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对现代农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_第1页
稻鸭共作对现代农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_第2页
稻鸭共作对现代农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稻鸭共作技术”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 镇江市外 国专家局通过引进 “稻鸭共作技术” ,在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 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一、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困惑1、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是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单向流动的线性 经济,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 据统计, 我国农药的年施 用量已高达 132 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 70%;化肥施用量达 4412万吨, 其中氮肥施用量高达 2200 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

2、占肥料施用量的 25%。2、稻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减弱 单一水稻品种的种植代替了传统多品种的种植、 化学农药的使用替 代了有害生物种群的自然控制, 其结果是导致稻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削弱, 一些传统的和一些新的病虫害仍在不断暴发。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田间 天敌种群凋落,完全失去了对害虫的控制作用。3、稻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阻碍了稻田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其丧失了繁 殖能力, 甚至导致死亡, 从而导致稻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大量农药积 存在土壤中, 同时进入生物组织, 并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富集, 对栖息 在稻田的水生生物、土壤生物、害虫天敌,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稻米食用安全性下降

3、 化学农药释放到自然界,会沿着食物链,进入植物、动物,最终通 过稻米进入人体。 这不仅扰乱了生物防治, 而且会污染环境并危及人类 健康。正如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罗纳德 ?康特所说“依靠高投入、不可持 续发展的水稻生产方式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 害的技术 , 就是很好的替代方案。”稻鸭共作技术应运而生,不但赋予 了可持续性种植水稻以新的生命, 更在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环境保 护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二、稻鸭共作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一定比例的役用鸭放入稻田, 利用役用鸭旺盛 的杂食性, 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 长产生

4、中耕浑水效果; 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 在稻田有限的空间内生 产无公害大米和鸭肉, 使得稻和鸭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 共同生长的复 合生态农业体系,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水稻种植业“低利用、高排放”的 弊端。1、循环高效,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稻鸭共作系统是一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的循环式流程, 所 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 利用。鸭在稻田中处于整个食物链网的顶端, 成为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枢 纽,对整个系统起着良好的自然调控作用, 能提高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 形成了一个物质循环高效、 能量流动畅通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 达到了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目

5、的“稻鸭共作技术”循环生态体系示意图2、绿色环保,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稻鸭共作技术因其不施或少施化肥、农药、除草剂,不仅大大节省了成本,增加了地力,而且野生植物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都能够得到很好 的保护。实践证明,稻鸭共作技术收到了边用边养的效应(见下表)。实行 稻鸭共作不仅杜绝了使用农药所产生的残留, 而且培肥了地力,促进生 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绿色食品的开发利用。历年水稻收获后采土样测定分析年份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容量总孔隙g/kgmg/ kgmg/kgmg/kgmg/kgg/cm3%未稻鸭共作15.30.97109.43.5541.3140.3稻鸭共作第一年17.61.08138.

6、38.8881.1250.6稻鸭共作第二年19 .41.16154.111.4990.9354.4稻鸭共作第三年20.21.21163.513.21060.8956.1稻鸭共作第四年25.71.38177.617.51190.8557.93、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稻鸭共作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之以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防治水稻害虫、杂草,既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又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大大减少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此外,稻鸭共作初步形成了农畜结合,绿萍、泥鍬等动植物的进一步组装,丰富了水田生物种类,也有利于水田物种的恢复 和保护。稻鸭共作生态工程物质

7、利用分析表杂草水稻植株基部枯叶绿萍浮游动物腐烂,腐烂前影响通风当季难以腐烂,单种水稻人工或化学锄草自生自灭透光不能当季利用稻鸭种养生无需除早辅助除早,全部成为鸭饲料或被仝立R来|田为冷日平业几乎全部成为态工程全部成为鸭饲料鸭踏入表土层全部利用为饵料鸭的饵料4、省工节本,提高经济效益“稻鸭共作”不仅具有诱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更有令农民 心动的经济效益。稻鸭共作生产的鸭子,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稻鸭 共作生产的稻谷经米业公司加工后,一般每公斤售价在人民币10元左右,是普通大米的3倍。采用稻鸭共作生产技术,仅稻子和鸭子两项 收入,每亩就使农民增加效益 300元左右。下表是2005年稻鸭共作与 常规

8、稻作经济效益对比表:单位:元/亩处理支出收入纯收益(收入-支出)项目金额项目金额稻鸭共作机耕35水稻450公斤/亩1260820稻种24育秧20水费60有机肥66栽秧50鸭15只/150鸭60备注:每亩增收305元,仅为基地农户实施稻鸭共作出售稻谷和鸭子后所得纯收 入,不含米业龙头企业加工、销售优质大米后的增值收益。三、稻鸭共作技术取得的成果2000年,稻鸭共作技术从日本引进,在丹阳试点和推广。2001年,稻鸭共作技术生产的稻米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 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达到了国家优质二级米标准。2002年4月,稻鸭共作技术于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被 确定为国内领先。 同年 7 月,稻鸭

9、共作基地被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 督检验测试中心授予稻鸭共作无公害定点基地。 2002年 10 月,基地被 江苏省外国专家局批准为江苏省“日本稻鸭共作技术示范推广基地”。2003 年,稻鸭共作技术被江苏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列为省级和 国家级星火计划。 稻鸭共作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新技术 专著出版。2004 年,稻鸭共作技术获得了镇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届亚 洲稻鸭共作研讨会在镇江召开。2005 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稻鸭共作技术专题片,并多次在 7 频道播放。2006 年 1 月,稻鸭共作增值关键技术出版; 6 月,中国农业 电影电视中心制作的数字电影种稻致富新技术稻鸭共作在捷克 斯洛伐克举办的第 23 届尼特拉国际农业电影节上,获得了技术与教育 类一等奖; 12 月,基地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 “国家 引进国外智力 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2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