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第2课时)课件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课时 同学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甚至被扼杀,这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今天,我们所学的韩愈的?马说?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分析文段一:分析文段二: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本段文字从哪些方面挖苦了喂马者?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挖苦。分析文段三:2、本段哪句话能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哪些语言能表达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背景简介 这篇?马说?大约

3、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主旨分析千里马 喻人才伯乐 喻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 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马说?寄托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展挖苦和控诉。 全文围绕全文围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议论,借伯乐和千里马为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议论,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喻,阐述了封

4、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展了猛烈的抨击。现象进展了猛烈的抨击。主题思想1、理解课文填空。 文章引用“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 _,将人才比作“_ _,而把伯乐喻指_ _,集中抨击_ _ _社会现象。 食马者千里马识别人才的人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2、用原文填空:_ _ 是全文的主旨句,因为这种客观现象,造成“千里马_ _ 的遭遇。最后,作者大声感慨_ _ ,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在构造上,与主旨句相照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价十倍 ?战国策?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