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_实验指导ppt课件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_实验指导ppt课件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_实验指导ppt课件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_实验指导ppt课件_第4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_实验指导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水 处处 理理 实实 验验 2019年5月水处置:排水处理给水处理城市给水处置工艺流程原水沉砂池沉砂池混合混合絮凝沉淀池絮凝沉淀池滤池滤池清水池清水池二级泵房二级泵房消毒剂用户城市生活污水处置工艺流程污水格栅格栅沉砂池沉砂池初沉池初沉池生物处置生物处置二沉池二沉池污泥消化、脱水污泥消化、脱水肥料水体污水灌溉工业废水处置:各类废水依水质特点而采用不同处置工艺啤酒厂废水处置工艺:啤酒废水可生化性好,常用好氧生物处置工艺调理池一沉池三段接触氧化池气浮池消毒无阀虹吸滤池清水池污泥池反响池压滤机原废水空气回用三氯化铁干泥氯气染料染色废水:普通采用物化处置工艺调理池廓清池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原废水聚铝

2、污泥浓缩池目目 录录 实验一实验一 混凝实验混凝实验 实验二实验二 过滤实验过滤实验 实验三实验三 絮凝沉淀实验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四实验四 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 实验五实验五 活性炭吸附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六实验六 气浮实验气浮实验 实验七实验七 综合水处置实验综合水处置实验实验一实验一 混凝实验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安装、设备及资料三、实验安装、设备及资料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经过实验察看混凝景象,加深对混凝 实际的了解;2、学会选择和确定最正确混凝工艺条件的根本方法;3、了解影响混凝过程

3、的相关要素。一、实验目的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悬浮物,悬浮物的形状是不同的,大颗粒悬浮物可在本身重力作用下沉降;另一种是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缘由,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由于水中胶体颗粒微小、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外表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因此可在废水中预先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并提供胶粒碰撞的动能,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别性的絮凝体,再加以分别除去。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要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干构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

4、投加混凝剂直至构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影响混凝效果的要素有:水体的PH值、混凝剂种类、水温、混凝剂投加量、水力条件等。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安装、设备及资料三、实验安装、设备及资料 1、设备、设备 混凝实验搅拌器、浊度计、酸度计、磁力搅拌器各混凝实验搅拌器、浊度计、酸度计、磁力搅拌器各1台台 2、器皿、器皿 烧杯烧杯 量筒量筒 注射针筒注射针筒 50 ml 锥形瓶锥形瓶 温度计温度计 移液管移液管3、试剂、试剂盐酸盐酸 10% FeCl3溶液溶液 10g/L NaOH溶液溶液 10% 聚合氯化铝溶液聚合氯化铝溶液 10g/L 硫酸铝溶液硫酸铝溶液 10g/L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四、实验

5、内容及步骤 1、最正确投药量实验步骤 2、最正确pH值实验步骤 1、最正确投药量实验步骤、最正确投药量实验步骤二、最正确pH值实验步骤实验二实验二 过滤实验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安装、设备三、实验安装、设备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了解滤料的级配方法;2、掌握清洁砂层过滤时水头损失计算方法 和水头损失变化规律;3、掌握反冲洗滤层时水头损失计算方法。一、实验目的、为了获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应具有一定级配。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获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我们用一套孔径为0.2-2mm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适宜的粒径级

6、配。经过d10、d80、k80这些目的来反映滤料的级配情况。、过滤是具有孔隙的物料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廓清的工艺过程。当滤速不高,清洁滤层中水流属层流时,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两者成直线关系;当滤速较高时,即水头损失增长率超越滤速增长率。3、为了保证滤后水质和过滤滤速,当过滤一段时间后,需求对滤层进展反冲洗,使滤料层在短时间内恢复任务才干。为了保证滤后水质和过滤滤速,当过滤一段时间后,需求对滤层进展反冲洗,使滤料层在短时间内恢复任务才干。反冲洗开场时承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形状,当反冲洗进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形状。根据滤料层膨胀前后的厚度便可求出膨

