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1 卷第 1 期海洋工程Vol 31 No 12013 年 1 月文章编号:1005-9865(2013)01-0009-07THE OCEAN ENGINEERINGJan 2013水下生产系统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马增骥,唐文勇,薛鸿祥( 上海交通大学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摘要:跨接管是水下生产系统的主要构件之一,水下地形变化易导致跨接管两端承受较大边界位移载荷,对水下生产系统的结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并分析了端部相对位移载荷作用下跨接管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及跨接管失效模式的特点,表明整体轴向压缩位移分量是导致跨接管结构发生极限破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考
2、虑了内表面周向裂纹对跨接管极限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当裂纹较小时,因弯管截面的椭圆化和塑性屈服,轴向压缩位移很容易使跨接管发生整体压缩失效; 当裂纹较大时,因为裂纹韧带区的高应力效应,跨接管会在整体压缩失效之前达到极限状态; 最终失效模式取决于裂纹的位置及大小。关键词:水下生产系统; 跨接管; 极限承载能力; 失效模式; 周向裂纹中图分类号:P751文献标识码: AUltimate strength analysis of a jumper in subsea production facilityMA Zeng-ji,TANG Wen-yong,XUE Hong-xiang( Stat
3、e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Abstract:Jump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and its two ends are easily subject to primarydisplacement loading caused by variable underwater topography,thus will have neg
4、ative effects on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 Analysis of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jumper structure with end relative displacement and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ilure modes of jumpers are made,which indicate that the component of axial compressed displacement i
5、s the major factor thatcauses ultimate failure to jumper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circumferential crack in inner surface on the ultimate strengthof jumper,the analysis result indicates:when crack is small,because of the ovalling of pipe section and plastic yielding,axial com-pressed di
6、splacement will make the jumper structure be processed to the state of plastic instability easily When crack is large,becauseof the high stress effect of the crack ligament area,the jumper structure will progress into ultimate condition before the state of plasticinstability The final failure mode d
7、epends on the location,length and depth of crack This work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to design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jumper structureKey words:subsea production facility;jumper;ultimate strength;failure mode;circumferential crack水下生产系统是海洋油气开采模式的重要工具,通常由海底井口、采油树、管汇和跨接管控制系统组成。刚性跨接管连接采油树和管汇、管汇和管汇等主
