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汇总_第1页
必修3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汇总_第2页
必修3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汇总_第3页
必修3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汇总_第4页
必修3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汇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9X第一讲彳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fl.课前基礪-简要回顾宏朋整合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数种0群特的征特征0特目占该神群个体思畳£的比率占该种眸T体总数的比率H耶龄a威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作物和空间第件充裕、"麽话立、种群増奁的 型iH3线A数量/种耕增长的J, L I* L'的 变I化S”型曲裁lW甭崗种需数以以-宦的带数逵壊增氏,厂 覺环境杀件如空间、仓物、故害f鬥萄帥的制的I 种群数尿诂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進翌園1坏境容劑M (昭卸后.将停止增検I I在环境条杵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业輕也1一定空间中所能龜持的种群最犬数址,乂称

2、K值种群数秋的 波动利F降”决定闵斎h出牛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够响因素h自然阴索:气倏血惋天眈传染病導撰滋:种胖衽单位面积或单s体积的个悴散 r种擀密度n调a方法:样方法、标盂車捕法出生率和I羅念:单位时何内新产牛一(或死亡)的牛休数 死亡率迁入率和I tt鑫:虹位吋间内迁入(或if出)的个体数n 迁出率个种群中餐年龄期的个 WR的比例 增4:冲!、稳定剩、退型性別比例卜概念】种中離雜个休数冃的岀例 均匀分和卜如稻田中木稻的空II分布 -I随机分布卜加草地上某种杂草的空间分 -TggiaiSt虫的氓间分和人対阖索=砂植业、养殖业的发槪. 欣悅森林*捕腊*坏境为染等也I课堂考点-一站突破

3、考点一I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备知能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I袞退业I性别比例I严増长«! 迁入率/决足种祥动态的变W(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 死亡率7增加 丿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7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 死亡率7减小卜种群密度I性别比例早 £7增长快i£7相对稳定幵中群密度早 £7增长慢学法指导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及分析(

4、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我国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是仅由出生率咼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2.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1) 图示类型示例:模式图:统计图:曲线图:柱形图:附60: I L20 ' 'I T Itr5盘 2.5 0 2.5 5.0哀退型个体数a龄年醴 退 哀O 年龄觀幼年圉威年 老年年灘(2)判断方法: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 老年个体少,稳

5、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五点取样法样方1等距取样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i)!捕获数N2重捕、计数屮2标记数No计算种群密度占=N2INi No)注意事项 随机取样 样方大小适中 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 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段时间易误提醒样方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六个问题(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

6、,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 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2)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宽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3)选取样方的个体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要多些。(4)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 100 m2,灌木约为16 m2, 草本植物为1 m2。(5)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 样方法调查。(6)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下图"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的原

7、则;(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O0r-9:宀°必明考向考向一种群密度调查方法1. (2011北京高考)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 .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 .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 (2013全国卷I )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 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

8、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 .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 .植物7鼠7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考向二 种群特征的比较与判断3. (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1 : 1,则出生率越高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

9、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4. (2012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某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田未血鹅个怵成熟个怵衰老个休02 A 6 fi It) 12月恃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考点二I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曲线分析必备知能1.种群数量增长的 J”型曲线和S

10、”型曲线0Itf环境沖纳址Sf-尿4厂甩曲5坏境ffl力易误提醒种群增长率工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增长率=初始数量。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时间。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种样增长率“尸型曲藪增长率一 聲"型恂取增长举k时间种殍增蕃速車 型曲昭XTX “即型曲蟻tj tj时河2.种群增长曲线的应用(1)K值的应用: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有害生物的防治: 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K/2值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11、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Z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Z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易误提醒K值的易误点解读原来的环咙容纳量 :新的环境密轴董,种群数董U a b r时间11(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3)K值

12、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必明考向考向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实践应用1. (2014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北点地梅5年间种眸数肚变化38A .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 .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 “ S型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 . (2012重

13、庆高考)右面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A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 .控制种群数量在 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考向二对K值的理解与应用3. (2014浙江高考改编)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4.(2012 东高考)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

14、,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FNE); 段时间后,罗非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型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 (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 ab段呈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也学科特色-专项培优高考常考的20®生物实验之(+八)注瓦是拜非鱼科样在理越 条件下的环克專铀董重a强化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典例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30 C,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1.

