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二图标题练习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二图标题练习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二图标题练习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二图标题练习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二图标题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型突破(二)图标题针对训练1. 2018 孝感如图T2-6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在12 c时,将28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 gC.将12 c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11 C ,有晶体析出D.将t1 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12 c (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乙丙10力处温度甲乙丙溶解度也NaOH溶液的体积/eL2. 2018 乐山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l、t 2时各物质质量变

2、化图 T2-8图 T2-7NaOH§?,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变化如图T2-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FD NaClB. 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c点表示NaO即口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a、b、c点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 Cl-3.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情况如图T2-8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 : 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 4,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T2-9所示(忽略溶4.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

3、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 (OH 2溶液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OH卜溶液质量也潘质的质量危。图 T2-9A. a点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B. 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C.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s2+、OH、s"、H+D.c点烧杯内液体的pH大于75. 2018 达州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氢辆化钢溶液 的质最利 C淀质也 沉的纸羯气的强 容中体压/pa体质糟。 气质固的M氢的量反应时间小B锌/反应时间也D图 T2-10A.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B.用二氧化镒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

4、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6. 2018 安顺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质量收时间加KN5固体质量收D图 T2-11A.电解水B.常温下向H2SQ、MgSO1合溶液中滴加NaOH§液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的情况下产生 QD.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溶液中加入KNO固体7. 2018 重庆A将80 g M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T2-12所示,按要求白20 40曲温度用图 T2-12(1) 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 A 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3)在40

5、C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 go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8. 2018 临沂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T2-13所示。图 T2-13(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8 .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 CO质量多9 .将一定量的丙烷(GH8)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

6、引燃并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物质C3HO2HbOCQX反应前质量/g4.412.8000反应后质量/g007.24.4aA.表中a的值一定是5.6B.若8.8 g丙烷完全反应,则生成14.4 g水C.生成物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若4.4 g丙烷与16.0 g氧气充分反应,则无X生成10.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温度/ C020406080100M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硝酸钾13.331.663.9110169246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1)

7、60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2)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3) 20 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4)向20 C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C,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5)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C,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

8、溶液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11. 2018 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T2-1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o和O”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 T2-19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B.图中共表示了 9种物质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12. 2018 徐州市区一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如图 T2-20所示)分析,下列结论 正确的是()°氢原子翻8+8-Tao*免 氧原子号瞧原子图 T2-20A.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 3B.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 1D.该反应类型为

9、置换反应13. 2018 北海反应甲一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T2-21所示,图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 T2-21A.甲属于有机物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TD.表示的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14. 2018 遵义如图T2-22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O魁原子 白轻原子(1)变化I属于图 T2-22(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2)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变化n是化学变化的方法是(填一种)。变化n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

10、变的微粒是(填微粒的名称或符号)。15. 2018 凉山研究和探索物质间的性质,总是建立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现有下列图示(1)若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则C与D的质量比是 。(2)若C是氧化物,且A与B的分子个数比4 : 7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2018 福建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铝(Mq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 c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 T2-24所示。图 T2-24(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铝外还有 种元素,有 种单质分子。(2)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金原子对 (填" C。或"

11、 H2O')起吸附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针对训练1 .C 解析比较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A错误;在12 c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将28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 只能溶解20 g,故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0 g,B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故将12 c时,甲的饱和 溶液降温到ti C,有晶体析出,C正确;将ti 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C,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 ,而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 甲 丙,

12、D错误。2 .D 解析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HCl和NaCl,A错误;b点溶液 的pH等于7,显中性,不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错误;c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C错误;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a、b、c点所示的溶液中均含有氯化钠 ,都含有Na+、Cl-,D正确。3 .D 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8 g-1 g=7 g,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了 4 g-2 g=2 g,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甲质量减少了 6 g-1 g=5 g,所以甲

13、是反应物。反 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丁,是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比为5 g:7 g=5 : 7;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2: 7。4 .A 解析a点时,反应没有开始,溶液中只有H2SO一种溶质,故A正确;稀硫酸与Ba (OH 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沉 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c点恰好完全反应,b点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故B错误;完全反应后继续 加Ba (OH 2溶液到d点,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 Ba2+、OH,无S, 4、H+,故C错误;稀硫酸与Ba (OH 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 根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 c点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体的pH=

14、7。5 .A 解析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开始放出的热量会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当恢复原温度压强会减小,但是不会到0,A错误;用二氧化镒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镒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B正确;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氢氧化钢先与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沉淀,当盐酸反应完,氯化镁与氢氧化钢反应产生氢氧化 镁沉淀,C正确;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反应的快,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小,铁反应的慢,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D正确。6 .B 解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 8,故A错误;向HSQ、MgSO1合溶液

15、中滴加NaOH容?夜,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增大,硫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的pH=7,硫酸镁消耗完后,继续滴加NaOHU夜,溶液的pH增大,故B正确;催化剂只改变 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向接近饱和的KNO溶液中加入KNO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从零开始,故D错误。7. (1) 50%(2) C (3) 160 降低温度至40 C以下解析(1) A点时,溶液质量为100 g,可知50 g水中溶解了 50 g M物质,该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100%=50%(2) A点时,50 g水中溶解了 50 g M物

16、质,还剩余30 g未溶解,溶液是饱和溶液;B点时,80 g M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由于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饱和溶液从40 C升高到60 C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所以,C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3) 40 C时,50 g水中溶解80 g M物质达饱和,可知,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160 g M 物质达饱和,所以,40 C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 160 g;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中获得 M晶体,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当温度降低至40 C以下时,有晶体析出。8. (1) CaCO+2HClCaCl2 +H2O

17、+COT(2) B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比较。(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2HCl-CaCl2 +H2O+COT。 (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曲线的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CO多,应该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压强相同时,得到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曲线需要的时间短,即相同压强时碳酸钙粉末 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故B正确;最终生成CO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9. 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丙烷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X的质量之和,则12.8 g+4.4 g-7.2 g-4.4 g=5.6 g,即a=5.6,

18、A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4.4 g丙烷能生成7.2 g水,所以8.81 x 8g丙烷燃烧一定会生成 14.4 g水,B正确;因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 gX 44 x 100%=0.8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1 x 2gX 18 X100%=0.8 g,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X中没有氢元素,C错误;设4.4 g丙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点燃C3H8+5O2-3CO+4H2O44 1604.4 g x 44 4.4 g 1' =x=16.0 g因此没有X生成,D正确。10. (1) <(2) Ca (OH 2(3) 26.5%(4)减小 (5) B解析(1)由表

19、中信息可知,60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7.3 g,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 g。(2)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晶体的是氢氧化钙。(3)氯化钠在20 c_36_时的溶解度为36 g,20 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 + 36gx 100险26.5%。(4)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恢复到20 c时,原来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5)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20、不大,将80 C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硝酸钾已达到饱和)冷却至20 C,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11 .D 解析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A错误;图中共表示了 4种物质,B错误;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 变化,反应后元素种类也没有变化,C错误;化学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D正确。12 .A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一定条件程式是CO+3H3CHOH+12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 : 6=22 : 3,A正确;甲是二氧化碳,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B错误;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C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13 .C 解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根据题意及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