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和linux详解_第1页
unix和linux详解_第2页
unix和linux详解_第3页
unix和linux详解_第4页
unix和linux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nix操作系统,是美国AT&T公司于1971年在PDP-11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具有多用户、多任务的特点,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最早由肯·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目前它的商标权由国际开放标准组织(The Open Group)所拥有。编辑本段历史UNIX的诞生1965年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加入一项由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计划;该计划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务

2、、多层次(multiuser、multi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统。直到1969年,因MULTICS计划的工作进度太慢,该计划被停了下来。当时,Ken Thompson(后被称为UNIX之父)已经有一个称为"星际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机器上跑,但是反应非常慢,正巧被他发现了一部被闲置的PDP7(Digital的主机),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将"星际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而这部PDP7(如图11所示)就此在整个计算机历史上留下了芳名。2 图11PDP7计算机3MULTIC

3、S其实是"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的缩写,在1970年时,那部PDP7却只能支持两个使用者,当时,Brian Kernighan就开玩笑地称他们的系统其实是:"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缩写为"UNICS",后来,大家取其谐音,就称其为"UNIX"了。1970年可称为"UNIX元年"。流行1971年,Ken Thompson写了充分长篇的申请报告,申请到了一台PDP-1

4、1/24的机器。于是Unix第一版出来了。在一台PDP-11/24的机器上完成。这台电脑只有24KB的物理内存和500K磁盘空间。Unix占用了12KB的内存,剩下的一半内存可以支持两用户进行Space Travel的游戏。而著名的fork()系统调用也就是在这时出现的。到了1973年的时候,Ken Thompson 与Dennis Ritchie感到用汇编语言做移植太过于头痛,他们想用高级语言来完成第三版,对于当时完全以汇编语言来开发程序的年代,他们的想法算是相当的疯狂。一开始他们想尝试用Fortran,可是失败了。后来他们用一个叫BCPL(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

5、g Language)的语言开发,他们整合了BCPL形成B语言,后来Dennis Ritchie觉得B语言还是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就改良了B语言,这就是今天的大名鼎鼎的C语言。于是,Ken Thompson 与Dennis Ritchie成功地用C语言重写了Unix的第三版内核。至此,Unix这个操作系统修改、移植相当便利,为Unix日后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Unix和C完美地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C与Unix很快成为世界的主导。Unix的第一篇文章 “The UNIX Time Sharing System”由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于1974年7月的 the

6、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发表。这是UNIX与外界的首次接触。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并对其源码索取,所以,Unix第五版就以“仅用于教育目的”的协议,提供给各大学作为教学之用,成为当时操作系统课程中的范例教材。各大学公司开始通过Unix源码对Unix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和扩展。于是,Unix开始广泛流行。编辑本段家谱 Unix家谱Unix在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奖励制度和管理,从一开始在AT&T公司出现时,其是一种近似于好奇或兴趣的东西。然而,20世纪70年代,AT&T公司开始注意到Unix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公司的律师开始寻找一些手段来保护Unix

7、,并让其成为一种商业机密。从1979年Unix的版本V7开始,Unix的许可证开始禁止大学使用Unix的源码,包括在授课中学习。到了1980年,有两个最主要的Unix的版本线,一个是Berkeley的BSD UNIX,另一个是AT&T的Unix,在这个时候,很显然,竞争最终引发了Unix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好的是,软件开发人员还是能够得到Unix的源码并对其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致进行裁剪。而不好的是,Unix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发不停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变种。1982年,Joy创建了Sun Microsystems公司并提供了工作站Sun-1,运行SunOS(Solaris以之后的十年出现

8、)。而AT&T则在随后的几年中发布了Unix System V的第一版,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操作系统,最终造就了IBM的AIX和HP的HP-UX。编辑本段版本 Aix logoAIX(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是IBM开发的一套UNIX操作系统。它符合Open group的UNIX 98行业标准(The Open Group UNIX 98 Base Brand),通过全面集成对32-位和64-位应用的并行运行支持,为这些应用提供了全面的可扩展性。它可以在所有的IBM p系列和IBM RS/6000工作站、服务器和大型并行超级计算机上运行。AIX的一

