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_第1页
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_第2页
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_第3页
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_第4页
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摘要: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油气层储存、煤层储存、盐洞储存、蓄水层储存以及现阶段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目前该项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内容少)关键词:二氧化碳;地下储存;油气层;煤层;盐洞;蓄水层The Underground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ground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 including its storage in oil and gas reservo

2、irs, in coal seams, in salt caverns, in aquifers,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s at this stage. We also 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t present.Keywords: carbon dioxide; underground storag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coal seams; salt caverns; aquifers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悄然变化。

3、由于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际社会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科学家们也在努力探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近年来,将二氧化碳储藏于地下的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二氧化碳的地下埋藏技术就是将超临界状态或液态的二氧化碳储藏于一定的地质结构,包括油气田、煤层等地质结构,整个过程包括碳捕集、碳运输、碳储存三个环节,最终达到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增加油田或煤层采出量等目的。但目前此项技术还不够成熟,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是将目前的二氧化碳地下储存技术进行汇总。(去掉)1 油气层储存二氧化碳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将CO2储存与油气层的

4、情况有二种,第一种是利用废弃的或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应用原始储层中多孔的结构储存,具有稳定性高、开发成本低、储层的地质特征清楚、部分原有油气生产装置可以用来注入CO2 等优点13(不易懂);第二种是利用正在开采的油气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采油率,达到强化采油的目的,并且可以了解储层内部的参数,从而减少成本增加利益。CO2极易溶解于油,其在油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39倍,大量的CO2与轻烃混合,可大幅度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残余油饱和度。当CO2溶解于原油时,可使原油粘度显著下降、体积膨胀,如果溶解充分,膨胀的幅度可达到10%40%,大大减少了原油流动过程中的毛管阻力和流动阻力,提高了

5、原油的流动能力。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碳酸化,粘度增加,流度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原油和水的流度趋于接近,使水的驱油能力提高。同时溶解了CO2的地层水可与地层基质相互反应,在页岩中,由于地层水pH值降低,可以抑制储层的粘土膨胀,对粘土有稳定作用;在碳酸岩和砂岩中,CO2水与储层矿物发生反应,部分溶解油层中的碳酸盐,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盐,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在地层条件下,未被地层油溶解的CO2气相密度较高,CO2驱替和吞吐浸泡期间,当压力超过一定值时(此值与原油性质及温度有关),能气化或萃取原油中的轻质成分增加单井产量,还能形成CO2和轻质烃混合的油带,通过油带移动可使原油的采收率达到90

6、%以上4。目前注CO2主要的开发方式主要有两种4:CO2混相驱替和CO2非混相驱替。在混相驱替过程中,CO2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或使其汽化,从而实现混相以及降低界面张力等作用。由于受地层破裂压力等条件限制,混相驱替只适用于 API重度比较高的轻质油藏。在国外通常采用混相驱替的方法,但是如果二氧化碳与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大于油层的破裂压力,为防止地层破裂,就只能进行非混相的二氧化碳驱油手段。非混相二氧化碳驱油机理,主要是降低原油黏度和使原油体积膨胀,所以非混相的驱油效率不如混相驱油。CO2非混相驱替的主要采油机理,是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小界面张力。当地层及流体的性质决定油藏不能采用混

7、相驱替时,利用CO2非混相驱的开采机理,也能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其主要应用包括:用CO2来恢复枯竭油藏的压力;重力稳定非混相驱替;应用CO2驱开采高粘度原油。2 煤层储存二氧化碳一方面,煤表面的碳原子不同于内部碳原子被四周碳原子饱和,而是处于一种力的不平衡状态,有向煤体内部运动的趋势,即产生了表面能,当气体靠近煤表面时,气体分子会被吸附,导致表面能降低;另一方面,从煤的有机结构分析,由于煤结构中含有含氧官能团,脂肪族侧链等,造成了煤结构价键和作用力的不平衡,也会对靠近煤体的气体产生吸附作用5。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煤表面具有有吸附能力的表面能,可以选择在煤层中封存CO2。研究表明,在

