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经济地理学_第1页
第五章经济地理学_第2页
第五章经济地理学_第3页
第五章经济地理学_第4页
第五章经济地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一、区域产业结构一、区域产业结构 (一)产业分类(一)产业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第一次产业: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农业。农业。 第二次产业: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及工业品原料行第二次产业: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及工业品原料行进加工取得的。进加工取得的。工业(工业(采矿业采矿业,制造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供水)电力、燃气及供水),建筑业等建筑业等。 第三次产业: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第三次产业: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

2、。特性。商业、金融与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科学、文化、商业、金融与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教育、卫生、公务等。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1.1.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2.2.采矿业,采矿业,3.3.制造业,制造业,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和供应业,5.5.建筑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8.批发和零批发和零 售业,售业, 9. 9. 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 10

3、.10.金融业,金融业, 11.11.房地产业,房地产业,12.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13.科学研究、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14.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16.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7.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1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家统计局2003 年5月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联合国标准

4、产业分类(1 1)种植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种植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 2)矿业和采石业;)矿业和采石业;(3 3)制造业;)制造业;(4 4)电力、煤气、供水业;)电力、煤气、供水业;(5 5)建筑业)建筑业(6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 8)商业、金融及保险业、不动产业及商业性服务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不动产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2. 产业功能分类产业功能分类

5、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带动组织、带动作用的产业作用的产业 关联产业: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套、协作配套、协作的产业的产业 基础产业:基础产业:提供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产业的产业 4.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1.配第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o该定理是关于人均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三次产该定理是关于人均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流动的学说,业之间流动的学说,随

6、着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随着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然后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然后向第三产业流动。向第三产业流动。威廉威廉配第配第17世纪在政治算术中指出: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种不同产业之间相对收入上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科林科林克拉克克拉克在20世纪50年代,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随着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

7、产业移动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这就是 “配第克拉克定理”。 18701970年美国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比重变化年美国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比重变化 2.库兹涅茨法则库兹涅茨法则o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比重均呈下降趋势。比重均呈下降趋势。o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劳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o第三,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但其在国民

8、收入中的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不一定同步上升:大劳动力比重不一定同步上升: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体不变或略有上升。劳动力的相对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比重L国民收入的相对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比重R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生产率)R/L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下降下降下降下降下降下降 R/L1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上升上升不确定不确定下降下降 R/L1产业发展形态的概括(三部门的构成)注:注:“不确定不确定”即很难归纳出一般的趋势,从整体来看变化不大,或者略有上升。即很难归纳出一般的趋势,从整体来看变化不大,或者略有上升。 3、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1)重工业化和霍夫曼定理重工业

9、化和霍夫曼定理o重工业化:重工业化:工业化进程的一定时期内重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结构演进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发展。o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值。o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呈下降趋势。呈下降趋势。o工业化的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工业化的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 51 1,o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2.51 1,o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 10.50.5,o第四阶段小于第四阶段小于1 1。2)高加工度化)高加工度化o无论是轻工业

10、还是重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工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的结构发展。3)生产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生产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年年 份份产产 值值 结结 构构就就 业业 结结 构构综综 合合 结结 构构 一一 产产二二 产产三三 产产一一 产产二二 产产三三 产产一一 产产二二 产产三三 产产195265.8%18.1%16.1%87.6%4.1%8.3%76.7%11.1%12.2%195752.1%28.7%19.2%196028.9%43.5%27.6%196549.0%33.6%17.4%19704

11、1.4%42.5%16.1%197539.4%45.3%15.3%197833.3%52.9%13.8%79.2%12.3%8.5%56.3%32.6%11.1%198036.4%50.0%13.6%198534.7%43.1%22.2%199028.1%42.1%29.8%63.9%22.8%12.2%46.0%32.5%21.5%199520.2%47.4%32.4%57.4%25.9%16.7%38.8%36.7%24.5%199620.1%47.2%32.7%47.6%22.2%30.2%33.9%34.7%31.5%199718.0%48.0%34.0%47.8%22.0%30.2%