9、些流行特性例如chuser、mkuser、rmuser命令以及相似的东西允许如同管理文件一样来进行用户管理。AIX级别的逻辑卷管理正逐渐被添加进各种自由的UNIX风格操作系统中。 solaris logoSolaris是SUN公司研制的类Unix操作系统。目前最新版为Solaris 11。早期的Solaris是由BSDUnix发展而来。这是因为升阳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尔·乔伊(Bill Joy)来自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U.C.Berkeley)。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olaris现在在接口上正在逐渐向System V靠拢。目前Solaris仍旧属于私有软件。2005年6月14日,Su

10、n公司将正在开发中的Solaris 11的源代码以CDDL许可开放,这一开放版本就是OpenSolaris。Sun的操作系统最初叫做SunOS。SunOS 5.0开始,SUN的操作系统开发开始转向System V4,并且有了新的名字叫做Solaris 2.0。Solaris 2.6以后,SUN删除了版本号中的"2",因此,SunOS 5.10就叫做Solaris 10。Solaris的早期版本后来又被重新命名为Solaris 1.x. 所以"SunOS"这个词被用做专指Solaris操作系统的内核,因此Solaris被认为是由SunOS,图形化的桌面计算

11、环境,以及它网络增强部分组成。Solaris运行在两个平台:Intel x86及SPARC/UltraSPARC。后者是升阳工作站使用的处理器。因此,Solaris在SPARC上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硬件支援,同时Intel x86上的性能也正在得到改善。对这两个平台,Solaris屏蔽了底层平台差异,为用户提供了尽可能一样的使用体验。 HP-UXHP-UX(取自Hewlett Packard UniX)是惠普科技公司(HP,Hewlett-Packard)以SystemV为基础所研发成的类UNIX操作系统。HP-UX可以在HP的PA-RISC处理器、Intel的Itanium处理器的电脑上运行

12、,另外过去也能用于后期的阿波罗电脑(Apollo/Domain)系统上。较早版本的HP-UX也能用于HP 9000系列200型、300型、400型的电脑系统(使用Motorola的68000处理器)上,和HP-9000系列500型电脑(使用HP专属的FOCUS处理器架构)。 IRIXIRIX是由硅谷图形公司(Silicon GraphicsInc.,一般用简称:SGI)以System V与BSD延伸程序为基础所发展成的UNIX操作系统,IRIX可以在SGI公司的RISC型电脑上运行,即是采行32位、64位MIPS架构的SGI工作站、服务器。Xenix是一种UNIX操作系统,可在个人电脑及微型计

13、算机上使用。该系统由微软公司在1979年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获得授权,为Intel处理器所开发。后来,SCO公司收购了其独家使用权,自那以后,该公司开始以SCO UNIX(亦被称作SCO OpenServer)为名发售。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能在DECPDP-11或是Apple Lisa电脑运行。它继承了UNIX的特性,Xenix具备了多人多任务的工作环境,符合UNIX System V的接口规格 (SVID)。A/UX(取自Apple Unix)是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公司所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此操作系统可以在该公司的一些麦金塔电脑(Macintosh)上运行,最末(或说最新

14、)的一套A/UX是在Macintosh II、Quadra及Centris等系列的电脑上运行。A/UX于1988年首次发表,最终的版本为3.1.1版,于1995年发表。A/UX至少需要一颗具有浮点运算单元及标签页式的存储器管理单元(Paged Memory Management Unit,PMMU)的68k处理器才能运行。A/UX是以System V 2.2版为基础所发展,并且也使用System V 3(简称:SysV 3)、System V 4、BSD 4.2、BSD 4.3等的传统特色,它也遵循POSIX规范及SVID规范,不过遵循标准版本就难以支持最新的信息技术,因此在之后的第二版便开始

15、加入TCP/IP网络功能。有传言表示有一个后续版本是以OSF/1为主要的代码基础,但却从未公开发表过,不过无从证实此版本是否真存在过。Linux 创始人林纳斯·托瓦兹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1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

16、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2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Linux模块化的设计结构,使得它既能在价格昂贵的工作站上运行,也能够在廉价的PC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Lin

