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变体翼展开和控制机构设计摘要:变掠翼飞行器虽然有着良好的气动性能,但是受制于结构强度及质量等问题,一直没能大范围装备。该文完成了一款可变掠翼的变体翼飞行器的概念设计以可变前掠翼为例,设计了一套简洁、紧凑的机翼展开结构;同时采用了独特设计的双层液压挺柱作为机翼承力的根本结构,能改善机翼和机身连接处的受力情况,能改变整体机翼的前掠角、俯仰角。该飞行器兼顾了高速和低速的气动性能,具有极高的机动性,结构强度的问题也得到极大改善。关键词:变掠翼前掠翼变体飞行器中图分类号:V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11b-0018-03航空飞行器开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人类对于高空、高速
2、、高机动性、高飞行效率的追求从未停止。如何兼顾高超音速、跨音速、亚音速状态下飞行气动性能是未来先进飞行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机翼的形态直接决定了该飞行条件下的飞行性能,因此改变飞行器机翼形态是适应飞行工况和调节飞行性能的最直接方式【1】,并且机翼的不同布局对气动性能也有较大影响【2】。在20世纪后半叶,变后掠翼战机曾被研发并装备,它具有航程大、适应性广、跨音速性能好等优点。而前掠翼飞行器相比于后掠翼飞行器有着更好的机动性和隐身性,国内外对可变前掠翼飞行器有很多理论上的研究【3】,但由于结构复杂等原因,还未有实物样机。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变掠翼结构,能实现机翼的展开、俯仰等运动并且有别于现有的主
3、流变体设计;同时采用特殊设计的液压挺柱对机翼进行减振和操纵,能有效抵抗展开过程中的气动冲击,提高结构的可靠性。1结构和原理分析1.1总体结构该变体翼飞行器的总体结构布局如图1所示。该飞行器采用背部发动机,腹部进气。飞行器的翼面有主翼、鸭翼和尾翼,其中主翼和鸭翼是可以展开的。鸭翼和主翼均为变掠翼,采用类似的展开控制结构。以主翼为例,该文设计的展开机构为一套连杆系统,动力由展开轮系6提供。1.2液压挺柱的结构和布局此系统核心部件之一为特殊设计的韧性液压挺柱,由上挺柱、下挺柱及中间囊状局部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囊状局部由内囊和外囊组成,外囊将内囊包裹,且内外囊间由液压油填充。外囊使用橡胶/碳纤维复合
4、材料,高强度,高弹性,高模量,具有极强的柔韧性,并具有较强强度;内囊使用碳纤维编织,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和刚性,且内、外两油囊不连通。内囊在上挺柱内设有卷帘,通过卷帘收放来调整内囊长度从而控制两挺柱间距离。上挺柱中空设有供油管路与内油囊相连,可以向内泵入高压油。上挺柱固定在机翼上,下挺柱安装在机身滑轨上,供液压油系统在机翼内部。当内囊泵入高压油过程中弹簧中的刚性固定架解锁,下挺柱中间的活塞压块被向下推,到达预定位置后与滑轨槽接触并发生相互挤压,静摩擦力很大,此时液压挺柱锁死在滑轨上不可滑动,此时内囊完全呈刚性,液压挺柱相当于一根刚性杆,可以起到支撑、夹紧和定位的作用;当内囊油压很低,内囊皮松弛时
5、,活塞压块被弹簧托起,与滑轨之间无接触,此时液压挺柱可在滑轨上滑动,此时弹性的外油囊可以针对冲击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液压挺柱主要用在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单侧机翼上共布置有6个液压杆,如图3所示。其中位于上翼面,位于机翼下部。的上挺柱固定在机翼上,下挺柱与机身上的滑轨相连;其中對称布置,不对称布置。为液压杆同时为机翼开闭运动的转轴,下挺柱直接固连在机身上,上挺柱通过轴承与机翼相连。因此,在飞行过程中,可通过卷帘收放,调整上、下挺柱距离,通过多个液压杆的配合,可使机翼完成多种不同机动动作。机身与机翼之间的缝隙由活动挡板进行遮挡,当机翼俯仰时可以随机翼调整以确保气流不会进入机身。结构受力方面,轨道交
6、织并固定在各龙骨上,由龙骨将前掠翼受到的气动力均匀分散到机身框架上,改善机翼的根部受力状况。1.3前掠翼展开机构该变体飞行器鸭翼和主翼的展开过程如图4所示。在a图中,鸭翼和主翼闭合,鸭翼锁住主翼的翼尖,减少机翼震颤;要翻开或闭合主翼,首先需要把鸭翼翻开,如b图中所示;之后通过转动展开轮,可以将主翼绕液压杆和定轴转动到一定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同时另外几个液压杆在机身上的滑轨上滑动,如图c所示。在主翼进行翻开和闭合动作时,液压杆和及局部液压杆内囊充油,呈现刚性,承受主翼的气动力;其余液压杆内囊微微松弛,保存一定的刚度,相当于一根弹性支柱,利用外囊实现减振和缓冲气动力的波动,减少在展开过程中变化的气动
