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第1页
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第2页
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第3页
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第4页
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T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20XX-XX-XX实施20XX-XX-XX发布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Hygienic specification for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征求意见稿)DB31/T XXXXXXXXXDB31上海市地方标准ICSC 501DB31/T XXXXXXXXX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

2、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参加起草人:本文件于20XX年XX月首次发布。I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卫生要求、卫生管理要求、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卫生检测检查要求和清洗消毒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新、改、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本标准不适用于有洁净度要求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3、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0849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01 空气净化器WS/T 396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 488 医院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WS 69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卫生规范DB31/T 405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DB31/T 689.1 感染预防技术要求 第1部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A类环境

4、 class A environment医疗机构非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区域的环境,包括相关科室的门诊、急诊、医技、住院、辅助用房等区域的环境。3.2B类环境 class B environment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区域的环境,包括负压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等区域的环境。3.3负压隔离病房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room 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全新风空调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防止传染的病房。其中包括负压留观室。3.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5、 systems为使房间或者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包括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和半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来源:DB31/T 405-2021,定义3.14 设计卫生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各类区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DB31/T 405、GB 50849、GB 51039的要求。4.1.2 各功能区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宜独立设置。不应使用不同功能区域的回风。4.1.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具有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4.1.4 不应使用产生交叉污染的空气热交换装置。4.1.5

6、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用房的空调系统,宜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4.1.6 B类环境的空调系统设计应满足全新风运行要求。4.1.7 B类环境的诊室和病房宜设置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并设置合理气流。4.1.8 B类环境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按区域独立设置。4.2 新风及新风口4.2.1 新风应通过风管直接采自室外非空气污染区,不应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4.2.2 新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的地点,距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冷却塔、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源等不少于8 m。4.2.3 新风口不宜设置在排风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也不应设置在冷却塔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7、避免受到冷却塔气溶胶的影响。4.2.4 新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 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 m。当新风口设置在屋顶时,距屋面不宜小于1 m。4.2.5 新风口应设置防雨罩或防雨百叶等防水配件,并设置耐腐蚀的防护(防虫)网。4.3 空调机房 4.3.1 空调机组宜设置在空调机房内。4.3.2 空调机房应有足够空间便于空调机组的维护、更换和清洗。4.3.3 空调机房内不应设置集水井等污染源。4.4 空调机组4.4.1 空调机组设置应方便维修、检查和清洁。4.4.2 空调机组应设置粗效和高中效(GZ或以上过滤级别)两级过滤器,并应便于清洗或更换。4.4.3 中效及中效以上空气过滤器应设置

8、过滤器阻力监测、报警装置。4.4.4 空调机组中的加湿器及加湿材料应耐腐蚀,加湿器宜采用蒸汽加湿器,B类环境宜采用干蒸汽加湿器。4.4.5 不得使用喷淋式空调机组。4.4.6 所有气流流经表面应易于清洗、光滑耐腐蚀、耐霉变、抗磨损,能够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4.4.7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和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口应设置过滤装置,并符合GB 51039的要求。4.5 风管4.5.1 风管内表面应当光滑,易于清洗。4.5.2 制作风管的材料和风管内衬材料不得散发有害物质,不得产生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风管宜采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必须保证风管的坚固及严密性,具有承受机械清洗设

9、备正常工作冲击的强度。4.5.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设置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检查孔,或便于拆卸的不小于300mm×250mm的风口。4.5.4 新风处理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与送风口之间应采用风管连接。4.5.5 风机盘管与回风口之间应采用风管连接。4.5.6 管道末梢的软管长度不应大于1m。4.5.7 需要屏蔽放射源的房间,进出房间的风管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4.6 送风口和回风口4.6.1 一般要求4.6.1.1 应结合平面合理布局送、回风口,使空气从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并保持合理的压力梯度。4.6.1.2 送风口宜设置孔径或缝隙不大于6 mm的防鼠装置。4.6.1.3 回

