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八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高矮”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教学准备:挂图、三枝笔教学过程:一、 情境体验、感知高矮师: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到学校来,都做了什么事,谁还记得 呢?生1:发新书,大扫除。生2:安排座位。师: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座位的吗?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师
2、:高矮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请少武到前面来,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生:有的说高的,有的认为矮的,有的说不出。师:有的认为少武是高的,有的认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还是矮的呢?现在来比比看,请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生:少武高,宁辉矮。(请两 个同学说)师:请你再找一个比你高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请两个同学说)生:建东高,少武矮。(请两个 同学说)师:为什么少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生:因为少武和宁辉比,少武高;少武和建东比,少武就矮了。师:说得好!谁来说一说,少武和他们两 人比,少武比宁辉怎么样,少武比建东怎
3、么样?生:少武比宁辉高,少武比建东矮。师:比高比矮至少要有两 个人才能判断。(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二、 积极参与,理解高矮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同组同学互相交流,运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说一说。(全班同学交流反馈)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生2:椅子比桌子矮。生3:课桌比讲台矮。(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高矮的比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三、 体验相对、
4、确定高矮(教师手握三枝笔)师:老师手里握着三枝笔,你们猜一猜,哪枝笔最长?生:(随便猜一枝)师:(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比呢?(出示课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挂图)(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领奖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四、 应用知识、开展探索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
5、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师: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可以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讨论交流,再反馈)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2. 使学生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多样的方法,锻炼数学思考能力,
6、发展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 借助直观,领悟新知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提问:江西省和四川省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的什么?(面积)师:你还在哪儿听说过面积?生1: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生2:水库的面积。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二、 观察体验,感悟面积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老师拿的物体是粉笔盒,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摸粉笔盒表面的。(教师示范用手掌摸粉笔盒的表面)师:拿起你们的课本,像老师那样摸一摸
7、数学课本的封面。学生动手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师:用这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和课桌的桌面。学生活动。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体,你能像刚才那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吗?小组同学摸一摸,看一看。学生活动。师:刚才,同学们摸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课桌的桌面感觉怎样?生:平平的,一片一片的师:同学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师:(出示一块黑板和一面墙的实物图)这里有一块黑板和一面墙,让小白兔刷黑板的表面,小灰兔刷墙的表面。如果两人刷得一样快,你认为谁会先完成任务?为什么?生1:当然是小白兔先完成任务,因为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生2:小灰兔要想先完成任务是很难的,因为墙
8、的表面太大了。师:是的,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我们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墙的面积小得多。你能上来指一指黑板的面积表示的是什么吗?墙的面积呢?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黑板的表面和墙的表面。师: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生1: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生2:我家床面的面积比地面的面积小。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1) 出示两个长方形。(第一个大些,第二个小些)师:我们来看这里的两个长方形,你
9、能上来指一指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吗?学生分别指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师: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一下,这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哪个面积小一些?生: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小。(2) 出示教科书第75页例题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师:同学们再看这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生1:长方形的面积大。生2: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差不多大。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提示
10、: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比较的结果怎样?学生边说边演示。生1: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生2:用直尺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生3: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摆,也能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3. 教学试一试。(1) 出示试一试第1题。师:你能一眼看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吗?生:不能。师:那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生1:可以用同样大的纸片去摆一摆。生2: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师:你有办法把这两个长方形重叠起来吗?生:先在纸上把这两个长方形描出来,再把它剪下来,就可以重叠了
1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2) 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三、 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 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到中国地图上找一些省份,比一比面积的大小。2. 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3. 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4. 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四、 总结评价,拓展
12、延伸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教学目标1. 使同学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2. 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考虑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
13、?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局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40 ÷ 2 = 18 ÷ 6 = 200 × 4 =42 ÷ 2 = 80 ÷ 4 = 75 ÷ 3 =其中80 ÷ 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同学口算75 ÷ 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同学计算)反馈时
14、,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教学第一道例题。(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师:你会列式吗?同学列式,教师板书。(2) 在交流中掌握方法。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同
15、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 因为200 × 4 = 800, 所以800 ÷ 4 = 200; 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因为8 ÷ 4 = 2,所以800 ÷ 4 = 200。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3) 在练习中巩固算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先让同学在
16、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2. 教学第二道例题。(1) 创设情境。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回答,板书:986 ÷ 2)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 估算。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3) 笔算。师:平均每个区到底
17、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同学尝试练习。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竖式?同学说每一步计算,教师板书。相机提问: 先算几除以几? 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成18个十)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4) 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
