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_第1页
茶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_第2页
茶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_第3页
茶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_第4页
茶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多数苏州园林并不生产茶叶,园主须购买各地茶叶。元代名僧惟则是狮子林开山祖师,他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经罢辘轳声忽动,汲泉自试雨前茶”。沈清瑞咏狮子林冰壶井云:“井底水花冷,取煮碧萝春”反映的是寺庙园林中禅僧的生活与心态,也记下了茶叶品种。长物志卷12中第14到第17节介绍了常用的茶品如六安、松萝、龙井、天目与界。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云:“棐几只摊淳化帖,雪瓯频试敬亭茶。”说的是艺圃主人在明亡后自愿去流放地宣州敬亭山,以表对异族入侵的抗议,也带来那里的茶叶。 苏州园林附近出产茶叶的有虎丘、天池与天平山。府志说“虎丘西,地数亩,产茶极佳,烹之色白,香气如兰,但每岁所产不过二、三十斤”。虎阜志记道产

2、茶处为金粟山房,并说“宋人呼为白云茶,苏轼书以为精品也。” 长物志赞曰“虎丘(茶叶)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又为官司所据,寂寞山家,得一壶两壶,叹为奇品。”虎阜志还收录了大量歌咏虎丘茶叶的古诗,如文征明写道:“嫩汤自侯鱼生眼,新茗还夸翠展旃。”说明用头沸水来泡虎丘茶。茶经中说一沸时有气泡生成如鱼目,二沸时缘边泉涌,奔涛溅沫为三沸,文征明意思泡虎丘茶的水温不可太高。)可惜的是在明万历年,“寺僧苦大吏需索,雉除殆尽”,文震孟撰雉茶说记之。文震亨说天池茶“青翠芳馨,可称仙品”。文征明茶具十咏?序也说谷雨前“天池、虎丘茶事最盛”。 虎丘历来花事很盛,虎阜志注道:虎丘山东“有花园巷,花园人皆种奇花

3、异卉售人,遂成花市。”本地花卉有外销的,也有外地花卉运到苏州销售的,贩花船只停泊在山塘街边。留园之后即为花埠,故留园别称“花埠小筑”。明清时花市所售牡丹茉莉仅供欣赏,清末后虎丘花农大量种植茉莉、玳玳与珠兰供茶厂制作花茶。茶味花香相得益彰,故花茶畅销全国、远涉外洋。虽花农茶商营专业生产,已与园林无直接关系,但他们积极开发花茶生产的起因之一在于虎丘有深远的艺花传统及虎丘茶的历史盛名。花中有茶 茶中有花 园林与茶 茶,当它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悄悄步入“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行列时,已升华为一种生活艺术了,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品饮者于各自的择茶、选水、候火、配具和环境的构造与选择之

4、中,表现出自己的审美追求。每一次品茶,都是一种艺术创作和艺术享受。茶文化与园林艺术,有着外在的联系,更有内在的和谐。 品茗者醉心寻觅的香茶甘泉,多在风景园林的佳绝处,西湖群峰的龙井、武夷山的岩茶,黄山的毛峰、庐山宝。山水景观是天工造化;名茶的美质亦是自然所赐予的。诚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所言:“至若茶之为物,擅匝越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秉犷沏茶的好水同样在风景胜地、名茶产区。如西湖龙井茶,伴有虎跑、龙井泉;庐山云雾茶,伴有谷帘泉;太湖碧螺春,伴有惠山泉,等等。山、水、茶,常常是相依相连,三合齐美。同时,茶山风光和饮茶习俗,又形成独特的风景园林景观。这些可谓茶与园林的外在联系。品茶与品园在艺术鉴赏和精

5、神追求这一层面上有着共同点,而且两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显示出它们内在的和谐。苏州拙政园内十八曼陀罗花馆中,原有一联云厂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有山水、明月、小径、花草之地,才是“商量茶经”之所。此一联,写尽了园林与茶经的相连与和谐子造园为品茶营构最佳时空,品茶是品园赏景的最佳心境。 品茶与品园,都需要有,种闲适的心情,越是闲适高远、才情横溢的人,于品茶和品园中得到的情趣也越多。特色茶树生态观光茶园中的运用 论文栏目:景观设计论文 更新时间:2012-5-25 17:22:42 137特色茶树生态观光茶园中的运用范文茶树是原产中国云南地区的

6、特色经济作物,目前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C)统计,2010年世界茶叶采摘面积302万hm2,产量达到了416万t1;我国有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包括20多个省(市、区),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统计2010年茶园面积202.10万hm2,产量143万t,出口30.6万t。茶叶被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列入重点支柱农业产业之一;茶叶产业在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提供就业、出口创汇、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茶树不仅是世界性的饮料作物,同时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在东南亚地区如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等地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

