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和纸板结构及性能实验指导书09级用_第1页
纸和纸板结构及性能实验指导书09级用_第2页
纸和纸板结构及性能实验指导书09级用_第3页
纸和纸板结构及性能实验指导书09级用_第4页
纸和纸板结构及性能实验指导书09级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纸张性能及检测实验指导书编写:田晓辉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2.9目 录1. 实验目的 1 2.实验计划 .13. 实验要求 .14. 实验内容.1 实验一纸和纸板检测前准备 实验二纸和纸板纵横向和正反面的测定 实验三纸和纸板定量、厚度、紧度的测定实验四纸和纸板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实验五纸和纸板撕裂度的测定实验六纸和纸板耐破度、湿纸强度的测定实验七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实验八纸板挺度的测定实验九纸板压缩强度的测定实验十纸张柔软度的的测定实验十一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实验十二纸张不透明度、白度的测定实验十三纸和纸板形稳性测定实验十四纸和纸板纸施胶度的测定实验十五纸和纸板平滑度的测定实

2、验十六纸和纸板吸收性的测定5. 实验报告要求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课是轻化工程专业专业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纸张几种性能指标的意义,并掌握各种检测仪器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从事制浆造纸工艺生产、科研打下基础。二、实验计划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学时开设对象及开出要求1纸和纸板检测前准备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2纸和纸板纵横向和正反面的测定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3纸和纸板定量、厚度、紧度的测定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4纸和纸板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5纸和纸板撕裂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6纸和纸

3、板耐破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7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8纸和纸板平滑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9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10纸和纸板吸收性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11纸和纸板纸施胶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12纸和纸板尘埃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13纸和纸板结合强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14纸和纸板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15纸和纸板湿纸强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16纸张不透明度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17纸张柔软度的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

4、1818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19纸板挺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20纸板压缩强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选开21纸和纸板白度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22纸和纸板形稳性的测定 基本操作训练2本科生必开 带*号实验本次不做三、实验要求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做好实验预习,否则不允许参加实验。实验预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检查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按实验报告要求,待实验完成后,填写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2、 老师在实验前要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可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 纸和纸板检测前准备1试样

5、的采取样品是可以代表整体的一张,一卷或一个重量单位的纸或纸板。通过对样品的检验,可以推断整个物质所具有的性能。因而采取样品是测试工作最为基础又最为主要的操作。没有样品就谈不上测试,样品没有代表性,测试结果就没有意义。采样方法:GB/T450-20082试样的切取切纸要求:2.1样品边缘应整齐、光滑、不能有毛刺2.2保证样品的尺寸精度及样品两个平行边的平行度2.3试样纵横向相互垂直,最大偏斜度应小于22.4切样时,样品不能叠得太厚,总厚度不超过0.4mm。3试样的处理:检验前,试样要经过恒温恒湿处理处理条件: 相对湿度 50%温度 231处理时间:以达到平衡水平为止(试样水分与空气中的水气达到平

6、衡)即:当前后两次称量相隔1 h以上,且试样称量之差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25时,就认为试样与大气条件之间达到平衡。 一般纸 4Hr薄纸板 58Hr高定量和其它纸种(防水处理)48Hr记录当天相对湿度、温度实验二 纸和纸板纵横向和正反面的测定(一)纸和纸板正反面的测定(GB/T 450-2008)1 定义反面即网面 。纸页与造纸机铜网或成型网相接触的一面。另一面为正面(即毯面) 2试验方法 可以选用以下方法中的一种进行鉴别。2.1 直观法 折叠一张试样,观察一面的相对平滑性,从造纸网的菱形压痕可以认出网面 将试样放平,在人射光与试样约成 450角,视线也与试样约成 450角的条件下,观察试样如发现

7、网痕,即为反面。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有助于识别网面。2.2 湿润法 用热水或稀氢氧化钠溶液浸渍试样,用吸水纸将多余溶液吸掉,放置几分钟。观察两面,如有清晰的网印 即为反面。2.3 撕裂法用一只手拿试样,使其纵向与视线平行,并将试样表面接近于水平放置。用另一只手将试样向上拉,使试样首先在纵向上撕开。然后将试样撕裂的方向逐渐转向横向,并向试样边缘撕去。反转试样,使其相反的一面向上,并按上述步骤重复类似的撕裂。比较两条撕裂线上的纸毛,一条线上比另一条线上应起毛显著,特别是纵向转向横向的曲线处,起毛明显的为网面向上(二)纸和纸板纵 横向的测定GB/T 450-20081定义 1.1 纵向 :与纸机

