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初学指南_第1页
古琴初学指南_第2页
古琴初学指南_第3页
古琴初学指南_第4页
古琴初学指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 10都应当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因为演奏者不仅通过 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同时也要注意演奏者的仪容姿xx 初学指南不论演奏哪一种乐器, 演奏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态,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演奏姿势有助于演奏技巧的提高与发挥,从而增强演奏 上的效果。古人对弹琴姿势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在历代琴书中多有论述。其中指 出:足跟相弹琴时,身体要离琴半尺距离、胸口正对五徽,这样命名左右手弹弦按音 时可以运用方便,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头胸要挺直,不可垂直首弯腰或斜偏; 眼视左手按弦部位,肩要平不要耸起,背要直不要弯曲,两膝分开, 向,像八字形。当左指按一半指肉右指弹弦部位,应在岳山与一徽之间。弹奏时指节要坚实灵

2、活。弦在高音区时,右指弹弦要在一徽左右处,这样可取音柔和。左指按弦要用力着实。大指按弦时用甲肉相半(即用一半指甲、按弦)。有时也纯用指肉按弦,但不可纯用指甲按弦。左右手的肘臂是按音弹弦运动的枢机,周身气力藉以贯通。弹琴者如只知用力在指上,而不知先要通过肘臂,然后运力于手指上,是不能得法的。此 外,两臂在离开两肘时要舒展如鸟翼,手腕要悬空,不要倚靠在琴上,这样按 音上、下,弹弦出、入就会灵活了。古琴的指法技巧一盘弹拔乐器更为丰富多样,因此也就具有更强的表现 力,演奏古琴时,左右手分工配合,右手用来弹拨琴弦,左手用来按弦,发出 各种音色和高、低不同的音来。现将左、右两手的指法分述如下。古琴谱的识别

3、一般较为困难,但只要我们掌握识谱的规律,把识谱弹琴与弹琴识谱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实践,多下苦功,是一定能够掌握的。(1)古琴字谱为指法谱,也称 “减字谱 ”,是用汉字减少笔划的办法,将左右手指法、音位等有关奏法的说明文字减笔后组合而成。例如:“挑”字,取其末笔减为 “ ;”“注”字取其偏旁减为 “ 等”。因此,我们只要见到 末笔或偏旁等,就应想到它代表什么字,是什么奏法。学习弹奏古琴,首先,必须准备一张较好的古琴,并须准备适用的琴桌与 琴垫等用品。1、怎样选购 XX由于古琴不像其它民族乐器那么普及,学习的人较少,乐器厂制造古琴的 数量不多。要选购比较满意的古琴,除可到古玩商店去物色,或向古琴

4、收藏家 请求出让外,现在北京、上海、苏州、扬州、贵州、西安等地的民族乐器厂以 及某些有制琴专长的人,均制作古琴,可供初学者选购。一张较好的XX,应具备以下一些优点:高音区发音要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要浑厚丰满。发音要松透、明亮、圆润、有韵味。琴弦离琴面不可过高,琴面要平匀,不可有杀(噪)音。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5)年代久远有历史价值的古琴,琴身上往往有 “断纹”,这种琴常常发音 松透,圆纯,优美动听。2、琴桌从前弹琴的琴桌,有单人琴桌和双人琴桌两种。桌面有石质的,也有木质 的。一般说,琴桌要用干透的松质木料制成,桌面不可太厚,下面最好制成共 鸣箱,以帮助古琴发音,增

5、加音量。琴桌必须做到稳固勿使用摇动,以免影响 弹奏效果。琴桌要低,专用的琴桌,高约 73 公分(较普通用桌略低),坐位要 高,以两膝盖能放进桌下为宜,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一般高低合适的书桌也 可以代替琴桌。3、琴垫。琴垫又名 “琴荐 ”,是由长约五寸、阔二寸、厚半寸,内励细砂四周密缝制 成的布袋。一般使用两只 “琴垫”,一只垫在琴底下,离琴轸约三个指阔的地 方;一只垫在 “雁足”底下,有的采用长方形薄的海绵作为 “琴垫 ”。或把长方形的 薄海绵粘贴在右边 “琴颈”底下并按照 “雁足 ”的大小,把海绵剪成圆形,粘贴在两 只“雁足”上,“琴垫”的作用是避免琴身摇动。4、琴套用细软的布和薄棉绸,依照