15、52 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 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 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内的溶液无菌水/mL一一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C)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16、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管, 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 入,多余培养液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在观察计数时只记 不被(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 mm X 1 mm x 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图见下图,请在图中标出读数区域。考查实验操作步骤(

17、该实验的常规操作如下)扌色种耳羊计欤分析姑果 祥出结论令别将1( I11L无菌马铃葬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加入I .2.3号试管屮分别将等谨酔母®桂种到各.茫试管中的培养漉 屮混合勺匀将竄倉在2呂t条件下连缕培养7(1:至天恥 样计教酵母苗救苛.采用抽样楼测方法±先将 盖玳对放在计擬板上"用 < 管吸取培养液滴 于盖班片边朦.让堆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 春液用滤抚吸去.再用显徽观察计救银扌显 微锐下观,察到的術胞数目来计5单位淳积培 '养液屮酵母菌的总般_将所眷牡值用曲线囲表示出来-分析宝验轴 果.强出酹母(4种群数适变化规律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1

18、)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考查血球计数板的计数与计算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1)血球计数板: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个大方格都有16X 25= 400个小方格。计数万法:对于16X 25的计数板而言,计四角的4

19、个中万格共计100个小万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 25X 16的计数板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下图所示。(16X25)(3)计算方法:16 X 25型的计数板:酵母细胞个数/mL = 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X 400X 10 000X稀释倍数。25 X 16型的计数板:酵母细胞个数/mL =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X 400 X 10 000 X稀释倍数。高書常考的也厂24©生物B示之(二+二)种群存活曲线与K值的不同方法典型图示信息解读(1) 图1表示种群三种存活曲线:I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低,老年期死亡率高,即绝大多数个体都

20、能活到生理年龄,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大型哺乳动物。n型曲线:种群各年龄段死亡率基本相同,如小型哺乳动物等。川型曲线: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但一旦到达某一年龄,死亡率就较低且稳定,如鱼类 等。(2)图2表示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值,A 、C 、D'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解题技法(1)辨析存活曲线的类型应从年龄组成角度分析,并结合生活实际。(2)明确K值的含义是确定 K值的基础,K值是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的最大容纳量,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为零。针对训练1.(2010山东高考)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

21、是 ()A .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吕桂榊渎胸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 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 (2011浙江高考)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 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 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 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

22、形 (类型川)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 .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呂1课后提能综合演练对应学生用书P 315一、选择题1. (2015豫南九校联考)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 .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 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X n) -m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ffl偏小A. 利用性引诱杀害虫会影响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

23、量特征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3. (2015潍坊联考)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 .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8 6 4 219501958geeD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 再用显微镜观察4.(2015郑州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波动与一种病毒 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曲线

24、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乙曲线表示病毒感染率B .甲曲线be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松线小卷蛾种群的数量波动受病毒等因素的调节D .在家禽养殖中,应适当减小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回收率),结果如下图。5.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 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冋收串/貽1肿so604020°页 60Illi90110 I2D IdOA .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 .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 .该研究

25、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6.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 .图中19.8 C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 . 24.8 C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 33.6 C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S型曲线7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理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维持基本稳

26、定B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 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 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 . 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8.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右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有关叙述正9.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确的是(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

27、率小于死亡率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t3时甲种群的密度最小,t4时乙种群的密度最大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据此图分析,10.下面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正确的是()21.5-0.5- ;!:;:III11I;!,i151015202530 时间/年A .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6年B 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C 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 “ S型增长模型D 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二、非选择题11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 一一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

28、积为2 hm2(1 hm2= 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 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 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 S )为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 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型,可以预

29、测,该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201呂1614a龙龄10642° 30 20 10010 20 30个怵裁岀恻20LR16 C N 月12 龄(0SG2° 10 0 10个怵数比例12. (2015淄博模拟)右图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 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以下问题:(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种群數址側)加1.47%,是.(填“

30、r对策”或“ 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型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填选项前的字母)。A.室内米取硬化地面B .食物储存在安全处C .养殖家鼠的天敌D.药物捕杀(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3)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写出一种即可)13.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 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

31、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调賁时间沙棘木盘虢经6年娠殖过程屮的虫帖变化20012006年,山坡地的(1)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沙棘木蠹蛾种群呈增长,在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2)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沙棘叶片光沙棘日平均光合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cm(%)合色素总量(mg g 1)速率(释放2 1O2mgm h )山坡地0.5950.0157.02.44960河滩地0.2020.00315.02.821280研究者认