8、要输油设备,是水下生产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结构之一。跨接管作为一种海底管道,其安全问题始终为人们所关注,它与陆上管道相比具有更恶劣的工作环境,因此也有更大的运行风险和失效概率1-2。海底地貌复杂且会发生地形运动,从而影响管道的正常工作。Arnold 和 Demars3-4对 20 世纪 50 年代至70 年代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及墨西哥湾地区的海底管道失效事故进行了统计,发现腐蚀、波流冲刷、第三方活动和海床运动是引起海底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其中海床运动和波流冲刷所引起的海底管道失效占总收稿日期:2012-02-15作者简介:马增骥( 1986 ) ,男,浙江宁波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海洋工程结构物极
9、限强度的研究。E-mail:psmzj 126 com通讯作者:唐文勇。E-mail:wytang sjtu. edu cn10海洋工程第 31 卷失效的 36 2% 。Milne5统计了 1616 1886 年的 333 起海底滑坡事件,期间海底管缆多次遭到破坏。可见,海底地形的变化会使得跨接管两端的管汇或者其他结构发生位移 ,从而对跨接管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跨接管长期处于悬跨状态,因海流作用扰动产生涡激振动现象而诱发疲劳,容易在弯管处形成疲劳裂纹6。同时鉴于弯管制造工艺复杂,导致其拥有先天缺陷的可能性较大,在受载情况下容易使缺陷处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降低弯管的结构性能7。目前世界各国对含有
10、裂纹的海底管道安全评估进行过较多研究,并形成了确定管道剩余强度的各种方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石油协会( API) 5798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 B31G9规范。但是 API 579 和 ASME B31G 规范的应用范围有较大局限性,且方法太保守,因此许多学者对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10。胡兆吉11-12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和实验指出周向裂纹管道 的 净 截 面 垮 塌 (NSC )准 则 及 局 部 塑 性 垮 塌LC准 则 的 适 用 范 围; Seok-Pyo Hong13-14 利 用ABAQUS 的 shell-to-solid 耦合功能提出内压对含内表面
11、周向穿透裂纹面内极限弯矩的影响,并回归出相关计算公式。跨接管结构有较多的弯管,其失效模式会较为复杂,弯管处可能出现的裂纹也会对其极限强度产生影响。基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三自由度线位移载荷、内压载荷和弯管内壁周向裂纹等作用,对跨接管进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研究刚性跨接管的整体和局部结构性能,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刚性跨接管在位移载荷条件下的失效模式及失效部位,可以结合对水下生产系统的位移监测数据,为快速简便地实施对跨接管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1刚性跨接管分析模型跨接管结构形式及坐标系如图 1 所示,管道位于 yz 平面内,A、B 两端固定于管汇、采油树等处。内壁受高
12、压油气的压力,端部相对位移简化为 B 点固支,A 点受相对位移载荷的形式。考虑到海床土体运动通常以侧移、滑坡、抬升和沉降等形式出现,A、B 处设备的运动体现为 A、B 点三个方向的相对平移而非转动,故仅就端部 A 点 xyz 三向平移的载荷作用做相关分析。其中 z 方向的相对平移定义为整体轴向压缩( A、B 点距离减小) 或拉伸( A、B 点距离增加) 。图 1刚性跨接管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Fig 1Ultimate strength analysis model of subsea jumper以中海油某海域在产油田的水下生产系统为例,选取其中一个跨接管结构,其参数为: A、B 点间距 L =
13、34 2 m( 各段长度数据如图 2 所示,单位为 m) ,内压 p = 7 6 MPa,管壁外径 D = 0 406 m,壁厚 t = 0 017 5 m,材料为 API X65 管线钢,杨氏模量 E = 2 10 × 1011Pa,材料真实应力应变关系如图 3 所示。图 2刚性跨接管几何参数( 单位: m)Fig 2Geometric parameters of subsea rigid jumper1 1管壁结构及载荷的模拟当跨接管结构受到端部位移载荷时,弯管处会承受较大弯矩和剪力,产生大变形,此时径向应力值占等效应力的比值较大,所以弯管处由三维体单元进行模拟。直管部分在跨接管
14、结构中充当连接众多弯管的构件,其整体变形程度和径向应力水平低于弯管构件,可采用壳单元进行模拟。直管部分的壳单元和弯管部分第 1 期马增骥,等: 水下生产系统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11的三维体单 元 之 间,采 用 ABAQUS 中 的shell-to-solid耦合约束技术进行联接。考虑端部位移载荷时,使用 MPC 多点约束技术将载荷以可变边界条件的形式施加于端部A 截面中心处,而端部 B 采用类似方式处理为固支边界条件。1 2裂纹的定义和模拟图 4 所示为弯管处周向裂纹的分布方式和有关参数,其中 R,r,a,2 分别表示弯管半径、圆管外径、裂纹面与平面 xz 交角( 取锐角) 、裂纹深度
