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_第1页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_第2页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_第3页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_第4页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建筑工程系2013级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名称: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实训二、实训性质与任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主要的必修实践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现浇肋型楼盖的设计,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训目标 (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应用结构设计的方法、原理进行现浇楼盖设计2、能正确绘制板、梁的结构施工图(二)能力目标 基本具备正确应用结构设计的方法、原理进行现浇楼盖的设计,并正确绘制板、梁的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对专业的执着追求;自觉遵守职业

2、道德、行业规范.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四、实训类别:单项实训五、总学时:24六、面向对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三学期)七、实训内容与要求(一)主要内容(设计资料)1.某工业仓库,采用多层砖混结构,内框架承重体系,外墙厚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平面示意如图1-1所示。2.楼面活载qk见表1-1,活载分项系数为rQ=1.33.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重度为20KN/m3 ),天棚为15mm厚石灰砂浆抹灰(17KN/m3)。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除梁中纵向受力筋采用HRB335

3、级钢外,其它均用HPB300级钢筋。表1-1 设计参数编号L1 (mm)L2 (mm)qk (KN/m2)编号L1 (mm)L2 (mm)qk (KN/m2)1(51)540060006 (7)26(76)540060008 (9)2(52)540063006 (7)27(77)540063008 (9)3(53)540066006 (7)28(78)540066008 (9)4(54)540069006 (7)29(79)540069008 (9)5(55)540072006 (7)30(80)540072008 (9)6(56)570060006 (7)31(81)570060008 (9

4、)7(57)570063006 (7)32(82)570063008 (9)8(58)570066006 (7)33(83)570066008 (9)9(59)570069006 (7)34(84)570069008 (9)10(60)570072006 (7)35(85)570072008 (9)11(61)600060006 (7)36(86)600060008 (9)12(62)600063006 (7)37(87)600063008 (9)13(63)600066006 (7)38(88)600066008 (9)14(64)600069006 (7)39(89)600069008 (

5、9)15(65)600072006 (7)40(90)600072008 (9)16(66)630060006 (7)41(91)630060008 (9)17(67)630063006 (7)42(92)630063008 (9)18(68)630066006 (7)43(93)630066008 (9)19(69)630069006 (7)44(94)630069008 (9)20(70)630072006 (7)45(95)630072008 (9)21(71)660060006 (7)46(96)660060008 (9)22(72)660063006 (7)47(97)6600630

6、08 (9)23(73)660066006 (7)48(98)660066008 (9)24(74)660069006 (7)49(99)660069008 (9)25(75)660072006 (7)50(100)660072008 (9)(二)基本要求(设计要求)1.结构计算书一份,计算书包括: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2.楼盖结构施工图二张(2图)a.梁板结构平面布置图(内含板的配筋图),次梁配筋图b.主梁的配筋图及主次、梁平法配筋图,有关设计说明3.根据编号,一人一题,相同者以不及格论处八、实训安排与基本要求(一)课时分配在相

7、关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停课1周进行。其时间安排如下:序号实 训 内 容时 间 分 配天 数折合课时1布置设计任务,阅读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例题,复习有关课程的内容.确定梁板布置、板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162次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0.543主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164绘制板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主梁、次梁平法配筋图1.510合 计424(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实训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进行,时间安排一周。2本课程实训应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课堂指导为辅。成果要求及考勤记分应在实训任务书中明确。3指导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或指明参考资料来源。九、能力考核或评价1成果

8、内容:结构计算书及结构施工图。2鉴定方法与考核比重:以每份结构计算书及结构施工图为考核内容;结构计算书占35,结构施工图占35,实训期间表现比重占30。3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1)优:内容完善、计算正确、施工图符合规范、表达清楚、字迹工整、清晰,格式规范,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良:内容完善、计算基本正确,施工图基本规范,字迹工整,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中:内容较完善、计算基本正确,施工图基本规范且无原则错误,字迹较工整,基本上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4)及格:内容较完善、计算部分有错,施工图绘制不规范但无原则错误,字迹一般,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9、;(5)不及格:内容不完善,计算错误较多,施工图不完整、有原则错误或大部分内容属抄袭。十、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混凝土结构(上、下册),沈蒲生等主编,高教出版社,2012.7;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工业出版社, GB50010-20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工业出版社, GB50009-2011 建筑工程系2011级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实训指导书一、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方案比较与选择、结构布置、结构计算、绘制施工图(包括构造设计)。任何一项设计课题的解答都不是唯一的。同一项设计不同的人

