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虚词用法及推断技巧文言虚词用法及推断技巧高考必考的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个文言虚词 与其之乎者也与其之乎者也,何若于所为何若于所为?且焉因乃则而以且焉因乃则而以! 要求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要求凭空历数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整合整合1 而、何、乎、乃、其、且而、何、乎、乃、其、且一、【而】一、【而】(一一)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列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蟹六跪而二螯。(不译或译为不译或译为“又又”)2表示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君子博
2、学而日参省乎已。(而且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不译或者译为不译或者译为“然然后,于是后,于是”)4表示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却,但却,但)5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如果如果)6表示修饰关系。表示修饰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译或者译为不译或者译为“地地”)(二二)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你的”,偶尔,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也作主语,译为“你你”。而翁归,
3、自与汝复算耳。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通“尔尔”,你的,你的)(三三)复音虚词复音虚词“而已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相当于“罢了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罢了罢了)小贴士小贴士以以“而而”还还“而而” 某秀才作文好用某秀才作文好用“而而”字,主考官见其文中字,主考官见其文中“而而”字泛滥,极不恰当,便批阅:字泛滥,极不恰当,便批阅:“当而而不而,不当而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短短短短1818字,用字,用1111个个“而而”字,精妙至极。字,精
4、妙至极。 意思是:意思是:应当用而字时却应当用而字时却( (而而) )不用而字,不应当不用而字,不应当用而字时却用而字时却( (而而) )用了而字,从用了而字,从( (而而) )今以今以( (而而) )后,算了后,算了( (已而已而) )算了算了( (已而已而) )。 汝父平生欲为之汝父平生欲为之而而弗德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而弗得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皆知大王贱人而而贵马也贵马也 一丝一丝而而累,以至于寸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儿妾食麦而而已已 而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侍母转折转折承接承接并列并列修饰修饰语气词语气词代词,你代词,你练一
5、练练一练假设,如果假设,如果二、【何】二、【何】(一一)疑问代词。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哉”“”“也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为什么为什么)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哪里”“”“什么什么”。译时,译时,“何何”要前置。要前置。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什么什么)3作定语,可译为作定语,可译为“什么什么”“”“哪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什么什么)(二二)副词。副词。1用在句首
6、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怎怎么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为什么为什么)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怎么”“”“多多么么”“”“怎么这样怎么这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多么多么)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何”字。字。 A隐隐隐隐何何甸甸,便会大道口甸甸,便会大道口 B如太行、王屋如太行、王屋何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何以自托于赵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豫州今欲何何至至? E作计
7、作计何何不量不量?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以钟名,何何哉哉? G何何不试之不试之?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 A语气助词,相当于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啊”;H通通“呵呵”,呵问。,呵问。G副词,怎么;副词,怎么;F代词,为什么;代词,为什么;E副词,怎么;副词,怎么;D代词,哪里代词,哪里C代词,什么;代词,什么;B怎么样,把怎么样,把怎么办;怎么办;三、【乎】三、【乎】(一一)助词。助词。1助疑问语气,可译为助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吗”“”“呢呢”。 儿寒儿寒乎乎?欲食?欲食乎乎?(吗吗)2助测度语气,可译为助测度语气,可译为“吧吧”。 王之好乐甚,则
8、齐其庶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乎?(吧吧)3助感叹语气,可译为助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啊”“”“呀呀”等。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乎!(啊啊)4助反问语气。助反问语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乎?(吗吗)5用在句中,舒缓语气。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胡为胡为乎乎遑遑欲何之?遑遑欲何之?(不译或者译为不译或者译为“呀呀”)6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地”。 浩浩浩浩乎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地地)(二二)介词。相当于介词。相当于“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
9、在)小贴士小贴士巧改对联巧改对联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是“君恩似海,臣节如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矣”“”“乎乎”二字,成了二字,成了“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乎”,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四、【乃】四、【乃】(一一)副词。副词。1表承接。表承接。 良乃入,具告沛公。良乃入,具告沛公。(就就)2表条件。表条件。 臣乃敢上璧。臣
10、乃敢上璧。(才才)3表转折。表转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却,竟然)4表限制。表限制。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才,仅仅才,仅仅)5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是,就是)(二二)代词。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你的”;也作;也作主语,译为主语,译为“你你”。不能作宾语。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你的) 指出下列各句指出下列各句“乃乃”的意义的意义(1)而陋者)而陋者乃乃以