15、和裂纹周向角度。图 3材料真实应力-应变曲线Fig 3True stress-strain curve当裂纹周向角度 90°时,可能会发生裂纹面的接触,鉴于这里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此,故仅考虑 90 °的中心内壁周向裂纹,保证裂纹面始终处于张开状态13。有限元模型中,裂尖附近采用 8 节点楔形垮塌单元来描述裂纹尖端的奇异性14,如图 5 所示。图 4弯管周向裂纹相关参数Fig 4Relevant variables for elbow with circumferentialsurface crack图 5裂尖附近有限元模型Fig 5FE model around crack
16、tip当裂纹深度 a = t 时,周向裂纹演变为周向穿透裂纹,此时管道处于破裂状态,油气将发生泄漏,故不必分析其极限承载能力即可视跨接管已发生破坏,所以这里仅分析 a t 的情况。2跨接管结构失效模式分析2 1位移载荷分析对于此处所分析的内压跨接管结构承受端部相对位移的情况,其端部载荷以位移而非力的形式施加,故采取分析端部反力绝对值与端部位移的关系曲线来获得极限载荷。实际工程情况中的位移比较复杂,但都可以由三向线位移的线性组合来表示,下面对三向线位移分量载荷作用下刚性跨接管的承载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图 6 中,横坐标表示位移量与跨距的比值,纵坐标为相应的支座反力绝对值。由图可知,当跨接管端部A
17、点承受的 x 向、y 向和负 z 向位移达到 30 % 的跨距值时,相应的支座反力绝对值-位移曲线仍随位移增大而增大,未出现下降趋势; 而当 A 点承受正 z 向位移仅为 5% 的跨距值时,相应的反力绝对值-位移曲线到达了极值点,并随位移进一步增加而迅速下降。可见正 z 向的压缩位移容易使跨接管结构达到极限状态,而 x向、y 向和负 z 向的非压缩位移则相对较难,这是由于非压缩位移迫使管道结构进入整体拉扭状态,其极限承载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材料性能。以 x 向位移为例,此时跨接管整体应力水平尚未达到材料抗拉极限,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裕度,如图 7 所示。无论位移载荷以 x、y、z 三向线位移
18、的何种组合形式出现,都可以归结为使得跨接管发生整体压缩或者整体拉伸这两种变形形态,即 A、B 点距离减小或 A、B 点距离增加。当跨接管结构发生整体拉伸时,A 点承受负 z 向位移和任意 x、y 向位移的组合。根据图 6( a) 、( b) 、( c)的结果,可以认为在工程情况下,整体拉伸位移不会使得跨接管结构出现极限强度破坏。当跨接管结构发生整体压缩时,A 点承受较大的正 z 向位移和任意 x、y 向位移的组合。x 以及 y 方向的位移都使得跨接管产生拉伸趋势,跨接管结构很难因其发生极限强度破坏; 而根据图 6( d) 的结果,此时跨接12海洋工程第 31 卷管结构会因 z 向位移分量的出现
19、而达到极限状态。由此可见,端部 A 点发生正 z 方向的线位移是最危险的位移形式,下文针对这种形式展开研究讨论。图 6不同方向位移条件下的反力绝对值与位移曲线关系Fig 6Reaction force magnitude-displacement curve in different moving direction图 7x 向位移为 30% 跨距时的应力分布Fig 7Stress distribution in jumper of point A moving 30% span in x direction2 2整体压缩失效模式根据图 8 图 9 所示无裂纹跨接管极限状态以及达到极限承载能力
20、之后的应力分布可见,当整体轴向压缩达到 5% 的跨距值时,除 4 号弯管,其余弯管均出现不同程度范围的屈服。但是当位移增加至 15 % 的跨距值时,仅有 1 号和 3 号弯管处于塑性阶段,其他弯管的最大应力反而下降了。这是由应力重新分布造成的,这也表明由于跨接管的形状较为复杂,其破坏模式也较为特殊。实际上,2-3 号弯管之间的直管段较 4-5号弯管间的直管段长,致使右端承受更大的弯矩,应力增长幅度超过左端,此时 1 号和 3 号弯管处截面椭圆度明显上升,很有可能发生断裂,同时其他弯管则出现卸载的情况。图 8跨接管整体轴向压缩 5% 跨距值时应力分布Fig 8Stress distributio
21、n in jumper for whole compressingof 5% span图 9跨接管整体轴向压缩 15% 跨距值时应力分布Fig 9Stress distribution in jumper for whole compressing of15% span可见,跨接管结构在过大的整体压缩位移载荷作用下,最终会失去抵抗变形的能力而发生破坏,其破坏模式主要是因局部弯管的大范围屈服和椭圆度上升而引起的弯管破坏,呈现的是一种整体压缩失效模式,该失效模式简称为失效模式 1。第 1 期马增骥,等: 水下生产系统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132 3裂纹韧带区高应力失效模式当跨接管的弯管处含有裂