6、琴身大小做成套子,套口一端做成两根带子,可作扎缚之用。使用琴套是为保护琴身和防尘,外出携带也很方便。5、假指甲弹奏古琴最好用本人的真指甲,但可以用假甲。做假指甲的材料,多用0.8 毫米厚度的尼龙薄片,或厚薄适中的赛璐珞。做法是:先把上述材料浸在沸水内(约六、七成温度)待稍软后取出,根据右手 大、食、中、名四个指头,把材料剪成稍长稍大四个指的指甲状,分别缚在与 手指粗细相同的短圆木昆上,用细绳扎紧,放在沸水内煮软后取出,把中间剪 空似状,空间的大小,要以手指能插入为宜,假指甲做成后用砂纸打磨光滑。便用假指甲时,把手指甲从假指甲空调处穿入,把假指甲的上端嵌在真指 甲的下面(在甲肉之间)套紧。用小条

7、像皮膏,把假指甲的上半部裹在指头 上,就可弹琴了。1、怎样对待在学习时感到枯燥的问题在初学古琴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不易入门,弹奏时不够动听,枯燥无味,因此引起初学者古琴不感兴趣,缺乏信心,造成半途而废。古琴的识谱和演奏技巧比较复杂。它是一种演奏难度较高的乐器,不像其 它乐器可以在短期内掌握。学习古琴首先要有思想准备,要有毅力,耐心钻研,不能急于求成。练习 场所,要有比较清静的环境,能专心致志地去琢磨。要尽可能地多听演奏家的 现场演奏,或欣赏有关录音与唱片,藉以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会对古琴发生感情,学习的劲头也就大了。2、怎样避免弹琴时手指疼痛。在初学古琴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好练习方法

8、,往往因左手大指的按弦和 无名指的跪指在弦上磨擦而感觉疼痛。情况严重时会出血和发肿,由此影响到 学习的正常进行。发音也可比左手大指按弦时,是用甲肉相关(一半指甲一半肉),往往按弦弹经过音 时,进退上下磨擦时间过多,指甲被磨擦成一条痕路,弦线嵌入痕路,解及皮 肉就发生疼痛,无名指跪指的地方,是在高音区弦线紧度较硬,跪指时皮肉受 不了磨擦就会痛,起肿出血。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首先要注意练习方法。 弹古琴用左手大指按弦的机会较多,因此在避免按弦时,指甲磨擦受损,大指 按弦不要过分用(但太不用力发音就会微弱)。如果发现指甲受损时,可掉换 指甲的另一部份去按弦。经常掉换指甲的部位,就可避免指甲受损过深

9、,弦线 就不会嵌入皮肉刺痛。如果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左手大指用薄牛皮(或人造 革)做成指甲套,套在大指上或用橡皮膏贴在大、中、名指上按弦。在名指跪 弦时,要注意弦线不要滑入指甲肉弦内,以免出血。在跪指按弦时,右手应在 离开岳山远一些地方(一徽左右)弹奏,这样可使跪指少受压力, 较轻松动听。视奏琴谱需 顺序读熟,3、怎样解决视谱与弹奏的困难一般乐器换的乐谱奏较简明,而古琴谱上的指法符号较复杂。 要根据右左手的指法,去找音位和弦位,我们首先要把指法符号、 弄清楚音位、弦位,做到一目了然,很快能看出用左手哪一个手指,按在哪一 个根弦,哪一个徽上,右手用什么手指,用什么指法弹奏。然后看是什么音, 用哪种

10、节奏来弹。4、怎样解决琴弦发音不亮旧琴弦发音不亮,是受手指的不断磨擦和积垢所造成。只要用酒精棉球把 琴弦和琴面擦拭干净就行。5、怎样解决琴弦琴面受潮可用纱布做成小袋,内装滑石粉或爽身粉,擦拭琴弦和琴面,再用细软布 揩乐。弹奏时就干燥滑润了。第一节琴位的安置古琴是多弦乐器,体长广,非如三弦琵琶,能把置怀中演奏,必须置放桌案之上,才能按弹自如。因此置放的方法,就有一定的式样。琴首在右,琴尾在左,凫掌与轸置入案头闲孔之内,雁足置轸案面之上, 这是用特制琴案置放的方式。如向特制琴案,藉用普通几案的时候,则凫掌与 轸都要垂悬案侧,离案约留三四指宽的空间,便指转轸。琴身宜靠案边,不置 案中,近人身体,便指