12、32.9%35.0%32.2%199817.0%48.3%34.7%47.3%20.8%32.0%32.1%34.5%33.4%199915.9%48.4%35.7%44.4%22.6%33.0%30.2%35.5%34.3%200014.8%49.7%35.5%43.6%22.2%34.2%29.2%36.0%34.9%o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o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o国际贸易的促动国际贸易的促动o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1、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某一产品需求增长率某一

13、产品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不断变化。不同产品收入弹性的较大差异及其变化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2、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 某产品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品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某产品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品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某产某产品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品的劳动力相对比重 工业比农业,重工业比轻工业,组装加工工业比原材料工业在生产率上升率上有较大的优势。这是三次产业转换、工业结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一个重要的根据。 影响因素:不同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速度差异是影响因素:不同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速度差异是

14、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3、国际贸易的促动、国际贸易的促动 钱纳里应用列昂惕夫开放型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结构的效应进行过两个模拟实验分析。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大国进口替代在一定限度内对产业大国进口替代在一定限度内对产业结构转变是有效的,但是当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后,进结构转变是有效的,但是当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的进口替代对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非常小。在进口替一步的进口替代对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非常小。在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失时机地迅速实现贸易模式由进口代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失时机地迅速实现贸易模式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变,是加速产业结构转变和现代化的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变,是加速产业结构转

15、变和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关键所在。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产品循环说” o“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日本的赤松提出,该理论认为,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1)进口阶段。在对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国内生产困难时,靠进口满足需求。(2)国内替代阶段。在国内生产改种产品的条件成熟后,以国内产品满足需求,替代进口产品。(3)出口阶段。随着国内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改种产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加强,产品转而进入国际市场。 “产品循环说产品循环说”美国的弗农提出。立足于发达国家。o所谓“产品循环”表现为以下若干过程: 新产品问世、扩大市场直至国

16、内市场饱和。 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 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便有资本和技术的出口,资本和技术与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结合,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 国外生产能力的形成,又会使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这就使开发了该种产品的输出国不得不放弃这种产品的生产而去开发其他产品。 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产品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按照这种顺序不断循环上升,这就是所谓的“产品循环”。 4、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政府通过区域政策有目的地对某些类型的区域实行倾斜,以改变由市场机制作用所形成的某些空间结果。其基本工具包括奖励和限制两种手段。 技术因素:技

17、术因素:二、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二、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一一)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o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o2.技术条件o3.社会经济条件o4.交通因素(二)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二)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1.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的规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布局的规律2.2.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劳动地域分工规律3.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律4.4.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规律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规律5.5.运输费用最低原则运输费用最低原则6.6.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相结合的原则1.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增长极:经

18、济空间上的某种增长极: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产业推动型产业; 地理空间上的地理空间上的城镇(增长中心城镇(增长中心)。)。核心思想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增长不可能均衡地同时核心思想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增长不可能均衡地同时在所有地点发生,总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点率先开始,在所有地点发生,总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点率先开始,通过积聚而发展成为城市,并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极核,带通过积聚而发展成为城市,并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极核,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全面增长。动周围地区经济全面增长。(三)空间结构模式(三)空间结构模式2.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o随着增长极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益频随着增长极的增多和规

19、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对外联系日益广泛,增长极之间出现相互联结繁,对外联系日益广泛,增长极之间出现相互联结的交通线,逐渐形成以城市和交通线路相关联的产的交通线,逐渐形成以城市和交通线路相关联的产业带,即点轴开发模式。业带,即点轴开发模式。3.网络开发模式网络开发模式o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布局经纬交织,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布局经纬交织,形成以城市为结点,产业带为脉络的空间结构,即形成以城市为结点,产业带为脉络的空间结构,即网络开发模式。网络开发模式。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粮食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粮食等农副产品的物质生

