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麻黄 性能: 功效: 应用:1解表药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风寒表证。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该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 麻黄汤。干姜、半夏2 ,咳嗽气喘。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 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3 ,风水水肿。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该品发
2、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 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禁忌: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慎用。4,温散寒邪。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 核等证。与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如阳和汤。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本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 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 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 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用量:2 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
3、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 绒或灸用。注意: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 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临床: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_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
4、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_肺热的证候(痰黄 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苓、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 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 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 或头面四 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 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 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 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 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
5、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 破症坚积聚肉桂、甘草)”的记载。外科全生集 就是把麻黄(五分)、熟 麻黄得熟地而不表,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症结。 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 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 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 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曾用麻黄、熟地、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随证加减, 治疗过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
6、。麻黄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三钱之间。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三钱渐加至五钱,个别的还有时用到七、八钱,这时要配用生石膏八钱至一两半左右(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 3: 1),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折叠药名由来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 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 行啊! ”师傅不放心地说: 不 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
7、草。”怎么啦? ”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 i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 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 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 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 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8、。”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 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县官大 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 能不死人? ”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 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折叠各家论述1 .李杲: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
9、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2.汤液本草:夫麻黄治卫实上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 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敌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 剂。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3 .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 疟,发表出汗,去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 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咳逆上气者,风寒郁于手太 阴也;寒热者,邪在表也; 五脏邪气缓急者,五缓六急也;风胁痛者,风邪客于胁下也,斯 皆卫实
10、之病也。卫中风寒之邪既散,则上来诸证自除矣。其日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非 所宜也。破坚积聚,亦非发表所能。洁古云:去荣中寒邪,泄卫中风热,乃确论也。多服令 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 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4 .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 宜。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 之重轻, 之动摇,本草正: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 邪,法除寒毒。一应温疫、 疟疾、瘴气、山岚,凡足三阳表实之
11、证,必宜用之。若寒邪深入 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但甩此之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 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肋阳,可逐 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仲景诸方, 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者也。 今见后人多有畏主力 毒药而不敢用,又有谓夏月不宜用麻黄 者,皆不达。虽在李氏有云,若过发汗则汗多亡阳,若自汗表虚之人,用之则脱人元气,是 皆过用及误用而然,若阴邪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此外如手太阴之 寒咳嗽,手少阴之风热斑疹,足少阴之风水肿胀,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
12、 为最。然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6.药品化义:麻黄,为发表散邪之药也。 但元气虚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若误用之,自汗不止,筋惕肉瞩,为亡阳症。至若春分前后,元府易开,如患足太阳经症,波时寒变为温病,量力减用,人六神通解散,通解表里之邪,则荣卫和畅。若夏至前后,阳气浮于外,肤膜开泄,人皆气虚,如患足太阳经症,寒又变热症,不可太发汗,使其元气先 泄,故少用四、五分人双解散,微解肌表,大清其里。此二者乃刘河间元机之法,卓越 千古。若四时感暴风寒,闭塞肺气,咳嗽声哑,或鼻塞胸满,或喘急痰多,用人三拗汤以发 散肺邪,奏功甚捷。若小儿疹子,当解散热邪,以此同
13、杏仁发表情肺,大有功效。7 .医学衷中参西录 :受风水肿之症,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 其能法风兼能利小便也。 愚平素临症用其方, 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 遂消。东人三浦博士,用麻黄十瓦,煎成水一百瓦,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肾炎 小便不利及 肾脏萎缩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症之凉热虚实不同,不知用他药佐之以尽麻黄之长也。试观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铺以石膏,因其脉浮有热也(脉浮固系 有风,实亦有热);麻黄 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寒也;通变化裁,息息与病机相符, 是真善用麻黄者矣。 古方中用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