7、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游客的出游需求出现多样化,生态观光茶园作为观光园艺的一种类型,在茶叶产业与旅游业市场中异军突起。观光园艺是把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是集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兴观光农业项目。观光园艺的发展理念是构筑“城市郊区乡间山河”的空间休闲系统,形成“可览、可游、可居、可吃、可饮、可参与”的田园景观,使城市人在休闲观光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3。在生态观光茶园,游客可以自已采茶、炒制、品饮,尽享田园乐趣,为观光旅游业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生态观光茶园是扩大再生产的一种方式,充分利用自然的茶园风光和

8、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茶叶产业领域,以获取最佳效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是生态观光茶园成功的重要保障,特色茶树品种的合理利用、搭配布置,有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来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1生态观光茶园的兴起与发展早在1970年,我国台湾省台北市组织53户茶农,推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我国观光茶园先河,随着观光农业尤其是观光园艺的发展,观光茶园在我国各茶区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规模比较大的生态观光茶园有四川天福观光茶园、名山万亩观光茶园,云南普洱茶博苑、普洱观光茶园,福建龙岩云顶观光茶园、安溪观光茶园、武夷山观光茶园,贵州湄潭茶海、凤冈茶海,江西婺源观光茶园等,这些观光茶园基

9、本上是以原有的大面积生产茶园为基础,通过后期的改造来实现其观光功能。近期建成的广东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是以“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将生态农业与旅游度假紧密结合,以茶文化为主题,在青山绿水间融合茶叶生产、加工、科研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山区开放型度假区,实现了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45。2特色茶树品种的园林观赏价值我国茶树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仅“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就收集保存了3000余份各类资源,包括山茶属茶组植物CamelliaL.Sect.Thea(L.)Dyer所有的5个种2变种,即大厂茶(CtachangensisF.S.Zhang)

10、、大理茶C.taliensis(WWSmith)Melchior、厚轴茶(C.crassicolumnaChang)、秃房茶(C.gymnogynaChang)、茶Csinensis(L.)O.Kuntze等5种和阿萨姆茶Csinensis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sinensisvar.pubilimbaChang)等2变种6;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育成了通过国家审(认、鉴)定茶树品种123个,省级审(认)定品种150多个7,为我国茶产业发展和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品种资源。表1列出了部分茶树特异性状及其部分茶树品种资源。根据茶树种质资

11、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8,茶树按树型分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按树姿分直立、半开张和开张。按春季发芽期分特早生、早生、中生、晚生和特晚生品种;春季芽叶颜色有白色、黄色(淡黄、中黄和深黄)、绿色(黄绿色、中绿色、深绿色)、紫红色等;有的品种春夏秋三季芽叶颜色发生变化,如安吉白茶春季为白色,夏秋季为正常的绿色,又如黄金芽,春夏秋三季均为黄色;新梢茸毛有特多、多、中、少与无之分。枝条形态有直立与“之”字型弯曲。成熟叶片着生状态有向上、水平、下垂;叶片大小分特大叶(叶面积60cm2)、大叶(4060cm2)、中叶(2040cm2)和小叶(20cm2),叶片长度最长可达30cm,最短只有3cm;叶形有披

12、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圆形、近圆形和佛手形等;叶片颜色有黄绿、浅绿、中绿和深绿之分。开花期也有早、中、晚之分;花瓣颜色也有白色、浅绿和粉红;花冠大小也有特大、大、中、小和很小等多种类型。由于异花授粉和长期人工选择,茶树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形态学上异常多姿多态,具有丰富的园林观赏价值。葛晋刚等也认为,观赏性状强的茶树资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是近年来茶树栽培的发展动态之一9。3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与特色茶树品种的应用如何立足茶树生物学特性和园区生态条件,运用景观学、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绿地规划等理论进行合理整体布局10,并科学地进行总体设计、立体设计、季相设计、色彩设计和文化设计,构筑较大面积的异

13、质性斑块与层次错落有致、有景区特色的生态观光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获得更好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是生态观光茶园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3.1茶园总体设计生态观光茶园的总体布局设计11,首先应考虑茶园基地的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包括根据主产茶类按适制不同茶类品种和不同发芽期品种的合理搭配,对于没有倒春寒危害地区,生产茶园中特早生早生中生一般以433为宜,观光茶园为了增加可观赏性,延长春季有嫩芽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特)晚生品种,以特早生、早生、中生和(特)晚生品种按3322这样的比例比较适合观光茶园,这与常规生产茶园以早生品种为主有较大差异。其次要考虑观光茶园规模,是建成综合性、大型观光茶

14、园还是以某一特色为主的小型观光茶园。规模不同,设计方式和理念就有所不同。再次是观光茶园的功能定位。有一定规模的观光茶园可分为茶园丰产区、设施栽培区、特色品种展示区、观光休闲区、茶文化区、游客体验区等不同功能区块。当然根据每个茶园实地情况的差异,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区不同,但大致分为以上几类区块。观光茶园兼顾观光与生产,同时以观光为主要经济收入,而生产则是次要收入。如茶园有不同的定位,也可在分区上做调整。在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各区块的相对独立与完整性,展示观光茶园的整体美,茶树成行成列布局,构成了一种井然有序、脉络清晰的景观;还要注重各区块之间的联系,同时交叉种植不同类型的特色茶树品种,展示各景区茶