17、ux操作系统软件包不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了文本编辑器、高级语言编译器等应用软件。它还包括带有多个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如同我们使用Windows NT一样,允许我们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对系统进行操作。3编辑本段发展简史Linux 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始终依赖着五个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统、MINIX 操作系统、GNU 计划、POSIX 标准和Internet 网络。41981 年IBM公司推出微型计算机IBM PC。1991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工具软件,最受期盼的GNU C编译器已经出现,GNU的操作系统核心HURD一直处于实

18、验阶段,没有任何可用性,实质上也没能开发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统,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户基础和开发环境。当时的MINIX需要购买才能得到源代码,局限于校园用作教育使用,闭源专利注定Minix错失推广时机,以至于Minix长期处于测试而无人问津。1991年初,林纳斯·托瓦兹开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机上学习minix操作系统。1991年4月,林纳斯·托瓦兹开始酝酿并着手编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刚开始,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学习Intel386 体系结构保护模式运行方式下的编程技术。通过学习,他逐渐不能满足于minix系统的现有性能,并开始酝酿开发一个新的免费操作系统。林纳

19、斯·托瓦兹几乎花了全部时间研究i386-minix系统(hackthe kernel),并且尝试着移植GNU的软件到该系统上(GCC、BASH、GDB等)。1991 年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发布说自己已经成功地将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经爱不释手、不能离开这个shell 软件了。11991年7月3日,第一个与Linux有关的消息是在comp.os.minix上发布的(当然此时还不存在Linux这个名称,当时林纳斯·托瓦兹的脑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FREAX的英文含义是怪诞的、怪物、异想天开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进行Linux系统的

20、开发,并且在Linux最初的时候已经想到要实现与POSIX兼容。1991年的10月5日,林纳斯·托瓦兹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内核的诞生(Free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51993年,大约有100余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代码编写/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组由5人组成,此时Linux 0.99的代码有大约有十万行,用户大约有10万左右。1994年3月,Linux1.0发布,代码量17万行,当时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费的协议发布,随后正式采用GPL协议。1995年1月,Bob Young创办了Red

21、Hat(小红帽),以CNULinux为核心,集成了400多个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模块,搞出了一种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称为Linux"发行版",在市场上出售。这在经营模上是一种创举。1996年6月,Linux 2.0内核发布,此内核有大约40万行代码,并可以支持多个处理器。此时的Linux 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全球大约有350万人使用。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为首的一批年轻的"老牛羚骨干分子"终于认识到CNULinux体系的产业化道路的本质,并非是什么自由哲学,而是市场竞争的驱动,创办了"Open So

22、urce Intiative"(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复兴"的大旗,在互联网世界里展开了一场历史性的Linux产业化运动。2001年1月,Linux 2.4发布,它进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统的扩展性,同时它也集成了很多用于支持 桌面系统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内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2003年12月,Linux 2.6版内核发布,相对于2.4版内核2.6在对系统的支持都有很大的变化。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继续顶着骂名四处强行"化缘 ",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

23、宣布季度赢利。3月SGI宣布成功实现了Linux操作系统支持256个Itanium 2处理器。6-8编辑本段文件系统文件类型普通文件(regular file):就是一般存取的文件,由ls -al显示出来的属性中,第一个属性为 -,例如 -rwxrwxrwx。另外,依照文件的内容,又大致可以分为:1、纯文本文件(ASCII):这是Unix系统中最多的一种文件类型,之所以称为纯文本文件,是因为内容可以直接读到的数据,例如数字、字母等等。设 置文件几乎都属于这种文件类型。举例来说,使用命令“cat /.bashrc”就可以看到该文件的内容(cat是将文件内容读出来)。2、二进制文件(binary)

24、:系统其实仅认识且可以执行二进制文件(binary file)。Linux中的可执行文件(脚本,文本方式的批处理文件不算)就是这种格式的。举例来说,命令cat就是一个二进制文件。3、数据格式的文件(data):有些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读取某些特定格式的文件,那些特定格式的文件可以称为数据文件(data file)。举例来说,Linux在用户登入时,都会将登录数据记录在 /var/log/wtmp文件内,该文件是一个数据文件,它能通过last命令读出来。但使用cat时,会读出乱码。因为它是属于一种特殊格式的文件。目录文件(directory):就是目录,第一个属性为 d,例如 drwxrwxrw

