经” “史”渐融的趋势。西方历史地理学科随新学制进入中国,西学渐进。2. 历代政区沿革与地方行政秦代:郡县二级制因袭列国已设的郡,统一后普遍增设新郡,在重要的新开辟区域置郡。依据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山川走向为界。汉代:郡县二级制西汉一代,郡县制政区与传统的自然区域、封国区域体系不断调适,最终取代前两者,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间等级化过程。 在多样的文化区上成功地覆盖天下一统的理念。西汉增设刺史部,刺史“位卑权重” 。从一个虚的监察区转变到实的行政区迈了一步。东汉诸
16、侯王只有封爵之名,无裂土之实。王国与侯国和一般郡县无异。东汉以后的县级政区:县、邑、道、侯国。东汉的刺史部有了固定的治所。刺史改成州牧。东汉13 州。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县三级制三国时期继承了东汉末年的州郡县三级体制。三国时期开始,由于州的数目不断增加,辖境逐渐缩小,地位已不比东汉。西晋、东晋、南北朝州郡数量不断攀升。双头州郡、多头州郡,县不过分。虚封和遥领。东晋南朝时,盛行侨置郡县。州郡县政区与政府失去本土,而侨置于其他地区者,称为侨治郡县。实州、侨州、实郡、侨郡、实县、侨县。军管型政区:南朝的都督和都督府。都督本为治军而设,与刺史分统军民。但因都督地位较高,且常兼统二州以上,故在军事方面,刺
17、史势必统隶于都督。政区层级和管理幅度十分不协调、三级制穷途末路、应当撤销郡级政区。隋唐时期:州、县二级制到道(路) 、州、县三级制高级政区降为统县政区、统县政区割掉、保留县级政区。隋朝废诸郡而独以州、县二级制区划制度。后改州为郡。唐开国以后,郡改为州。唐代监察官员的返去是按基本交通路线划分的,所以称为“道” 。贞观年间, 全国疆域按山川形势之便划分了十个道, 派遣巡察使、 巡抚使监察各地官员,但没有固定治所。观十道分区:山、水、关。开元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 “如汉刺史之职” ,这样“道”的含义由地理区划演变为正式的监察区划。在采访使阶段,地方行政的基本权利仍在州和县,而不在使职。有边州都督充
18、节度使者,其防区称“方镇” 。安禄山开了军政民政合一的先例。安史之乱中,为了平叛,在全国普遍设置方镇达40 余个。采访使统辖道的权力丧失。唐后期,军事上的道与监察区的道渐渐合流,过渡到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宋代:复式路、州、县三级制广袤的国家实施纯粹的二级制很有困难。高级政区:复式路制。中央直接控制四监司:仓漕帅宪。诸监司的行政管辖地域都称为“路” ,但各监司的“路”并不尽一致。四监司的设置,打破历来政区只有单一首长的规矩,形成事权分离而不相统辖的格局。诸司各有自己的权力圈和权力中心。宋代的路名与范围已经与今天我国的省区界限和名称相近了。宋代的路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施政区域。统县
19、政区:府、州、军、监县级政区: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元代:省、行省、府、州、县多级制辽学唐宋、元学辽金。元代行政基本层级也就还是三级。(省一一路、府一一州、县)元在征服中原过程中,以行中书省作为管辖新征服地区的行政机构。明代:复式三四级制明初省、府、州、县四级制。改路为府,将州分为属州(散州)和直隶州,将县分为属县(散县)和直隶县。都司、卫、所。明代设巡按御史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各省三司,以防止地方专权。明中叶以后又有总督,巡抚之设。巡抚“巡守抚军” ,以民事为主,设于各省。总督以军事为主,兼理民政,大都设在边区。巡抚、 总督是由中央派出的官员, 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集中节制一省部分地区或全省的权力,也可兼制数省,尤其是对各省交界地区的治安起到重要作用。清代:省府县三级制清初沿袭明代15 省的划分, 将巡抚辖区调整到与省的范围一致。 各省事务以巡抚为主。与府同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统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绵阳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基础教育体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威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毕业生3月学习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邵阳市隆回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2025年高三3月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泉州师范学院《地籍测量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注册建筑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税务师考试试卷及答案生成
- 2024年深圳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2024新教材)
- 我国化妆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广州市雅创化妆品公司为例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官方答案及详解)
- 广告宣传物料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GJB9001C-2017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与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一览表
- (正式版)CB∕T 4552-2024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文件编制和管理规定
- 公司营销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 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知识(对联)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第7课 珍视亲情 学会感恩(教案)-【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