15、树的特性美,营造一种有交替、有渐变、有节奏、有韵律的空间(见图1),使景观在多样变化中取得了统一。3.2茶园立体设计茶树生长势有强有弱,有多种不同树型、树姿,而且茶树“越剪越发,越采越发”,容易造型。首先对茶树以整形修剪为主的造型设计,对同一品种可采用多种树冠形状,搭配种植乔木、小乔木、灌木型,直立、半开张和开张等不同类型茶树,以自然生长茶树、野生景观为对照,营造多种树形,如屋脊形、弧形、水平形、斜坡形、马鞍形等,并安排在毗邻地块,构成鲜明对比的景观效果。其次要按增加物种多样性原则,在园区道路、不同区块间或四周种植不同类型的绿化树种,构建诸如银杏茶园、梅花茶园、桂花茶园、樱花茶园、红枫茶园、茶

16、梅茶园等,以增加观赏价值,体现万紫千红的茶园景色。在茶园中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应注重合理种植不同类型的树种。茶园丰富物种多样性是生态茶园建设,也是最近几年农业部力推的标准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增强茶树抗逆性(耐旱、抗病虫、防霜冻等),而且可以提高品质。3.3茶园季相设计除云南、海南等部分南部茶区以外,一般茶区春夏秋三季为茶树生长季节,其中春季是最重要的季节。利用茶树春季发芽不同,把特早生、早生、中生和(特)晚生品种相间种植,春季发芽期前后可相差4050d之间;如果再配置温室、大棚和各种类型的喷灌,还可以提早发芽时间,前后时间差可达60d以上。在夏秋季,可以在不同时间修剪不同茶树,

17、在同一时间段可产生不同的芽叶大小、色泽等视觉效果。3.4茶园色彩设计茶树是常绿作物,但是春季发芽时不同茶树品种具有多种不同新梢颜色,同一品种在春夏秋季新梢颜色也不尽相同,成熟叶片和花瓣也有不同大小与深浅颜色,可观赏性强。利用不同类型的特色茶树品种,如春季芽叶为不同类型的白色、不同深浅的黄色、不同深浅的绿色、不同类型紫红色;成熟叶片颜色深浅不同、大中小叶茶品种;叶型特异品种,枝条直立和“之”字型弯曲的品种,不同花期、花瓣颜色品种等合理搭配和布局,使生态观光茶园一年四季拥有不同的色彩,充分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见彩插7图版)。3.5茶园文化设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茶文化是茶产业最重要的特色之一。除了在

18、观光园区内设置专门的茶文化展示区,通过图片、文字、多媒体、雕塑、实物、演艺和亲身体验等展示给游客,让人们在娱乐中掌握了解茶叶科学与文化知识,各茶园也可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授课,为观光客们现场讲解有关茶叶各方面的知识与文化。也可以在不同园区适当方位,通过典故、名诗名言等来点明茶文化主题;也可布置各种造型的茶坛,如“八卦”茶坛、“TEA”茶坛、“双喜”茶坛、“茶字”茶坛、“欢迎”茶坛等。各地还可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组织特色的茶艺、茶文化以及舞蹈表演,使茶园的文化宣传更深入人心。4小结生态观光茶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绿色茶叶生产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以我国包括不同树型

19、、树姿、芽叶性状、叶片、花果,季节性变化大,具有丰富园林景观价值的大量特色茶树品种资源为核心,提出在生态观光茶园的总体布局设计、立体设计、季相设计、色彩设计和文化设计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应用这些茶树品种资源,对提高生态观光茶园的可观赏性与参与性具有参考意义。生态观光茶园建设,不仅可以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效益,还能有力地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把茶业经济与观光旅游结合在一起,并以强大的辐射能量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特色茶树的应用 2012-05-30 来源: 作者: 发表评论(0)我国是茶树(Camelliasinensis)的原产地,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茶树的形

20、态学多样性决定了其在园林绿化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茶树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花期长、易造型、繁殖能力强,适合作为观花观叶植物和构建盆景、绿篱,同时还具有古树名木的特殊价值。一、分类及品种1.色叶品种色叶品种是指叶色、芽色呈现除基本色以外其他颜色的茶树种质资源。(1)白色系因某种原因导致叶片失去叶绿素而产生叶片白化现象的茶树品种,白茶根据白化类型可以分为温度敏感型、光照敏感型和光温不敏型。白色品种有安吉白茶、印雪白茶、四明白茶等。印雪白茶系温度敏感型灌木,春芽呈玉白色,展叶后呈雪白色,春季后随温度升高而返绿,少数春叶至7月仍呈白色。(2)黄色系叶色、芽色呈现黄绿色、乳黄色至金黄色的茶树品种,如黄叶水仙

