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存-货__第1页
第四章-存-货__第2页
第四章-存-货_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存-货第四章存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存货的概念及范围有较全面的了解, 理解和熟悉存货按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计价的各种方法,灵活与综合运用存货 取得和发出的基本核算,同时对存货的期末计价以及盘存和清查的会计处理能 够十分清楚。本章的重点是存货的入账价值确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原材料 收发业务账务处理、存货期末计价业务账务处理。本章的难点是存货期末计价 业务账务处理。计划讲授10课时。重点及难点存货收入的核算、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及核算。第一节存货概述一、存货的概念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 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

2、。二、存货核算的范围1. 存货范围确认的标准是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产权)。2. 关于存货范围需要的说明以下几点:(1)代销商品的处理:代销商品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2)在途商品的处理:对于销售方按销售合同协议规定已确认销售,而尚未发 运给购货方的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对于购货方以收到商品但尚未收到 销货方结算发票等的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对于购货方已经确认为购进 而尚未到达入库的在途商品,应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处理。(3)对于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不作为企业的存货处理。三、存货的入账价值四、存货历史成本的构成五、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企业的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采用某种

3、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 存货与发出存货之间分配成本,便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 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六、存货的计价方法1. 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 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 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 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个别计价法的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个别计价法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

4、本较高的存货计价。2. 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货实物流转假设为提前,对发出 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 的市场价值,其优点: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 工作量比效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 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 利润。3.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 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 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

5、库存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其优点是: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 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 较为折中。缺点为: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 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4.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 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 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 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缺点:每次收货都要计算 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5. 后进先出法

6、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 为假定前提,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优点: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 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 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这种方法 计算起来比较繁琐。6. 计划成本法(1)计划成本法的处理过程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 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采用计划成本法对材料存货进行核算是指日常的会计处理,会

7、计期末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将发出和期末存货调整为实际成本。调整的基本公式为:实 际成本=计划成本土成本差异。企业通常在月末终了时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分配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 异。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详见教材。(2)计划成本法的优点 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 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7. 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 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毛利率计算公式详见教材。用毛利率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在商业企业较为常见,特别是 商业批发企业。同时,采用这种方法,商品销售成本按商品大类销售额计算

8、, 在大类商品账上结转成本,计算手续简便。8. 零售价法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如下:(1) 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同时按成本和零售价记录,以便计算可供销售的存货成 本和售价总额;(2) 本期销货只按售价记录,从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中减去本期销售的 售价总额,计算出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3) 计算存货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即成本率。(4) 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公式为:期末存货售价总额X成本率(5) 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公式为: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商业零售企业广泛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这种方法是通

9、过设置“商品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处理的。第二节原材料的核算一、核算范围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等。二、账户设置实际成本法:“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票据”等。计划成本法:“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三、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一) 外购原材料:1. 款付(或开出商业汇票),货已到借:原材料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2. 款付(或开出商业汇票),货未到借:在途物资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货到后,借:原材料贷:在途物资3. 货到,款未付(或未开出商业汇票)(1) 货到,发票未

10、到,在月内暂不做账,等发票到后,再做处理借:原材料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2) 若货到,发票月末仍未到,暂估入账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下月初,以红字冲回借:原材料(红字)贷:应付账款(红字)4. 预付账款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预付账款(二)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支出 贷:原材料四、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一)外购原材料1. 款付(或开出商业汇票),货已到 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或:借

11、:材料成本差异 贷:物资采购2. 款付(或开出商业汇票),货未到 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货到后借:原材料贷:物资采购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物资采购3. 货到,款未付(或未开出商业汇票)(1)货到,发票未到,在月内暂不做账,等发票到后,再做处理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或借记)(2)货到,发票月末仍未到,暂估入账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下月初,以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红字)4. 预付账款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借:物资采购应交

12、税金应交增值税贷:预付账款借:原材料贷: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或借记)(二)原材料发出的核算1、结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支出贷:原材料2、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转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第三节其他存货的核算一、包装物的核算(一)包装物概念及核算范围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桶,瓶,袋等。不包括包装材 料,用于储存、保管商品等而不对外出售的包装物。(二)包装物的核算1、收入的核算:同“原材料”2、发出的核算(1)被生产领用的包装物借:生产成本 贷:包装物

13、 计划成本法:借:生产成本 贷: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或红字)(2)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营业费用贷:包装物 计划成本法下: 借:营业费用 贷: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或红字)(3)随同商品销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支出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包装物(4)出租出借包装物 一次摊销法:首次领用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出租) 营业费用(出借)贷:包装物分次摊销法:首次领用时:借:待摊费用 贷:包装物 分次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出租) 营业费用(出借) 贷:待摊费用 报废时若有残值: 借:原材料(或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支出(

14、出租) 营业费用(出借) 五五摊销法(略)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一)概念及核算范围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 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管理用具,劳保用品等。(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1、收入的核算:同“原材料”核算2、发出的核算(1)一次摊销法首次领用时: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低值易耗品残值:借:原材料(或银行存款)贷:制造费用管理费用(2)分次摊销法首次领用时:借: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贷:低值易耗品分次摊销时: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3)五五摊销法:(略)三、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一)概念:指委

15、托外单位加工的物资(二)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构成发出加工材料或半成品的实际成本+支付的加工费+往返运费+相关税金(三)核算1、发出委托加工物资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下: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或红字)2、支付加工费及运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3、支付增值税借: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若加工物资以后用于非应税项目或免税项目,或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 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加工物资,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4、支付消费税若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则支付的消费税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 本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若委托加工物资收回

16、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借: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贷:银行存款5、加工完成,验收入库借:原材料等贷:委托加工物资计划成本下:借:原材料等贷:委托加工物资材料成本差异(或借记)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价一、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1. 实地盘存制(1)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 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 的总金额,记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耗用或已销售存货的成本。这一方法用于工业企业,称为"以存计耗"或"盘存计耗"用于商品流通企业,称为"以存 计销"或&quo

17、t;盘存计销"。(2)"以存计耗"和"以存计销"以下列存货的基本等式为依据: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本期耗用或销货+期末存货;用历史成本计价,则为: 本期耗用或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 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别品名 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3. 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比较(1)实地盘存制其主要优点是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其缺点是:a. 是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的动态,不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情况;b. 是容易掩盖存

18、货管理中存在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失;c. 是采用这种方法只能到期末盘点时结转耗用或销货成本,而不能随时结转成 本。实地盘存制仅适用于那些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2)永续盘存制其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其缺点是存货明细记录的工作量较大,存货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更是如此。二、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1. 存货盘盈(1)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按盘盈存货的计划成本或估计成本编制会 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其盘 盈的存货,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冲减管理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2. 存货盘亏和毁损(1) 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在报经批准前,按其成本(对于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应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编制如下分录: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2) 报有关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