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答题攻略(精选.)_第1页
名著答题攻略(精选.)_第2页
名著答题攻略(精选.)_第3页
名著答题攻略(精选.)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名著答题攻略考题类型1:文学常识题(1)题型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名著作品、作家、国籍、代表作以及主要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2)考题举例的小说( 2007年广东省卷)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3)答题思路从上面的考题举例可以看出,文学常识题考查的比较简单,只要熟记名著作品、作家、 国籍、代表作以及主要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即可解答。考题类型2:情节概述题(1)题型分析此类题要求简要概述所选文段的情节或主要内容,或概述所选文段以外的相关情节或主要内容。(2)考题举例(2013年广东省卷)A选文中的“同伴”是谁? B选文中“可怕的实情”具体指什 么?(2013年广东省卷)联系原著,说

2、说 B选文中汤姆为什么会感到既“高兴”又“后 悔”?(2014年广东省卷)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3)答题思路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对本书每部名著中“内容全解”的内容进行记背,这部分内容将每 部名著中的重要情节都展示了出来,并且把每部名著中同一人物的主要事迹及与之相关的主要情节概括出来,归纳在一起,同学们在熟读之后并融会贯通就能轻松应对此类考题了。从上面的考题举例可以看出,情节概述是广东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的重点,情节的勾联考查是热点,如2011年考查的是鲁滨孙“四次出海”的情节勾连。2012年考查的是“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勾连。2013年考查的两道题均为情节概述题,考查的是“杀人

3、事件”的情 节勾连。2014年考查的是“三借芭蕉扇”的情节勾连。解答此类题同学们一定要熟悉名著 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特别是关系到人物命运和生死转折的情节,另外课本附录中“名著导读”的内容和课本中所选取的名著情节和篇目也要特别注意,这些情节往往就是命题者作为情节勾连的对象。考题类型3:人物形象题(1此类题主要考查:结合选段外的内容, 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或对人物进行评价 等。结合选段中具体的人物描写和情节描写, 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对人物进行评 价等。(2)考题举例(2012年广东省卷)B选文中“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的汉子是谁?联系水浒传,另举两例说说他的性格有哪些特

4、点?(2014年广东省卷)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3)答题思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选段中的具体人物描写和情节描写,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014年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对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 握;其次要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 写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可以熟读本书每部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将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都做了详尽的叙述,同学们熟读后对此类题的解答会有很大帮助。2014年广东中考题解答如下:a.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

5、“老人家”,b.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c.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d.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解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要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来回答)第类题的答案模式:性格特点+体现相关性格特点的选段内容答题注意事项:要求结合选段的具体语句或内容来分析的问题,在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去组织答案,注意要结合选段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否则解答是不完整的。第类题 要求结合选段以外的其他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2009、2012年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回答这一类问题首先要熟悉名著中

6、关于这个人物相关的情节,这是答题的基础,其次还应注意针对不同的性格特征来列举具体情节。同学们可以熟读本书每部名著中 “内容全解”和“人物形象”的内容,把两者相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的解答此类题了。2012年广东中考题解答如下: 这个人是青面兽杨志。杨志精明能干,谨慎小心。例如在押送金银担的路途上,他多次变更出行时间, 与吴用等人相遇时小心探问。他刚愎自用,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粗暴,例如他在赶路时对下属轻则骂,重则打。第类题的答案模式:性格特点(要注意全面)+体现性格特点的相关具体情节内容考题类型4:艺术特色(语言特色)颍(1)题型分析这类题要求赏析语言特色及其写作手法等。赏析语言特色题有:要求对名

7、著选段中的语言进行鉴赏;要求分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要求赏析某个句子的语言美等。(2)考题举例( 2007年广东省卷)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2009年佛山卷)结合A段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灌”可否换为“喝” ?为什么?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 2009年佛山卷)选文B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雨后的景色?(3)答题思路名著阅读中的语言特色鉴赏题与现代文阅读中的语言特色鉴赏题的答题要求是相同的,同学们可以参见下面的解题方法;在复习的时候也要熟读本书每部名著中“艺术特色(语言特色)”的内容。解题方法:类型一语句赏析1 .找出或选定符合

8、要求的语句、语段。从分析修辞作用入手品析语言表达效果2 .选取品析语言角度 从品味动词、形容词入手分析语言表达效果 从赏析描写语句入手分析语言表达效果3 .答题规范用语(1)常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生动性: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深入浅出、委婉含蓄;深刻性: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寓意深刻。简洁性: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2)常用修辞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事物的x x特点);拟人(把XX拟人化,生动形象写出事物X X特点,使事物富有生命力);夸张(强调、突出了事物的X X特点);排比(增强句子语气,使句子气势磅礴);设问(自问自答,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4 .描写手法作用环境描写作用:(1)

9、渲染XX气氛;(2)衬托XX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XX描写, 突出表现了人物的XX特点,深化了XX的主Io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X X ,突出表现了人物的X X特点,深化XX的主题。5 .典型例析(1) (2007年广东省卷)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答案:示例一 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 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示例二 老舍的语言充满感情、细致准确、生动形象。如“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这 些心理描写

10、,十分切合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示例三 老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用拟人手法描写车子,把车写得很有感情, 好像成了又一个祥子,也和祥子一样愉快,一样积极,一样强健有力。又如把拉车比为“骑 着名马”,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祥子拉自己车的感受。类型二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1 .答题技巧此题一般有固定的答题套路:动词生动表现出人(事) 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 XX 事物XX情态),表现了人物XX的心情。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 X X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X X的心情。(1)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 即运用了

11、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 进行检验。(2)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瞻前顾后,审读语境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 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 答案就在 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不是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句子中

12、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 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 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 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 以对全文的理解 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2 .典型例析(2009年广东佛山卷)结合A段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灌”可否换为“喝” ? 为什么?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点拨:此题实际是考查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答案

13、示例:不能换。因为这个“灌”字生动地写出了在炎热的天气下,祥子又热又渴, 水喝得非常急、非常多的情态。考题类型5:体验看法题(1这类题要求能根据文段情节并结合作品内容,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 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等;或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情节,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看法等。( 2)考题举例(2010年广东省卷)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2011年广东省卷)根据选文,“我”对荒岛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到惬意?如何看待这种惬意?( 3)答题思路解答体验看法类题目时,要在了解作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作品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明地回答。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借助情节和内容的分析理解,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目的,从而概括出主题思想。联系写作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挖掘出主题。通过分析人物的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主题。掌握一定的归纳方法后,同学们在学习时还要熟读本书每部名著中“内容全解 ”和“ 体验看法 ”中的内容,对解答此类题会有很大的帮助。第题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孙大圣的桀骜不驯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 “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则说明孙大圣虽然本领高强,但是最终还是受制于如来佛。然后再来谈启 示: 我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