22、纹时,其失效模式可能发生变化,主要是裂纹所在区域直接进入高应力状态导致结构丧失承载能力。以 1 号弯管处存在 = 45°,a / t = 0. 8,2 / = 0. 75 的周向裂纹为例,图 10 为含裂纹跨接管整体压缩时反力幅值位移曲线,当轴向压缩位移达到 3% 跨距值左右时,跨接管结构尚未发生整体压缩失效,但此时计算结果发散,根据 ASME VIII200715规范中对极限载荷计算方法的规定,认为跨接管结构已达到极限状态。此时周向裂纹的韧带区整体应力水平很高,为材料的抗拉极限,而其他弯管处应力水平并不高,如图 11 所示。若再进行轴向压缩,会使裂纹韧带区出现断裂破坏,导致油气泄漏
23、等严重后果。图 10含裂纹跨接管整体压缩时反力绝对值-位移曲线Fig 10Reaction force magnitude-displacement curvefor cracked jumpers whole compressing图 11含裂纹跨接管整体压缩 3% 跨距值时应力分布Fig 11Stress distribution in cracked jumper's whole compressing of 3% span可见含裂纹跨接管结构最终会因裂纹局部的应力集中而产生破坏,是裂纹韧带区局部高应力破坏的失效模式,与无裂纹跨接管的失效模式有所不同。该失效模式简称失效模式 2。
24、3含裂纹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3 1裂纹所在弯管的选取这里分析的跨接管是一种较常见的 M 型跨接管,基于前面的分析结果,该种结构形式弯管区域以及裂纹区域的应力水平对失效模式起决定性作用。针对分析对象,1 号和 3 号弯管是关键部位,跨接管在整体轴向压缩下主要因这两个弯管的高应力而进入极限状态,可以认为裂纹出现在 1 号和 3 号弯管处时,对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影响最大。以下分析的裂纹均位于 1 号弯管处,若裂纹位于 3 号弯管,则应有相似结论。3 2裂纹大小的影响对于周向裂纹而言,裂纹的大小由裂纹深度 a 和裂纹周向角度 2 表征。采用无因次变量 a / t、2 / 和U / U0来体现
25、裂纹深度、长度和含裂纹跨接管极限承载能力,其中 U0为无裂纹跨接管承受整体轴向压缩位移时的极限承载值。图 12 为不同裂纹大小时跨接管极限承载能力的比较曲线。 由于曲线类似,这里仅给出了 = 45° 的情况。从图 12中可见,当裂纹周向长度无因次变量 2 / 0. 5 时,对应的极限载荷不随裂纹深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甚至可能随裂纹尺寸的增大而略有增加。实际上此时虽然有裂纹,但极限状态对应的失效模式与无裂纹跨接管结构的失效模式相同,都是失效模式 1。此时,由位移载荷产生的截面弯矩确定了导致跨接管整体结构塑性失稳的弯管号,由图 2 可知,A 点距 1 号弯管水平段中心线距离为 2 6
26、2 m,略小于 3 号弯管的 2 73 m,可见最终极限状态取决于 3 号弯管的屈服程度。随着裂纹尺寸的增大,1 号弯管整体刚度减小,相同位移载荷作用下其变形也有所增加,而其余弯管和直管部分的变形较小可忽略,使 3 号弯管的变形降低,可进一步继续承受更大的位移载荷,极限承载能力相应提高。可见,裂纹的存在使得各弯管的塑形变形分布较为复杂,从而呈现了不同的极限强度结果。14海洋工程第 31 卷而当 2 / 0. 75 且 a / t0. 62 时,极限载荷会随裂纹长度和深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其极限状态对应的失效模式为失效模式 2,此模式下裂纹占主导地位,因此导致极限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当裂纹
27、较短时,裂纹的存在不会对极限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因为此时极限承载能力由失效模式 1 决定,该失效模式对裂纹的参数不敏感。但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大,失效模式 2 出现,该失效模式受裂纹参数影响显著,并在裂纹足够大时成为跨接管结构达到极限状态时的主要失效模式。而在 a / t0. 62,0. 52 / 0. 75 的大致范围内,极限状态对两种失效模式都有一定体现。3 3裂纹位置的影响裂纹位置由裂纹面与 xz 平面交角 所表征。如图 13 所示,当极限状态以失效模式 1 的形式出现时,的改变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小; 而当极限状态以失效模式 2 的形式出现时,极限承载能力随 的增加而降低。当 增大时,裂
28、纹所处位置离端点距离增加,由端部相对位移产生的截面弯矩也随之增大,从而使得截面应力水平上升( 当裂纹处于弯管 3 时, 增大也会使得裂纹离端点的距离增加,相应弯矩和应力随之增加,与裂纹处于弯管 1 时结论相同) 。对于失效模式 1,弯管整体屈服是失效原因,裂纹所处截面应力的变化不起主导作用; 而对于失效模式 2,裂纹韧带区的高应力是失效原因,裂纹所处截面应力的升高会直接影响结果,使极限状态提前到达。图 12 = 45°时不同裂纹长度深度对应的极限载荷Fig 12Limit loads with the change of crack's length anddepth, =
