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血浆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恶性血液病血浆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恶性血液病血浆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恶性血液病血浆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09-08-04 09:42:00     编辑:studa20                       作者:刘瑞萍 李强 刘琨 陈曲波 张秀明 李达【摘要】  目的:研究血浆腺苷脱

2、氨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恶性血液病组、健康对照组、良性血液病组的血浆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的活性;动态测定部分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ADA 变化。结果:恶性血液病血清 ADA 活性明显增高,以淋巴系肿瘤显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血浆 ADA 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恶性血液病初治或复发时,血清 ADA 活性普遍增高,且与部分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肿瘤细胞数量相关,动态测定 ADA 活性可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和判断疗效的指标。 【关键词】  血液病;腺苷脱氢酶;临床动

3、态检测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是嘌呤核苷代谢的重要酶,近年研究发现 ADA 与恶性血液病,尤其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我们对 2006 年 10 月至 2007 年 1 月住院的 95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浆 ADA 的动态测定,以探讨其活性与病情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了解与判断病情的辅助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组加对照组共

4、 142 例,男89 例,女 53 例,年龄在 1872 岁,平均 38.5 岁。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25 例,男 13 例,女12 例,年龄在 2048 岁,平均 32 岁;良性血液病患者 22 例,男 13 例,女 9 例,年龄在 2852 岁,平均 36 岁,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 例,缺铁性贫血(IDA)7 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4 例,慢性病贫血(ACD)3 例等。    患者组:95 例,男 53 例,女 42 例,年龄在 1872 岁,平均 43.5 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8

5、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7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8 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7 例,多发性骨髓瘤(MM)15 例,恶性淋巴瘤(ML)13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8 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7 例。上述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中诊断标准。    1.2    血浆 ADA 测定方法    患者晨起空腹抽出静脉血 3 mL 肝素锂抗凝送检,以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分离血浆,采用日本岛津公司 M

6、odular PI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每日定标质控,结果真实可靠。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恶性血液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良性血液病间比较,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等均采用 t 检验;所有的数据均采用 SPSS 11.0 软件包进行处理,P <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5 例

7、健康体检者血浆 ADA 活性:(11.25±5.53)U/L;恶性血液病患者及良性血液病患者血浆 ADA 活性见表 1。    由表 1 可见,淋巴系肿瘤 ALL、CLL、MM、ML 组患者血清 ADA 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 0.01);髓系肿瘤除 AML、CML 血清 ADA 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 0.05)外,MDS、MPD、APL 等血清 ADA 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良性血液病血清 ADA 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8、0;  ADA 活性与病情的关系:我们动态测定了部分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ADA 变化,结果见表 2,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血浆 ADA 活性明显降低(P < 0.01)。    3    讨    论    腺苷脱氨酶是嘌呤核苷分解代谢过程中关键作用的酶,主要存在于胸腺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参与核酸分解代谢与细胞免疫,ADA 在胸腺细胞和淋巴细胞中含量较高,尤以 T 淋巴细胞活力最强,随淋巴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酶活力逐渐下降。&#

9、160;    09-08-04 09:42:00     编辑:studa20    我们通过对 95 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动态检测,发现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LL 等)与 MM、ML 等血浆中 ADA 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以急慢性淋巴细胞最为显著,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3,而髓系肿瘤中除 AML 外,APL、MDS 及 MPD 患者血浆 ADA 水平无明显升高;AL、MM、ML 治疗前后血浆ADA 活性差异明显,治疗后 ADA 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部分恶性血液病A

10、DA 活性的高低与外周血肿瘤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推测外周肿瘤负荷与 ADA 活性也呈现一定相关性;这些结果充分表明,血清 ADA 活性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性、恶性血液病及辅助判断病情的变化。    恶性血液病血清 ADA 活性明显增高,以淋巴系肿瘤显著,并且恶性血液病有与实质性脏器不同的解剖生理特征,我们分析可能与以下方面因素相关:肿瘤细胞产生、分泌过多的 ADA。说明部分恶性血液病外周血肿瘤细胞的数量可能是导致 ADA 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血液恶性肿瘤细胞在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并随血液浸润至全身器官,破坏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使组织细胞坏死,细胞内 ADA 释放。造

11、血干细胞的缺陷而致 ADA 蛋白质产生和修饰异常。Bertil4认为 ADA 水平增高是病态造血的一个标志。肿瘤细胞的浸润和化疗、放疗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使 ADA 的清除减少。易感染。恶性血液病可由于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减少、质量的异常以及化疗、放疗后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感染。以上各种情况可单独亦可协同成为 ADA 活性升高的原因2,3,5。    恶性血液病初治或复发时,血清 ADA 活性普遍增高,且与部分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肿瘤细胞数量相关,说明血清 ADA 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内瘤细胞的负荷,它随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动态测定 ADA 活性可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和判断疗效的一个参考指标。【参考文献】  1张之南, 沈悌.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73-3802石庆之, 杨碧云, 华建媛. 恶性血液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J. 实用癌症杂志, 1998, 13(1):42-433罗时文, 邹国林, 沈静娴, 等. 癌症病人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J. 癌症, 1995, 14(1):30-324BertilE, Glader, Karen, et al. Elevated red cell adenosine deaminase activity; a 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