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隋唐封建社会的盛世体现长安城长安城 隋文帝令高颎、宇文恺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山南面平原上兴建大兴城。宇文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擅长城市规划和建筑,是隋朝负责营建的高级官员。 隋朝时所兴建的大兴城、东都洛阳,开凿的广通渠,修复的鲁班故道和长城等大型土木工程,都是在宇文恺的规划和领导下完成的。他还曾“博考群籍”,“研究众说”, “用分为一尺”的比例,设计了明堂图样,并做了木制模型。这种使用图纸和模型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 上的一大突破。 兴建大兴城的工程虽由高颎挂名总负责,而整个 工程中的规划、设计,实际上“皆出于恺”。整个城市设计合 理、规整,布局东西对称,里坊区划分明,体现
2、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的高超水平。大兴城的规模之大及规划之严整,是当时世界上所仅有的。全城由郭城、皇城、宫城构成,面积达84平方公里,相当于明清时所新建的长安城的7倍多。宫城先建,是皇帝居住和执政的地方,位于城中心北部。继建皇城,又称子城,在宫城南面,是中央官署区。郭城最后建,又名一罗城,围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宫城、皇城和郭城都有坚固的城墙围护。这些城墙 均为夯土版筑,加上壮观的城门和坊门,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卫 系统。 隋大兴城的兴建,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壮举,它不是在长时间形成的都市,也不是盲目扩建而成,而是在短期内按周密规划完成的。自公元582年6月开始兴建,当年12月就基本完成
3、,第 二年3月就迁入使用,前后仅经9个月,建设速度之快是令人惊叹的。由此可见,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和管理都是相当精细和严谨的。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中,还得考虑地 形、水源、交通、军事防御、环境美化、管理以及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当时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的水平。 唐代的长安城就是在隋大兴城的这个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唐朝的长安城,又称京师城;是在隋大兴城基础上扩建而成 的。东北禁苑内的龙首原髙地增建的大明宫,建于贞观八年(公 元634年取代隋时以大兴殿为中心的旧宫殿区。自本朔三年 (公元663年)武则天迁大明宫听政后,大明宫成为唐代西京的主要朝会处。大明
4、宫内有宫殿30多所,是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从发掘的遗址看,大明宫可称为唐代営殿建筑的代表作。其中麟德殿的规模最大。 隋、唐长安城的规模宏大,唐时人口竟达百万以上,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长安城的建成,为后世城市建设方面 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大明宫麟德殿大明宫麟德殿洛阳城洛阳城 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降,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隋、唐时期,关中的经济能力已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的要求,从而越来越多地仰仗江南的粮食和物资。当时的交通已难于满足运输的需要,因而在隋炀帝当政的第二年(公元605年) 三月,即令杨素、宇文恺等营建东都洛阳,工程于公元606年正 月完成。“徙豫州郭下居人
5、以实之”,并“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同时幵凿大运河,以利漕运,并在洛阳周围、运河两岸兴建大型仓库,贮存粮食和物资。 洛阳城的规划原则与长安城基本一致,在隋唐两代,它的地位几乎与长安相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寺院一类建筑到处兴建。因而遗存下来的建筑实物主要是佛寺大殿,它们都是以我国传统的木结构为主要方式建成的。 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就是一例, 它建于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现存唐代建筑中一座规模较大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利用山坡地形布局建成,东大殿建在一个髙台上。大殿面阔7间,进深4间,由立柱、斗拱、梁枋组成梁柱式的构架
6、,属唐代中型的佛殿建筑。殿的内外拄列和梁枋互相联结,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并以柱的“侧脚”加强构架和榫卯(sn mo)结合。殿的外檐斗拱使用下昂和横拱,形制显得雄壮有力,其中“昂”斗拱起着祧悬和檐部受力平衡的作用。内柱上使用偷心拱上承平阁(小方格式),使殿内整洁明亮。屋檐的翼角翘起以由中心柱向角柱逐渐增髙的方法构成,屋顶的曲线轮廓由各层纵橫的大小梁枋和檩条标高的变化形成,出檐深远,采用宏大的斗拱承托,给人以屋顶厚重有力的感觉。它具有一套明确 完整的构架体系,反映了唐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已达到成熟的程度。 佛光寺大殿砖塔砖塔 隋唐两代寺院中曾经建造许多木塔,因历时久远,至今都已不存。现存的这时期的塔只
7、有砖石塔,砖塔规模大,石塔体形小 而且數量少。砖塔平面大都呈方形,八角形较少,结构形制采用 楼阁式或楼阁与密檐相结合。两种形式都是筒式结构,抗横剪力强,而抗地震性能良好。塔外壁用砖砌成,各层采用木梁、木楼板,用木梯上下。唐代砖塔简洁质朴,仅在个别塔中有模仿木 结构建筑的装饰,例如长安香积寺塔、醴泉香积寺塔、嵩山法王 寺塔、蒲城梵彻寺塔等,都是这一时期有名的塔。长安香积寺 塔,平面方形,每边9.5米,共13层,底层特髙,内设方形塔室, 南面开门,上部各层骤然变为低矮,宽度亦由下而上递减。至于一个塔之内部为楼阁式,外部为密檐式的砖塔,首推大理崇圣寺塔,平面方形,内部仍为筒式结构,外部为密檐16层,
