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学考研经过来人验谈1_第1页
人大经济学考研经过来人验谈1_第2页
人大经济学考研经过来人验谈1_第3页
人大经济学考研经过来人验谈1_第4页
人大经济学考研经过来人验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大经济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人大经济学考研经过来人验谈1考研终于尘埃落定。初试成绩:政70英74数129专121,复试专业课:国贸83。 刚开始看的就是高老的两本书,微观之前学过,所以大致翻了翻。然后开始宏观,个人觉得,高老的宏观比曼昆的中级宏观要难,高老的宏观偏总结、概括,感觉难可能是因为我当时没有接触过宏观的知识、并且完全自学的原因。高老的书翻了六七遍。802开始转向中级宏微观,所以尼克尔森和曼昆的书一定要看。看尼克尔森和曼昆的第一遍时,边看边做笔记,把课后习题全部做一遍,觉得难的全部做标记。后来才发现,曼昆的习题需要全做,但是尼克尔森的习题选做就可以了,因为大部分是一定不考的,

2、现在802出题的难度相比于尼克尔森的课后习题,仅仅是皮毛,都是最容易的。但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提高难度,所以大家还是多做一些比较好。一个师兄给了我去年802高分考生的总结,主要是尼克尔森和曼昆的,它们都是课本内容的简单提炼,甚至只是课本上概括性话语的摘抄,没什么创新,但是它鼓励我抛开课本、自己独立推导图形及其各种变化。而后来事实证明,自己推导、琢磨图形及其各种变化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尼克尔森和曼昆这两本书看了两遍,总结看了两遍,课后习题做了三遍,结果这次802的宏微观几乎全部考的这两本书,并且还考到了课后原题,只能说老天垂青了,考前我一直担心自己的802会不及格。 政经我开始的比较晚,九月份才看完

3、宋涛的,看完就扔开了,以为到最后一个月背背就可以了,结果到最后措手不及。12月初,给师兄打电话,政经只看过一遍,并且已经两个月没有碰过了,我还是一个理科生。他跟我说主要看看资本主义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社会主义部分就背主流的东西,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最后一个月,又把宋涛老师的课本看了一遍,然后开始狂背资料。每天晚饭后我都到图书馆四楼一个走廊里,开始背政经,背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逢锦聚那本书已经没有时间看了,所以我没有再看。资料是师兄给他一份常考题目的总结,看了两遍;一个同学从师姐那儿搞到一份总结,这份总结有资本主义各种概念、主要知识点的梳理,这个对我的帮助比较大,背了三遍。1.6号下午进考

4、场前,我还在看它,最后看的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东西,而卷子发下来,第一道题就是简单再生产,所以答起来毫无压力,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而考场上,信心是很重要的。政经这两年都出了计算题,15分,所以还是找些题练练吧。除了这道计算题,答完卷子还剩十分钟,就用来蒙这道题了。 PS复试笔试:国贸。 从出题来看,主要看黄卫平老师或者韩玉军老师的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上下两册。贸易部分主要考贸易理论,而金融部分的AA-DD模型太重要了,今年大概考了40分。国际贸易初试不考,我等到复试名单下来后才认真看课本,所以看得很匆忙。本来不打算看金融部分的,因为在网上能找的复试真题里,贸易占很大一部分,金融

5、很少。但是考前两三天给另一个师兄打电话,他说金融部分会占到1/3,为了及格还是要看的。所以我又匆匆忙忙的在最后两天时间里,把AA-DD模型看了两遍。要不是这个师兄的提示,这次我复试及格就难了。 人大经济学考研经验过来人谈2 802经济学考政经、微经、宏经三门,专业课满分150分,12年和13年都是三门各占50分,07到11年是按照简答、计算、论述三个部分出题,07前之前的真题除了政经部分和流派部分,其他的参考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因为07年之后的题开始注重计算题,难度比以前大了不少,所以真题把最近几年的研究透就可以了。因为人大是不公布历年真题的,自然更没有官方答案。所以我答案并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

6、是从历年真题中找到出题的重点和趋势。 政经: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我就是这样复习的。我暑假开始看的专业课,然后花了三个星期时间边看这两本书边自己整理了一份笔记。我个人觉得笔记还是自己整理的好,比较系统,也方便后来背政经的时候梳理思路。第一遍看政经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梳理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帮助自己理解原理(主要是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就是找准要点背)。第二遍看政经是10月中看完一遍微经和宏经之后,这一遍我就对照历年的真题把每年的考点标注在自己总结的笔记上,然后就会发现人大政经出题重点是很有规律的,比如劳动价值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有机构成、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

7、润率、生产价格,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和分配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出题的部分全都是核心的重点,所以大家复习好这些就没什么问题了。至于社会主义部分的题目一般比较与时俱进,03年的题考了十六大的内容,08年的题考了十七大的内容,13年的题就考了十八大的内容。当时因为复习政治和政经,我对十八大是很关注的,十八大和经济相关的一个重要的点就是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底下有五个小标题,我当时就觉得社会主义的论述肯定就考这个了,然后就信心满满的把这部分拼了老命都背了下来。结果13年考的虽然也是十八大部分,但是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共同富裕”,当时在考