10、风口不应设于产生异味、粉尘、油烟的区域。并应设置孔径或缝隙不大于6 mm的防鼠装置。4.6.2 A类环境4.6.2.1 病房内合理设置送、回风口,确保良好的气流组织,合理布置病房与护士站、走廊、卫生间、浴室等各室间的空气流向。4.6.2.2 儿科候诊区和诊室对其他区域应为正压。4.6.2.3 急诊、眼科、耳鼻喉科等有特殊要求的诊室、治疗室以及口腔科、内镜室等有大量气溶胶产生的高风险区域应确保良好的气流组织,合理布置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的空气流向。4.6.2.4 急诊等人群密集区域的空调箱内宜设置空气净化消毒段,并确保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4.6.2.5 急诊、门诊候诊等人群聚集场所应设置二氧

11、化碳(CO2)在线监测装置。4.6.3 B类环境4.6.3.1 诊室、病房等污染区的送风口应设置在房间上部。诊室回、排风口应设置在房间下部,病房回、排风口应设在与送风口相对的床头下侧,房间回、排风口底部距离地面不应小于0.1m。4.6.3.2 诊室、病房等污染区的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的10%。4.6.3.3 负压隔离病房的送风应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的三级处理。4.6.3.4 负压隔离病房的通风系统在过滤器终阻力时的送排风量,应能保证各区压力梯度要求。送、排风系统过滤器应设置变频装置,有条件时,可在送、排风系统上设置定风量装置。4.6.3.5 负压隔离病房应设置压差传感器和显示装置。4.6

12、.3.6 负压隔离病房通风系统的送、排风机应设连锁控制。4.6.3.7 每间负压隔离病房的送、排风管应设置可独立关闭的气动或电动密闭阀。4.7 排风系统4.7.1 一般要求4.7.1.1 A类环境中的核医学科、放射诊疗室、病理室、检验室、实验室和B类环境等含有害污染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场所的排风应符合以下要求:a.排风机应放在整个系统的末端;b.机房应靠近外墙或放置在屋顶,排风口所在位置应最大可能地减少排风反流到建筑内;c.正压段尽量短。4.7.1.2 A类环境中的核医学科、放射诊疗室、太平间、病理室、检验室、实验室和B类环境等含有害污染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所

13、有排风应处理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后直接排至室外。4.7.1.3 人员集中且较为密闭的场所,或过渡季节使用大量新风的空调区域,应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排风量应适应新风量的变化。4.7.1.4 化验室、处置室、换药室、污洗室、卫生间等污染区域,室内相对于周围区域应为负压。4.7.2 B类环境4.7.2.1 B类环境应设置带高效过滤的排风系统,并设置备用排风机。4.7.2.2 负压隔离病房高效过滤器应设置在房间排风口处,排风高效过滤器的安装应便于检漏和消毒灭菌,确保过滤器安装无泄漏。4.7.2.3 负压隔离病房排风机位置的设置应确保在建筑内的排风管道内保持负压。排风机吸入口应设置与风机联动的电动或气动密闭阀

14、。4.7.2.4 负压隔离病房室外排风口应远离进风口和人员活动区域,并设在高于半径15m范围内建筑物高度3m以上的地方,应满足距离最近的建筑物的门、窗、通风采集口等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m。4.8 冷凝水系统4.8.1 冷凝水排水管道不应与污水、废水、雨水系统直接连接。4.8.2 新风处理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的冷凝水盘出水口应设置水封。4.8.3 冷凝水管道应采取防凝露措施。4.8.4 B类环境空调冷凝水应分区集中收集,并与传染病区污、废水统一处理。4.9 冷却塔4.9.1 冷却塔应远离人员聚集区域、建筑物新风口或自然通风口。4.9.2 冷却塔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4.9.3 冷却塔水池内侧应平