21、、黄金菊、黄金芽等。部分黄化现象会因秋季气温下降而返绿。黄金芽系光照敏感型灌木,各轮新梢展叶后均呈乳黄色至金黄色,秋季后因光照时间减少,新萌发的叶片开始返绿,少数在叶缘留有乳黄色。(3)紫色系叶色、芽色呈现紫色的茶树品种,如阳羡紫笋芽色呈紫色,展叶后,叶色呈绿色,仅颜色较深。而紫娟几乎全株呈紫色,具有紫芽、紫叶、紫茎、紫果、紫色花萼和花梗的特点,系小乔木。(4)花色系花色系指叶片中有2种或2种以上颜色互相交杂的茶树品种。如花月,光温不敏型灌木,展叶后有全白叶、花白叶和全绿叶,白化部分呈雪白色,一般不转绿。2.奇形品种奇形品种是指芽、叶、枝、干等在形状上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茶树品种。目前栽培用的茶

22、树通常为灌木型,不加修剪高度为1.5米至3米,而很多野生乔木型茶树,高度为数米。高大的乔木型茶树适合单株造景,而矮小的灌木型茶树则适合应用于绿篱构建。3.多花品种多花品种花量极大,有资料显示,多花者每平方米茶蓬上达3500多朵,更多者甚至达9200朵。茶树的花一般为白色,少数呈浅黄色或粉色,开在冬季,配合如此大的花量,给城镇冬季增色很多。如鸠坑群体种等杂种群体是开发多花品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应加强这方面的选育工作。二、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特色茶树在城镇绿化建设中大有可为,可以广泛应用于道路绿化、绿地建设、庭院造景、盆栽盆景等方面。(1)行道树乔木型茶树以其挺拔的身姿、开张的树冠、常绿的树叶、纷繁的

23、花朵成为行道树树种中的佼佼者,可以种植于城市道路、城乡公路两侧,也可种植于河流、湖泊、航道两侧及周边,成为构建绿色通道的主力军。(2)绿地建设和庭院造景以灌木型茶树单一品种或与其他园林植物混栽、间作组成绿篱、绿墙,凭借其丰富和善变的叶色,多样的叶片形状,实现绿篱、绿墙的多彩化、多样化。以小乔木型、灌木型或奇形品种的茶树为主体,通过嫁接、修剪等手段,形成绿化单体或群体造型,如孤植、球形、带状或其他如动物等特殊造型,增加绿地的美感。在构成绿篱绿墙或单体、群体造型时,还应充分利用障景、框景、对景、漏景等园林手法,美化城市绿地和庭院。以茶树为主栽植物建设的绿地,不但具有绿化美化城镇、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24、的功能,还具有传播茶文化、宣传茶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的作用。(3)盆栽盆景将特色茶树植于盆中,通过整形、嫁接等手法,制造出别具一格的茶树盆景,无论是摆放于室内还是室外,都极具观赏和美化价值。在绿化中,因对生长势并无过多要求,所以只要在酸性至近中性的土壤中,特色茶树均可正常生长。适当的修剪,能够促进茶树不定芽萌发,加密茶树枝条,扩大茶蓬,改变茶树生长方向,便于造型。此外,在绿化布局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的造型需要,植株间距适中,注意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单株茶树的造型主要有自然式、几何式、象形式和抽象式,而绿篱型群体茶树的造型,则包括单层、复层、方形、梯形、圆形、齿形、波浪形以

25、及其他各种特殊形式。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1、观花植物 茶树 茶树在秋冬季开花,花期特长,可持续23个月,而冬季除腊梅等少数花卉时,处于自然花期的植物很少,因此,茶树可以弥补园林中这一时期花少的不足。茶树的花虽不大,但花数多,白色的花瓣、黄色的雄蕊、珍珠般的花蕾,嵌于透亮的绿叶之间,吸引的不仅仅是蜜蜂,更多的是游人的眼球。茶树作为观花植物,可种植于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和风景林地区,或丛栽,或条植,可孤栽,也能成林。 2、观叶植物 茶树 茶树是常绿植物,老叶深绿,新叶嫩绿,从春季到秋季还常常伴随着大量萌发的新梢,给人一种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感觉。除常见的绿色茶叶外,有些茶树品种还有特殊的色泽和形状。

26、如安吉白茶种的白叶、黄金菊种的黄叶、紫娟种的紫叶,以及筲绮种的多芽和多叶,佛手种扭曲不平的大叶等均是茶树作为观叶植物良好的选择。茶树也是切叶的良好材料。据骆耀平等的研究表明,冬季将剪下的茶树枝条插于盛水的花瓶中,仍能正常孕蕾、开花,叶色亮绿,一个多月不落叶。 3、盆景茶树 茶树耐荫、再生能力强,易通过弯枝和修剪造型,使茶树具有盆景植物良好的条件。某些品种特殊的色泽与外形更增添了茶树作为观赏植物的价植。如奇曲种盆栽,其自然的“S”型枝条,现配之以下人工整株,可使树形千姿百态,别有风趣。 4、绿篱 茶树 茶树是常绿植物,且有很强的分枝一再生能力,适于修剪和造型,是绿篱植物的良好材料。茶树对环境也有