25、x。连接文件(link):类似Windows下面的快捷方式。第一个属性为 l,例如 lrwxrwxrwx。设备与设备文件(device):与系统外设及存储等相关的一些文件,通常都集中在 /dev目录。通常又分为两种:块设备文件:就是存储数据以供系统存取的接口设备,简单而言就是硬盘。例如一号硬盘的代码是 /dev/hda1等文件。第一个属性为 b。字符设备文件:即串行端口的接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等。第一个属性为 c。套接字(sockets):这类文件通常用在网络数据连接。可以启动一个程序来监听客户端的要求,客户端就可以通过套接字来进行数据通信。第一个属性为 s,最常在 /var/run目录中

26、看到这种文件类型。管道(FIFO,pipe):FIFO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类型,它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多个程序同时存取一个文件所造成的错误。FIFO是first-in-first-out(先进先出)的缩写。第一个属性为 p。9文件结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文件、设备都在/之下,/就是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者,也是最上级的领导者。/bin:bin 就是二进制(binary)英文缩写。在一般的系统当中,都可以在这个目录下找到linux常用的命令。系统所需要的那些命令位于此目录。/boot:Linux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目录,比如 vmlinuz initrd.img 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

27、中。在一般情况下,GRUB或LILO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cdrom:这个目录在刚刚安装系统的时候是空的。可以将光驱文件系统挂在这个目录下。例如:mount /dev/cdrom /cdrom/dev:dev 是设备(device)的英文缩写。这个目录对所有的用户都十分重要。因为在这个目录中包含了所有linux系统中使用的外部设备。但是这里并不是放的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这一点和常用的windows,dos操作系统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一个访问这些外部设备的端口。可以非常方便地去访问这些外部设备,和访问一个文件,一个目录没有任何区别。/etc:etc这个目录是linux系统中最重要的目录之

28、一。在这个目录下存放了系统管理时要用到的各种配置文件和子目录。要用到的网络配置文件,文件系统,x系统配置文件,设备配置信息,设置用户信息等都在这个目录下。/home:如果建立一个用户,用户名是"xx",那么在/home目录下就有一个对应的/home/xx路径,用来存放用户的主目录。/lib:lib是库(library)英文缩写。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系统动态连接共享库的。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会用到这个目录下的共享库。因此,千万不要轻易对这个目录进行什么操作,一旦发生问题,系统就不能工作了。/lost+found:在ext2或ext3文件系统中,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而产

29、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当系统启动的过程中fsck工具会检查这里,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有时系统发生问题,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这个目录中,可能会用手工的方式来修复,或移到文件到原来的位置上。/mnt: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比如有cdrom等目录。可以参看/etc/fstab的定义。/media:有些linux的发行版使用这个目录来挂载那些usb接口的移动硬盘(包括U盘)、CD/DVD驱动器等等。/opt:这里主要存放那些可选的程序。/proc:可以在这个目录下获取系统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内存中,由系统自己产生的。/root:Linux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家目录。/s

30、bin: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系统管理员的系统管理程序。大多是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的存放,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这个目录和/usr/sbin; /usr/X11R6/sbin或/usr/local/sbin目录是相似的,凡是目录sbin中包含的都是root权限才能执行的。/selinux :对SElinux的一些配置文件目录,SElinux可以让linux更加安全。/srv 服务启动后,所需访问的数据目录,举个例子来说,www服务启动读取的网页数据就可以放在/srv/www中/tmp:临时文件目录,用来存放不同程序执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有时用户

31、运行程序的时候,会产生临时文件。/tmp就用来存放临时文件的。/var/tmp目录和这个目录相似。/usr这是linux系统中占用硬盘空间最大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存放在这个目录下。在这个目录下,可以找到那些不适合放在/bin或/etc目录下的额外的工具/usr/local:这里主要存放那些手动安装的软件,即不是通过“新立得”或apt-get安装的软件。它和/usr目录具有相类似的目录结构。让软件包管理器来管理/usr目录,而把自定义的脚本(scripts)放到/usr/local目录下面、。/usr/share :系统共用的东西存放地,比如 /usr/share/fonts 是字