11、下指。轻如雁足两要。别设 “琴薦 ”襯墊,使其平稳,按 弹着力时,就不出风头推动。琴薦用绸或布制均可,长五六寸,宽约二寸,内 装粗砂,厚薄适宜,密缝使不漏砂。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设作。第二节坐位的姿式坐位宜较常用的椅凳稍高,琴案则宜比常用的几桌稍低,椅,案位置的角 度,以入坐后身胸离案约半尽为标准,心对琴五微外时,势有不及。如偏指 左,则按至二三微时,势又抝强。所以心对五微间坐,为最适中,左按右弹, 皆极方便。至指全身姿态,则头要端正,不可低垂。颈要伸直,不可偏歪。肩 要均平,不可斜耸。背要竖起,不可鞠曲。两肘两腕,为按弹运动的要枢机, 肘须舒展,腕须悬空,不可夹紧,或倚靠琴面。两膝两足,为撑支全

12、身的要 点,膝须开张,足分八字,不可並连,尤戒踞。凡此种种,都宜出如自然,又 不可因此而形成同木偶,否则不仅形象难看,而且手指运用也会连带不灵。要 在神明指规矩之中,而不为法度的拘束,自能合式。第三节扫弹的宜忌演奏时,不仅五官四肢的形态动作有一定的规范,就是精神思想呼吸都不 能散漫分野,才能做到妙境,尤其在初学的时候,必须首先打好基础,习练纯 熟,以免日久习惯成性,难以更改。古人对此,规戒极多。兹将可宜可忌,择其最阕重要者,条列如下,学者必须时时自省,注意纠 正,自然就规范了。1.精神要宁静,身体要端正,不可浮躁歪斜。2. 思想要纯洁,情意要专注,不可离乱散漫。3. 呼吸要匀调,视听要集中,不

13、可分暴放纵。4. 手指动作要简静,不可繁乱,用指又须甲肉相分,甲多则声音焦躁,肉多则声音混浊,分而用之,其声自然清润激切。5.两手用力都要不觉,不可努张过度,轻重不浮,重要不分。6. 大指按弦,不可以食指捏住作圈,幇贴用力,不可张开虎口。7. 名指按弦,要求节凸出,不可凹下,凹下称为折指,按不能坚。又不可以 中指压指其上幇贴用力。8. 食指弹弦,大指虽可抵送,但不可捏紧,致不活动。9. 左右手指取势,要认证文雅美观,左手各指不可粘连伏指弦上,右手各指不可握拳在岳边两手小指虽禁不用,但要伸直,不可屈曲。10.形态虽要严肃,不可极度紧张,努目张口。动作虽要活泼,不可流指油 滑,取媚打花。古琴的曲谱

14、,从明初起,被保存下来的,按近年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微集 和调查所得,谱集方面,连一百四十种之多,其中略去重复,共有三千三百六 十五个不同的传谱,六百五十八个不同的传曲,数量真不算少。然古人所制的 这些曲操前代或已早失传习,前代所遗的这些谱本,今时又不能尽行演奏。推 原其故,皆由指谱法不明,按弹非易,过去弹琴的人们多仅能谨守师承传授的 那些曲操,很少有新的增加,一再传后,累减愈少,师资益乏,古谱愈多人能 弹,并且还有人说 “明代的琴谱,多多法按弹,等如死谱。 ”像这种情况,若长 此下去,欲古琴不成绝同,又如何可得呢?现在我们既决心从事古琴的学习研 究,就应该急起直追不惜心力,不避艰苦,在现存有谱

15、的古琴曲中,尽量发 掘,按谱习弹,实行演奏,不仅是死谱得麂再生,应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古琴音乐,在实践方面的活动和表现,能够更丰富更发 扬。按谱的方法,前人很少道及,惟清末浦城祝桐君先生与古代琴谱所论,最 能得其要领。兹根据原羲加以引申补充,分为九节,赘述如下,传初学入门之 后,浙进按谱自习,能够有所取法,不致望洋束手。第一节专心心志初学弹琴,得有师承,口讲指授,自能易指此上轨道。按习古谱,既未注 音点拍,又无师友可以就正刚完全出指自己的功夫,冰指从师学琴十倍,很多 琴家常说,打谱所费的功夫,比作曲的功夫还要大,的确是深知艰苦之言。所 以按谱自习,用心尤不可不专。凡按谱

16、必须心、手、耳、目四者都到,心先主 静,不为外物所扰,目视分明,将谱字辩别清楚;手按准位,不草率含糊,耳 聴聰灵,不依稀髣髴;才不平均每年下降差之毫里,谬以千里。又必有恒持 久,勿畏在灰心,半途中止;勿猶疑不决,见異遷;勿性急逞能,欲速不达; 勿重量轻質,贪多寡得。果能如此刻苦耐烦,日积月累,自有水到渠成,豁然 贯通的一天。第二节 xx 指法琴谱指法,原是用它来表达意境音声的技巧,所以析及细微,并非故为繁 在因为非如此演奏出来就不能入妙。流传的指法减字,各家谱集大要桐同,也 间或有些小差异的解释,所以必先明了你所转採用的这一家谱中减字取音各 法,然后按弹它的曲操,才得像它原来的音节。若弹甲谱的