8、场上郁闷了一下,不过这个题目比较宽泛,而且背了那么多政治和政经,所以也答得还可以。回到正题,从十一月初开始,我就每天抽出一到两个小时复习政经,一遍一遍的看加深印象,十二月的时候就每天三个小时的背,最初是每天背两章,然后一遍遍的越来越快,每天背四章、五章、整个资本主义部分、整个社会主义部分所以今年看到政经真题的时候,那些题目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大家一定要重视政经,因为微经和宏经的题比较活,政经算是得分最容易的部分了,所以这科没什么技巧可言,丢分导致给专业课拉分就太可惜了。值得提一下的是,11年和今年的专业课都考到了政经的计算题,11年是关于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今年是关于价值、价格和供求的计算题,11

9、年的计算题书中有类似的题目,只要明白原理很很容易的,13年的这道计算题两本书都没有涉及,大家还是单独准备一些比较好。 微经:微经我用的书是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前三本难度递增,高鸿业是最基础的,也是大家应该最重视的,很多学校本科微经都用的这本教材,总之是一定要烂熟于心的一本书。我是在暑假看完第一遍政经之后看的高鸿业的微经,一边看一边整理出一份笔记,我觉得整理笔记的过程是提取书中精华的过程,同时自己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这一定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另外,微经有很多图,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就会对各种曲线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防止那种“看

10、到图知道怎么回事,考试让画就画不出来”的情况。而且后期复习的时候基本就不看书了,就一直在看自己的笔记。看完高鸿业后,我就开始看尼克尔森的中级微经,真的挺难的,这本书同样是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但是进度就慢了很多,一个下午就能看书加做题就只能完成一章的样子。尼克尔森的中微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因为近三年的考题都从书中课后题出了原题,有的就是改了下数字,有的甚至只改了题干背景,连数字都没有改。比如10年计算题第一题是第四章课后题第4题,11年第8题是第8章的第6题,12年的第8题是第12章的第8题,今年的微经的第2题和第12章的第10题类似,所以这本书一定要好好看,第一遍做题时可能比较困难,以后就

11、好多了,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就把比较重点的题目和自己不太会的题目圈出来了,第三遍的时候就只看了这些题目。还有一点一定要说,就是大家不要认为只可能考在经济背景下的题目,有些数学理论也一定要搞清楚,尼克尔森的中微前两章就是数学基础,当时我觉得这个不会单考就没怎么重视,结果今年微经部分第一题就让判断这个效用函数是不是拟凹的,我当时印象比较模糊了,就凭着自己印象中的公式写了上去,考完查书一看,公式是对了,结论记反了,当时那个悔恨啊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哪个会考哪个不会考,每个地方都要仔细复习,重点地方重点复习!再说说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本就更难了,介于中微和高微之间,整本书数学推导和证明

12、的地方非常多,这本书建议大家没时间就不要看了,但可以做做他的课后题,平新乔这本书的课后题难度是递增的,有个别和尼克尔森是重复的,大家仔细把课后题做一遍,会觉得得到了很大提升,知识就更加牢固了,而且和尼克尔森的书起到了很好的相互补充作用。第二遍复习的时候我对照着历年真题,把每年微观部分的题都在笔记相应的地方抄了下来,同样发现了人大出题的重点,比如消费-需求曲线的推导、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垄断和福利损失、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微观市场失灵等。有些题目在历年真题中重复出现了两三次,所以自己的复习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宏经:宏经我用的书是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的书同样

13、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这本书我没有单独做笔记,因为借到了一个在人大读本科同学的宏经的笔记,对照着看书能发现一些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宝贵的是一些补充的内容,比如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加入BP曲线(也就是高鸿业第四版的IS-LM-BP模型)等等。在看完高鸿业的书之后,我开始看曼昆的那本,那本书真是很厚很吓人,我以为会和尼克尔森那本一样看得很艰难,但其实这本书很容易懂,和高鸿业的角度有些不同,但从另一个方面加深了我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两本书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这本书同样是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因为外国人写书帮助你理解的部分很多,所以这部分的笔记做完还没有高鸿业的笔记厚。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印象

14、最深的就是索洛模型那里,高鸿业的书写的比较简略,但是曼昆那本用了两章讲这个问题,非常清楚,而且对四个重要的结论也给出了清晰的证明。高鸿业那本书的索罗模型没有提到黄金律的计算问题,但这个问题是索罗模型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今年宏观的索洛模型的证明就用到了黄金律的计算,曼昆的书里面这部分就讲得很详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人大这两年同样从曼昆的课后题中出了原题,今年宏观的最后一题就是第13章的第6题课后题的原题,这道题我记得是20分,所以做过这道题的同学真是占了挺大优势的。第二遍复习的时候我把历年真题按照章的顺序整理一了一遍,同样发现人大宏经出题的重点多集中在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就是IS-LM模型那块),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18章失业与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