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分析_第1页
高海拔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分析_第2页
高海拔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分析_第3页
高海拔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分析_第4页
高海拔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决方案示范文本 | Excellent Model Text 资料编码:CYKJ-FW-924编号:_高海拔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分析审核:_时间:_单位:_高海拔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分析用户指南:该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为完成某项目而进行的活动或努力工作过程的方案制定,通过完善工作思路,在正常运行中起到指导作用,包括确定问题目标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成本计划和可行性分析、实施和跟进。可通过修改使用,也可以直接沿用本模板进行快速编辑。叙述了四川电网首次应用带电作业方式检查检修500kV普洪一线的受损导线的成功经验,详细介绍了在高海拔地区应用绝缘软梯法进入强电

2、场的作业方法及所使用的作业工具;简要介绍了等电位作业人员作业前后的身心健康状况及进行连续两年的跟踪观察了解的情况;对在高海拔地区500kV输电线路上实施带电作业所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应进行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方向。20xx年11月20日,四川西昌电业局运行人员发现500kV普洪一线(500kV)普提开关站至500kV洪沟变电站(N16N17号塔间三相导线因附近水泥厂采矿点放炮被多处损伤。地面观察A、C两边相子导线损伤较严重,A相较大损伤两处,导线断股约810股;C相较大损伤一处,导线断股约23股,较小损伤多处,严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而此时正值四川电网需完成二滩电站当年127亿度电量送出的

3、政治任务,保证成渝地区工农业生产用电的关键时刻,当时线路单回输电容量80万kW·h左右,经测算若停电检修,将肯定不能完成国家计委下达的二滩电站当年127亿度电量送出的政治任务。为准确查明导线损伤情况,判断线路能否继续坚持运行,临时修复被严重损伤的导线,尽最大努力使线路不退出运行,西昌电业局各级领导组织技术人员、工人认真研究分析后,决定采用四川省电力系统以前从未采用过的500kV线路带电作业方法进入强电场进行检查,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并对缺陷进行临时修复。11月29日,经过精心的组织,按照预先审定的作业方案,查明并修补了严重损伤的导线,圆满地完成了该项工作,使线路稳定完成了当年的电量

4、送出任务,受到四川省公司的通报表扬。为总结经验,提高500kV线路,尤其是高海拔地区500kV线路带电作业水平,特对本次作业的情况作如下介绍分析。1 方案的制定经现场查勘,500kV普洪一线N16N17号段地处凉山州昭觉县竹核乡,跨昭觉县至美姑县公路及一条小河。N16号塔为一耐张塔,塔型:JT21227,海拔高度1903m,塔位周围地势平坦,交通及带电作业工具携带方便。N17号塔为直线塔,塔型:ZM21448,海拔高度2061m,塔位处于斜坡地带,山势较陡峭,不利于地面作业。N1617号线路档距825m,挂线点高差达179m,且导线损伤点离N16号塔较近。综合以上考虑,选取N16号塔位处为等电

5、位电工进入强电场及地面作业场所最佳。目前中国500kV输电线路开展带电作业主要项目的有:更换单片或整串绝缘子,更换线夹、间隔棒或修补导线等,均需进入强电场作业位置。进入强电场的方式由杆塔结构、间隙距离、作业项目内容等综合考虑确定。目前在单回路上进入强电场的方式主要有:等电位电工通过挂在导线上或地线上的绝缘软梯从地面上攀登进入等电位;将绝缘独脚梯、吊篮或短软梯的上端悬挂在绝缘子串挂点附近,等电位电工在座椅、吊篮或梯上随地电位电工放松控制绳进入等电位;用绝缘硬梯垂直或倾斜于导线水平组装,等电位电工沿硬梯采用骑马式进入等电位或等电位电工沿耐张绝缘子串也以骑马式进入等电位;在横担上装一滑轨,将绝缘吊杆

6、挂在滑轨上,等电位电工坐在吊杆下端的座椅中,沿滑道进出等电位。在上述几种进入强电场的方法中,第四种方法因西昌局无此设备,故不予以考虑。采用第二、三种方式进入强电场作业时,中国电力行业标准DL40991及四川电网500kV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试行)中规定,在海拔1000m及以下交流500kV高压架空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在绝缘梯上或者沿绝缘梯进入强电场时,其与接地体和带电体两部分间隙所组成的组合间隙不得小于4.0m的距离,以及等电位人员沿耐张绝缘子串进入强电场作业时,扣除人体短接的和零值绝缘子片数后,良好绝缘子片数不得小于25片,其组合间隙不得小于4.0m的距离。而对于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的5