8、运行方向相一致。1.2 横向 :与纸机运行方向相垂直。2 试验方法 以下四种方法均可选用,为了准确鉴定,应至少使用两种试验方法。2.1 纸条弯曲法 平行于原试样的边,取两条相互垂直的长约200 mm,宽约 15 mm的纸条, 将纸条平行重叠,用手指捏住一端,使其另一端自由地弯向手指的左方或右方。如果两个纸条重合,则上面的纸条为横向;如果两个纸条分开,则下面的纸条为横向。2.2 纸页卷曲法 平行于原试样的边,切取 50 mm X 50 mm见方或直径为50 mm的试片,并标注出相当于原试样的边的方向。然后将试片漂浮在水面上,试片卷曲时,与卷曲轴平行的方向为纸的纵向。2.3 抗张强度鉴别法按照纸条

9、的强度分辨方向,平行于原试样边切取两条相互垂直的长 250 mm、宽 15 mm的纸条,测定其抗张强度,一般情况下抗张强度大的为纵向。2.4 纤维定向鉴别法实验三 纸和纸板定量、厚度、紧度的测定(一)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GB/T 451.2-20021定义 按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纸和纸板单位面积的质量,以克/每平方米表示。2原理 测定试样面积和它们的质量,并计算定量。3仪器3.1 切样设备 用切纸刀或专用裁样器裁切试样,试样面积与规定面积相比,每 100次中应有95次的偏差范围在1.0%以内。 如发现试样裁切未达到规定,应分别测试每一试样面积计算定量。 3.2 D-DLY50型纸与纸板定量测定仪

10、3.3天平 试样重在5g以下的用精度0.001天平试样重在5g以上的用精度0.01天平试样重在50g以上的用精度0.1天平4 试验步骤沿纸幅纵向折叠成1层、5层、10层,然后沿横向均匀切取100100mm(0.1mm)的试样至少4叠,分别称取每叠试样的重量如切样设备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应测定每一试样的尺寸,并计算测量面积。5结果的表示 按式(1)计算试样的定量G,以克/平方米表示。 G=M10. ( 1)式中:M10片0. 01 m2试样的总质量,g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项目:a)本标准号;b)所用仪器的型号及特征;c)纸或纸板定量的平均值,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d)与本标准方法不同的情况

11、。(二)纸和纸板厚度、紧度的测定GB/T 451.3-20021定义1.1 厚度 纸或纸板在两测量面间承受一定压力,从而测量出的纸或纸板两表面间的距离,其结果以毫米或微米表示。1.2 单层厚度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对单层试样施加静态负荷,从而测量出的纸或纸板的厚度。1.3 单层紧度 单位体积纸或纸板的质量,由单层厚度计算得出,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2 原理 在规定的静态负荷下,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厚度计,根据试验要求测量出单张纸页的厚度,以单层厚度来表示结果。3测定仪器 J-HDY04B(B)电脑测控厚度紧度仪4实验步骤4.1 单层厚度的测定 将五张样品沿纵向对折,形成10层。然后沿横向切取两叠1/1

12、00 m2 的试样,共计20片试样。用厚度计分别测定每片试样的厚度值,每片试样应测定一个点。如果测定单层紧度,应用天平称取20片试样的质量,并按GB/T 451. 2计算出定量。4.2测试步骤4.21打开电源开关,通电预热30分钟。4.22按除“复位”键外的任意键,仪器进入待工作状态。4.23校零:测头与量砧测量面接触时,按“停”键,再按”对零”键,使显示屏清零。4.24置入试样定量。4.25按“测试”键,待测头升起时,放入试样测试。4.26更换试样,进行下一次测试。5结果的表示5.1 厚度 计算每片试样的厚度平均值,得到单层厚度。厚度均以毫米或微米表示,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5.2 紧度 按式

