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登上地球之巅_第1页
23登上地球之巅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登上地球之巅3 3 登上地球之巅学生现状分析城市里的孩子接触面广,视野比较开阔,对登山这类运 动并不十分陌生,但是较多的孩子不太理解登山的意义,再 加上中国传统教育所说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思想的 潜移默化,中国人普遍缺乏冒险精神, 对登山运动知之不多, 这既是学习本文的一个契机,也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教学建议一、学习目标借助工具书,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和登山运动的 常识,了解通讯真实、准确、及时的特点。掌握基本字、词。揣摩写法,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详略得当的写 法;学习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学习登山队员们意志坚定、勇于牺牲、团结协作、为国 争光的崇高精神,并启发自己在

2、今后的道路上发扬这种精神 谱写生命的华章。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 生的自主学习是主要的。教师应突出鲜明的学生自读自学色 彩,可叫学生制作学习卡片,学生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再 分析课文,采用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圈点批注等方式,完 成卡片的填写,实现学习目标。在讨论前教师要有明确的要 求,紧密围绕课文内容,放得开、收得拢,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积极开动脑筋,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解决 生字、词,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激发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荣誉的认识,从而以更加积极的 态度对待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课文导入在上课之前,

3、请同学们看看屏幕,这就是世界最高峰, 被称为“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我们请XXXX 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这座山峰的具体情况。谢谢 XXXX 同学给我们作的介绍。登上珠穆朗玛峰是无数 登山运动员的梦想,从古至今,到底有多少攀登珠穆朗玛的 活动呢?我们请 XXXX 同学给我们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在攀登珠穆朗玛的活动中,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惨痛的 失败,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令人敬佩,而在我国的登山运 动史上,最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是我们课文所记载的 I960I960 年五月,我国登山运动员从覆盖着千年冰雪的北坡胜利 登顶,实现了世界登山史上“零”的突破的事迹。我们今天 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请问同

4、学们在预习了课文后,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自学师:下面我发给同学们一张卡片,我们一边分析课文, 一边填写,填写完这张卡片,我们的学习就完成了。我们先 根据卡片上的问题分一下组。个问题请1 1、2 2 排的同学完成。第二个问题请 3 3、4 4 排的同学完成。第三个问题请 5 5、6 6 排的 同学完成。给大家 1010 分钟的时间,一边看书一边讨论,填 写卡片,每个组要确定好发言人。学生读书、讨论、填写卡片。卡片样式学习目标问题 1 1 问题 2 2 问题 3 3 问题 4 4知识掌握: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和登山运动的常 识,了解通讯真

5、实、准确、及时的特点。掌握基本字、词。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把登 山的每一个过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登山 的哪些阶段?遇到哪些困难,队员们是如何克服的?在叙述 中着重写了哪个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这个人物 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你认为队员们是靠什么取得胜 利的?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能力培养:学习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详略得当的写 法;学习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情感体验:学习登山队员们意志坚定、勇于牺牲、团结 协作、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并启发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发 扬这种精神谱写生命的华章。师:同学们已经填好了卡片

6、,下面请组的发言人回答你 们完成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生:课文主要叙述了 I960I960 年 5 5 月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 朗玛峰最后的 380380 米的登顶过程。阶段,写队员们经过充分 的准备,向山顶前进。第二阶段写队员们征服著名的“第二 台阶”。第三阶段写队员们继续攀登,刘连满留下来,牺牲 自己把氧气留给其他同志。第四阶段写三位队员在没有氧气 的情况下坚持登上山顶。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 中,非常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艰难,队员们到底遇到了哪些 困难呢?请第二组的发言人说说你们了解的情况。生:课文主要写了登“第二台阶”和最后的冲刺。在“第 二台阶”,他们遇到的