27、较强的适应能力,只要不是极度干旱或寒冷,一般生长良好。茶树作为绿篱,可种植于人行小道的两旁,花坛的四周,既可单独成行,也可与其他园林植物间作或混栽,但须注意的是栽茶的土壤必须呈酸性,且有一定的深度。 5、古树名木 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有很多茶树久负盛名,是不可多得的古树名木。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的许多野生大茶树被列入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如千家寨1号、澜沧大茶树、巴达大茶树和广西博白大茶树等;福建武夷山茶区和广东潮汕乌龙茶时制茶风格独特,具特殊韵味,品质优异的名枞或单株,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半天妖、宋种芝兰香和八仙过海单枞等;浙江杭州龙井的“十八棵御茶”,也是

28、承载丰厚文化内涵古茶村的典型代表。这些茶树对于弘扬茶文化,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气息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云南山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及园林应用   刘道国   201006040144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昭通 6570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山茶花的观赏特性及生理特性,初步探讨了云南山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模式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云南山茶花;园林绿化;配置模式;园林应用&#

29、160;    山茶花( Camellia japonica )原产于我国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台湾诸省,其中以云南为最多。别名山茶、耐冬、茶花、洋茶等,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是世界名贵花木,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云南的八大名花之一。以其花大、色艳、树姿奇伟、品种多等诸多优良的观赏特性闻名于世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它品种繁多、花期长、凌寒开放等独特优势,尤为难得的是它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故在园林绿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Camellia sp

30、ent on landscaping and gardens in the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LiuDaoGuo 201006040144 Zhao Tong Teathers Colleage Yun Nan ZhaoTong 657000 Abstract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31、0;characteristics of ornamental camellias, camellia spent a preliminary study in landscape mode and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Keywords : camellia; landscaping; configuration mode; ga

32、rden application   Camellia (Camellia japonica) originated in China's Yunnan , Sichuan, Guangdong , Guangxi , Jiangsu , Zhejiang and Taiwan provinces, including Yunnan the

33、 most. Alias   camellia , Naidong, camellia, foreign tea, Camellia Camellia Branch, evergreen shrub or small tree. A long history in our culture, is one of the&

34、#160;top ten traditional flowers, is one of Yunnan 's eight flowers. Its flowers large, colorful, Shuzi Kiwi, and many other fine varieties of ornamental features known

35、60;worldwide, with a high ornamental value. And it variety, long flowering period, Ling Han opening other unique advantages, particularly unusual is that it has a strong 

36、anti-pollution capability, so the landscape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1 、山茶花的观赏特性          世界上山茶花品种数量累计已多达 3 万多个,其中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的品种有 1 000 个左右。这些品种之中有的挺拔紧

37、凑,有的松散开张,有的枝条下垂似柳树,有的匍匐如藤蔓;有的花大如盘,有的花小如钻石。姿态各异的山茶花为其在园林上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山茶花花型各式各样,有单瓣型、重瓣型、牡丹型、玫瑰型;花瓣排列有卷发状、波浪状、螺旋状等;花色千变万化,有白、红、粉、橙、黄、紫、绿、复色(一花多色),茶花可以说是世界上色彩最丰富的花卉之一;叶形多种多样,有椭圆形、披针形、倒卵形;冠形优美,自然冠型有直立开张型、摇曳多姿型,还有垂柳型、匍匐型,可作观花、观叶、观形植物,而其四季常

38、绿,艳丽多姿,高雅纯洁,不畏风寒,傲然盛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山茶花 “ 吐于红梅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 ” ,从秋天开始开花,陆续绽放,一直持续到早春时节。从早花开始到晚花结束,整个花期长达 5   6 个月。此时其他开花树木不多,只有山茶花在公园、庭院和室内凌寒开放,使人观后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其花期历经元旦、春节、元宵节。由于其花多以红色为基调,以及还有高贵的黄色、迷人的紫色、魔幻

39、般的黑红色等,给节日增添了吉庆祥和的气氛。 色彩是植物重要观赏特征之一。鲜艳的色彩给人以轻松、明快的感觉,深暗的色彩给人以凝重、稳定的感觉。园林设计者需根据不同植物色彩特征,充分运用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云南山茶花是常绿阔叶植物,一年四季整体叶色变化不大。不同品种之间,叶色只有细微的差距,但是总体而言,绝大  多数是墨绿色或深绿色。花期根据品种不同有所差距,一般分为:早花、中花、晚花三 品种。在云南从十一月下旬至四月都有不同品种的山茶花绽放。云南山茶花大多数为红色,少数为红白相间的白色带红晕,但是花期不长,单个品种的云南山茶花花期在两个月左右。因此,可以

40、将云南山茶花中花大、色艳的品种作为园林配置的焦点之一,但同时搭配其它不同色彩、不同花期的花木,以避免在云南山茶花的非花季时景观过于单调。        山茶一年四季除开花季节外,其余的多数时间呈现的是叶子的颜色,即深绿或浅绿。因此仅根据山茶花期的色彩来安排其在园林绿化中的构图是不科学的。深绿色能给整个园林绿化带来凝重的感觉,使整个构图变得安详而宁静。但是过多使用深绿色则易造成设计效果的沉闷与乏味,缺少变化。因此可以搭配相对颜色较浅的植物与其共同种植。色彩不同的二类植物,往往深色植物会更突出,仿佛距观赏者更近,这就是