13、(3)计算紧度D,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D = G / S (3)G 试样定量.g/m2 S 试样厚度,m 报告结果准确至二位小数。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项目:a)本标准号;b)所用仪器的型号及特征; c)测量面间的压力; d)纸或纸板的单层厚度值; e)纸或纸板的单层紧度;f)与本标准方法不同的情况。实验四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GB/T 12914-20081 定义 1. 1 抗张强度 纸或纸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1.2 裂断长 宽度一致的纸条本身质量将纸断裂时所需要的长度。它是由抗张强度和恒湿后的试样定量计算出来的 。1. 3 伸长率 纸或纸板受到张力至断裂时的伸长,以对原

14、试样长的百分率表示。1.4 抗张指数 抗张强度除以定量,以牛顿米/克表示。2原 理 抗张强度试验仪在恒速加荷的条件下,将规定尺寸的试样拉伸至断裂,测量其抗张力,同时记录断裂时的最大伸长率。3仪器DKZ(W)30型数显卧式抗张试验机4实验步骤 切取宽15(允许偏差-0.1mm和+0.2mm15)、长约250mm纵横方向的试样各10条以上4.1 打开试验机右后部的电源开关,使试验机进入待机状态并让试验机经受30min的预热。4.2设定试验速度。取12个试样试测,观察试样断裂时间。以试样断裂时间530s为依据,确定所需的试验速度。4.3 如需要,按“夹距设置”键设定夹距。方法为:按“夹距设置”键,直

15、显示窗口显示所需夹距;按“测试”键,动夹头动作,到设定夹距位置停止,蜂鸣器鸣响。4.4 按“校准”键,使力值显示为零。4.5 在右夹头上夹入一条或多条试样。4.6轻轻拉直试样,将一条试样的自由端夹入动夹头钳口内,同时观察力值显示值,将显示值控制在1N以内。4.7 按“测试”键,试验机自动完成一次工作循环,结束时会发出两声鸣叫。4.8 记录本次测得的抗张力和伸长量数据。5 结果计算(参照教材)5.1 结果表示 分别计算和表示纸和纸板纵、横向所得的结果。5.2 抗张强度5.3 裂断长5.4 抗张指数5.5 断裂时伸长率计算试样的平均断裂伸长,以毫米表示。然后计算断裂时伸长对开始拉伸以前试样长度的百

16、分数,即伸长率。结果精确至一位小数。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号; b)所测定纸和纸板的方向; c)所测定试样的宽度和长度; d)测定时的拉伸时间; e)平均抗张强度、裂断长、抗张指数、断裂时的平均伸长率;f)所用仪器的型号及特征;g)与本标准的任何偏离。实验五 纸和纸板撕裂度的测定GB/T 455-20021 定义 1.1撕裂度 将预先切口的纸(或纸板),撕至一定长度所需力的平均值 若起始切口是纵向的,则所测结果是纵向撕裂度。若起始切口是横向的,则所测结果是横向撕裂结果以毫牛(mN)表示。1.2撕裂指数 纸张(或纸板)的撕裂度除以其定量。结果以毫牛顿平方米/克(mN .

17、 m2/g)表示。2 原理具有规定预切口的一叠试样(通常4层),用一垂直于试样面的移动平面摆施加撕力,使纸撕开一固定距离。用摆的势能损失来测量在撕裂试样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平均撕裂力由数字来显示,纸张撕裂度由平均撕裂力和试样层数来确定3 仪器 DCP-SLY1000纸张撕裂度仪仪器测量范围分为(50500)mN (1001000)mN 根据试样选择合适的摆,应使测定读数在满刻度值的20%-80%范围内4 实验步骤切取63(0.5)50 (2)mm 纵、横向至少各5组4.1将扇形摆置于待撕位置。4.2 将试样放在两夹纸器钳口内并夹紧。4.3按一下切纸刀柄,对试样初切口。4.4按住“测试”键,让扇形

18、摆作一次摆动,在回摆过程中用左手轻握住摆体,将扇形摆放回待撕位置,然后松开“测试”键。4.5更换试样,作下一次测试。当试验中有1-2个试样的撕裂线末端与刀口延长线的左右偏斜超过10 mm,应舍弃不记。重复试验,直至得到5个满意的结果为止。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试样偏斜超过10 mm,其结果可以保留,但应在报告中注明偏斜情况。若在撕裂过程中,试样产生剥离现象,而不是在正常方位上撕裂,应按上述撕裂偏斜情况处理。测定层数应为4层,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层数,但应在报告中加以说明。5结果计算 撕裂度: 试验方向上的平均读数,mN; 撕裂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X =F/G 式中:X撕裂指数,,mN