11、斧斤考击而求之(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至七月,)至七月,乃乃扶病入觐扶病入觐 ( )(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乃有二十八骑有二十八骑 ( )(4)良)良乃乃入,具告沛公入,具告沛公 (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乃父之志父之志 (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华山之阳名之也( ) 竟然竟然才才仅仅再再你的你的是是五、【其】五、【其】(一一)代词。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他他”“”“她她”“”“它它”“”“他的他的”“”“她的她的”“”“它的它的”(
12、包括复数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他的他的) 秦王恐其破璧秦王恐其破璧(他他)2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我”或或 “我我(自己自己)的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我)3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那个那个”“”“那那些些”“”“那那 里里”。如:。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个那个)4指示代词,表示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
13、其一二扣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其中的)(二二)语气副词。语气副词。1表揣测语气。表揣测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大概大概)2表商量、命令、期望等语气。表商量、命令、期望等语气。 吾其还也。吾其还也。(还是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应当一定,应当)3表反问。表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其孰能讥之乎?(难道难道)(三三)连词。连词。1表选择。表选择。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是还还是是)2表假设。表假设。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臭水臭水),君子不近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庶人
14、不服.(如如果果)(四四)助词。凑音节,不译。助词。凑音节,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译不译) 六、【且】六、【且】(一一)连词。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或并列关系。表示递进关系或并列关系。 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涟猗。(又又) 且相如素贱人。且相如素贱人。(况且况且)2有时相当于有时相当于“尚且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尚且)(二二)副词。副词。1相当于相当于“将将”“”“将要将要”。 不出,火且尽。不出,火且尽。(将要将要)2相当于相当于“暂且暂且”“”“姑且姑且”。
1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1、解释下列、解释下列“且且”字的意思字的意思(1 1)不出火)不出火且且尽(尽( )(2 2)兽相食,人)兽相食,人且且恶之(恶之( )(3 3)卿但暂还家,吾今)卿但暂还家,吾今且且报府(报府( )(4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且战战 ( )(5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且在邦域之中(在邦域之中( )(6 6)且且行千里,其人不知(行千里,其人不知( )将将尚且尚且暂且暂且一面一面-一面一面并且并且况且况且整合整合2 2 若、所、为、焉、也、以若、所、为、焉、也、以一、【若
16、】一、【若】(一一)代词。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你们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作定语时则译为“你你的的”。 更若役,复若赋。更若役,复若赋。(你的你的)2表近指,表近指,“这这”“”“这样这样”“”“如此如此”。 南宫适出,子曰: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这这)(二二)连词。连词。1表假设关系。表假设关系。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假如如果,假如) 2与与“夫夫”“”“至至”结合,组成结合,组成“若夫若夫”“”“至若至若”,放在一段,放在一段或另一或另一 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若夫若夫(像那像那)霪雨霏霏
17、霪雨霏霏至若至若(至于至于)春和景明春和景明(三三)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样子的样子)指出下列指出下列“若若”的用法和意义的用法和意义(1)若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 )(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若若寿夭而亡寿夭而亡- ( )(3)若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4)若若是其甚与(是其甚与( )(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曰:“不不若若也也” ( )连连 如果如果连连 或或代代 你们你们动动 像像动动 如如二、
18、【所】二、【所】(一一)用作助词。用作助词。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所”字结构。字结构。“所所”字结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所的人的人”“”“所所的事物的事物”“”“所所的的情况情况”等。如果等。如果“所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思念的人思念的人) 生,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想要的东西想要的东西)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遭遇到的情况遭遇到
19、的情况)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宿的住宿的)2. 在有些句子中,在有些句子中,“为为”和和“所所”呼应,组成呼应,组成“为为所所”的格的格式,表示被动。式,表示被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译不译)(二二)复音虚词复音虚词“所以所以”。“所所”和和“以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连用,文言中也常见。1表原因。表原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原因的原因)2表手段或凭借。表手段或凭借。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用来用来的礼仪的礼仪)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20、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用来是用来或者靠他来或者靠他来)三、【为】三、【为】(一一)介词。介词。1表被动。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被被)2表对象,可翻译为表对象,可翻译为“给,替给,替”或者或者“向,对向,对”。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替)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对)3表原因。表原因。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为因为)4表目的。表目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为了)(二二)助词,助疑问语气。助词,助疑问语气。 何辞为?何辞为?(呢呢)(三三)“为为”