7、困难是,严寒、山势险峻,队员身体 有巨大的高山反应。师:他们怎么克服这些困难呢?有哪些句子描写了他们 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生:他们有坚强的毅力,比如第五段“但他仍咬着牙坚 持前进”和第七段“刘连满的眼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他们头脑冷静,想出办法克服困难。师:好,下面我们请第三组的发言人说说你们对第三个 问题的讨论结果。生:文中主要写了刘连满这个人物。采用了心理描写。他表现出了坚强、勇敢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师:对,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面临死亡的恐惧,可是 最可怕的是去选择死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呢?刘连满 也有对“生”的渴望,但是他选择了死,他的伟大就在于把 “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坦荡的面对

8、死神。我们想想,是什 么力量让他作出这样的选择呢?生自由回答:是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定的信念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刘连满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是他的精神却永远闪耀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闪耀在我们 每一个人的心中。请看看卡片上的第四个问题,请同学们马 上填写。学生填写卡片并回答交流。师:I960I960 年 5 5 月北坡的成功登顶, 靠的是队员们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靠的是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正是这样 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在大自然对人类“生命极限“的挑战中赢 得了胜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也正是要凭着这种精神和意志去登上生活中学习中无数的

9、“珠穆朗玛峰”!师:请同学们看卡片上的学习目标,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请在书上勾画出写景的句子,讨论一下这些句子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前后四位同学讨论分析。学生在书上勾画并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写景对突出中心的作用。.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教师提出两个思考问题:在写第二台阶的攀登过程中,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们所用的时间?引用英国人扬赫斯班的话有什么作用?二、教学反馈建议练习检测。仿写句子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仿写队员中刘连满“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了一封信。”从信中你读出了他的什么精神?参考答案: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定的信念、勇

10、于牺牲的精神等。三、教学反思案例推荐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 2323 课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 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 自己的祖国的强盛感到骄傲,更对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了 贡献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接触这样 一批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二、 感知全文内容让生速读课文,解决字词并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全班交流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 交流a a、登山队出发b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

11、上了第二台阶。c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d d、 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 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e e、 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的 无氧攀登。f f、 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三、 复述四、 质疑问难: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交流,让学生分 小组讨论研究。生 1 1、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中起什 么作用?生 2 2、从课文内容来看,只是四个人登山故事,而体现 了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这是作者选材的不妥吗?生 3 3、登山过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登山将面临哪些 困难呢?生 4 4、

12、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特别是把刘连满同志宁 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写得很详细,这样符 合本文的中心体现吗?五、 体验与反思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 壮举,谈谈你的体会。六、学习景物描写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 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写 几句话。七、教师小结: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 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 克服了登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一一寒冷、黑夜和缺氧。中国 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 希望同学们从本文学习探

13、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 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八、布置作业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以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 会。练习题库一、基础?积累?运用找出下列各组中注音或书写的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A.A.刺入骨髓销耗巨大阴霾毙日砭骨bibi 6 6_B.B.难以弥补斩钉戳铁养经蓄锐耸立s s engeng_c c .梦寐以求孜孜不卷迫不急待匍匐p p (f(f u u_D.D.钢毅不屈步履艰难契而不舍余暇 xixi q q_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A. 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B.B. 夜更深沉,山

14、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 光在空中闪耀。c c.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 正在悄悄地走来。D.D.阴霾笼罩着整个的国家。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B.B. 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c c .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D.D.会谈就互相感兴趣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 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二、阅读?理解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一

15、次难忘的远征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 名。“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父母听说后,急忙劝阻我们 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 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夜里,我们出发了。我们骑出繁华的城市,进入了那深 沉的黑色世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只有夏夜 的蛙噪声和轻轻的车轮转动的声音。“鸟鸣山更幽”,这一 阵阵的蛙鸣,更给此刻增添了诗情画意。正当我们深深陶醉在夜色沉沉的山野中的时候, 突然发 生了一件事,令我们至今心有余悸。一辆亮着头灯的大卡车 从我们后面驶过来,司机似乎没有发现前面有人,速度丝毫未减,一刹那呼啸而过,几乎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几个