32、体目录,/usr/share/doc和/usr/share/man帮助文件。/var:这个目录的内容是经常变动的,看名字就知道,可以理解为vary的缩写,/var下有/var/log 这是用来存放系统日志的目录。/var/ www目录是定义Apache服务器站点存放目录;/var/lib 用来存放一些库文件,比如MySQL的,以及MySQL数据库的的存放地。10编辑本段主要特性完全免费Linux是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并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码。这是其他的操作系统所做不到的。正是由于这一点,来自全世界的无数程序员参与了Linux的修改、编写工作,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

33、的兴趣和灵感对其进行改变,这让Linux吸收了无数程序员的精华,不断壮大。11完全兼容POSIX 1.0标准这使得可以在Linux下通过相应的模拟器运行常见的DOS、Windows的程序。这为用户从Windows转到Linux奠定了基础。许多用户在考虑使用Linux时,就想到以前在Windows下常见的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这一点就消除了他们的疑虑。11多用户、多任务Linux支持多用户,各个用户对于自己的文件设备有自己特殊的权利,保证了各用户之间互不影响。多任务则是现在电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Linux可以使多个程序同时并独立地运行。11良好的界面Linux同时具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在字符界面

34、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入相应的指令来进行操作。它同时也提供了类似Windows图形界面的X-Window系统,用户可以使用鼠标对其进行操作。在X-Window环境中就和在Windows中相似,可以说是一个Linux版的Windows。11支持多种平台Linux可以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上,如具有x86、680x0、SPARC、Alpha等处理器的平台。此外Linux还是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在掌上电脑、机顶盒或游戏机上。2001年1月份发布的Linux 2.4版内核已经能够完全支持Intel 64位芯片架构。同时Linux也支持多处理器技术。多个处理器同时工作,使系统性能大大提高。11编辑本段使

35、用技巧日常应用Linux主要被用作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因为它的廉价、灵活性及Unix背景。传统上,以Linux为基础的“LAMP(Linux,Apache,MySQL,Perl/PHP/Python的组合)”技术,除了已在开发者群体中广泛流行,它提供网站服务供应商最常使用的平台。基于其低廉成本与高度可设置性,Linux常常被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例如机顶盒、移动电话及移动装置等。在移动电话上,Linux已经成为Symbian OS的主要竞争者;而在移动装置上,则成为Windows CE与Palm OS外之另一个选择。TiVo数码摄影机使用了经过客制化后的Linux。此外,有不少硬件式的网络防火墙及路

36、由器,例如部份LinkSys的产品,其内部都是使用Linux来驱动、并采用了操作系统提供的防火墙及路由功能。12采用Linux的超级电脑亦愈来愈多,根据2008年11月的TOP500超级电脑列表,现时世上最快速的超级电脑使用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而在表列的500套系统里,采用Linux为操作系统的,占了439组(即87.8%)。2006年开始发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亦可使用Linux的操作系统,它有一个能使其成为一个桌面系统的Yellow Dog Linux。之前,Sony亦曾为他们的PlayStation 2推出过一套名为PS2 Linux的DIY组件。Ubuntu自9

37、.04版本,恢复了PPC支持(包括PlayStation 3)。而随着OLPC的XO-1,华硕的Eee PC等低价电脑的推行,许多人乐观的认为在低端PC市场,linux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的增长。但在Windows进入此一市场后,Linux的市占率快速下滑。13-14主要用途:虚拟化,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跳转盒(Jump box),日志服务器,开发平台,Google搜索设备,入侵检测系统。15硬盘分区分区类型硬盘分区一共有三种: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16在一块硬盘上最多只能有四个主分区。您可以另外建立一个扩展分区来代替四个主分区的其中一个,然后在扩展分区下您可以建立更

38、多的逻辑分区。扩展分区只不过是逻辑分区的“容器”。实际上只有主分区和逻辑分区进行数据存储。17分区规定设备管理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个 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hda;第二个 IDE 设备就定义为 hdb;下面以此类7631p2.推。而 SCSI 设备就应该是 sda、sdb、sdc 等。18分区数量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

39、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 或 SCSI)设备,Linux 分配了一个 1 到 16 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例如,第一个 IDE 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 hda2。对于 SCSI 硬盘则是 sda1、sda2 等。19分区作用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 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对于早期的 DOS 和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

40、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 操作系统 的,因此每一个 操作系统 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对于逻辑分区,L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