7、胀度率。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安装、设备三、实验安装、设备1、过滤安装、过滤安装 2、实验设备及器皿:、实验设备及器皿:过滤柱:有机玻璃过滤柱:有机玻璃d=100mm L=2000mm 一根一根测压板、测压管测压板、测压管 一套一套筛子筛子 孔径孔径0.2-2mm,中间不少于,中间不少于4档档 1组组托盘天平托盘天平(500g/0.1g)、烘箱、量筒、容量瓶、烘箱、量筒、容量瓶、比重瓶、枯燥器、钢尺、温度计等比重瓶、枯燥器、钢尺、温度计等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1、滤料筛分 2、清洁砂层过滤水头损失实验3、滤层反冲洗实验1、滤料筛分 称取洗净并105烘干的滤料200g; 用孔径

8、0.12.0mm的一组筛子过筛,称出留在各筛号上的砂重准确到0.1g;一切各筛余分量与底盘中剩余试样分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重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越1%;记入表2-1 留意:用筛子筛分滤料时不要用力拍打筛子滤料筛分实验结果滤料筛分实验结果 表2-1 滤料筛分记录表 实验日期:筛孔(mm) 留在筛上的砂量通过该筛号的砂量重量(g) %重量(g) %筛后总重量W 误差(100-W)/100100%= 2、清洁砂层过滤水头损失实验量出滤层厚度量出滤层厚度L L0 0 开启阀门开启阀门8 8,启动水泵启动水泵6 6 反冲洗滤层几分钟,以便去除滤层内的气泡反冲洗滤层几分钟,以便去除滤层内的气泡 关闭阀门关

9、闭阀门8 8,开启阀门,开启阀门9 9、1010启动水泵启动水泵13 13 快滤快滤2 2分钟使砂面保持稳定分钟使砂面保持稳定 调节流量计调节流量计 进水量和阀门进水量和阀门1010,使过滤柱中滤速约,使过滤柱中滤速约 6 6m/hm/h 待测压管中水位稳定待测压管中水位稳定 记下滤柱最高、最记下滤柱最高、最 低两根测压管中水位值低两根测压管中水位值 增大过滤水量增大过滤水量 滤速依次为滤速依次为8 8、1010、1212、1414 m/h m/h 分别测分别测 出滤柱最高、最低两根测压管中水位值出滤柱最高、最低两根测压管中水位值, ,记入记入表表2 2- -2 2中。中。 注意:在过滤实验前

10、,滤层中应保持一定水位,不要把水放空以免过滤实验时测压管中注意:在过滤实验前,滤层中应保持一定水位,不要把水放空以免过滤实验时测压管中积存空气积存空气 3、滤层反冲洗实验实验三实验三 絮凝沉淀实验絮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安装、设备三、实验安装、设备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沉淀:借重力作用从液体中除去固体颗粒的过程。根据水中悬浮物性质和浓度,沉淀过程可分为四类自在沉淀絮凝沉淀紧缩沉淀成层沉淀自在沉淀自在沉淀: 悬浮物浓度低,离散性颗粒、悬浮物浓度低,离散性颗粒、互不互不 干扰,沉速不变。等速干扰,沉速不变。等速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絮凝沉淀

11、:悬浮颗粒浓度不高,具絮凝性具絮凝性,沉淀沉淀过程中颗粒凝聚变大过程中颗粒凝聚变大,沉速变大沉速变大.沉速是一变速沉速是一变速.成层沉淀:悬浮物浓度较高,颗粒有凝集性,成层沉淀:悬浮物浓度较高,颗粒有凝集性,颗粒间相互关扰、牵扯构成层状物整体下沉,颗粒间相互关扰、牵扯构成层状物整体下沉,清浊界面明显,沉速即为界面下沉的速度。清浊界面明显,沉速即为界面下沉的速度。紧缩沉淀:悬浮物浓度很高,颗粒相互接触紧缩沉淀:悬浮物浓度很高,颗粒相互接触支撑,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支撑,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的水被挤出,颗粒被紧缩。间的水被挤出,颗粒被紧缩。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了解絮

12、凝沉淀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普通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 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践上是一变速。絮凝沉淀过程景象复杂。颗粒碰撞时能够有相互妨碍作用,故在絮凝期间,颗粒向下运动的同时也能够向上运动。此外,颗粒到达池底以前还能够因液流的作用被破碎。目前尚无实际公式可用以描画沉淀池中的这一复杂景象,普通是经过沉淀柱中的静态实验来确定某一指定的悬浮物去除率。实验采用的沉淀柱高应尽量接近实践沉淀池的深度,可采用23m,直径普通不小于100mm,沉淀柱的不同