8、储层压力下,2个或更多的CO2分子可以置换出1个甲烷分子和1个水分子。在储层压力不受扰动时CO2能以吸附状态长期存在,储存时间可以达到地质时代的尺度,能够达到永久封存的目的6。CO2在煤中主要以吸附方式存在,煤级不同的煤,对CO2吸附能力不同。降文萍等6对长焰煤、气煤、焦煤和无烟煤四个不同煤级CO2的等温吸附试验,发现随煤级增高,吸附量增加,即无烟煤焦煤气煤长焰煤。Ekrem Ozdemir7通过不同煤在不同温度下CO2的等温吸附试验,证明了随着温度升高CO2的吸附量有所降低。Ekrem Ozdemir还发现水分的存在会减少煤对CO2的吸附量,且水分含量越高,煤对CO2的吸附量越低。煤中存在的

9、水分会减少CO2的吸附量,若煤层水含量较多,将对封存CO2不利。实验表明,在有CH4、N2等其他气体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煤种对CO2的吸附量要大于CH4、N2,CO2在竞争吸附中占有优势。进行CO2的地质封存过程中还需考虑以下几点地质因素5:煤质。褐煤、低变质烟煤吸附CO2的能力明显高于吸附CH4的能力,但往往因为这些煤种的埋藏深度较小,不适合进行CO2的地下储存;煤中矿物质越多,吸附的CO2气体量越低;灰分产率较高的煤,被矿物质充填会减少其渗透性,影响气体产出速率,不适宜进行储存。煤厚。煤层厚度越大,CO2的存储空间越大,储存量越多;此外,煤层的分布、顶层的质地也是影响CO2储存的因素。煤层埋

10、深。过浅则地层的压力不够,容易造成泄漏;过深则煤层的渗透率过低。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埋藏深度,通常不会少于800米。裂隙(割理)系统的渗透率。一般选取中等渗透率的煤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中的水一方面影响CO2的封存量,另一方面影响注入效率。甲烷气含量。选择CH4气含量较高的煤层,将会对封存有利,煤层气开发一般要求气含量不低于8m3/t。3 盐洞储存二氧化碳在盐洞中储存CO2的过程中,盐丘可被溶解,盐产品可以销售,因而储藏CO2的成本较低。一旦开采完盐水,原有的设施可以用来注入CO2。纯盐基本上不具渗透性,对于距大块盐层有一段距离的被束缚的地层,通常孔隙塞满晶状盐,降低了CO2通过多孔介质

11、逸散的可能,CO2可从盐洞中通过盐洞周围的多孔介质、井眼和顶岩裂缝向外逸散。盐通过蔓延行为在自然状态下自封。钻井和溶解过程产生的裂缝和断裂会自行愈合,在相当短的时间范围内,封闭就会形成。CO2能以超临界形式储藏在相对浅的、低温的盐洞中,这与以液态和自由态存储或吸附在有微孔隙的煤或油页岩中相比,有更强的储藏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地获得纯的CO2。盐洞充满和排空的速度不受孔隙介质中流动能力的限制,只受管状传输系统的流动能力的影响。即使有缓慢的泄露发生,也有安全机制使CO2保留在地质媒介的深处而不是突然返回大气中。由于盐洞的存储能力很大,盐洞可以临时(数月或数十年)储藏大量的CO2,可作为其他

12、缓慢地质储藏技术的缓冲器。4 蓄水层储藏二氧化碳地下深处含盐(深部咸水层)和不适合作饮用水的蓄水层也适宜储藏CO2,且存储能力很大。根据对全球范围内CO2地质储存容量的评估,全球范围内深部咸水含水层的CO2埋存容量为40010810 000108t,为油气藏埋存容量的10多倍,煤层埋存容量的数百倍,潜力巨大。其中最利于CO2地质存储的是砂岩。在这些地区,深部咸水的年龄达数万年至数十万年,地下咸水的运移极其缓慢,更多的CO2将在其流到盆地边缘之前与其围岩中矿物反应形成碳酸盐类而固定下来,因此极其有利于CO2储存8。利用含水层储存有两个优点11:一是含水层的圈闭构造比油田和气田更普遍;二是在含水层