19、 m2/g F 撕裂度,mN G 定量,g/m2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项目:a)本标准号;b)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c)试验试样的方向和试验次数;d)撕裂度和撕裂指数,应取三位有效数字;e)试样撕裂的层数及撕裂试样是否偏斜或剥离;f)与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有何偏离。实验六 纸和纸板耐破度、湿纸强度的测定(一)纸和纸板耐破度测定GB/T454-20021定义1.1耐破度 由液压系统施加压力,当弹性胶膜顶破试样圆形面积时的最大压力。1.2 耐破指数 纸张耐破度除以其定量,以千帕表示。2 原理 将试样放置于弹性胶膜上,紧紧夹住试样周边,使之与胶膜一起自由凸起。当液压流体以稳定速率泵入,使胶膜凸起直

20、至试样破裂时,所施加的最大压力即为试样耐破度。3 仪器DCPNPY1200型电脑测控纸张耐破度仪4.实验步骤切取7070mm的试样10张以上4.1仪器预热30分钟4.2调节膜片气缸进气压力:压力表0.20MPa4.3按“定量设置”键,置入被测试样定量。4.4将试样放置在仪器下夹环上。4.5 按“测试”键,仪器自动完成一次工作循环。4.6. 更换试样进行下一次试验,直至一组试验完毕。5结果的表示 5.1平均耐破度p,以千帕表示。 5.2耐破指数以千帕平方米/克表示,由式(1)计算得出。 X=p/g (1)式中: p 耐破度平均值,kPa; g 试样定量,g/m2 耐破指数应精确至三位有效数字。6

21、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项目:a)本标准号;b)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c)耐破度平均值,精确至1 kPa;d)任何与本标准的偏离。(二)纸和纸板湿纸强度的测定GB/T 465.1-2008 1定义1.1按规定时间浸水后耐破度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经水浸泡一定时间后,单层纸和纸板被顶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1.2按规定时间浸水后耐破度保留率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单层相同纸或纸板浸水后与浸水前耐破度的百分比。2.实验步骤2.1浸水:试样浸水时,要将试样彼此分开,且不要使试样接触水槽的底和边。上顶边应置于水面下25mm左右处。浸泡到规定时间后,从水中取出试样,轻轻地用滤纸或吸墨纸将试样中多余的水吸掉

22、,并立即做试验。2.2 浸水时间:根据产品标准要求确定浸水时间,一般为0.5 h,l h,2 h.2.3 测定试样浸泡到规定时间后迅速在仪器上测定耐破度,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一般当耐破度值小于35 kPa时,应用多层的样品使耐破度值在35 kPa以上。纸张的正反面应各做5次试验。如果测定耐破度保留率,则应该做同样数量的干耐破度。3试验结果的计算3.1 浸水后的平均耐破度按下式计算:Pw= B/ N式中: Pw 平均耐破度,kPa; B 为多层试样平均耐破度,kPa; N 一次测定的试样层数。3.2可以用浸水后平均耐破度保留率表示,按式计算: R=(Pw/p)*100%式中: R 保留率,

23、%;Pw 浸水后试样平均耐破度,kPa;P 同一试样干耐破度,kPa,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a. 本标准编号; b. 试验浸水时间、测定试样层数; c. 所用仪器的型号及特征; d. 结果的平均值取三位有效数字;e. 任何与本标准不符之处。实验七 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GB / T 457一20081定义1.1 双折叠 试样先向左折, 然后在同一折印上再向右折, 试样往复一个完整来回。1 .2 耐折度 耐折度是指纸或纸板在一定张力下所能承受往复1 3 5 0 的双折次数, 以往复折叠的双折次数或按以1 0 为底的双折次数对数值表示。2原理 一个窄纸条在标准状态下受到纵向张力向左及

24、向右折叠,直至纸条断裂。3 仪器DCPMIT135A型电脑测控耐折度仪4.实验步骤切取14015mm的试样纵、横向至少各10张以上4.1插上电源插头,按下电源开关,通电预热30min。4.2选择折叠张力。一般纸张为9.81N,纸板为9.81N或14.72N。4.3按下张力杆,使指针对正张力标尺上所需的张力,并旋紧制动螺钉。4.4将试样竖直夹持在上、下夹头之间,松开制动螺钉,放松张力杆,对试样施加张力。4.5按测试键,开始测试直到试样断裂,试验停止,显示窗显示测试结果(双折次数)。4.6松开上、下夹头,取出被折断的试样。4.7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次试验,直到一组试验完毕。5结果的表示 计算每次