13、深度设有取样口,实验时,首先混匀水样并测定原水的初始悬浮物浓度,然后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各取样口取出水样,测定悬浮物的浓度,并计算出悬浮物的去除百分率。然后将这些去除百分率点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将去除率相等的各点相连绘出等去除率曲线,最后借助于这些等效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一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等去除率曲线P20.6m0.6m0.6m0.31.51.80.60.91.20P120P3Pn-1Pnmmin234 0 %3 0 %41 55 60 67 72 73 7619 33 45 58 62 70 7416 31 38 54 63 710.31.51.80.60.91.2cm020

14、min1006 0 %605 0 %40807 0 %120 140三、实验安装、设备三、实验安装、设备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将待测水样注入原水箱,按最正确投药量参与一定量的絮凝剂,迅速搅拌12分钟,然后渐渐搅拌;2、矾花构成后取200ml测定SS。将水样经过高位水 箱注入沉淀柱;3、水样注入到.米处,封锁阀门停顿进水;4、10分钟后在1#沉降柱选取的5个取样口水深50、80、110、140、170cm处同时取 100 ml水样并测定各样品的SS;5、在第20、30、40、50分钟分别在2#、3#、4#、1#沉降柱各取样一次,每次都是5个取样口同时取100ml 水样,并测定各样品的SS。

15、103105烘干的总不可滤残渣烘干的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的测定悬浮物的测定 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SS是指不能经过滤器的固体物。当用滤纸法或石棉坩埚法测定时,由于滤孔大小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与滤膜法有差别,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测定方法。石棉坩埚法通常用于测定含酸或碱浓度较高的水样的悬浮物。 滤膜(纸法用滤膜或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水样,经103105烘干后得到悬浮物含量。 步骤: 1将1张滤膜放在称量瓶中,翻开瓶盖,每次在103105烘干2h,取出放入枯燥器内,放冷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越0.0005g。 2 分取除去漂浮物后,振荡均匀的适量水样使含总不可滤残渣大于2.

16、5mg,经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冲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翻开瓶盖,每次烘2h取出,放入枯燥器内,放冷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计 算 式中:A总不可滤残渣+滤膜及称量瓶重g;B滤膜及称量瓶重g;V水样体积ml 留意:树枝、水草等漂浮杂质应从水样中去除。 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滤纸法方法原理、步骤和计算与滤膜法一样。采用中速定量滤纸为滤料,用前应先用蒸馏水洗滤纸,以除去可溶性物质,再烘干至恒重。 VBALmg10001000)()/

17、总不可滤残渣( 本卷须知:本卷须知:1、由于絮凝沉淀的悬浮物去除率与池子深度有、由于絮凝沉淀的悬浮物去除率与池子深度有关,所以实验用的沉淀柱的高度应与拟采用的实关,所以实验用的沉淀柱的高度应与拟采用的实践的沉淀池的高度一样;践的沉淀池的高度一样;2、水样注入沉淀柱速度不能太快,要防止矾花、水样注入沉淀柱速度不能太快,要防止矾花搅动影响测定结果的正确性。也不能太慢,以免搅动影响测定结果的正确性。也不能太慢,以免实验开场前发生沉淀。实验开场前发生沉淀。3、由于水样中悬浮物浓度较低,测定时易产生、由于水样中悬浮物浓度较低,测定时易产生误差,最好每个水样都能做两个平行样品,但取误差,最好每个水样都能做

18、两个平行样品,但取样太多会影响水深,因此可样太多会影响水深,因此可23组同窗做同样浓组同窗做同样浓度的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度的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由于有较多的样,留意记录称量瓶号、水样、由于有较多的样,留意记录称量瓶号、水样号等的对应号等的对应五、结果讨论五、结果讨论1、指定深度与时间的沉淀柱水样SS测定值 2、指定深度与时间的沉淀柱水样SS的去除率 3、实验数据整理 1、指定深度与时间的沉淀柱水样SS测定值2、指定深度与时间的沉淀柱水样SS的去除率 3、实验数据整理 如如图方法计算总去除百分率E)()()(10230212011nnnPPuuPPuuPPuuPE 由于u