13、中可能有一些适于储存的巨大储气构造。适合储存CO2的地下咸水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8:咸水含水层中咸水的咸度应大于100g/L,以避免破坏地下饮用水源;最小孔隙度应大于20%,最小的渗透系数应大于500mD;地下咸水层的埋藏深度应大于800m,此时CO2处于液态,并且距离地表较远。地下咸水层的厚度应大于50m,盖层的厚度应大于100m;地下咸水层应具有低渗透性的盖层(如泥岩、页岩),和允许地下咸水体透过的边界,以便注入的CO2得到地下咸水的置换空间,并使CO2的泄漏量达到最小。常用的注入方法有两种10:一种是水力捕集,在800m以下,CO2达到超临界状态,一旦进入蓄水层,CO2以与地层水同样

14、的速度流动。另一种是矿物捕集,在蓄水层里,CO2与矿物和有机质反应形成固体碳酸盐矿物。当CO2溶解在水中,不论压力大小,都会产生少量的HCO3 和H+,降低了地层水的pH值,从而与硅酸盐矿物反应,释放出钙、镁和铁的自由离子,达到储存CO2的目的。5 海洋储存二氧化碳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所以深海是一个可供CO2储存的巨大场所。研究表明,目前80%的CO2排放量最后被海洋吸收13。海洋埋存CO2有两种方式13:一是使用陆上的管线或移动的船只将CO2注入到水下1500米。这是CO2具有浮力的临界深度。在这个深度CO2将被有效地溶解和驱散;二是使用垂直的管线将CO2注入到3000米深度。由于

15、CO2的密度比海水大,CO2不能溶解,只能沉入海底,形成CO2液体湖。移动船可将固体CO2投入CO2液态湖中,由于固体CO2密度高及其传热特性,在下沉过程中只有非常小的溶解量。虽然潜力巨大,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3:一是海洋溶解和驱散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二是长时间埋存的效果评价;三是CO2海洋埋存是否对海洋生物有影响。6 其他储存方法除上面介绍的方法,还有用盐岩溶腔储存二氧化碳等方法,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表1是对各种储存方法的综合比较。存在的问题由于现阶段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技术还不够完善,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主要包括1:CO2可能在储层中发生泄漏,一旦泄露,大量的CO2进入大气层或水层中,

16、给地球造成的影响将是无法想象的;CO2的捕获与提纯技术有待继续改进;CO2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对金属材质有强腐蚀性,必须研究出合适的防腐防垢技术;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地质构造、岩石性质以及地理分布和系统实验,进行CO2封存地点的选择;CO2地下储存技术包括捕获、输送和封存三个部分,每部分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高昂;CO2的储存可能造成包括地震、地面沉降或升高在内的一系列地质活动。展望由于二氧化碳的地下储存相比传统的二氧化碳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等国家或政府间组织都制订了相应的研究规划,开展CO2地下掩埋技术的理论、试验、示范和应用研究,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实例2。

17、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成立了“碳收集领导人论坛”, 共同组织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主要大型盆地沉积了多层组合的沉积体系,层与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构成相对较好的密封CO2的条件。中国各大型沉积盆地主要油田的开采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平原(主要为松辽平原和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西北内陆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咸水区,华北聚气区等3,都是储存CO2的良好地带。表1 CO2储存方法综合比较11参考文献1 李雪静,乔明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外能源, 2008,13(5):104-107.2 温室性气体地质处置研究进展及其问题J,强薇,李义连,文冬光等;

18、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3月,第25卷第2期:83-88;3 中国CO2地质储存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李向东,冯启言,刘波等;CAJ- CD规范,2009年1月,第9卷第5期:9-13;4 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J,谷丽冰,李治平,欧瑾;中国矿业,2007年10月,第16卷第10期:66-69;5 深部煤层封存CO2的地质主控因素探讨J,降文萍,崔永君;中国煤炭地质,2010年11月,第22卷11期:1-6;6 不同煤对 CH4、N2和CO2单组分气体的吸附J,崔永君,张群,张泓等;天然气工业,2005年 1月:61-65;7 Chemistry of the ad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by Argonne premium coals and a model to simulate CO2 sequestration in coal seamsD, Ekrem Ozdemir. The dissertation of Doctor of Philiosophy of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2004;8 地下咸水层封存CO2的关键技术研究J,张二勇,李旭峰,何锦等;地下水,2009年5月,第31卷第3期:15-19;9 盐岩溶腔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N,梁卫国,赵阳升;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