25、读数的对数( 以1 0 为底) , 并分别计算纵、 横向结果的平均值。 如有要求, 应报告耐折次数,并分别计算纵、 横向耐折度平均值的反对数。如需报告双折叠次数, 则应在结果中注明双折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a)本国家标准编号;b)根据需要分别报告纵、 横向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对数值修约至二位小数, 双折次数修约至整数;c) 试验所用弹簧张力;d )试验所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e) 任何与本标准方法有偏离的情况;实验八 纸板挺度的测定 GB/T 22364-20081定义挺度:在标准条件下,弯曲一端夹紧的规定尺寸的试样至150角时的力或力矩。以mN或mN.m表示。2原理 通过测

26、量一端被夹的试样弯曲至给定角度时所需要的力或力矩,该力作用在恒定的弯曲长度上。3 仪器JTDY500A型纸板挺度测定仪4.实验步骤 将试样切成长70 mm,宽38 mm士0.2 mm的长方形,纵、横向每个各需要 5片试样。4.1 将试样一端垂直地夹持在夹纸器的钳口内,试样中心平面应与夹纸器上部刻线对齐4.2将试样另一端置于推纸架的二个小辊之间,按试样的不同挺度,通过更换重砣选择测定范围,使得试样在负荷盘上的读数在20至70刻度之间。4.3按动左右开关,角度盘转动,至摆的中心刻线与角度盘上的150 刻线重合时,关闭开关,记录摆的中心刻线所指的力度盘刻度值。若仪器设计可向两侧面弯曲,试样向一侧弯曲

27、至150角时,立即读数,然后试样再经过零点位置向另一侧弯曲150角,读数,取二个方向读数的平均值。4.4更换试样,进行下一次测试。5结果的表示 挺度值以mNm为单位,挺度测量应以两个方向弯曲试样至150角时的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结果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a ) 本标准编号;b ) 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c ) 平均挺度,用毫牛顿或毫牛顿 米表示,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d ) 如弯曲角度不是150,需注明;e ) 与本标准偏离的任何条件。实验九纸板压缩强度的测定GB/T 2679.8一19951定义1.1环压强度环形试样边缘受压直至压溃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力,以kN/

28、m表示。1.2 环压强度指数平均环压强度除以定量为环压强度指数,以Nm/g表示。2原理 一定尺寸的环形试样在一定的加压速度下平行受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3 仪器DCP-KY3000电脑测控压缩试验仪4.实验步骤.4.1用专用切纸刀冲切宽12.700.1mm、长152.00.2mm的试样纵、横向各10条4.2 在厚度仪上测定试样的厚度,根据试样厚度选择相应尺寸的中心盘,将选择好的中心盘装入试样座中。4.3将试样沿试样座的缺口插入,在试样插入一部分后,用手拉住在槽内的试样另一头,沿圆弧方向转一圈,至试样进入试样座且试样接头错过试样座缺口为止。4.4 用手轻拍试样端面,确保试样落入试样座的底部。注意

29、用力一定要轻,不能损伤试样。4.5按“”或“”键,置入被测试样定量, 按“定量设置”键确认并退出。4.6按“上”或“下”键,至上下压板间距离适当时按“停”键,设置下压板初始位置。4.7按“测试”键,仪器自动完成一次工作循环,测试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4.8更换试样进行下一次试验,直至一组试验完毕。5结果的表示5.1分别计算纵横向力的平均值F(N),5.2 环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环压强度: R = F/152式中:R 环压强度,kN/m;F 试样压溃时读取的力值,N;152 试样长度,mm,报告平均环压强度R,精确至0.01 k N/m,5.2环压强度指数如需要可按下式计算环压强度指数,精确至0.1N