19、1/u0=h1/H,u2/u0=h2/H ,所以在实践运用中总去除百分率的计算可以简化为: HhPE11P+Hh2P +Hhn式中:P1、P2、Pn为悬浮物去除百分数:P= P2-P1=P3- P2=Pn-P n-1h1、h2、hn分别表示在时间t0时,曲线P2与P3、P3与P4P n-1与Pn之间的中点高度 P实验四 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安装、设备三、实验安装、设备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五、结果整理五、结果整理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曝气充氧的机理及影响要素;2、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氧总传送系数和充氧才干的方

20、法;3、了解各种测试方法和数据整理方法的特点。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10 20 30 40 50 60 4013289657-KLt(min)(Cs-Ct)(mg/l)KLa(CsC)与t的关系曲线半对数坐标 三、实验安装与设备三、实验安装与设备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用自来水进展叶轮外表曝气充氧实验、用自来水进展叶轮外表曝气充氧实验2、用自来水进展鼓风分散曝气充氧实验、用自来水进展鼓风分散曝气充氧实验1、用自来水进展叶轮外表曝气充氧实验、用自来水进展叶轮外表曝气充氧实验1、确定曝气池内测定点或取样点位置。在平面上测定点可以布置在三等分池子半径的中点和终点,在立面上布置在离池面和池底0

21、.3m处,以及池子一半深度处共取12个测定点或9个测定点。在实验室用实验模型实验时,只需一个测定点。2、测定曝气池的容积。3、曝气池内注入自来水,并进展曝气,数小时0.5-1h后,用溶解氧仪测定实验条件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 CS和水温,继续曝气。4、计算COCl2和Na2SO4的需求量。 5、将COCl2和Na2SO4溶解后直接投加在曝气叶轮处,或者用泵抽送曝气池,使其迅速分散。6、待溶解氧降到零后开场上升时,计时测定测定点的溶解氧浓度,并作记录,直到溶解氧到达饱和值时终了实验0.5-1min读数一次。7、反复实验一次。2、用自来水进展鼓风分散曝气充氧实验、用自来水进展鼓风分散曝气充氧实验

22、1、向柱内注入清水至1.0m处,测定水中溶解氧值,根据水的体积计算池内溶解氧量。2、计算COCl2和Na2SO4的投药量。3、将COCl2和Na2SO4溶解后由柱顶倒入柱内,稍加搅拌,几分钟后测定水中溶解氧,当水中溶解氧为零后,翻开空压机到一定压力后,翻开供气阀门开场曝气,记录时间,同时每隔一定时间0.5min读数记录一次溶解氧值,直到溶解氧到达饱和值时终了实验。4、实验中记录风量、风压、室温,留意察看曝气时柱内景象。5、改换不同的曝气头后,再进展14步骤实验。本卷须知 留意调试溶解氧测定仪,运用前标定零点及满度 溶解氧测定仪探头的位置对实验影响较大,要坚持位置的固定不变,探头应坚持与被测溶液

23、有一定相对流速,普通在cm/s,测试中应防止气泡和探头直接接触,引起数显跳动影响读数五、实验结果整理五、实验结果整理 实验五实验五 活性炭吸附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安装、设备三、实验安装、设备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吸附的根本原理;2、 经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熟习实验过程的操作;3、 掌握用“间歇法、“延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置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及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确实定方法。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固体外表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平衡而具有剩余的外表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外表时,

24、遭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外表,这就是吸剂。当把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外表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分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景象。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外表的浓度均不再变化,到达了平衡,称为吸附平衡。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即将平衡吸附量qe与相应的平衡浓度Ce作图得吸附等温线,描画吸附等温线的

25、数学表达式称为吸附等温式。 neKCeq1式中 qe -吸附容量,mg/g K-Freundlich吸附系数,与吸附比外表积、温 度有关的系数; n-与温度有关的常数,n1 Ce-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mg/L 通常经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e、Ce一一对应值,再用图解方法求出K、n的值。为了方便易解,将上式变换成线性对数关系式:eeeCnKmCCqlg1lglglg0 将qe、Ce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为k。当1/n值越小活性炭吸附性能越好,普通以为当1/n=0.10.5时,水中欲去除杂质易被吸附;1/n2时难于吸附。当1/n较小时多采用间歇式活性炭吸附操作