15、滑,排污口应设在塔池的底部。4.9.4 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具有持续消毒效果的水处理装置。4.9.5 宜设置控制气溶胶逸散的装置。5 卫生管理要求5.1 投运前管理要求5.1.1 在开始既有空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修整或改建前,业主应进行感染控制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应确定改造程序来尽量减小对设施运行的干扰和尘粒、气味和微粒分布的影响。5.1.2 应确保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后投入运行前所有空调送回风气流流经的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清洁。5.1.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后投入运行前应向卫生健康部门备案。5.2 运行管理要求5.2.1 管理机构5.2.1.1 应明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管领导;应根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16、运行管理要求,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及负责人;负责落实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卫生管理职责应按WS 488的要求执行。5.2.1.2 空调运行管理人员应掌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进行消毒理论知识的培训,并掌握空气微生物传播与防治、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二次污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5.2.1.3 医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应参与制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5.2.2 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卫生培训; 卫生检测与检查; 清洗消毒;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 档案管理。5.2.3 卫生检测与检查5.2.3.1 管理部门应制定集

17、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洁维护保养计划。5.2.3.2 管理部门应根据以下三种情况自行开展卫生检测与检查: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首次运行之前,需按本标准卫生设计要求、卫生管理要求、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开展卫生检测与检查;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3个月及以上再次运行之前,需按本标准卫生管理要求、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开展卫生检测与检查; 运行中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每年不少于一次,需按本标准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开展卫生检测。5.2.3.3 管理部门应按表1、表2的要求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部位或部件进行定期自检。表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易引起污染的部位或部件的卫生要求部位或部件卫生要求新风进风口保持清洁,周围无明显污染源

18、新风机房/空调机房保持清洁、干燥,不应堆放与空调运行无关的物品新风处理机和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组/空调机组部件完好,保持清洁,无明显的污染物,正常运行过滤网保持清洁空气过滤器正常运行,容尘量在正常范围内净化装置正常运行冷却(加热)盘管不得出现霉斑和明显积尘冷凝水系统冷凝水管水封不得漏水、堵塞排水管保持通畅,无积水凝水盘无积水、无漏水、腐蚀、结垢、积尘和霉斑加湿(除湿)设备水源符合GB 5749中的要求设备不得出现结垢、积尘和霉斑风管管体保持完好无损,不得有凝结水产生内部不得有垃圾、动物尸体及排泄物检修(查)口能正常开启和使用风机盘管、室内机风机盘管、室内机不得出现积尘、潮湿、霉斑或滴水现象过滤网保

19、持清洁空气过滤器正常运行,容尘量在正常范围内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风口及周边区域不得出现积尘、潮湿、霉斑或滴水现象,保持周边区域清洁冷却水系统(含闭式冷却塔喷淋水系统)冷却塔内壁不得有污泥、苔藓、藻类冷却水经水过滤、缓蚀、阻垢等水质处理,冷却水系统运行期间持续采取冲击性或连续性杀菌和灭藻(除藻)措施杀菌剂、灭藻剂贮存避光、通风、防潮,禁止露天存放;确保投放量,其浓度水平应符合产品的使用说明负压隔离病房压差传感器正常使用,并定期强检联锁控制启动通风系统时,应先启动系统排风机,后启动送风机;关停时,应先关闭系统送风机,后关闭系统排风机表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部分部位或部件的自检清洗周期部位或部件A

20、类环境周期(月)B类环境周期(月)检查清洗清洗新风进风口1-1(检查)防虫网133新风机房/空调机房11212新风处理机和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组/空调机组31212粗效过滤器12 (清洗或更换)1(更换)中效过滤器、净化器24个月或终阻力是初阻力的2倍(清洗或更换)1(更换)加湿(除湿)设备61冷却(加热)盘管2121冷凝水系统冷凝水凝水盘、排水管2121冷凝水管水封2-风管系统风管管体、风管内部32424风管检修(查)口3-风机盘管、室内机风机盘管、室内机2121空气过滤器和过滤网12(清洗或更换)1(更换)新风口、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11冷却水系统11212负压隔离病房压差传感器15.2.3

21、.4 管理部门应确保每日新风系统正常开启,严禁不正当关停新风系统。5.2.3.5 管理部门应委托具有检测能力的机构开展卫生检测,具有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也可自行检测。5.2.3.6 管理部门应按表3的要求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服务区域进行定期抽检。表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服务区域定期抽检要求抽检区域抽检指标抽检频次抽检数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末端房间温度、相对湿度、CO2(未设置在线装置)1次/天末端房间数的1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重点部门空气细菌菌落数1次/季度重点部门房间数的10 %A类环境、B类环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