41、深色植物过多,观赏者将感到空间比实际更为窄小的原因。而浅色植物往往有远离观赏者的倾向,因此山茶在种植时可以将浅色植物置与其前,这一方面可以增加景深,另一方面这一种配植模式即能保持构图的稳定性,又能使其充满情趣。另外,山茶花的花朵较大 ( 最大的云南山茶花直径有 24cm) ,配植与浅色植物之后并不会影响花朵的观赏效果。3、 山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模式 3.1 孤植  选用冠形好、冠幅大、枝条密、花繁叶茂、花期长的品种,如大花红山茶、西南红山茶、滇山茶、十八学士、红露珠、紫袍等品种。可孤植于庭园、花坛中心

42、、道路交叉口、道路转折点等地,以突出其优美的姿态,待到开花季节,花团锦簇,地下落花缤纷,形成一种眩目之美,别具一格,大有画龙点睛之功。 3.2 对植  选用树姿优美的圆球形、圆锥形种类,如浙江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大花红山茶等。可植于建筑物前、道路两旁、广场入口处。可采用 2 株大小完全相同的对称方式种植,这种种植方式较常见;也可采用不对称的方式种植 2 株大小不同的山茶花。两种种植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 3.4 丛植  园林中运用山茶花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可选用质地不同、树形不同

43、、叶色不同、花色、花期不同的种合 配植。不仅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而且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选择低矮类或枝条蔓生的茶花品种如雀 椿、紫重楼、粉霞、矮茶梅等,使其铺地生长,可在树下亦可露天成片或成丛栽植。 3.5 群植  选择早、中、晚花期不同、花色不同的品种,互相搭配群种植,范围可大可小,大者可成为山茶花主题公 园,小者成为山茶花区或山茶花林,或利用山茶花自然树形,高低错落三五成群 , 成丛成片,以此突出 山茶花的景观效果。 3.6 林植  在较大面积的公

44、园、山丘、城郊、风景区等地方,将树按照园林规划的要求和一定的株行距成片成林种植, 从而形成大面积的风景林的种植方式为林植。选择耐荫性稍强的品种,与其他观赏树或行道树混植,亦可 乔、灌、草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景观单元,或同时开花、或次第开放,营造出一种丰富的景观。使其观 赏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发挥最佳效应。 3.7山茶花专类园  根据不同的建园目的,山茶花园可分为观赏山茶花园和种质园。观赏山茶花园的目的主要是供人们观赏山 茶花为主,而山茶花种质园以保存山茶花种质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培育新山茶花品种为主。另外,山茶 

45、;花还可用于花坛、花境及花群等,形成美丽的植物景观,美化环境。  4、山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 4.1 公园和风景点绿化  公园和风景点是供人们游览、休息、观赏、开展文化娱乐和社交等活动的场所,其中公园更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因此,公园和风景点的绿化必然要追求一种较高的美学品位,在植物造景时,需要运用多种花草树木来营造一种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而山茶花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重要花木,在公园、风景点绿化上应用相当广泛。山茶花种类繁多,观赏特性亦各不相同。因此,在绿化配置形式上,山茶花可以单一种类构景,也可以数种山茶花或

46、与其他植物如樱花、白玉兰、杜鹃、洒金珊瑚树、冬青、十大功劳等植物组景。种植形式可以单株散植于建筑四周或假山一隅,也可列植于园路两旁,还可以数株集中连片种植。 4.2 庭园与居住区绿化  庭园绿地面积相对较小、空间有限、绿化面积上讲究精致小巧,多选择名贵花木做材料。目前,根据庭院建设的不同需要,已有不同的山茶花品种被大量应用。既可以配置于园门入口、园路一侧、山丘一隅、小品四周,也可数株集中种植于一园落内;还可与其他花木,如杜鹃等春花植物组景,可造成一种群芳吐艳、百花争春的喜庆场景。冠形好、冠幅大的山茶花可以孤植为庭荫树,也可列植于围墙边作为分隔空间的绿墙之

47、用。 4.3 道路植物配置  山茶花配植高大乔木如樟树、荷花玉兰一起形成层次感强的植物景观,或与叶色较淡的修剪成绿篱的植物配植,如小叶女贞,或与夏季开花的荷花玉兰、紫薇间植。当热情似火的山茶花刚凋零之后,冰清玉洁的荷花玉兰即将开放,盛夏之时绿叶丛中美丽的紫薇盛开,可消除盛夏的炎热感且保证了道路旁边的花期及色彩变化。在绿化带中,将山茶花与红叶李间植,并配以桂花、银杏等,不仅在空间上有层次感,而且色相上又有很大的变化,打破了序列空间的单调,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高速公路两旁,可运用山茶花与复羽叶栾树、荷花玉兰、千年桐等配植。可让道路旁四季