32、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 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 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3) 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14. (2015南京一模)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该岛上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 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 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 d点时的增长率D . 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前基础-简要回顾宏舰整

33、合滅观提ST回平快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存看卜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L"瞎种生物种 塾幼群的集合群落的概念 与物种组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统计方法:计名计算法、B测怙计法硒种Y意文乃是区则不同群落的要轻征 易d库函酹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知识点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概念实例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狼与兔、鹰与鼠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等牛与羊、水稻与稗草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互利互生两种生物共冋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知识点四群落

34、的演替群落的演替:光照强度:栖息空间和食物理蟻嵌分布影响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礦度、光照强度、 时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愍响I业拖n轨着吋问的推移,牛府鞘擁另个誹落代彳驗晋的槪念H替的过程_祖十从来豳锻植物蹬推的地血,或K滦A概含在过fft被.但M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苦严阶段f地衣阶段T苔薛阶民一草木柏物 異k段-«木阶段f淼林阶段-庚例H如在沙FT:、火山岩、拣川勰上进存的演智Jfi有ft般加L1不存在.但頑有上填豺卜坯木 赛复-保視.tt至楚保附了抽物的种子诚!1牠殖 炽如舷芽的地丁幻的地方发生的帼粋-年生羊桶轲十:邮生草本ft钩i卜淮木 -坦 E-«木从一养木

35、L渎典-如火龙过后的草血、过ft欣伐的禅林.弃曲的 很山上进行的満智人类活动对群人类活动往往疊便群藩魅替按阚不同于自徽 蔣演替的賤响W替的迪度科方向进行超I课堂考点-一站突破湃堆设计气贯通更系统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互利共生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特点举例学法指导常见形式为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大豆与根瘤菌考点一I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必备知能寄生竞争捕食rm一种生物以另种生物为食,数数量上呈现出量上呈现出“先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

36、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你死我活”的增加者先减少,“同步性变后增加者后减化”。两种生物少”的不同步性生存能力不同,变化。AB起点不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1) 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2) 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右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狼与兔,青蛙与昆虫必明考向考向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1. (2014全国卷I )某种植物病毒 V是通过

37、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2. (2015桂林模拟)右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关叙述错误的是()A .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 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 .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考点二I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必备知能1.群落的结构(1) 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

38、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 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 资源的充分利用。(2) 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垂直结构:a.表现一一分层现象。r高对应r浅EQ木层光强=> 度木层 1草本层 淼林屮植物的垂直分布环境因素生态因素翘洋中藻类ft物的分层现毎/J植物:光照强度b.影响因素L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变化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 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易误提醒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 群落存在空间结构,而种群具有空间特征但不具有空间结构。如竹林中竹子只是一个

39、种群,就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 各个种群间具有不同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使各 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3) 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食物、栖息场所等。2.群落的演替(1) 群落演替的原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 利影响。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的干扰。(2)群落演替的类型:、 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 或虽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

40、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3) 群落演替的结果: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 性越来越咼。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 向发展。但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 成森林。易误提醒关于群落演替理解的三个易误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

41、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 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必明考向考向一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及影响因素1. (2012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不同

42、海拔区2. (2011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垂直带In出WV海拔(m)<1 0001 000 20002 000 25002 500 30003 000 3500>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考向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43、特点及原因3. (2013江苏高考)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4. (2014全国卷I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哪个属于初生(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

44、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 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 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发生改变”或.(填“未发生改变” “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題后悟道“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D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原有群

45、落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二韦间 卩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出I课后提能综合演练伺步测控一、选择题1. (2015东城区质检)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 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 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斗争明显2. (2015苏北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 .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

46、 .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4.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 .竞争、竞争B .捕食、寄生C .寄生、竞争D .捕食、互利共生5 . (2015青岛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

47、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地带地农人工嶽槐A .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 .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 .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 .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6. (2015南京一模)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植物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 05

48、 cm;第2层为距地表 510 cm ;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下列叙述7. (2014安庆二模)下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不正确的是()A .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 .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 .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水撫

49、度:浅一裸8.(2015南京模拟)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A .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 .在一定范围内,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 .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9.下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体枳80800种数广典的个休数虾 /F *J 60的种数60.40100i/瑚雄休枳Z一-竹20/2D32演售期''7A .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 .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

50、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 .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D .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10. (2015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1 ! d !A 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 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 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 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11. (2015长春一模)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