30、m/g Rd=1000 R/w式中:Rd 环压强度指数,Nm/gR 环 压 强 度,kN/m;W 定 量 , g/m26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a)本国家标准号;b)所用的仪器类型及特征;c)根据需要报告环压强度、环压强度指数;d)与本标准任何偏离或可能的影响因素。实验十纸张柔软度的的测定GB/T 8942一20021定义 柔软度 :在规定条件下,当板状测头将试样压人狭缝中一定深度(约 8 mm)时,试样本身的抗弯曲力和试样隙处摩擦力的最大矢量之和称为柔软度,以毫牛顿表示,柔软度值越小,说明试样越柔软。2原理试样压入测量缝隙内一定深度,试样本身的抗弯刚度和试样与台口所产生的摩擦力的表示

31、试样的柔软性。3 仪器DCP-RRY1000电脑测控柔软度仪4.实验步骤切取1001000.5mm试样纵、横向各10组,无论是压花或未压花试样,均应将试样揭开分层后,再重叠在一起进行柔软度的测试。 4.1 将试样按规定的方向对称于狭缝置放在左右试样台板中间。4.2按除“复位”键外的任意键,仪器进入待工作状态。 4.3根据试样纵、横向,按“纵横选择”键选择试样方向。 4. 4按测试键,仪器自动完成一次测试。 4.5更换试样,进行下一次测试。5结果的表示 以纵横向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以毫牛顿表示,修约至整数。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a) 本标准号;b) 报告纵横向平均的柔软度值,

32、修约至整数;c) 被测样品层数;d) 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狭缝宽度;e) 偏离本标准的任何操作。实验十一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GB/T 458-20021定义透气度 :在规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和单位压差下,通过单位面积纸或纸板的平均空气流量.以微米/帕秒(pm/Pas)表示。2原理将试样放入压环与气室间,并夹紧。启开放水阀及针形阀,使容器内水流入量筒,使试样上下面形成压差。当压差稳定时,测定单位时间内流出水的体积,既得到试样的透气度。3 仪器 J-TQY10纸与纸板透气度测定仪4.实验步骤切取 60 mm X 100 mm的试样 10张4.1关闭放水阀和针形阀,开启加水阀和放气阀,将蒸馏水由漏

33、斗加满玻璃容器。4.2关闭加水阀和放气阀4.3将60l00mm的试样置于压环和空气室间并夹紧。以正反面各半朝上进行十次测定 4.4开启放水阀和针形阀,调节真空度至1kPa(100mmH2O)。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可升降溢水管,松开锁紧旋钮,上下移动出水管夹调整出水管高度,直至压差达到要求4.5选择好合适的测试持续时间(依据实验教材P197表5-3)4.6待U形管压差稳定之后,开动秒表,同时用量筒接水,记录测试时间内的流水量。换算成每分钟的流水量。ml/min5结果的表示P=V/(A p t)P透气度 mm/PasV测定时间内通过纸页体积mlA测试透过面积m2p压力差Kpa t测试持续时间s 计算

34、测试结果算术平均值,换算为国际单位报告结果,精确到三位有效数字。可用下式直接进行换算1ml/min=1.710-2mm/Pas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 a)本标准号; b)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应精确到三位有效数字; c)试验所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d) 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或与本标准的不同操作。实验十二 纸张不透明度、白度的测定(一) 纸张不透明度的测定GB/T 1543-20051定义 单层反射因数R。:单层纸样背衬黑筒的光反射因数。 内反射因数R: 试样层数达到不透光,即测定结果不再随试样层数加倍而发生变化时的光反射因数。 不透明度(纸背衬)同一试样的单层反射因数R。与其内反射

35、因数R 之比,以百分数表示。2原理测定试样背衬黑筒的单层反射因数及试样的内反射因数,并由这两者的比值得到不透明度。3 仪器YQZ48白度、颜色测定仪4.实验步骤 4.1 切取约 100 mm X 100 mm的试样。将不少于 10张试样叠在一起,形成试样叠,且正面朝上。试样叠的层数应能保证当试样数量加倍后,反射因数不会因试样层数的加而改变。然后在试样叠的上、下两面,各另衬一张试样,以防止试样被污染或受到不必要的光照及辐射 。在最上面试样的一角上作出记号,以区分试样及其正面。 4.2取下试样叠的保护层,不要用手触摸试样的测试区。按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标准操作仪器,测定试样叠的最上层试样的内反射因