21、作动词、名词时意义很多,且不属于虚词范畴,兹作动词、名词时意义很多,且不属于虚词范畴,兹不赘述不赘述. 解释下列句中的解释下列句中的“为为”字字(1 1)贾家庄几)贾家庄几为为巡缴所陵迫死巡缴所陵迫死 ( )(2 2)君)君为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3 3)如姬)如姬为为公子泣公子泣 ( )(4 4)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人谋而不忠乎 ?(?( )(5 5)今)今为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 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 ( )被被替替对对给给因为因为呢呢练一练练一练先前(有人先前(有人为了大义)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22、(一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箪食一豆羹),现在羹),现在(有人)为(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却接受了(万钟俸禄)(万钟俸禄)四、【焉】四、【焉】(一一)助词。助词。1可以助疑问、感叹等语气,有时也用在句末,可不译出。可以助疑问、感叹等语气,有时也用在句末,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于是余有叹焉。(不译不译) 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呢呢)2“焉焉”在句中,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在句中,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然”。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的样子的样子)(二二)代词。代词。1相当于相当于“之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俟
23、夫观人风者得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2疑问代词。译为疑问代词。译为“什么什么”“”“哪里哪里”等。等。 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哪里哪里)(三三)兼词。相当于兼词。相当于“于是于是”“”“于之于之”等。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在其中) 指出下列指出下列“焉焉”的意义的意义(1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焉( )(2 2)必死是间,余收尔骨)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焉( )(3 3)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焉往往 ( )(4 4)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
24、焉焉 ( )啊啊于之于之哪里哪里于之于之五、【也】五、【也】(一一)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助判断语气。助判断语气。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不译不译)2助陈述语气。助陈述语气。 自古及今,未之有也。自古及今,未之有也。(不译不译)3助疑问语气。助疑问语气。 为天下笑者,何也?为天下笑者,何也?(呢呢)4助感叹语气。助感叹语气。 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也!(啊啊)(二二)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不译不译)六、【以】六、【以】(一一)介词。介词
25、。1表工具。表工具。 请以剑舞。请以剑舞。(用用)2表方式。表方式。 余船以次俱进。余船以次俱进。(按照按照)3表凭借。表凭借。 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凭身份身份)4表处置。表处置。 今以钟磬置水中。今以钟磬置水中。(把把)5表原因。表原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因为因为)6表时间。表时间。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在在)7表对象。用法同表对象。用法同“与与”,可译为,可译为“和和”“”“跟跟”,有时可译为,有时可译为“率率领领”。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26、(和和) 欲以客往赴秦军。欲以客往赴秦军。(率领率领)(二二)连词。用法和连词。用法和“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并列或递进关系。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又又)2. 表承接关系。表承接关系。 遂拔以击荆轲。遂拔以击荆轲。(不译不译)3表目的关系。表目的关系。 作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来来)4表因果关系。表因果关系。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因为)5表修饰关系。表修饰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译,或者译为不译,或者译为“着着”
27、) 整合整合3 3 因、于、与、则、者、之因、于、与、则、者、之一、【因】一、【因】(一一)用作介词。用作介词。1表原因。表原因。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为因为)2表凭借。表凭借。 变法者因时而化。变法者因时而化。(根据根据)3表对象。表对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通过)(二二)用作连词。用作连词。1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于是”“”“便便”。 因拔刀斫前奏案。因拔刀斫前奏案。(于是于是)2连接分句表原因。连接分句表原因。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为
28、因为) 二、【于】二、【于】“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一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视情况可译为“在在”“”“在在方面方面”“”“在在中中”“”“向向”“”“到到”“”“自自”“”“从从”“”“跟跟”“”“同同”“”“对对”“”“对对于于”“”“给给”“”“由于由于”等。等。得复见将军于此。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在)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9、向向)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跟、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对、对于)(二二)表比较。表比较。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比)(三三)表被动。表被动。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被) 解释下列解释下列“与与”的意义的意义(1)与斗卮酒()与斗卮酒( )(2)桓侯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桓侯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3)颇与中国同俗()颇与中国同俗( )(4)何其爽与?()何其爽与?( )(5)不为者与不能者何异也()不为者与不能者何异也(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7)吾
30、王庶几无疾病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给予给予结交结交同同欤欤 呀呀同同交往交往欤欤 吗吗2、找出、找出“与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B、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C、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闻,不肯与会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DD为为 “给给 ” 其它为其它为 “ 同同” 三、【与】三、【与】(一一)连词。连词。“和和”“”“跟跟”“”“同同”。蜩与学鸠笑之。蜩与学鸠笑之。(和和)(二二)介词,介词,“和和”“”“跟跟”“”“同同”。竖子不足与谋。
31、竖子不足与谋。(和和)(三三)助词。通常写作助词。通常写作“欤欤”。1助疑问语气。用法大致和助疑问语气。用法大致和“乎乎”相同,但语气比较委婉。相同,但语气比较委婉。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通通“欤欤”,疑问中有推测,吧,疑问中有推测,吧)2助感叹语气。助感叹语气。 其可怪也欤!其可怪也欤!(啊啊)四、【则】四、【则】(一一)连词。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就”“”“便便”,或译为,或译为“原来原来是是”“”“已经是已经是”。 项王曰:项王曰:“壮士!壮士!赐之卮酒。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则与斗卮酒。(于是,于是,就就)2表示假设关系。表示假设关系。