48、色彩变化丰富,冬春有红色的山茶花及白色的荷花玉兰,夏天复羽叶栾树的果为红色,挂满枝头。如果是大量运用这些植物配植,景观壮观美丽。 4.4 工业区绿化  山茶花有抗烟尘、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大气的功能。在工业烟尘浓、废气多、含硫化合物等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山茶花仍然能正常生长,而且能大量吸收硫。在有害气体污染的工业区绿地或厂矿庭院内采用孤植、散植、丛植、混植的方式进行配植。如果地方足够大,可采用片植或群植,以山茶花为主要树种,配以其他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树种,如泡桐、女贞、夹竹桃、龙柏、海桐、构树、圆柏、梧桐等树种进行合理配植,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作

49、用。 4.5 绿篱  山茶花是常绿植物,且有很强的分枝和再生能力,适于修剪和造型,是绿篱植物的良好材料。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把树冠整成球形、伞形、圆柱形;也可将生长迅速、健壮的种类,修剪为绿篱。修剪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随地形环境而异其形,创造出与环境更协调的形式。 山茶花作为绿篱,可种植于人行小道的两旁,花坛的四周,既可单独成行,也可与其他园林植物如冬青、无刺构骨等间作或混栽,但须注意的是栽茶的土壤必须呈酸性,且有一定的深度。 综上所述,云南山茶花作为云南乃至全国著名的观赏树种,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质地,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的管理

50、条件下云南山茶往往外型大小各异,设计人员需要全面系统了解这些综合观赏特性,才能在园林绿化的配置中巧妙地运用云南山茶花,合理安排与云南山茶花相关的绿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宏达,任善湘 . 中国植物志(第 49 卷第 3 册) M. 北京 : 科技出版社, 1998. 2 梁盛业 . 中国名优茶花 M. 北京 : 金盾出版社 ,2000. 3 薛克

51、娜,邝健智,冯海鹏等 . 山茶在城市森林中的配置方式 J. 中国城市林业, 2005 ( 6 ) :37 39. 4 田晔林,刘克旺 . 湖南省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园林应用初探 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 , 17 ( 4 ) :37  40. 5 祝 磊 . 耐冬山茶的园林应用 J.

52、 林业实用技术, 2004 ( 4 ) :40. 6 李娅莉,张 健,潘远智等 . 四川省山茶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7.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 26 ( 2 ) :69  71. (方 达编,马伟芝校) 8 林泋君 . 云南山茶花栽培管理方法 J. 农业科技通讯&#

53、160;, 2005, (08) 9 赵慧 . 云南山茶花快速繁殖技术 J. 中国土特产 , 1997, (01) 10 夏丽芳 , 冯宝钧 . 云南山茶天下奇 J. 花木盆景 ( 花卉园艺 ), 2003, (02) 11 陈显双 . 云南山茶花大规模繁育技术 J. 广西热带农业 ,&#

54、160;2002, (04) 12 朱象鸿 . 神奇绮丽土地上的名贵植物  云南山茶花 J. 园林 , 2010, (01) 13 朱象鸿 . 云南山茶花 J. 生命世界 , 1979, (01) 14 李国树 , 王波 , 李易洲 , 徐成东 , 杨海艳 . 云南山茶

55、花的露地栽培技术 J. 中国花卉园艺 , 2008, (Z1) 15 陆继亮 . 云南山茶发展现状调查 J. 南方农业 ( 园林花卉版 ), 2008, (05) 16 侯方 , 陈烨 . 浅谈云南山茶花盆栽技术 J. 广西园艺 , 2008, (04) 17 张应麟 . 山茶花叙旧

56、60;J. 园林 , 2005, (03)  18 王秀平 . 山茶花的养护管理 J.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02) . 19 刘四叶 . 山茶花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J. 安徽农学通报 ( 下半月刊 ), 2009, (10) . 20 沈荫椿 . 重新认识山茶花 &#

57、160;传统与现代 古老与时尚 J. 园林 , 2010, (01) . 21 刘国信 . 山茶花常见病虫害防治 J. 植物医生 , 2009, (01) . 22 游慕贤 . 茶花品种的发展与应用 J. 园林 , 2008, (12) . 23 王大庄 , 游鸣飞 . 