17、曲操而用乙谱的减 字取音,那就对指它有些小差异解释用法不同的,势必音节相悖而不合,按谱 时必须嚴守它的立法。凡抹挑勾剔吟、猱、绰、注之类,务要字字分清,不可 稍有牵混假借,忽略过去,才不失前人作曲原意。若指下湖涂一片,又何能得 出妙境?至指师心用,妄为增减,则尤所切忌。第三节辨别音调古曲取音,类多厅特,用清用变,转调、借、均、未可一概而论。按谱时 当光辨别它是用什么调,观察调中五声、清、变的位置,有不合的,就求之借 调,转调之间,如仍不合,这才是微分有错误,才可以根据音律将它更正。若 不如细察,贸然改易,势必以此调的曲弹成彼调的音韵,见笑方家,贻譏大 雅。清代琴家改古人的谱,有时还不免有这种毛

18、病,初学的人,就更应该注意 慎重了。(如 “碧天秋思 ”这种琴曲,春草堂琴谱定为不紧五弦的借调 ggw 萧合 谱又空为不慢三弦的借调,二者必有一误。又如春草堂琴对指琴曲转调用清变 的,都改为正声,大失原曲意味,即是上述毛病的例子。)第四节注念工尺宫、商、角、变、微、羽、变七音,即俗乐上、尺、工、凡、六(合)五(四)乙七字(也就是XX,简谱的1、2、3#、4、5、6、7 七个唱名。)这七个名为声字。自唐宋燕乐一直到今日的崑曲乱弹等 曲谱剧本,都是用它作音階的标准来歌唱演奏,实在是我国民族音乐中脍炙人 口,惯听入耳的一种优良传统的声字,清代琴谱中如琴谱谐声(琴萧合谱)和 琴学入门所载的琴曲,多有注

19、明工尺极眼的。而近时的琴镜更每曲都注明了。 初学按弹古谱,最好採用这种方法,先辩明这曲的每一个减字的弦微属指何 音,(查对后面音律篇中各调各弦按泛、五、声、清、变、声字表)注出工尺 声字,或译成简谱唱名。再按照谱上的句词缓急,反复念唱合拍,自可抑掦成 趣,得出节奏。有栓专从指上用工,确有事半功位的效果,实为按习古谱的捷 经要诀。第五节審定节奏琴曲的节奏最为难定,因地传刊的亦本,对此都没有歞明的标志。然而悉心从指法中去鑽研;也就可以得到节奏的大概。比如抺、挑、勾、剔都是正 音,当以一声为一板。軨、在、在、锁、滚、拂都是连音,当以两声或数声为 一板。罨、搯、爪、带都是过音,当以一声为半板。吟、猱、

20、撞、唤、上、 下、进、退都是余音,也当以两声为一板,或一声为半板。一句之损友,和大 息、少息、是音的休歇,就当留一两板或半板。遇有一板半板相接的,就当用 套板的方法来过度它。虽其中变化多端,然根本不能出乎上述这些方法范畴之 外参完。再将注出工尺声字或简谱唱名,按照擬完的板眼点出,反复唱,拍斟 酌,则一句间的节奏就成功了。由此而推及全曲,首尾宜缓,而多用跌岩,中 段稍急,以归正板,又为一定的方法以。至其总廖,惟以熟久练为主。国为习 而不熟,虽明知板眼,仍不能弹。练之既久,即在板之中,也有天然节奏。熟能生巧, ”磨“棒成针。 ”总要肯下功夫,才理有所成就。第六节分析句段琴曲也和文辞一样,有句词,有

21、段落,以为起承转合。然不必以谱中断句 分段为了限,当知一段更可分为数段,数句也可连也一句,按谱时,仍就指法 节奏中去寻求。如用 “搯撮三声 ”,或“相生”的“和声”的,都是句词间的 “歇尾 声”、用“少息”跌“岩”等,则又是一句中的词。句段既明,然后審察它的起伏昭 应,分别它的联断疾徐,下指按弹,自能气息流畅,脉络分明,而有始有终, 有条有理了。第七节参合谱理凡著名的琴曲,多互见指各家谱集,其间每有繁简的不同,如 “风雷引 ”这 一琴曲,大还阁琴谱用两 “潑剌”,自远堂琴谱回至十余 “潑剌”。又如“潇湘水云 ” 这一琴曲,诚一堂琴谱用参娄指法,自过堂琴谱祇用 “往来吟 ”就赅括了。(其 删改数段的,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