8、是我国较高的砖塔之一。长安香积寺塔长安香积寺塔赵州安济桥赵州安济桥 安济桥,俗称赵州桥,建于隋开皇中期(公元591599年),跨越在河北赵州(今赵县)汶河之上,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之 一。它以首创的敞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与施工技巧等 项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贏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 安济挢设计独具匠心,制造奇特。设计者为隋代工匠李春,他根据赵州地处华北平原的地理环境,为了减低桥梁的坡度, 便利陆上交通,标新立异,改变了石拱桥形式多用半圆形拱的传统,提出了割圆式(即圆孤的一段)桥型方案,适应了车辆行走的要求。李春还对“拱肩”进行重大改革,把以往拱桥建筑中采用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在桥两侧各
9、建两个小拱作为 拱肩,这是世界“敞肩拱”挢型的开端。敞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挢梁处于有利的状态,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体现了髙明的设计思想。同时,敞肩拱比实肩拱节约原料,又减轻桥身的自重,从而也减少对桥台与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强桥梁的稳固,汛期中且有协助泄洪的作用,其建筑形象也较实肩拱美观。 由于设计和施工严格精密“奇巧固护,甲于天下”,使整个桥梁 坚实稳固。安济桥“坦平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为历代南北交通要冲,至今1,300多年,两边桥基下沉水平差仅5厘米, 并经历住数百次洪水和多次严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至今仍巍然横跨汶河,雄姿不减当年。地理学地理
10、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 隋唐统治者对编纂全国性的地理著作以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的山川、物产、户口、风俗等情况,较为重视。这时编修的地理著作是以“图经”的形式为主。“图”指地图,“经”是配合地图的文字说明,“图经”即由地图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而文字说明部分包括的内容比图更为广泛,是对以汉书地理志为代表 的传统地理学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唐代的全国性、 地区性和关于边疆及外国的地理著作更是大量出现,地图的著作亦有不少问世。这些著作中,以贾耽、李吉甫、僧玄奘的箸作最为著名。对海陆变迁、潮汐的认识以及大运河的开凿,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关于地理学知识的新成就。贾耽及其贡献贾耽及其贡献 贾耽
11、(公元730805)年,字敦诗,河北沧州人,曾任宰相。他一 生嗜好读书,年老更加勤奋,对于地理尤其熟悉。他见到域外的使 者和出使外域的人,都热心地向他们探查各地风俗,询问其山川土地的情况,坚持了三十年的学习、调查,“是以九州之夷险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贾耽经历了 “安史之乱”,对 “安史之乱”后,唐朝一些疆域的丧失,深感痛心,热切盼望着能 尽快收复失地。他制作的地图和著述的地理著作,正寄托着这一心愿。 他最重要的创作是其所撰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 和他于公元785年奉唐德宗之命着手绘制,并于公元801年完成的 全国大地图一海内华夷图。海内华夷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图,图的画法师
12、承裴秀的制图“六体”,图广3丈,纵33尺, 比例尺为一寸折成百里(即1:1800000)。图中以黑色书写古时地名,以红色书写当时地名,使“今古殊文,执习简易”这是制图史上的一项创新,为后世的历史沿革地图所沿用。贾耽的地图虽已失传,但它在唐宋时期是影响较大的一幅全国性地图。 时的李该还画有彩色的地志图,图中绘有山岭、河川、城郭、 道路、险要,以及乾象分野等,可惜这地图亦早已亡佚。李吉甫和李吉甫和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李吉甫(公元758814年)字弘宪,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曾任唐朝宰相。他晚年著有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54卷,“分天下诸镇, 纪其山川险易故事,各写其图于篇首”,记述了当时
13、全国10道所属州县的沿革、通道、山川、户口、贡赋和古迹等。篇首附图于南宋时已佚亡,因而在后来便被略去“图”字,以元和郡县志 为名。元和郡县志是唐时一部重要的全国性地理著作。李吉甫鉴于以往地理著作所存在的缺欠,“尚古远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谣俗者多传疑而失实,饰州邦而叙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异端,莫切根要”,他从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管理的需要出发撰写这部地理书,是为提供政治和军事所必需的地理知识,“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元和郡县志是现存最早的魏晋以来所著述的全国性地理书,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书地理志的传统地理学体系并对后世全国性地志的编纂影响很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4、称其“体制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玄奘和玄奘和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 随着中外交通的发展,有关祖国边疆地区和国外的地理箸作,不断有人著述。唐高宗时,曾遣使分往西域各地“访其风俗物产, 及古今废置,画图以进”,由许敬宗于公元658年撰写成西域图志60卷。继东晋名僧法显所著的佛国记之后,唐初名僧玄奘口述,辩机笔录的唐初名僧玄奘口述,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是一部关于我国西北部边疆地区和中亚、南亚的重要地理著作。关于我国西北部边疆地区和中亚、南亚的重要地理著作。 玄奘(公元596664年)俗名陈祎,洛州缑氏(河南偃师缑氏镇)人,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学者和旅行家。 他于唐太宗贞观元