22、总数、真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加湿设备水中嗜肺军团菌1次/年不少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数量的5 %;不同类型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至少抽1套冷却塔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运行期间1月/次各组不连通的冷却塔5.2.4 清洗消毒5.2.4.1 管理部门应按下列要求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清洗: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部位或部件的自检清洗频率应至少满足表2的要求; 冷却塔初次启用或者停用半年后再次使用的,需要全面清洗消毒; 在日常检查表1中部位或部件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时,应及时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 检出致病微生物:管理单位应立即停

23、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自收到检测报告之日起3日内,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应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或者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不符合表3的要求:管理单位应自收到检测报告之日起45日内,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及设备设施进行清洗。5.2.5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5.2.5.1 管理部门应制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5.2.5.2 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发生空气传播性疾病后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运行方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

24、温措施。5.2.5.3 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WS 696的要求; B类环境的空调系统启用全新风运行方式; 应关闭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如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应确保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符合GB/T 18801的要求; 清洗消毒可使用250 mg/L500 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或1 %3 %过氧化氢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10 min30 min。消毒后用水清洁、晾干。不适合用以上消毒剂的,可使用0.1 %季铵盐类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剂; 发现空气传播性疾病疑似、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时,管理单位应立即关停疑似、确诊病例

25、活动区域对应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指导下,对上述区域内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强制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5.2.5.4 医疗机构发生可能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扩散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立即关闭该区域全部风口或立即停止该区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末端设备。核实情况后执行应急预案。5.2.5.5 管理单位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每年演练不少于1次。5.2.6 卫生培训、档案管理应按DB31/T 405的要求执行。6 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6.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限值要求项

26、目日常运行限值清洗后限值风管内表面积尘量(g/m2)101细菌总数(CFU/cm2)2020真菌总数(CFU/cm2)2020送风可吸入颗粒物(PM10)(mg/m3)0.12-细菌总数(CFU/m3)500-真菌总数(CFU/m3)500-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a不得检出-加湿设备水(采用蒸汽加湿的除外)嗜肺军团菌不得检出-冷凝水嗜肺军团菌不得检出-冷却水嗜肺军团菌不得检出-a 送风中嗜肺军团菌不作为必检项目。6.2 室内新风量、总风量6.2.1 室内新风量和总风量应符合表5的要求。6.2.2 当不能直接测定新风量时,可在室内人员聚集量达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负荷80 %以上,且停

27、留时间达1 h以上时,测定室内CO2浓度值,室内CO2浓度值应不大于0.10%的要求。表5 室内新风量和总风量限值要求用房名称新风量总风量 A类环境急诊、眼科、耳鼻喉科等有特殊要求的诊室、治疗室;口腔科、内镜室等有特殊操作会产生大量气溶胶的高风险区域;放射候诊及诊断区域不低于40m3/(h·人)且不小于2次/h不小于12次/h其他场所不低于40m3/(h·人)且不小于2次/h不小于6次/hB类环境呼吸道传染病的门、急诊、医技用房及病房、发热门诊不小于6次/h不小于12次/h负压隔离病房不小于12次/h不小于12次/h其他场所不低于40m3/(h·人)且不小于2次/

28、h不小于6次/h6.3 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卫生指标应符合表6的要求。表6 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卫生指标限值要求用房名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s)夏季冬季夏季冬季夏季冬季A类环境病房26-2720-2240-8030-600.30.2诊室26-2718-2040-8030-600.30.2候诊室26-2718-2040-8030-600.30.2B类环境病房26-2720-2250-6040-450.30.2诊室26-2718-2050-6040-450.30.2候诊室26-2718-2050-6040-450.30.2其他用房22-2816-2440

29、-8030-600.30.26.4 室内噪声、负压差6.4.1 病房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对场所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应高于设备设施关闭状态时室内环境噪声值5 dB(A)。6.4.2 负压隔离病房的负压值沿走廊缓冲室隔离病房卫生间方向递增,相邻区域不小于5Pa的负压差。7 卫生检测检查要求7.1 检测检查方法7.1.1 负压差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按附录A的要求执行。换气次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按附录B的要求执行。其余卫生指标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按DB31/T 405的要求执行。7.1.2 设计卫生要求的检查方法为检查文档和现场目测。7.1.3 运行管理要求的检查方法为现场目测、查阅文档和