58、;云南山茶花育种与展望 J. 花木盆景 ( 花卉园艺 ), 2008, (0茶庭是日本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日本的桃山时代是其发展期。它是茶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非常具有日本园林景观特色的园林类型。 茶庭和其他园林类型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去掉人为装饰,而追求简素情趣。茶庭内的景物很少,只有水井一口,石水钵,和石灯。水井作取水之用,石水钵是净手漱口用的,石灯是夜晚照明的。除了草地,苔藓,梅花外,不种植任何植物,是为了避免丰富斑斓的色彩,干扰了人的宁静。 茶庭的格调简练,闹中取静,平淡恬逸,特出山林隐逸气质,偏重写意。

59、整体空间特点简朴实用,洁净安详。给饮茶的人,以茶道启发,觉悟本源。 日本茶庭大致分为三类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草庵式茶庭又常被称为露地或是露路。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茶庭。又有以茶庭的不同区划,分成了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里还包括外、中、内三区庭园。 草庵式茶庭的一般布局结构,是在进入茶室的一段空间里,以象征手法来按照一定的路线布置景观,营造出很强的禅宗意境。茶庭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精神性的代表。茶室面积通常都比较小室内设壁龛其中挂上一幅画、或摆上一枝花以供人眺望。通过这种处理来达到以有限表现无限空间的扩展感。日本茶道以拂去俗尘而体认并表现清净寂静的佛心为

60、第一要义 特别强调禅茶一如。茶叶虽然在汉末已传入日本,但直到宋代,随着佛教禅宗和禅僧饮茶习尚的传入,饮茶才在日本广泛流行。日本茶道即来源于中国宋代禅宗倡导的和、敬、清、寂的教义,其目的是利用茗茶来修养个人性情和参禅悟道。桃山时代,艺术家干和休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入日本社会,日本的园林也因此多了一种类型茶庭。茶庭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 追求简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茶庭格调洗练、简约

61、,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园中有水井一口,供烹茶洗漱之用。一般在茶庭在内、外露地之间,用碎石和白砂铺成一条干枯的小溪,溪上架桥,增加园林气氛。这种由喧嚣入静寂的庭院设计,就像中国宋代兴起的“城市山林”,使人人在朝野不妨心存江湖。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茶室外部造型好像草庵,尺度不大,材料结构都很简朴、原始。茶室内部利用凹间、窗户和天花布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小空间。大量使

62、用自然材料,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这种自然、优雅的中性色,配合阳光从外面射入,使得内外空间表现出简朴、实用、洁净、安详的气氛,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茶文化园林的营造 中国茶叶博物馆(简称“茶博”)于1991年在中国绿茶皇后西湖龙井茶的故乡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期占地面积2.2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背倚吉庆山,面对五老峰。博物馆由几组错落有序、富有浓郁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构成,其中包括陈列大楼、大众茶楼、风俗茶苑等。1998年实施二期工程,扩大用地面积1.5公顷,建设了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筑面积扩大到8000平均工资方米。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中

63、华茶文化的知识殿堂和世界茶人以茶会友、促进和平的桥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四方来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深入,“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倡导,我们发现,茶博作为西湖龙井茶文化景区的重点,在环境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围墙全封闭,与外界山地茶园割裂;又由于植物生长过于茂盛,郁闭度过高,缺少公共休闲空间;环境中茶文化主题不够鲜明等。一直以来,人就是环境设计的主体和服务目标,人类对主题博物馆环境的新需求决定了我们对中国茶叶博物馆环境改造设计的方向。为更好地发挥茶文化专题博物馆的功能,2004年初,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目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64、市园文局)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茶博环境整合工程,优化生态环境,凸现以溪泉洞壑为特色的西湖龙井茶山地自然文化,使“茶文化”主题在西湖风景区中日益突出和明晰,把茶博小环境融入到4平方公里的茶文化景区中。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营造茶文化园林环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借景自然,触景生情 茶文化与西湖文化作为杭州的文化名品,两者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茶博的环境改造与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应该是相贯通的。茶博在2004年以前是封闭式的宛如别墅型小园林,而列入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后的茶博将成为4平方公里茶文化景区中的亮点。首先,我们拆除了所有的围墙,疏通层层密闭的植物,把馆前馆后的五老峰、

65、吉庆山秀丽的山景借进馆里来;把周边漫山遍野青翠的茶园园景也借进馆里来;把茶园中掩映的白墙黑瓦江南茶农民居小楼也借进馆里来,从而突破茶博有限的空间,达到依山恋水、浑然茶乡的无限空间。并使流淌过茶园和奔流在馆间的两条溪涧在博物馆的主入口汇合,形成山、水、茶园和谐交融的主入口环境,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苏轼诗云:“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亭台楼榭的审美价值主要并不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通过门窗,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本次茶博的环境设计充分利用借景于室外庭院空间、水边空间、林下空间,使室内外景观浑然一体。经过改造的茶楼有七 居、玉川楼、鸿渐阁等。建筑改造的侧重面主要在门窗,改造后的门窗因景而设,经过窗框望出去,就是一幅李渔所谓的“尺幅窗,无心画”,水边茶楼,窗户虚掩,纳叮咚之溪涧,收四时之烂漫。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声、影、光、香等虚景。在七 居、玉川楼边建造一些高低错落的小型室外木平台,作为大众饮茶场所,在此处小憩,更加感到茶中有景,情由景生。“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原有的办公楼改造成鸿渐阁,用茶圣陆羽的“字”命名,增加人文气息,给游客增添了一处集接待、交流、休闲于一体的雅致场所。内部装修不张扬,求平和,简洁、明朗、纯化,顺应现代人审美的心理变化,缓解因社会发展、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