20、产部门。等农副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4大产业。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油料类、纤油料类、纤维类、糖料类、饮料类等维类、糖料类、饮料类等)、园艺业(如蔬菜瓜果类、果品类、花卉类等如蔬菜瓜果类、果品类、花卉类等)等。畜牧业按饲养方式可分为放牧业和养畜业,按畜产品用途可分为肉用畜牧业、乳用畜牧业、禽蛋业、役用畜牧业,按畜产品的种类可分为养牛业、养羊业、养猪业、家禽饲养业等。渔业又包括淡水渔业和海水渔业。三、农业地理三、农业地理(一)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农业生产的特点o1. 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密切相关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密切相关o2. 强烈的

21、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o3. 强烈的地域性强烈的地域性o4. 综合性和基础性综合性和基础性o原始农业原始农业迁移农业迁移农业o传统农业传统农业o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二)农业生产类型(二)农业生产类型1、原始农业、原始农业迁移农业迁移农业o分布:热带地区分布:热带地区o特点:特点: 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 多种作物杂处; 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o评述:评述: 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2、传统农业、传统农业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传统农业是传统社会的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传统农业

22、的类型传统农业的类型 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类型。 (1) 旱作农业:旱作农业:它包括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林南缘一些地方。 (2) 水稻农业水稻农业:它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此外,还零星分布于地中海,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 (3)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农业:地中海农业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周围地区。此外,还零星分布于美国的西海岸、智利中部、南亚与澳大利亚南部沿

23、海。这里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 (4) 游牧业游牧业:目前,在欧、亚、非三洲,条件比较好的草原多已开垦为农田种植谷物,条件不利的草原和进行耕作风险大的地方则用于放牧。3、现代农业o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o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o现代农业的类型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现代农业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它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业农业。 商业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的一些国家和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现代农

24、业基本特征现代农业基本特征o现代农业是商业农业。现代农业是商业农业。o现代农业是高层次集约农业。现代农业是高层次集约农业。o现代农业是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是高效农业。o现代农业是大规模农业。现代农业是大规模农业。o现代农业是高度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是高度社会化农业。 现代农业的类型现代农业的类型o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o谷物农业谷物农业o牲畜育肥农业牲畜育肥农业o乳品业乳品业o市场园艺农业市场园艺农业o大牧场大牧场1、单一经济作物2、劳动力集约3、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4、带来大规模移民1、规模大农业企业2、机械化程度高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1、

25、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乳加工制品 2、区位选择受市场和地理环境影响 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区别于一般游牧业:区别于一般游牧业:1、规模大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三)农业布局与影响因素三)农业布局与影响因素1. 自然条件(1)土地条件 土地的肥力状况。(2)气候条件 最常用的是10持续期的积温,即活动积温2.技术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10积温熟制农作物类型代表作物10002000一年一熟喜凉作物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20003000(3500)一年一熟喜凉作物小麦、玉米、大豆3000(3500)400

26、0(4500)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喜热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4000(4500)6500一年二熟或二年五熟亚热带作物水稻、小麦6600一年三熟热带亚热带作物水稻四、工业地理工业是指对资源采伐和对原材料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的主体,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一)工业生产与布局特点1.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2.生产过程的独立性3.布局中的专门性和协作性4.分布的点状性(二)主要工业部门布局1.能源工业(1)煤炭工业 (2)石油工业 (3)电力工业 2.钢铁工业3.机械工业4.化学工业 5.纺织工业6.高科技工业。(三)工业地域系统o工业点o工业区o工业地区o工业地带五、第三产业布局o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仓储等,o服务部门,又分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旅游等,o为提高科技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如教育、科研等,o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如国家机关等。1.交通线路交通线路是运具借以运行的天然或人工轨道和轨迹2.运输站点运输站点是指线路终端的港口、车站等。3.运输系统的功能分析(1)运网密度(2)连接率 (3)通达性六、区域发展规划六、区域发展规划(一)区域经济特征分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