18、家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同学口答。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身是如何计算的。集体反馈。(5) 小结。师:请大家回顾刚才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三、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1. 笔算练习。师:刚才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竞赛。“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竞赛。听到110米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刘翔)师:看刘翔的竞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目就可以观看竞赛了。同学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然后集体反馈。2. 数学医院。师:刚才
19、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别同学因为自身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3. 说说体会。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竞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竞赛实况)4. 实际应用。师:刚才那一场场精彩的竞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竞赛准备竞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生:一共有732只
20、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现在有120个纸筒够装吗?引导同学得出:(1) 120 × 6 = 720(只),732 - 720 = 12(只);(2) 732 ÷ 6 = 122(盒),122 - 120 = 2(盒)。让同学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考虑过程。5. 拓展提高。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示,“金麟”非常高兴,想与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电脑出示: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同学猜数,并交流考虑过程。四、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210
21、3页第510题。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2、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课前练习:师: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答题热热身,好让我们的脑筋灵活起来。请抢答。1、口算下列各题。2、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问:你是根据什么来改写的?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度,通过分数改写小数练习,为下面小数的混合运算埋下伏笔。一、导入同学们,在智慧国里有一颗智慧树,这是它的树桩。今天就让我们用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帮它吸收能量,从而长出叶
22、子、结出果实,你们有信心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巩固练习师:树桩上的每根树枝,都含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只有解决了每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能量,长出叶子和果实。1、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教材P103第9题)问: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吗?(学生口答)问:你能口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吗?(学生汇报)过度: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简便。第一枝丫的叶子获得能量长出来了。还有其它的枝丫等着我们的帮助呢,我们要赶快去看长二个锦囊。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有时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起来会更
23、简便。从而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2、锦囊袋二:我会算6.07+0.4-0.084.013.5+0.3140(2.75+0.86)85.7(15.34.8)师:课前让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些题。过渡: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再算括号外的。它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你们的努力下,这枝丫也长出叶子来了。我们要加油,看最后一个锦囊。设计意图: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教学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通过本题
24、练习,使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3、锦囊袋三:我能解(书本P102第8题)问:从图里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计算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过渡:同学们,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大家请看,最后一根枝丫的叶子也长出来啦,现在智慧树充满着朝气。那我们再一起帮它结出果实,好不好?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学生也有与价钱打交道的经验。通过这道题设计,让学生回忆并体验到小数加减法实用性。三、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书本P102第7题)师:从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
25、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老师也提了些问题,你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智慧树才能获得果实能量,有信心吗?问题一:买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买2个乒乓球用去1.60元。应找回多少元?问题二:怎样买最便宜?应找回多少元?过度: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帮助智慧树获得了果实能量。接下来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题目,同学们可要努力啦。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通过本题,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2、思考题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
26、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介绍相关知识)师:要求物体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们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数据。(师生共同列表整理)师:通过列表整理,我们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该怎么列式计算?(4.9.7.5.3总78.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过渡:一个物体从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是很难作出及时反应的,为人为己,我们要极力杜绝高空砸物行为。设计意思:科学是神秘,是学生极为好奇而又极为迷惑的领域。这一道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为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
27、心,增长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策略,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满树的智慧果吗?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智慧树长出了叶子,结出了果实,你们真棒。也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着这棵满是果实的智慧树,你能根据刚才由树桩,到长出叶子,再到结出果实的整个过程,结合自身来说说你的想法吗?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
28、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1、口算:28÷2 240÷8 36÷3 84÷7= 32-0 48+00×12 42×0 0+25 29+0 9×0 14×0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二、新授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
29、;4=1(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三、做一做0÷2 0÷4 0÷5 0÷102384393 0÷0四.出示例6。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4、你有什么
30、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5. 试一试。505÷5 6018÷6 6015÷3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6. 出示计算 420÷3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
31、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7/3=2(盘)1(个)2.提出分17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17/3=5(盘)2(个)380个梨,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6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从而
32、使学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回到例题:有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提问:怎样列算式?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 怎么想到商是2? 竖式里的6、1怎么得来的? 出示学生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改正。 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还剩几个?行吗?小结:今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关键要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这样的除数。2.教学试一试。数学学校布置教室:老师有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怎样列式?用刚学到的试商
33、方法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展示学生的竖式,相互评价,并交流如何试商。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先找到每题中的商和余数,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如果余数大,就还可以再分。在一道除数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4,除数可能是几?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走进数学学校:完成想想