36、数R,读取并记录测定值,应准确至 0.1%.4.3将最上层试样从试样叠上取下,并在被测试样的下面衬上黑筒。然后在相同测试区内,测定试样叠最上层试样的单层反射因数Ro,读取并记录测定值 ,应准确至0.1%4.4将已测定的试样放在试样叠的下面。重复测定试样的R。和R,并将测完的试样放在试样叠的下面,直至测完 5对测定结果。4.5 翻过试样叠,重复4.1至 4.3的操作,测试试样的另一面5结果的表示根据试样正、反面相应的R。和R值,按下式分别计算试样正、反面每次测定的不透明度R,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不透明度R(%)= (R。/R)100%式中 : R。 试样正面或反面的单层反射因数,%; R 试样

37、正面或反面的内反射因数,%。计算试样正、反面不透明度的平均值。如果两面平均值的差值超过0. 5 %,应区分试样的正、反面,并分别报告结果。如果差值不大于 0.5%,则报告总平均值。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a) 本标准编号;b) 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c) 不透明度的平均值,如果需要,分别报告试样两面的结果;d) 任何与本标准的偏离或影响结果的因素。(二)纸张白度的测定 GB/T 7974一20021定义蓝光漫反射因数即亮度(白度): 模拟D65光源条件下,试样对主波长(457士0.5) nm蓝光的内反射因数。2原理模拟D65光源、漫射/垂直照明观测条件下,纸、纸板和纸浆对主波长457

38、 nm蓝光的漫反射因数(%)表示白度测定结果。3 仪器YQZ48白度、颜色测定仪4实验步骤 切取100100mm的正方形试片不少于10片叠成一叠(试样总厚度应达到不透光为止),将其平整地夹持在测试孔上,测试最上面一层试样的白度,读数精确至0.1%。取下最上面一层试样放在底部,重复测试第二张试片,然后用同样方法依次测试不少于五张试片。如需测反面,则翻过纸叠,重复上述操作。5结果的表示 以所有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并报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结果准确至0.1%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 a)本标准号; b)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 c)根据需要分别报告试样正反面的白度值或正反面平均值,

39、并修约至0.1%; d)偏离本标准的任何试验条件。实验十三 纸和纸板形稳性的测定 GB/T 459一20021定义 伸缩率 :预先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平衡的纸和纸板,浸水后其纵、横向尺寸相对于平衡状态下尺寸的变化,或浸水再风干后纵、横向尺寸相对于平衡状态下尺寸的变化,以百分数表示。2原理 将试样浸于水中,直至长度不再变化时,测量其变化的长度。再使试样风干至长度不再变化时,测量其变化的长度。注意纸张在湿润时,不应承受任何负荷。多数纸张浸湿后强度很差,即使一极小的负荷,足以使之伸长。3 仪器游标卡尺 4.实验步骤 沿纸幅横向均匀地切取220220mm试样3张,正确区分试样的纵、横向,将试样挂于标准温、

40、湿度的大气中处理至平衡,然后通过试样中心,画两条平行于试样边且相互垂直的直线,在直线两端距试样各个边缘10mm处作一标记,这相对的二标记用游标卡尺测量其距离为200mm,然后,将试样浸泡于与周围大气温度相同的水中,泡一定时间,一般泡15分钟,使试样产生充分润胀,在浸泡试样时,样品不能相互重叠,以防试样不能充分润胀,到达规定时间后,从水中取出试样,平铺于玻璃板上,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5结果的表示 计算试样浸水后的伸缩性 S=(L1L0)/L0*100%式中 : L0 试样浸水前的直线长度,mm; L1 试样浸水后的直线长度.mm,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a)本标准号;b)分

41、别报告试样浸水后纵横向的伸缩性,精确至 0.1 %;c)浸水时间;d)任何偏离本标准的情况。实验十四 纸和纸板纸施胶度的测定GB/T 460一20081定义 施胶度 : 本标准专指用墨水划线宽度衡量纸和纸板的抗水性能,以标准墨水在纸和纸板表面划线时不扩散渗透的最大线条宽度毫米来表示 。2 仪器和试剂 鸭嘴笔施胶度标准图片,印有一些标准宽度线条的专用胶片。标准墨水3试验步骤3.1 将处理好的样品切成 150 mm X 150 mm的试样,并标明正反面。如果是双面纸应至少取 6张试样,正反各至少测 3张试样;如果是单面纸应至少取 3张试样进行测试。3.2 检查鸭嘴笔的笔端是否光滑、平行。3.3 调