3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那么,就那么,就)3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却却)4有必要解释一种特殊用法,有必要解释一种特殊用法,“则则”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则”连用,每个连用,每个“则则”字都用在意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或两个以上)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特别要注意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之间是并列关系,特别要注意不是表
33、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就”,或不译。,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就)(二二)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是”“”“就是就是”。例如: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就是)解释下列解释下列“则则”的意义的意义(1 1)项王曰:)项王曰:“赐之彘肩!赐之彘肩!”则则与之一生彘肩与之一生彘肩( ( )(2 2)芙蕖)芙蕖则则不然不然 ( )(3 3)非死)非死则则徙耳(徙耳( )(4 4)子曰:)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使子路反见之,至则则行矣行矣( ( )(
34、5 5)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则罔(罔( )(6 6)书书不云乎?好问不云乎?好问则则裕(裕( )(7 7)叩之寺僧,)叩之寺僧,则则史公可法也(史公可法也( )(8 8)孔子,千古之)孔子,千古之则则( )于是于是却却就是就是已经已经就就就就是是榜样榜样2、下列句中的、下列句中的“则则”与与“良人出,则必餍酒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肉 而后反而后反”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B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C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D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
35、法家拂士A注释:表示假设关系的结果注释:表示假设关系的结果 那么那么五、【者】五、【者】(一一)结构助词。结构助词。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的人的人)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的草药的草药)2“者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个”“”“样样”之类。之类。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个方面个方面)3放在主语后,表判断。放在主语后,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6、不译不译)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不译不译)5放在时间副词或否定词之后。放在时间副词或否定词之后。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不译不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的话的话)(二二)语气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疑问语气。语气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疑问语气。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呢呢)六、【之】六、【之】(一一)作代词。作代词。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作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他他)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
37、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 之二虫又何之二虫又何知!知!(这这)(二二)作助词。作助词。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的”,有的可不译。,有的可不译。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的的)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不译不译)3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译不译)4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
38、骨之强。(不译不译)5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得得)6凑音节,不译。凑音节,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顷之,烟炎张天。(不译不译) 苏回为郎,二人劫苏回为郎,二人劫之之 其母就与其母就与之之决决 惟大人割不可忍惟大人割不可忍之之恩恩 尚不如廉颇李牧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之为将也为将也 顷顷之之,上行出中谓桥,上行出中谓桥 以楚国堂堂以楚国堂堂之之大,何求不得大,何求不得代词代词主谓之间,去独主谓之间,去独助词助词 时间名词后时间名词后定语后置标志定语后置标志助词助词 的的代词代词练一练练一练一、看具体语境一、看具
39、体语境针针丛棘,青麻头伏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焉(蒲松龄(蒲松龄促织促织)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柳宗元(柳宗元捕蛇者捕蛇者说说)颠而不扶,则将颠而不扶,则将焉焉用彼相矣(用彼相矣(论语论语季氏将伐颛季氏将伐颛臾臾)圣心备圣心备焉焉(荀子(荀子劝学劝学)语境是一只语境是一只“青麻头青麻头”(蟋(蟋蟀)藏匿在蟀)藏匿在“针针丛棘针针丛棘”之之中。由此可推断中。由此可推断“焉焉”是兼是兼词词“于此于此”。“伏焉伏焉”即即“伏在那里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人能够看到这
40、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焉”是代词,是代词,代文章。代文章。“得焉得焉”即即“能够看到它能够看到它”。“焉焉”用在疑问句中,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可推断“焉焉”是疑问代是疑问代词,可译为词,可译为“何、哪何、哪里里”。“焉焉”用在陈述的语境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里,是语气助词。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离篇”。1 1、解释下列句中、解释下列句中“于于”字的意义字的意义(1 1)乃设九宾礼)乃设九
41、宾礼于于廷廷 ( )(2 2)臣诚恐见欺)臣诚恐见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 ( )(3 3)况)况于于将相乎将相乎 ( )(4 4)而设诡辩)而设诡辩于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之宠姬郑袖 ( )(5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于王王 ( )(6 6)长)长于于臣臣 ( )(7 7)赵尝五战)赵尝五战于于秦秦 ( )在在被被对于对于向向从从比比同同 跟跟“因因”和和“乘乘”处于对应位置,处于对应位置,“乘乘”是介词是介词“趁着趁着”的意的意思,由此可推断思,由此可推断“因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利”“”“便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
42、利的形势。二、看对应位置二、看对应位置 舟遥遥舟遥遥以以轻颺,风飘飘轻颺,风飘飘而而吹衣。(陶潜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因因利利乘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过秦论)昔我往昔我往矣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思,雨雪霏霏(,雨雪霏霏(诗诗经经东山东山)“以以”和和“而而”处于对应位置,处于对应位置,“而而”是表修饰的连词。是表修饰的连词。“矣矣”和和“思思”处于对应位置,由处于对应位置,由“矣矣”是语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气助词可推断“思思”也是语气助词。也是语气助词。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
