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1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2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3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4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练习1姓名(一)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里的“子”指的是,他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3 、这三个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谈了,谈了,谈了。(二)日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 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 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 ,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出自孟子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 译文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

2、,每天都要偷他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正确,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其:或:是:损:已:非义:2.下列对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请损之A. 都相同B. 相同相同C.相同相同D. 都不相同3.翻译下列句子。是非君子之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3、苗则槁矣。1. 解释横线前面的字的意思:1( 1)谓其人曰,谓_( 2)其子趋而往视之,趋 _2. 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 1)宋人有悯其苗之(A )不长而揠之(B)者之( A ) _之( B ) _( 2)其子趋而往视之之 _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 2)苗则槁矣 _4.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四)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释:放下。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冀:希望。一、下面这句话,哪种读法是正确的?1、因释 /其耒 /而守株,冀复/得兔。 ()2、因 /释

4、其耒 /而 /守株,冀 /复得兔。 ()3、因 /释其耒 /而守株,冀 / 复/得兔。 ()二、“宋人有耕者”中的“者”的意思是“ 的人”,现代还有很多包含“者”的称呼有这种意思,如“记者”,请你再写出三个这样的称呼。三、理解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复”的意思是(),“笑”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四、这个故事讽刺了(五)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这是记载在山海经上的一个神话故事,请写出4 个表示神话故事的成语。2、解释文中的字的意思。逐走:入日:欲:未至:3、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2文言文阅

5、读练习2姓名(一)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一、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暮归,忘其牛。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二、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三、读了文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四、我们曾学过王冕的一首墨梅,请你将其默写出来。(二)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6、忘持度。 ”反而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一、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二、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匡衡勤学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一、这篇古文记叙了匡衡的几件事?你能概括地写出来。3二、这些事表现了匡衡怎样的精神?三、文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请写在横线上:四、请用一句话评价

7、匡衡。(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匆忙,表示时间很紧迫。契:用刀雕刻。惑:迷惑,不理解。1、说说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他俩配合得挺默契。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是吾剑之所以坠。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4、这个楚国人能把自己的剑捞上来吗?为什么?5、这个寓言故事的题目是,它包含着的寓意。(五)遇熊甲乙二人,偕行林中。忽见熊来,甲猱登树巅,乙僵卧地上。熊趋臭(嗅)

8、之,疑其已死,舍之而去。甲见熊去远,乃下。笑问乙曰: “熊问君何语?”曰: “熊告我云:勿交不义之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偕:( 2)乃:( 3)云:( 4)义:2、理解加横线的句子的含义。3、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感受写下来。4文言文阅读练习3姓名(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这篇文言文选自南朝编撰的世说新语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俄而:(2)骤:( 3)差:(4)未若: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白雪

9、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4、面对谢太傅的提问,兄子和兄女两人中,谁的回答好?为什么?5、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觉得谢太傅兄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筑:( 2)邻人之父:(3)暮:( 4)亡:2、理解句子的意思。(1)暮而果大亡其财。(2)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面对同一件事, 富人的儿子和邻居老人说了同样的话,富人家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5而怀疑邻居老人偷盗东西?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0、三)七步诗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1、把古诗补充完整。2、给下列字词注音。羹()漉菽()釜()3、本诗中,曹植巧比妙喻,用“豆”比喻,用“萁”比喻,“同根生”指。“相煎”指。4、本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是,形象地说明了。(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蜀之鄙有二僧_吾欲之南海 _顾不

11、如蜀鄙之僧哉_子何恃而往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 2 分)_3、作者分别举“贫者” “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_。(五)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 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 2)破之()2. 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6文言文阅读练习4姓名(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

12、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解释字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居:( 2)如入鲍鱼之肆肆: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二)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 解释加点字席而啖菱啖()欲以去热也去()2. 翻译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

13、不知以为知也。3.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不过。71.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曾子之妻之市听父母之教B.其子随之而泣今子欺之C.汝还顾反为汝杀彘2. 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婴儿非

14、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4.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四)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 “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 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4.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五)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字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2)宣王说之,廪食

15、以数百人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8文言文阅读练习5姓名(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1翻译下列句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二)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

16、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字义。晋平公问于师旷曰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何不炳烛乎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三)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9注:逆 :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

17、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四)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又

18、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字意。(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来概括。4“其人勿能应也” 。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10文言文阅读练习6姓名(一)楚有祠者, 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固然,本来的意思。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1解释字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 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