16、 骑车技术稍差的同学险些被卡车带起的疾风掀倒。我们不得 不停下来。老师风趣地说:“在城里,汽车怕行人;在这里,行人怕汽车。大家小心点吧,苦头还在后面哪。”整整骑了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才在一所山根小学停了下 来。第二天清早,我们进山了。啊,那红色的天体洒下万道 光辉,照耀在我们身上,如同用清泉沐浴,舒畅极了!看远山,一片翠绿。日光下彻,直入山谷,红与绿交织着,主宰 着,幽邃极了。清风遥遥,薄雾袅袅,大家有说有笑,好个 欢快的旅行啊!中午,红色的天体变成了一片白光。大地贪婪地吸收着 太阳发出的热量,变成了一个大蒸笼。我们骑着,骑着,一 样的山,一样的树,可我们已无心欣赏。水喝光了,嗓子里 冒着烟。汗

17、流尽了,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没有人说话, 没有人笑,现在唾沫也是极宝贵的了。 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话, 苦,真苦啊。然而苦在心里,没有人说出来。大家的眼睛依 然是闪亮的,依然充满希望的光芒。蝉唱起了歌,它们吸完了树的汁水,它们高兴了。它们 的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实在无聊!我按了一下车铃,那铃 声竟这样清脆,它传进了山谷,发出了回声,冲上了苍穹。 一霎时,大家也都按铃,铃声大作,形成一片和谐的共鸣。蝉被吓了一跳,不再叫了。“水! ”分明有人惊叫了一声,大家为之一振。我们清 楚地看见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一路奔来。“冲啊!”不知谁喊了一声,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冲向那清清的山的飘 带。没有人听老师的

18、劝阻,闹肚子我们认了,发烧我们也认 了,只要能喝到水,我们什么都认了。那以后,我们精神更加振奋了。 终于,我们完成了远征, 胜利回师。“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老师的话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一首 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乐的、蓬勃向 上的、时代的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余悸袅袅贪婪幽邃这篇从几个方面写出了“难忘”?最难忘的是什么?文中画线处“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 一句,联系上下文, 补出老师“劝阻”的话。这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找出具有标志性的词这篇详写的内容是_,略写的内容是。作者为什么说“蝉”的生活实在无聊?试作简要分析。这

19、篇的开头和结尾都分别引用了老师的话:“依靠自己 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请从结构和 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仿照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例:我们愿把这项活动比做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 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快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仿写: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 _,一首由_,一首三、拓展延伸学习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仔细观察校园内你最喜欢的一 处地方,写一段话,200200 字左右参考答案A.A.消蔽 B.B.截精 c.c.倦及 D.D.刚锲 2.B3.D4.2.B3.D4.王富洲、屈银华 和贡布三人登顶成功,说明他们是登山队的佼佼者。他们取 得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

20、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 的胜利。没有其他人的大量前期工作和集体协作,他们不可 能取得登顶的胜利。为了胜利,有人还愿意不惜献出自己的 生命,刘连满就是一个例子。作者着意描写了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 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写这些困难可以表现出队员在严峻 考验面前的迁移阅读 6.6.略。j j iniini doldol cnsucnsu 2 2 夜静、山美、途中口渴、胜利后的喜悦。 最难忘的是险遭车祸。3.3.喝生水容易引起疾病。4.4.以时间为 线索组织材料的。如:夜里、夜色更沉、第二天清晨、中午。5.5. 详写的是远征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略写的是回来的经过。6.6. 蝉只知道“吃”、“喝”,其实生活没有创造,所以无聊。7.7. 从结构上看:起首尾呼应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点明全文 的主旨。8.8.例句: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做一首诗,我们亲手 谱写的诗,优美的充满激情的跨世纪的诗。资料链接珠穆朗玛峰世界高峰,海拔8 8 4 8米。藏语“珠穆”是女神的之意,“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还有四 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 “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