30、查看防护设备配置。7.2 抽样原则抽样原则按DB31/T 405的要求执行。8 清洗消毒技术要求8.1 清洗技术要求、消毒技术要求、安全措施要求清洗技术要求、消毒技术要求、安全措施要求应按WS/T 396的要求执行。8.2 清洗消毒个体防护装备8.2.1 清洗消毒个体防护装备选用应按GB/T 11651的要求执行。8.2.2 应按照DB31/T 689.1的要求做好个人职业防护,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A类环境应做好低风险防护,B类环境应根据DB31/T 689.1风险等级选择个人防护用品。8.3 特殊要求8.3.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更换的部件和排放的冷却水应进行消毒处理。8.3.2 在实施清洗等

31、维护工作前应增加消毒步骤。8.3.3 清洗或更换过滤器(网)及其他部件时, 做好清洗或更换的防护措施,防止在清洗或更换过程中污染空调管道及室内环境。 A类环境过滤器的清洗和消毒应在清洗容器中进行,干燥后方可使用,不得在医疗用房内用自来水直接冲洗或用其他方式清洁。 B类环境更换过滤器前应对其进行消毒,拆下的过滤器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应按医用垃圾的规定处理,以避免造成传染病的传播。8.4 空调清洗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上岗。附录A (规范性附录)负压差检测方法A.1 仪器A.1.1 检测仪器应为读值分辨率不小于1Pa的微压计。A.2 方法和要求A.2.1 采样环境条件:在检测区

32、域所有门都关闭的条件下,应从平面上最里面的房间依次向外进行检测。A.2.2 采样要求:测点位于室中心,测点高度应距离地面0.8m,测孔截面应平行于气流方向,测点应选在无涡流无回风口的位置。附录B (规范性附录)新风量换气次数、总风量换气次数检测方法B.1 原理B.1.1 在机械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根据系统服务区域的室内有效容积,便可得出新风量换气次数结果。B.1.2 在机械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

33、过测量送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送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送风管,每个送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送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风量。根据系统服务区域的室内有效容积,便可得出总风量换气次数结果。B.2 仪器B.2.1 标准皮托管:Kp=0.99±0.01,或S形皮托管:Kp=0.84±0.01。B.2.2 微压计:精确度不低于2%,最小读数不大于1Pa。B.2.3 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不大于0.1m/s。B.2.4 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不大于1。B.2.5 测距仪:最小刻度不大于0.01米。B.2.6 卷尺:最小刻度不大于0.01米。

34、B.3 测点要求B.3.1 检测点所在的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B.3.2 圆形风管测点位置和数量: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圆形风管点数见附表B.1。直径小于0.3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附表B.1 圆形风管测点数风管直径m环数个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11248122381223341216B.3.3 矩形风管测点位置和数量: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矩形(最好为正方形),各矩形中心即为测点。矩形风管测点数见

35、附表B.2。附表B.2 矩形风管测点数风管断面面积m2等面积矩形数个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12×24143×39493×4129164×416B.4 测量步骤B.4.1 测量风管检测断面面积(S),按附表B.1和附表B.2分环/分块确定检测点。B.4.2 皮托管法测定新风量/总风量换气次数测量步骤如下:B.4.2.1 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B.4.2.2 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的全压测孔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应超过10°,测量出各点动压(Pd)。重复测量一次,取算数平均值。B.4.2.3 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送风温度(t)。B.4.2.4 用尺、测距仪测量房间总体积和室内物品的总体积。B.4.3 风速计法测定新风量/总风量换气次数测量步骤如下:B.4.3.1 按照热电风速仪使用说明书调整仪器。B.4.3.2 将风速仪放入新风管/送风管内测量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B.4.3.3 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送风温度(t)。B.4.3.4 用尺、测距仪测量房间总体积和室内物品的总体积。B.4.4 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B.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