10、作出的成果水平有高有低,主要取决于设计者是否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应用,综合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程设计中应注意在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培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设计规范是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设计质量和统一设计方法的国家技术法规,所有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都必须以规范为依据,与本课程有关的规范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结构设计规范 3结构设计除了进行必要的计算外,还包括构造设计。构造设计的主要作用是:a解决计算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必要通过计算解决的问题;b补充计算之不足; c满足施工的需要,因此在本课程设计中应重视构造要求。(二)设计计算步骤及要点 楼盖设计时,首先要进行

11、结构布置,内容为:确定柱网尺寸、梁格间距,并对梁、板进行分类编号,绘出结构布置草图等;然后进行结构计算,内容为:确定计算简图,内力分析及组合、配筋计算并选择合理的配筋数目,最后绘制结构施工图。 (一)结构平面布置 布置的原则是使结构合理、经济、施工方便,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 1主梁的跨度一般为58m,次梁为46m,板为1.72.7m 2梁格布置力求规整,梁系尽可能连续贯通,板厚和梁截面尺寸尽可能统一,同时避免楼板直接承受集中荷载。 3板厚尽可能接近构造要求的最小板厚。 4为减小边跨内力,可使边跨跨长略小于中间跨跨长(在10以内) 5为增强房屋横向刚度,主梁一般沿房屋横向布置 (二)结构内力计算

12、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假定钢筋混凝土梁板为匀质弹性体,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简称为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另一种是考虑钢筋混凝土塑性性质,按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本课程设计中,板、次梁按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1计算简图 在内力分析计算前,应按照尽可能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和简化计算的原则,确定结构构件的计算简图。其内容包括确定支承条件,计算跨度和跨数,荷载分布及其大小。2内力分析、计算 (1)承受均布荷载等跨连续板,次梁的计算; 按塑性计算方法计算连续次梁、板的内力(弯矩和剪力) 计算公式为: V 其中: q为作用在梁板上的均布恒载和活荷载设计值

13、、弯矩系数,剪力系数 计算跨度、净跨度弯矩系数支承情况截 面 位 置端 支 座边 跨 跨 中离端第二支座 中间跨中支座中间支座梁板搁在墙上0两跨连续:三跨以上连续:板与梁整浇连接-梁梁与柱整浇连接连续梁的剪力系数支承情况截 面 位 置端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中间支座外侧内侧外侧内侧搁在墙上0.450.60.550.550.55与梁或柱整体连接0.50.55(2)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主梁的计算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主梁)承受集中荷载作用时,采用弹性法计算内力,同时要考虑活载的最不利组合,计算控制截面的弯矩。3截面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1)板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a板的计算 板一般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

14、,设计时可不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 根据弯矩算出各控制截面的钢筋面积之后,应按先内跨后外跨,先跨中后支座的程序选择钢筋直径和间距。 b板的构造要求 板的厚度:满足构造要求的最小厚度 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其受力钢筋在支座内锚固的要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当搁置在砖墙上时,不少于120mm 板中受力钢筋:般采用I级钢筋,常用直径为8,10,受力钢筋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连续板受力钢筋配筋方式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工程实际中常用分离式)。 板中构造钢筋 (1)分布钢筋: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

15、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分布钢筋均应布置于受力钢筋上面,其间距不宜大于250,直径不宜小于6mm。 (2)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对于嵌入承重墙内的现浇板,需配置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长度不小于L07。对两边嵌入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小于L04,L0为板的短边长度。 (3)垂直于主梁的板面构造钢筋:宜为8200,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应不小于板跨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伸出主梁梁边的长度不小于L04,L0为板的计算跨度。 (2)次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a次梁的计算 (1)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确定纵向受拉钢筋,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 (2)按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确定横向钢筋,当荷载、跨度较小时,一般只利用箍筋抗剪;当荷载、跨度较大时,宜在支座附近设置弯起钢筋,以减少箍筋用量。 (3)截面尺寸满足高跨比(118一l12)和宽高比(1312)要求 b次梁的构造要求 次梁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240mm,其钢筋组成、布置,弯起和切断可参见标准图 (3)主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a,主梁的计算 正截面抗弯计算与次梁相同,跨中按T形截面、支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