42、整鸭嘴笔的宽度3.31 以45。角将墨水注人鸭嘴笔,使其墨水含量达到最大限度。3.32 在高施胶度的纸(如胶版纸或静电复印纸)上划一条直线,并立即用滤纸吸干,然后用标准胶片测量线条宽度。3.33重复 3.32直至线条宽度符合所需宽度为止。3.4 测试3.41将处理后的试样平铺于一块玻璃板上,将鸭嘴笔注满墨水。划线时应使笔与玻璃板保持 45。角,并对试样施加轻微压力,沿与纸幅纵向呈45。角的方向以10 cm/s的速度划一条约 10 cm长的直线。划线时应以产品标准的规定宽度为基准划一条直线,若墨水不扩散或不渗透,则增大笔的宽度,划出大于标准宽度的直线若干条,直至发生扩散或渗透;若墨水扩散或渗透,

43、则减小笔的宽度,划出小于标准宽度的直线若干条,直至不发生扩散或渗透。每划一条直线应重新补加一次墨水 ,划线时直线笔应在线条开始点和结束点各停留 1s3.42 将试样平放在试验台上,在标准大气条件下风干后,即按“施胶度标准图片”鉴定其施胶度。线条两端各 1. 5 cm内不作为鉴定依据。5结果的表示 以正反面试验结果全部合格的最大宽度来表示纸和纸板的施胶度。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a)本标准号;b)测试结果;c)任何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操作。实验十五 纸和纸板平滑度的测定GB/T 456-20021定义 平滑度 :在特定的接触状态和一定的压差下,试样面和环形板面之间由大气泄入一定量空气所需

44、的时间,以秒(s)表示。2 原理将纸和纸板放在玻璃板上,施加特定压力产生半真空,从而吸人空气并使空气通过接触表面,测量真空度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所需的时间。3 仪器DCPBKP10k型电脑测控别克式平滑度仪4.实验步骤切取足够正反面各测试 10次的试样,试样面积至少为60 mm X 60 mm4.1接通电源,开机预热30min。4.2从一组试样中取23个试样开机试测,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所需的测量范围档位,并按“复位”键清除内存,重新进入测试状态。测量范围档位选择按以下原则确定:平滑度值在(015)s范围内,选择第档;平滑度值在(15300)s范围内,选择第档;平滑度值在(3009999)s范围内,选

45、择第档。4.3重复按动“档位选择”键,选取所需的测量范围档位。4.4按“压力清零”键将真空度清零。4.5在玻璃砧上放上试样,将仪器操作手柄轻轻放下,测头压紧试样,真空泵自动起动,开始测试。测试时,真空泵将容器系统真空度抽至约53.00kPa,并保持50s后,自动打开气阀进气,真空度快速降至约50.75kPa, 自动关闭气阀,进入正常测试状态,至真空度降至50.66kPa时,开始记录平滑度值。从停止抽真空到真空度降至50.66kPa之间的这一段时间称为预压时间,当试样平滑度值在50s400s范围内时,预压时间一般可不超出60s5s范围;试样平滑度值超出上述范围时,预压时间一般可不超出60s10s

46、范围。对平滑度值特别高的试样,预压时间有可能超出规定范围,这种情况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当显示屏上显示的平滑度值不再变化时,本次测试即告结束。4.6将操作手柄抬起停在上方,更换试样,按4.5所述进行下一次试验。5结果的表示5.1试样每面的平滑度应为 10个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用秒表示。5.2平滑度两面差应按下式计算。P(%)=(P大P小)/ P大*100%式中: P 平滑度两面差,%; P大 平滑度较大测定值,s; P小 平滑度较小测定值,s。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项目: a)本标准号;b)以每一个试验面的平均值表示结果,精确到秒;报告平滑度两面差,应精确到1% c)试验所用的仪器型号及特征;d)试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实验十六 纸和纸板吸收性的测定GB/T 1540一20021定义可勃值 :在一定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单位面积纸和纸板表面所吸收的水的质量,以克/平方米表示。2原理 试验前称量试样 ,当试样的一面与水接触达到规定时间后,吸干试样上的多余水分,并立即称量。以单位面积试样增加 的质量来表示结果 ,单位为克每平方米 。3 仪器J-CBY100纸与纸板吸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