29、45°3 4裂纹面压作用的影响图 132/ = 0. 75 时不同裂纹面与 xz 平面交角对应的极限载荷Fig 13Limit load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intersection anglebetween crack surface and xz plane,2 / = 0. 75由于裂纹处于跨接管内壁,当内压作用于内壁时,油气会进入裂纹缝隙,对裂纹面产生一定压力。以 = 45 °为例,当裂纹周向长度和裂纹深度发生变化时,对考虑裂纹面压力和不考虑裂纹面压力的情况作了比较,如图 14 所示。考虑与否对失效模式 1 导致的极限状态没有影响,而对失
30、效模式 2 导致的极限状态有一定影响,裂纹面压的引入会降低极限承载能力,但程度有限,幅度在 5% 之内。图 14不同条件下含裂纹面内压与不含裂纹面内压对应的极限载荷Fig 14Limit loads with and without crack surface pressure第 1 期4结语马增骥,等: 水下生产系统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15提出了海床运动作用下跨接管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端部线位移载荷、内压作用和弯管内壁周向裂纹影响,并对相应极限状态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与受到整体拉伸位移载荷相比,跨接管结构在整体压缩时更容易发生极限强度破坏。2)
31、当裂纹尺寸较小时,跨接管结构的极限状态由弯管部分大面积屈服、截面椭圆化导致的整体轴向压缩失效模式控制; 当裂纹尺寸较大时,跨接管结构的极限状态由因裂纹韧带区高应力导致的局部失效模式控制。当临界裂纹深度和周向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极限状态对两种失效模式都有一定体现。3) 跨接管整体压缩失效模式对裂纹的存在不敏感,甚至裂纹增大不一定会降低跨接管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这是由于裂纹的存在使各弯管塑性变形分布情况复杂,导致呈现不同的极限强度结果。4) 分析中是否考虑裂纹面压力,对整体压缩失效模式基本无影响,对裂纹韧带区局部高应力破坏的失效模式有一定影响,但程度较小,可以忽略。5) 文中未考虑裂纹扩展等因素,
32、对于弯管处含裂纹的跨接管,由于各种周期性外载荷的作用下,裂纹的扩展与断裂的研究应该是将来重点研究目标之一。参考文献:1Bai Yong,Bai Qiang Subsea Engineering HandbookM Burlington,MA:Gulf Professional Pub,20102王玮,孙丽萍,白勇水下油气生产系统J中国海洋平台,2009,24( 6) :41-453Arnold K E Soil movem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pipelines in the Mississippi data regionD New Orleans:Tulane
33、University,19674Demars X R,Nacci V S,Wang W D Pipeline failure: A need for improved analyses and site surveysC/ / Offshore Technolo-gy Conference. 1977:63-705Saxov S,Nieuwenhuis J K. Marine Slides and Other Mass MovementsM London:Plenum Press,19826Prabhakaran K M,Ankit Srivastava,Ghosh A K Plastic Collapse moment of 90° long radius elbows with 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产抵押贷款三方借款合同
- 2025年厨房设备租赁与改造工程合同
- 2025版高空作业平台外架工程班组劳务承包合同
- 2025版汽车4S店专用汽车运输服务合同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借款合同
- 2025版水电工程设计与施工及维护保养协议
- 2025版土建资料承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控制合同
- 2025年度港口码头施工总价合同模板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土地测绘与规划合同协议
- 2025第一部生物科技药物研发与生产合同协议书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负面清单
- 2025-2030中国天然气汽车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4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现代教育技术说课
- 2025年广省中考作文《走到田野去》写作指导及范文
- 产品经理绩效管理制度
- 2025年山东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慢阻肺非肺部手术麻醉管理策略
- 2025年烟台市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一例ICD置入患者的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年中国露点传感器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