7、00kV线路由上述两种方式进入强电场作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无具体规定,如以海拔高度进行修正计算,增加组合间隙距离,都属理论上的数据,没有试验验证。而带电作业又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作业中很多数据和结论,都需要来自现场实验和测量,而不能单纯依靠理论的推算而得,加之此次500kV带电作业在西昌局乃至整个四川电网都属首次,实际作业经验几乎为零。故为确保作业成功及安全,经认真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技术条件并结合现场的实际地形地貌,最终放弃了第二、三种方案。初步选定第一种方案,即此次带电作业进入强电场的方式为绝缘软梯进入法。此方法将绝缘软梯悬挂于N16号耐张塔侧防振锤外四分裂子导线上,作业人员由地面

8、沿绝缘软梯进入强电场时,其组合间隙大大超过DL40991中所规定的数据(比耐张绝缘子串的长度与防振锤的安装距离总计长度更长),且此法也符合DL40991中之规定:在连续档距的导、地线上挂梯(或飞车)时,其导、地线的截面不得小于钢芯铝绞线120mm2;钢绞线50mm2;(此次作业耐张段内导线型号为LGJ40050,地线型号为GJ120)。2 进入强电场的工具及作业步骤2.1进入强电场的工具进入强电场的工具如表1。2.2人员组织作业人员共计10人:等电位电工2人,塔上地电位电工3人(其中塔上监护人1名),地面电工4人,现场负责人1人。2.3具体作业步骤1)等、地电位电工穿戴全套合格的屏蔽服,内穿阻

9、燃内衣;等电位电工还要外戴护目眼镜,内戴手套。2)塔上地电位电工及塔上监护人携带无头绳索登塔至架空地线作业位置,系好安全带,将无头绳装设在架空地线上。3)地面电工将操作杆传至塔上电工作业处。4)地面电工配合塔上电工用绝缘无头绳将软梯头架挂在导线上。在此之前,应重点检查软梯头架与软梯连接是否良好。5)等电位电工攀登软梯至导线进行走线检查与修补损伤导线。等电位电工在接近带电导线时,应快速抓住导线,缩短导线放电的时间。6)等电位电工工作完毕,检查导线上无遗留工具后,沿绝缘软梯返回地面。脱离导线时应迅速,以缩短导线放电时间。7)塔上工作人员下塔,塔上监护人检查塔上无遗留工具和塔上电工都已安全返回地面后

10、下塔,工作结束。2.4作业注意事项作业中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除严格遵守安规中与作业有关的各项条文外,还应注意:1)高海拔500kV带电作业属重大作业项目,需制定周密的技术措施,经单位主管(生产局长或总工)审定,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修改。2)所用的各种绝缘工具,必须是检测合格的。绝缘绳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应放置在铺设有苫布的地面上。3)实行高空及地面双重专职监护,作业人员必须在监护人的指导下作业;作业人员作业前应身体健康,个人心理素质较好。4)带电作业前必须申请停用重合闸,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5)等电位电工进出强电场必须拴好二道防

11、线,在带电导线上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过间隔棒时不得失去安全带的保护。在电位转移前,应征得工作负责人的许可。6)各种工器具应严格按操作步骤摆放、联接,不得私自改动联接方式。7)在高海拔地区作业尤其应注意气象变化,应在晴天、风力不大于5级的气象条件下进行作业。用上述同样的作业步骤,两名等电位电工成功完成了导线的带电检查与修补导线工作。通过带电走线检查导线,发现了在地面上无法观察到的导线其它损伤点,准确地了解了损伤导线的截面,修补了损伤严重的导线,经测算线路可以在短时间(12个月)内继续运行,可以保证二滩电站的送出,圆满完成了此次高海拔地区500kV线路首次带电作业。3 结论1)两名等电位电工作业前身体健康,作业后的身心健康状况经过近二年连续的跟踪观察,并按安规要求进行了每两年一次的体检,目前身体健康,无异常生理反应;证明500kV线路等电位作业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对人体无明显的影响,打消了部分人员对500kV线路等电位作业的心理恐惧感。2)实践证明,用绝缘软梯法进入高海拔地区500kV线路的强电场的带电作业方法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在经济上的作用也是显著的,本次作业的直接经济效益:8(h)×80(万kW)×04(元kW·h)=254万元,对国家电力公司及二滩电站的形象影响更是深远的。3)给以后类似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四川电网500kV线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