26、,当1/n较大时,适宜采用延续式活性炭吸附操作。等温吸附式三、实验安装与设备三、实验安装与设备 1、实验安装2、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杯内装入活性炭和水样进展振荡的方法;3、延续流式采用有机玻璃柱内装活性炭;4、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振荡器 THZ82型 1台 pH计 pHS型 1台 活性炭柱、活性炭、水样调配箱、恒位箱、 光度计、温度计、水泵等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一、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一、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1、取、取100ml水样,测定原水的浓度,测出原水的水样,测定原水的浓度,测出原水的pH及温度。及温度。2、在个三角烧杯中分别放入、在个三角烧杯中分别放入、100、200、300、400

27、、 500mg粉状活性炭,参与粉状活性炭,参与150ml 水样,放入振荡器振荡水样,放入振荡器振荡30分分 钟。钟。3、过滤各三角烧杯中水样,并测定浓度,记入、过滤各三角烧杯中水样,并测定浓度,记入 表表5-1。留意:间歇吸附实验所求得的qe假设出现负值,那么阐明活性炭明显地吸附了溶剂,此时应互换活性炭或互换水样体积(ml)含量(mg/L) 吸光度12.260.06424.520.10336.80.15149.060.2511.320.247613.580.272715.840.322818.10.363920.380.421022.640.434y = 0.0187x + 0.0243R2

28、= 0.9957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0510152025达旦黄含量(mg/L)吸光度二、二、 延续流吸附实验步骤延续流吸附实验步骤1、配制水样,使其含适量的被吸附物质,并测出原水的溶质浓度;、配制水样,使其含适量的被吸附物质,并测出原水的溶质浓度;2、在活性炭吸附柱中,各装入炭层厚、在活性炭吸附柱中,各装入炭层厚200g活性炭;活性炭;3、启动水泵,将配制好的水样延续不断地送入高位恒位水箱;、启动水泵,将配制好的水样延续不断地送入高位恒位水箱;4、翻开活性炭吸附柱进水阀门,使原水进入活性炭柱,并控制流量为、翻开活性炭吸附柱进水阀门,使原水进入

29、活性炭柱,并控制流量为80ml/min左右,按升流或降流的方式运转;左右,按升流或降流的方式运转;5、运转稳定后,每隔、运转稳定后,每隔1030min 测定并记录各活性炭柱出水的溶质浓测定并记录各活性炭柱出水的溶质浓度,延续运转直至出水中溶质浓度到达进水中溶质浓度的度,延续运转直至出水中溶质浓度到达进水中溶质浓度的0.90.95为为止止,将结果记录在将结果记录在 表表5-2中;中;6、变化流速反复进展实验。、变化流速反复进展实验。本卷须知:本卷须知: 1、延续流吸附实验时,假设第一个活性炭柱出水中溶质浓度值很小,、延续流吸附实验时,假设第一个活性炭柱出水中溶质浓度值很小,那么可增大进水流量或停

30、顿第二、三个活性炭柱进水,只用一个炭柱。那么可增大进水流量或停顿第二、三个活性炭柱进水,只用一个炭柱。反之,假设第一个炭柱进出水溶质浓度相差无几,那么可减少进水量。反之,假设第一个炭柱进出水溶质浓度相差无几,那么可减少进水量。 2、进入活性炭柱的水中浑浊度较高时,应进展过滤去除杂质。、进入活性炭柱的水中浑浊度较高时,应进展过滤去除杂质。实验六实验六 气浮实验气浮实验 气浮法是进展固液分别的一种方法。它常被用来分别密度小于或接近于“1、难以用重力自然沉降法去除的悬浮颗粒。是一种很重要的水质净化单元过程。按产生气泡的方式分溶气气浮、充气气浮、电解气浮等。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气浮法常在以下几方面被运用:1、固-液分别:污水中固体颗粒粒度很细小,颗粒本身及其构成的絮体密度接近或低于水,很难利用沉淀法实现固液分别的各种污水可用气浮法处置。2、在给水方面,气浮法运用于高含藻水源、低温低浊水源、受污染水源和工业原料盐水等的净化。3、液-液分别:从污水中分别回收石油、有机溶剂的微细油滴、外表活性剂及各种金属离子等。4、用于要求获得比重力沉淀更高的水力负荷和固体负荷或用地遭到限制的场所。5、可有效地用于活性污泥浓缩。6、由于悬浮颗粒的性质和浓度、微气泡的数量和直径等多种要素都对气浮效率有影响,因此,气浮处置系统的设计运转参数常要经过实验确定。运用最为广泛的气浮工艺是部分回流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