7、力对机身结构的冲击损害。当主翼转动到目标位置的时候,所有液压杆内囊充满油,将主翼夹紧定位。如果要调节机翼的俯仰攻角时,和的内囊稍微减一点油,呈松弛状态,而其余几个液压挺柱通过调节卷帘,并将内囊注满油,用于定位和夹紧。此种方式仅在一个小仓段里部署展开机构,并保证机身龙骨不被截断,增加机身结构强度。机翼展开过程中其他方向的力和瞬时的气动力的冲击载荷由液压挺柱外囊承担;展开完成之后液压挺柱锁死机翼。因此展开机构的强度要求大大降低,其结构重量可以大大减轻。这套展开系统还能拓展到变后掠翼等多种变体翼飞行器上,能解决传统变掠翼飞行器展开机构复杂、笨重的缺点。2运动和性能分析2.1液压挺柱的减振和强度下面进
8、行强度设计,对于内囊的强度简单估算。设飞机重量为m=300t参考苏27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过载a=9g。假设过载的力矩来自机翼,那么每个机翼的受到的气动力合力为F=ma/2=1.32e7N。由于液压挺柱2和5位置较近,因此简化为一个集中力。设机翼受集中力到挺柱的距离为L1,挺柱到的距离为L2,挺柱受到合力为F1,挺柱受到合力为F2。设L1=4m,L2=1.5m,由杠杆原理可以算出F1=4.8e7N,F1=3.5e7N。液压挺柱和的各受一半的力。当飞行器做大过载飞行的时候机翼是被固定住的,也就是内油囊充满了高压油,设压力为P,设内油囊承受所有的力F1,内油囊变形成一个椭球,长短轴长度分别为R和H,
9、如图5所示。由椭球的关系式可以得到tan=hR2/r1H2,受力关系为:a内油囊皮厚度为d1,内油囊皮材料碳纤维的抗拉强度m=3.5GPa,平安系数为n=1.5。设内油囊半径r1=0.2m,椭球长短轴之比为R/H=3,设h/H=0.5,那么有d1nT/m=22mm。因此内囊皮的厚度设计为22mm。2.2机动性分析传统飞行器需要副翼来控制飛行器的机动飞行。副翼控制飞行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副翼的转角,从而改变某一侧机翼的升力,从而产生飞行器滚转或偏航的力矩。该变体翼飞行器不需要副翼来控制飞行器的机动飞行。下面通过定量计算来分析副翼操作与整翼倾转的效果。为了简化模型,将机翼简化成薄翼或平板翼,设主翼长
10、为L,副翼长为E。设来流空气速度为V,密度为,在主翼攻角为,副翼下偏角时,对于不可压缩流动情况,采用薄翼理论,可以得到襟翼偏转产生的升力系数以平板和襟翼的总长作为弦长表达式为:f1=2+2-1+sin1,其中cos1=E-L/E+L。对于不带副翼的机翼,弦长为L+E,升力系数为f2=2。设在副翼与主翼的弦长比例为E/L=0.25,在某一飞行攻角下1=2=,分别操纵传统机翼的副翼倾转角和该变体翼的全翼,在相同的倾转角2=下,二者升力的增量比例关系可以简化为:可以发现操纵全翼得到的升力系数的增量提高了近25倍。因此相对于传统带副翼的飞行器,该变体飞行器的机动性上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取消副翼之后,飞行
11、器的隐身性也有了极大的提升。3结论该文设计一种变体翼飞行器,具有鸭翼、主翼和尾翼,其中鸭翼和主翼可以展开和闭合,主翼为可变前掠翼设计。详细设计了主翼展开和操纵机构。采用了独创的液压挺柱结构。新的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高机动性。取消了副翼由整个翼面代替,在二维平板翼下计算,升力系数增量提高了近25倍。各机翼均可改变攻角且独立运动,使其具有了超强机动性。2高结构强度。由液压机构承受气动力和冲击,防止了展开机构受到大的气动力,故对其强度要求降低。3原创的液压系统。囊状结构将采用复合材料,重量将大大降低并具有高度可靠性,将解决变掠翼飞行器质量大,控制机构易损的顽疾。4结构精简。液压系统集成了控制和受力局部,结构相比现有系统简单许多。参考文献【1】吴章沅,胡孟权,张冬,等.双直滑轨式变前掠翼机构设计方案与仿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能量系统优化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三维编织型材织物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年3D效果图制作合作协议书
- 职业历程与岗位说明工作证明(6篇)
- 专业摄影师图片授权协议
- 个人向公司无偿借款合同
- 生物制药技术相关试题库建设方案
- 广告投放合作框架合同
- 中央空调采购安装合同
- 农村畜牧业防疫与管理合作协议
- 生物医学电子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新中考考试平台-考生端V2.0使用手册
- 王泽鉴教授:请求权基础、法学方法与民法发展(修改版20141028)
- 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PPT课件
- 起重机轨道安装评定标准
- 刘桥二矿二1水平放水试验设计
- 软件系统运行维护流程图
-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 某纺织厂供配电系统设计(DOC25页)
- 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