14、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 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至其根则纯系止汗之品,本是一物,而其根茎之性若是迥殊,非 经细心实验,何以知之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 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 北方若至塞外, 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厚;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至七八 钱始得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 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
15、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观于本草主中风伤寒,去邪热气,除寒热之说,及后人并治风热斑疹, 热痹不仁,温疟岚瘴, 其旨可见。且仲景麻黄汤之专主太阳病寒伤营者,以麻黄与桂枝井行,乃为散寒之用,若不与桂枝同行,即不专主散寒发汗矣。 抑麻黄之泄肺,亦不独疏散外来之邪也, 苟为肺气郁窒, 治节无权,即当惜其轻扬,以开痹着,如仲景甘草麻黄汤之治里水黄肿,千金麻黄醇酒汤之治表热黄疽,后人以麻黄治水肿气喘,小便不利诸法,虽曰皆取解表,然以开在内之闭塞,非以逐在外之感邪也。又凡寒邪郁肺,而鼻塞音哑;热邪窒肺,而为浊涕鼻渊;水饮渍 肺,而为面浮喘促;火气的肺,而为气热息粗,以及燥火内烙,新凉外束,干咳嗑
16、燥等证, 无不恃以为疏达肺金,保全清肃之要务,较之杏、贝苦降,桑皮、杷叶等之遏抑闭塞者,功 罪大是不侔。麻黄性质最轻,气味又淡,本草虽曰苦温,亦因其功用而悬拟之,不过言其温和升发之义耳。 乃流俗畏之,几以为大温大热之药, 则李濒湖纲目性热一言误之也。 而缪氏经疏更为过甚之词,竞有味大辛、气大热之说。不知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 始得汗,不加温覆,并不作汗,此则治验以来,凿凿可据者。且亦惟寒邪在表,乃宜少少取 汗,以解表邪之寒热。若用以泄肺开暗,亦且无取平得汗,而奏效甚捷,何况轻扬之性,一 过无余,亦必不能大汗频仍,留恋药力,酿力巨患。9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
17、逆上气,除寒热, 破坚积聚。10 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 恶气,消赤黑斑毒。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12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13 .14 .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15 .纲目:散赤口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16 .17 .现代实用中药:对 关节疼痛有效。18 .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折叠药方选录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 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
18、味,以水九升, 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喂粥。 黄汤)(去节),桂枝 先煮麻黄,减二升, (伤寒论麻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 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 (去节),杏仁五 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 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升。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 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甘草汤)(去皮、
19、尖,炒)。上锉麻豆大,(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 方),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圣惠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 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 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夫,每服五钱,水一 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
20、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治病疮疱倒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 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 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 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折叠麻黄汤剂【方名】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二升半
21、,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 衄家” 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柯琴指出: 此 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 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 伤寒附翼卷上)【方解】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 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
22、表,宣肺平喘,使肺气 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 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 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 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 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 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 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 此
23、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方义2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夫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 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 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 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 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 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 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
24、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 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 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 宣,则诸症可愈。【化裁】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 若鼻塞、流涕重者,加 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苓以清泻郁热。【附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无寒而喘,脉浮【附注】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
25、用以恶寒发热, 紧为辨证要点。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方剂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 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都是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方剂。白术且日但前方证属素体多温,又外感风寒,表寒及身疼较后方为重,故用麻、桂与白术相配, 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然发汗祛湿又不宜过汗, 方中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太过, 得麻黄则能尽去表里之湿,相辅相制,深得配伍之妙。后方证不仅表寒及身疼比较轻, 晡发热增剧,有化热之倾向,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苡仁渗利清化。全方用量尤轻,亦 为微汗之用。大青
26、龙汤系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重 证而兼里有郁热者。 方中倍用麻黄,故其发汗之力尤峻。 其烦躁为郁热在里,故加石膏清热 除烦。生姜合麻、桂则散风寒,以解表邪,合枣、草则益脾胃以滋肝源,使汗出表解,寒热 烦躁并除。三拗汤与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故功用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但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素体痰多而风寒袭 肺证,故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化痰止咳的作用。(引用)折叠药性歌诀麻黄甘苦性微温,主中风邪治不仁,伤寒表证并嗽喘,理瘴解疟消斑痕。折叠麻黄适合人群: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 者禁服。麻黄食疗作用:该品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体轻宣散,可升可降。无汗鼻塞,风湿痹痛,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温经通腠。主治风寒表实,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实邪壅肺,咳嗽气喘;水肿,黄疸,小便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 2025版合同管理员聘用合同
-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初中历史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
- 阿米巴病的临床护理
- 2025聘用图书馆管理员的合同
- 2025茶叶购销合同范本
- 新质生产力发酵
- 2025国际贸易公司合同模板
- 2023-2024年《劳务劳动合同样本范本书电子版模板》
-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MOOC 数据挖掘-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培训
- 第13课+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轼临江仙课件大学语文完美版
- 《施工测量》课件
- 情绪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文献综述6000字】
- 人行道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