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的基本内容》_第1页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_第2页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_第3页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_第4页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电图的基本内容.脑电的历史 1875年Caton首次描记出动物大脑皮层的电位 1890年Back证明脑电活动是独立存在的 1912年Kaufman证明脑电是一种自发电位,并通过动物实验癫痫模型记录了癫痫放电 1924年Hans Berger首次使用头皮电极描记了人类的脑电活动 1936年以后随着脑电图技术的完善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脑电图的适应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如癫痫 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危重病人监测 睡眠障碍 脑死亡的判定. EEG是用来建立癫痫诊断的仅有的2种客观手段之一(另外是MEG,但不作为常规检查使用),可

2、以通过异常放电的表现确定癫痫发作的类型,有助于对局灶性癫痫进行定位。还有助于观察抗癫痫药物的有效性.脑电图的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 对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人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时,一般不应减药、停药,避免导致病情反复及可能出现的癫痫持续状态 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使EEG产生大量快波而影响判读,可在EEG检查前一天停药,而继续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 例外的情况是在进行外科手术前的癫痫源定位时,需要减药甚至停药以获得发作期EEG为目的,并非常规检查 .电极的安装 10-20国际标准系统. 在矢状位上以鼻根(Nasion)和枕后粗隆(Inion)作为基准 在冠状位以双侧

3、的外耳孔为基准,通过头顶正中点(Cz)的连线各分为两个10%和四个20%加以分割 以Cz为中心,在头顶形成数个同心圆,电极均匀放置并标记各电极的名称 在安放时左侧的F3为F7与Fz的中点,P3为T5与Pz的中点,右侧的F4与P4也以同样方法安放 . 前额区(Fp):位于双眼瞳孔的上方,其连线与鼻根部的距离占矢状位联线的10% 中额区(F):位于前额区和中央区等距离之点,各占矢状位连线的20% 中央区(C):位于鼻根与枕后粗隆形成的连线与双侧外耳孔形成的连线的交会点(即百会穴)旁开3cm. 顶区(P):位于枕区与中央区等距离之点,各占20% 枕区(O):位于枕后粗隆上方(占10%)并旁开各3cm

4、 前颞区(Ta):位于眼外眦与耳屏水平等距离之点 中颞区(Tm):位于外耳孔上方(距外耳孔的距离占双外耳孔连线的10%) . 后颞区(Tp):位于枕区与中颞区等距离之点 额中央(Fz):位于额部中线位置,距双侧中额区各3cm 中央(Cz):位于鼻根与枕后粗隆形成的连线与双侧外耳孔形成的连线的交会点(即百会穴) 顶中央(Pz):位于顶部中线位置,距离双侧顶区各3cm .导联耳极导联平均导联耳极导联平均导联1Fp1-A1Fp1-AVFp1-A1Fp1-AV2Fp2-A2Fp2- AVFp2-A2Fp2- AV3F3-A1F3- AVF3-A1F3- AV4F4-A2F4- AVF4-A2F4- A

5、V5C3-A1C3- AVC3-A1C3- AV6C4-A2C4- AVC4-A2C4- AV7P3-A1P3-AVP3-A1P3-AV8P4-A2P4-AVP4-A2P4-AV9O1-A1O1-AVO1-A1O1-AV10O2-A2O2-AVO2-A2O2-AV11F7-A1F7-AVF7-A1F7-AV12F8-A2F8-AVF8-A2F8-AV13T5-A1T5-AVT5-A1T5-AV14T6-A2T6-AVT6-A2T6-AV15T7-A1T7-AVT7-A1T7-AV16T8-A2T8-AVT8-A2T8-AV17Pz-A2Pz-AV18Cz-A2Cz-AV18导联16导联单极导联

6、.导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纵联Fp1-F7F7-T3T3-T5Fp1-F3F3-C3C3-P3P3-O1Fz-CzCz-PzFp2-F8F8-T4T4-T6Fp2-F4F4-C4C4-P4P4-O2O2-O1O1-T5横联A1-F7F7-F3F3-FzFz-F4F4-F8F8-A2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Fp1-Fp2O1-O2环联O1-T5T5-T3T3-F7F7-Fp1Fp1-Fp2Fp2-F8F8-T4T4-T6T6-O2O2-O1Fz-F7F7-F8F8-FzCz-T3T3-T

7、4T4-CzFz-CzCz-Pz纵联Fp1-F7F7-T3T3-T5Fp1-F3F3-C3C3-P3P3-O1Fz-CzCz-PzFp2-F8F8-T4T4-T6Fp2-F4F4-C4C4-P4P4-O2横联A1-F7F7-F3F3-FzFz-F4F4-F8F8-A2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环联O1-T5T5-T3T3-F7F7-Fp1Fp1-Fp2Fp2-F8F8-T4T4-T6T6-O2O2-O1Fz-F7F7-F8F8-FzCz-T3T3-T4T4-Cz18导联16导联双极导联.脑电图的基本内容频率波幅波形位相出

8、现方式出现部位生理反应性.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频率(次/秒,HZ) 频带:,额部(少量) 频带:4-7HZ,颞部(少量) 频带:8-13HZ,顶枕 频带:14-17HZ,额 频带:18-30HZ,额、中央 频带:30HZ,额,前中央 14HZ波可统称波或快波 这些频带均可见于正常人。.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波幅(微伏,V) 低波幅:25微伏 中波幅:25-50或25-75微伏 高波幅:50(快波)或75微伏 一般常用的定标为1mm1 V.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波形 1 单型波 正弦样波:上升支及下降支光滑对称。正常波、波、波的主要波形,波也可以为正弦样波 棘波:上升支陡峭,下降支稍有坡度,周期小于80m

9、s,纸速为30mm/s时小于2mm 尖波:波形与棘波相似,时限80-200ms。棘波和尖波为异常波,最常见于癫痫,但不能称之为癫痫波。 三相波:频率常为2-3Hz,常见于代谢性脑病。 波:出现于注视复杂图形时,常位于枕部,3-5Hz,高波幅的正相三角波,闭目时消失。 .2 复合波 复形波:波上重叠有或频带内的小波,常见于皮层下病变。 复合波: 棘(尖)慢波综合:由一个棘(尖)波与一个2-5Hz的慢波组成。异常波。 多棘慢波综合:一个以上棘(尖)波与一个慢波组成。异常波。 K-综合波:一个高波幅1Hz左右的慢波。继之以12-14Hz节律,出现于深睡中。 手套型波:睡眠中额部最后一组睡眠纺锤组成,

10、其最后一个波为6-12Hz,类似手套之拇指,其前方的睡眠纺锤相当于其它各指。也可见于锥体外系疾患。含义有争议,目前的脑电图分析中,已很少提及。 梳型节律:7-11Hz,中央区明显,为正常节律。.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位相 同步或同时相 负相(阴性) 正相(阳性)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出现方式 波:单个形式出现 活动:数个相邻的波有相似之处时称为活动。 节律:3个以上相同波连续出现。按持续时间分短程(3s)。 散在:单个波的形式无规则的出现。 偶见:在全部描记中仅出现1-2次。 周期性:某种脑波有规则的间隔反复出现。 同步性或非同步性 爆发性:某种脑波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并突出于背景活动。 高度失率:异常波既不对称也不同步。.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出现部位 广泛性:遍布两侧半球各区,基本对称。 弥散性:遍布两侧半球各区,无对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