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阶段历史阶段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表现人地关系的表现采集渔采集渔猎时代猎时代原始的原始的依赖与依赖与 自然自然 文文明时期明时期 性增强性增强不能正确认识不能正确认识 关系的不协调,但关系的不协调,但已有了已有了 的萌芽的萌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来以来全面呈现全面呈现,人地矛盾,人地矛盾 自然,

2、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平衡平衡对抗对抗不协调不协调激化激化农业农业崇拜崇拜人地人地科学科学征服征服二、直面环境问题二、直面环境问题3表现及区域分布差异表现及区域分布差异(1)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 和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2)生态破坏:主要分布在乡村和生态破坏:主要分布在乡村和 。 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3、。严重。城市城市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三、走向人地协调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1概念概念:既满足: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的需求,而又不危及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内涵3原则原则: 原则、原则、 原则、原则、 原则。原则。当代人当代人后代人后代人公平性公平性持续性持续性共同性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公平性”侧侧重的是重的是“权利权利”“”“共同性共同性”侧重的是侧重的是“义务义务”,“持续性持续性”侧重的是侧重的是“发展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持

4、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环境问题类型环境问题类型原因原因我国典型案例我国典型案例环环境境污污染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工业“三废三废”、农、农药未加处理或任意药未加处理或任意排放排放太湖、滇池、淮河等太湖、滇池、淮河等重要河湖水污染重要河湖水污染水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固体废弃物污 染染(垃圾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量垃圾堆放大同矿区的煤矸石大同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来自交通、工厂、来自交通、工厂、建筑、娱乐等建筑、娱乐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海海 洋污染洋污染各类污染物各类污染

5、物排入海洋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渤海湾赤潮环境问题类型环境问题类型原因原因我国典型案例我国典型案例生生态态破破坏坏森林对环境调节森林对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滥伐森林东北林区森林锐减东北林区森林锐减 水土流失、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地荒漠化自然植被遭破坏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江南丘陵黄土高原、江南丘陵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化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的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物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

6、存环境遭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等大熊猫、华南虎、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减少羚羊等减少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国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国情主要表现为: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面临着生存和情主要表现为: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具体如下图所示:发展的巨大压力。具体如下图所示:其中,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其中,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源。这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压力大大超境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源。这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压力大大超过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特别

7、是在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低、过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庞大物质需求和废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庞大物质需求和废弃物排放超出了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弃物排放超出了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 (2010年湖南联考年湖南联考)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据图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回答下面问题。(1)图中的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人口密度分布的关图中的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

8、该地人口密度分布的关系是系是()A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都在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都在50400人人/km2之间之间B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400人人/km2C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小于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小于100人人/km2D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100人人/km2(2)图乙中图乙中地地(提示:林区提示:林区)和和地地(提示:草原区提示:草原区)的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解析】【解析】第第(1)题,对照图甲

9、和图乙,不难发现生态题,对照图甲和图乙,不难发现生态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极危急区的人口密度多数大于100人人/km2。因为这些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第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第(2)题,题,地是大兴安岭林区,由于超采、采育失调、滥砍地是大兴安岭林区,由于超采、采育失调、滥砍乱伐以及森林火灾等原因,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森林乱伐以及森林火灾等原因,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森林面积减少;面积减少;地是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环境问题是

10、土地荒地是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漠化,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的。【答案】【答案】(1)D(2)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坏;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地环境问题的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林木超采,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主要原因是:林木超采,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造成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

11、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解决环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走境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题。(1)图中图中、号码的含义分别是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A经济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社会系统人的人的管理调控管理调控B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社会系统人的人的管理调控管理调控C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经

12、济系统人的人的管理调控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人的人的管理调控管理调控(2)图中图中对对的影响是的影响是()A提供环境资源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产生生产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试解】【试解】(1)_,(2)_。【解析】【解析】第第(1)题,题,是经济系统,是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是社会系统,是社会系统,是人的管理调控。第是人的管理调控。第(2)题,经济系统中题,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

13、纳、清除。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答案】【答案】(1)A(2)C 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而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强调各社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强调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的是人口、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的是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发展。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发展。东汉时期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手正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

14、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题。1“狩猎生产图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技术手段是()A采集和渔猎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耕作与灌溉C采矿和冶炼采矿和冶炼 D建坝与筑路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地协调【解析】【解析】我

15、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活活动改造自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活活动改造自然。【答案】【答案】1.B2.C(2010年东北联考年东北联考)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

16、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回答34题。题。3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主要是()A水资源利用不当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围湖造田C过度樵采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过度农垦4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原因相同的是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原因相同的是()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

17、坏、过度捕猎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解析】【解析】第第3题,从材料中可判断,雅丹地貌主要题,从材料中可判断,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区,该区域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来自冰山分布于西部干旱区,该区域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来自冰山的河流;从人为原因分析,若河流沿线过度使用水资源,的河流;从人为原因分析,若河流沿线过度使用水资源,就会使河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严重时会导致湖泊干涸。就会使河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严重时会导致湖泊干涸。第第4题,湖泊干涸和题,湖泊干涸和B项中所列

18、三个问题均属生态破坏。项中所列三个问题均属生态破坏。【答案】【答案】3.A4.B(2009年北京崇文模拟年北京崇文模拟)2009年年2月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日是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其主题是“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你和我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你和我”。湿地与森林、。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益,被称为地球之“肾肾”。完成完成56题。题。5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

19、要原因是()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森林破坏森林破坏滥捕乱杀滥捕乱杀兴修水库兴修水库环境污染环境污染A BC D6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解析】【解析】本题组考查湿地破坏原因和可持续发展的本题组考查湿地破坏原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中游的森林破坏,原则。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中游的森林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都对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可持续发展三原以及环境污染都对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可持续发展三原则中没有合理性原则。则中没有合理性原则

20、。【答案】【答案】5.C6.D7(2010年连云港调研年连云港调研)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材料一材料一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二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济以及环境状况表。项目项目西汉西汉唐唐金金明明清清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万万)35.97.85.924.4人口密人口密度度(人人/km2)0.380.750.990.753.09城镇城镇(个个)16677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万顷万顷)1.653.254.293.1310森林面积森林面积(万顷万顷)5.343.21.20.29覆盖率覆盖率(%)705040154畜牧业程度畜牧业程度(%)10090702010工矿业工矿业(个个)01023灾害频率灾害频率(次次/百年百年)0.11.21.31.54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该流域的河谷特征是该流域的河谷特征是_。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是_。A森林森林 B森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