34、做做第2、3题。学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每组做两题。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说说是怎么想到商几?比较上下两行题目,发现有什么区别?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参观数学学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学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个果冻平均分给9个好朋友,每个小朋友分6个。够不够?为什么?还差几个?50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分给2个小弟弟,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口答播放阿凡提的故事25张牌,每次最多拿3张,最少拿1张。谁拿到最后一张为输。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知
35、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思维发展目标:在学习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估算,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教学例题:师:小朋友们,叶老师刚帮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你们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们各是多少钱呢?(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电饭锅、电风扇)师:每样商品各接近几百元呢?师:现在我要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把商品拿出来)请你帮我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几百元?你是怎样想的呢?1)206292=498(元)498元接近500元指出:你是先算出
36、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约需要500元。师: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200 300(板书:200+300=500)我们就说206+292大约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师:(如果学生出现了第一种)比较这两种估计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较简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比较简单,给这种方法打颗星)师:(指206+292 500 (元) )206
37、+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约等于500元,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它就是约等号。(板书:约等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表示估算的结果。师:谁来说说我是怎样写约等号的?(两条边都先向上弯一弯,再向下弯一弯)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样长,一样弯)我们一起来写个约等号。(竖空)师: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这道算式谁会读?(指名读齐读)师: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约等于500元)师:约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206看作 )二、试一试师:说得真好。如果我想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将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说说你是
38、怎样想的。学生先列式,说想法师:算式怎样列?师:这儿为什么要用约等号?(因为得数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计的)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师;如果我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对,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们的和就应该比800元多,所以我带800元是买不回这两样东西的。)师:请你帮我任意挑选两样东西,估计大约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学生列式指名汇报(23个)(当学生说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买回这两样商品吗?为什么?(对,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们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够买回这两样商品)(
39、如果学生说到305+195500)这儿能用约等号吗?为什么?(因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号)师:还有的同学想说。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小结: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会把要买的商品的价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就能得出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板书课题:加法估计)要想进行正确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数所接近的整百数。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 第1题。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说接近的整百数)同桌说指名汇
40、报。2想想做做 第2题师:说得真不错。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来活动了。(点电脑)师:能解决吗?动手连一连指名汇报。(直接说出接近500的数 )3.想想做做 第3题师:刚才我们已经顺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数所接近的整百数。继续看,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示第3题 说明题意:用约等号表示计算结果)独立计算。汇报。校对(如有错题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师:把两个加数都看作整百数的加法估算咱们小朋友都会了,你瞧(出示 498+344 498+344)师:(指498+344)这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也都能看成整百数吗?师: 哪个不能?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间,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41、)师:(217+356)这道算式中那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师:像这样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怎样就能很快地估计出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指出:是的。在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的算式中我们只要把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加上另一个加数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小朋友你们会了吗?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4. 示想想做做 第4题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445198 596145 413268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校对根据学生错误进行
42、分析: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结果还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还是600多。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数大于700。5.想想做做 第5题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299185 136398 67414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指名汇报 校对(针对错题讲解)师:想一想,怎样就能很快地比较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比几百大还是比几百小?(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和另一个加数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大于几百还是小于几百)师:那天,我还看中了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题)电脑显示要求师:能解决吗?先
43、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里交流。好,开始。四人小组活动。指名汇报(23) (板书)师:我身上有1000元,买哪些商品大约需要1000元呢?请你帮我算一算。交流:195+404+302+961000(元)404+302+2981000(元)195+404+298+961000(元)四、总结本届可你学会了什么?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加法估算。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教材先通过学生合作搭积木,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再从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想想
44、做做主要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联系生活中的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中第1题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例得到进一步巩固;第2题通过分、数不同物体的个数,进一步认识每一类形体的特征;第3题结合旧知进行练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云安全防护编程程序员编程能力考核试卷
- 2025金融法规应用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 2025年风电项目合同谈判技巧与策略考核试卷
- 2025年伊春嘉荫县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85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国家电投集团国核铀业社会招聘22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引进成熟型人才10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丛尧研究组招聘博士后2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鸡西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编制外合同制人员招聘1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南平市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员工招聘7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收纳服务升级方案
- 初中语文 七年级《四季美景》单元作业设计《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
- 施工方案序号规则
-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李朝青
- 工业数据安全保障方案
- 教培机构兼职劳务合同范本
- 2023版个人征信模板简版(可编辑-带水印)
-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共24课)
- 工程结算表格实用文档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直接打印版
- 德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理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