15、年或三年(公元627或629年)秋离开都城长安, 西行取经,取经,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饱经风霜,以顽强的意志,孤身长途跋涉五万多里,足迹遍及中亚和南亚当时的110个国家和地区,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完成了世界史上一次伟大的旅行壮举。回到长安后,唐太宗即让他修书“以示未闻”, 第二年玄奘完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著名的著作。书中以文雅生动的笔法,记述了他亲身经历的110个地区和国家,以及传闻中的28个国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山川、物产、气候 及宗教等情况,对地理知识的发展和传播,对促进当时的中外交 通,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印度和巴基斯坦 等地历史地理的重
16、要文献。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颜真卿任抚州刺史的时候,在今江西省南城县的麻姑山顶一座古坛附近发现了螺蚌壳化石,他认为这就是沧海桑田变化的遗迹,于是写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一文,其中在引述了葛洪所记沧海桑田的故事之后,随即指出在南城县麻姑山顶的“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并“刻金石而志之”。 颜真卿以实地观察到的事实,为海陆变迁的地质思想,第一次提供了实物的证明。后来,北宋的沈括和南宋的朱熹把对海陆变迁 的认识又推进了 一步。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海疆,生活在沿海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航海实践中积累了关于海洋、潮汐的丰富知识。唐代随着天
17、文学和航海业的发展,对潮汐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体水平。出现了窦叔蒙论海潮的专门著作出现了窦叔蒙论海潮的专门著作海涛志海涛志。 窦叔蒙,浙江人,他的著作海涛志又名海桥志全文共 6章,成书于八世纪中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潮汐专著。他从长期细心的观察中,对对于潮汐变化与月球运动之间存于潮汐变化与月球运动之间存 在有一定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作了更深入地描述。在有一定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作了更深入地描述。他指出“月与海相推,海与月相期,苟非其时,不可强而致也,时至自来,不可抑而已也”。潮汐相应着月球运动而变化,“轮回辐次,周而复始”。在海涛志中,记述了每日有两次潮汐涨落,每月有两次大潮出现于朔望时期,有二次小潮出
18、现于上下弦时期;在一年之内也有两个大,小潮期。为了说明潮汐的运动规律,窦叔蒙还创立了科学的图表表示法。窦叔蒙还创立了科学的图表表示法。在海涛志论涛时中具体记载有制图的方法,图上列有月亮圆缺的情况,画出相应的潮汐变化图,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潮汐“循环周始”的变化规律。窦叔蒙 的海涛志反映了八世纪中叶,我国对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不仅已有科学的定性认识,而且对来潮时间也有较精确的定量认识。 与窦叔蒙同时代的封演,也从“日夕观潮”的实际观察中, 认识到潮汐与月球运动的关系,是“潜相感致,体于盈缩”。特别 是他提出了涨潮时间每日推迟的结论。这种思想和认识 也是相当正确的。对潮汐的认识对潮汐的认识大运河的开凿和利用 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军事控制,并漕运南方的粟米丝帛,以满足中央政权机构的需要,隋唐统治者发起了运河的大规模开凿。 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隋文帝为解决交通运输的困的难令工匠,进行勘査,接着令宇文恺率水工幵凿广通渠,把渭水由大兴城引至潼关,长三百佘里。隋炀帝当政后,在兴建东都洛阳的同时,又发起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工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凿通济渠,自洛阳引穀水、洛水至黄河, 又从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茛荡渠故道入淮河。另又征发淮南十几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电控喷油系统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模版
- 高校后勤人员个人年终总结模版
- 《婴幼儿睡眠习惯培养》课件
- 《项目管理实务与应用》课件
- 三病筛查培训
-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课件
- 新质生产力需依赖传统生产力吗
- (总结范稿)之2025年大学区教师交流年度思想工作总结模版
- 种植面膜的临床护理
- 2025年国家电力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50题)
- ZHXXX数据治理咨询项目投标文件
-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方案
- 花键计算公式DIN5480
- 2024年第三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5篇
- DB11T 1320-2023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 2024年时事政治考点大全(173条)
-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 6《夜间飞行的秘密》(课件)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2024年新教材)
-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