43、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此乎乎? 生生乎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乎吾吾? 浩浩浩浩乎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乎如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放在句末,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测度表示测度 在句中,在句中,在名(代)词前,做在名(代)词前,做介词介词放在形容词之
44、放在形容词之后,做词尾后,做词尾三、看语气表达三、看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断。 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其如土石何?如土石何?攻之不克,围之不继,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吾其其还也还也与尔三矢与尔三矢,尔尔其其无忘乃父之志无忘乃父之志以下例句中的以下例句中的“其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其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难道道”。“其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
45、是还是”。表命令语气,可译为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一定”。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项脊轩,旧南阁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公子畏死邪?何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也?吾真真不能忘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也!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传也也久矣。久矣。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也。雷霆乍惊,宫车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其还还也也表判断语气表判断语气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表感叹语气句中,表停顿,表舒缓语气句中,表停顿,表舒缓语气表肯定语气表肯定语气表陈述或解释语气表陈述或解释语气表祈使语气表祈使语气课堂演练:课堂演练
46、:四、看句式特点四、看句式特点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多多于于南亩之农夫(杜牧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阿房宫赋)石石之之铿然有声者(苏轼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石钟山记)何何以以战(战(左传左传曹刿论战曹刿论战)竖子不足竖子不足与与谋(司马迁谋(司马迁鸿门宴鸿门宴)遂遂为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促织)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介宾介宾短语,短语,“于于”是介
47、词是介词“比比”的意思。的意思。是定语后置句,是定语后置句,“”“”“石石”是中心语,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者”是定语,是定语,“之之”是助词,定语后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置的标志。是宾语前置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何以以”即即“以何以何”,“以以”是介词是介词“凭借凭借”的意思。的意思。是省略句式,是省略句式,“与与”后面省略后面省略了宾语了宾语“之之”,“与(之)与(之)”是介宾短语,是介宾短语,“与与”是介词是介词“和、跟和、跟”的意思。的意思。是被动句,是被动句,“为为”表被动,是介词表被动,是介词“被被”的意思。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课堂演练
48、:课堂演练:君幸君幸于于赵王赵王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于于”是介词是介词“被被”的意思。的意思。被动句,被动句,“于于”表被动,是介词表被动,是介词“被被”“”“受受”的的意思。意思。句读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不解。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之之”是提宾的标志。是提宾的标志。送匈奴使留在汉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者。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者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使不辱使不辱于于诸侯。诸侯。汉天子我丈人行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也。判断句,判断句,“也也”表示判表示判断断1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
49、一项是(确的一项是( ) 飞骑飞骑因因番请见番请见 仁杰仁杰乃乃引张释之高庙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止免官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法是陛下法,臣仅仅守之守之A “A “因因”和和”乃乃”相同,相同,“止止”和和“仅仅”不同不同B “B “因因”和和”乃乃”相同,相同, “ “止止”和和“仅仅”相同相同C “C “因因”和和”乃乃”不同,不同, “ “止止”和和“仅仅”相同相同D “D “因因”和和”乃乃”不同,不同, “ “止止”和和“仅仅”不同不同B“因因”“”“乃乃”:“于于是是” “止止”“”“仅仅”:“只只”五、看代入检验五、看代入检验 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解答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伙经营合同样本
- 2025福建厦门市翔安招商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中考专题】2026年中考数学专项提优复习:三角形【附答案】
- 2025健身房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福建三明林校招聘407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面储备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88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37人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淮北市粮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安徽工程大学硕士专职辅导员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顺丰临时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 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2023年版)
- (正式版)JBT 14581-2024 阀门用弹簧蓄能密封圈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详细)
- 幼儿园-消毒工作流程图
- 电缆修理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 拼音拼读音节带声调完全版
- 工厂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秘密全集:世界上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 某桥梁箱涵、箱通工程监理细则
- 202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