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材简析与教学设计_第1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材简析与教学设计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材简析与教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表现手法更 觉委婉、自然,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材简析与 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 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 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 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

2、创设学习 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 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 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 语文”教学理念。三、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 多种语文活动。3、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 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2 / 9(一)、读

3、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交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 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 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 如这首 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o(学生

4、练读,教师巡视指导)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 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 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环节简析:由于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 学生步入六年级, 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 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教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 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5、。 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 需要细心品味, 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 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2)、知识交流: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3 / 9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

6、在夏天,稻 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 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 仿佛是青蛙们 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 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 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 写静的表现手法。(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 感受着清风明月, 轻轻 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环节简析:“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 在关键处给予巧

8、妙引导, 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然后通过品读悟情, 媒体煽情, 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 使 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2、品读下阕教师过渡: 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 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 词人走着走 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 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4 / 9(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 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 他猛 一抬

9、头,看到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 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 见的喜出望外之情。)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4)、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 找到避雨的地方, 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

10、体会得到的。 让我们再一起 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环节简析: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 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 体会词人的心境。 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 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地想象, 兴致 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 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三)、读透与时空对话: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 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 来感

11、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3、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 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 美景画下来, 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 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 写一篇散文)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 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 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 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 匠心独运。环节简析: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 再一次促进 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 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 引 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可谓水到渠成。

12、“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者能够 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 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 吟诵辛词, 把学生的视野一下 子由课内转向课外,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 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 念。5 / 9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单从表面上看,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 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 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 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 流露出 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

13、的 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 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 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 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 展现了山村乡野特 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 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 表现夜 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 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 要注意时间和 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 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 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 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

14、“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 过作者巧妙的组合, 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 不是盘旋在 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 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 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 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 往往特 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 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 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 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 而是那一片蛙 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 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 然而其核心 却是洋溢着丰收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