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流线组织一 总体原则1, 立体组织通过基地地形基面的立体设计,各种交通流线分置于不同的基面标高,从而使 得各种流线相对分离,通过自动楼梯进行垂直连接,共同构筑高效率的新型立 体交通枢纽。2, 步行优先步行和机动车分流;步行活动空间占据主导的空间位置,并不受车辆干扰; 对机动车采取单向交通组织,并合理引导其活动范围,简化核心区内部交通关 系;出租和社会车辆置于地下,地面留给步行者和公共交通,优化高铁核新区环境 品质;3, 无缝换乘无缝换乘体现在几个方面 :在满足工程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换成距离。 在本案中, 联系较为密切的 交通设施之间布局采用相对集中的布置方式:高铁、地铁毗邻布局,公交
2、分置两 侧,出租和社会停车结合高铁车站地下空间设置,从而高铁、公交、地铁设施之 间的换乘可以迅速完成。借助地下空间和局部空中连廊的方式, 减少换乘中转环节, 采用最直接的换成 路径。在米标高设置空中连廊,高铁出站乘客可以直接通过连廊换乘公交设施; 地铁 1 号线、地铁 3 号线在展厅层付费区采用直接的换乘通道予以连通,不出站 即可达成 1、3 号线之间的换乘;同时 1、3 号线地下换乘通道布置在高铁出站大 厅下方,高铁出站人流可以直接通过出站口处的电梯到达换乘通道,完成与地铁之间的便捷转换。4, 多路径选择交通设施间的换乘采用多模式多途径的方式,提升转运效率,并分流换成路经上的人流量,提升换乘
3、效率。二 交通设施布局1, 高铁车站根据铁道部设计院的初步设计,高铁车站采用“站下式”的模式:候车在地面层,站台在二层。进出站交通组织采用“中进边出”的模式:进展口设置在站房中部,出站口在站房西侧设置。主导出站标高设置在地面层,在米标高设置绿 色出口,出站后通过空中连廊可到达公交车站以及长途客运站。2, 地铁根据标书以及前期相关研究, 地铁 1 号、3 号线分列高铁线两侧布置。 地铁进 站通过下沉广场可以直达展厅。3, 公交站场设置东西两处公交站场,东侧站场负责南部城市区域的公交车到发交通,西 侧站场负责北部城市区域的公交到发;西侧公交站场的车流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公交车沿着辽河路右转
4、进入核心区,顺着主广场西侧道路南行,继续右转到达公交站场,出站直接右行 转到常新路。东侧公交站场的进场车辆由长江路左传进入,上下乘客后右转通过主广场东侧道路北行直到辽河路口,继续右转上长江路。4, 长途客运北站长途客运站主要负责发送苏北地区的人流, 考虑到交通流线的便捷组织, 并结合与高铁之间的客流实际联系密切度,经过多方案比较,本规划认为长途客运北 站与高铁站房相对独立设置更为合理。为了方便进出交通并减少对高铁站前主广 场的干扰,位置确定在核心区的西北侧。另一方面,长途客运站停车区域充分利 用了地铁 1 号线的地面空间,土地利用更趋合理。把长途客运站房设置在高铁的北侧, 还可以简化核心区内部
5、的交通体系, 进出 站的车流通过“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直接在辽河路以及常新路上独立展开, 以最简洁的途径连接龙江路高速入口。由于进出车辆不经过高铁站前主广场,因 而可以减少核心区交通流线间的交叉和干扰。5, 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停车为提升站区环境品质,最大程度的减少步行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借鉴国外 先进高铁车站的经验,规划把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活动范围置入地下,上下客及 停车均在地下空间进行,保证了地面空间的环境品质,下车的客流可以通过垂直 自动楼梯直接到达候车大厅入口。6, 自行车停车为维护站区环境品质, 自行车停放结合地下空间和绿化空间进行。 分置东西两 侧,进出主要通过长江路和常新路设置的
6、自行车道完成。不至于干扰高铁站前环 境品质。三 交通组织及换乘设计1,高铁进站公交- 高铁公共汽车停靠在高铁站房北面珠广场东西两侧,乘坐公交到达的乘客,下车后 通过地面步行通道直接到达站房主入口;大巴停靠站场设置在高铁站房北面主广场西侧,毗邻西公交站场。通过大巴到 达的(团体)乘客,下车后通过地面步行通道直接到达高铁站房主入口。长途客运北站设置在核心区北端主广场西侧, 通过长途汽车到达的人流可以沿 步行通道直接到达高铁站房主入口,也可以在客运站门厅处下到米标高,通过地 下通道穿越下沉广场,然后通过自动楼梯到达高铁站房;地铁 - 高铁经过高铁核心区的地铁线有两条: 1 号线和 3 号线,两条线于
7、高速铁路南北两 侧平行布置,地铁站厅设置在标高。通过地铁到达的乘客,进入高铁站房有两条途径,一是出站厅进入旁侧的下沉 广场,然后通过自动楼梯先上到米标高休闲广场,之后继续通过自动楼梯到达站 房主入口;另一种途径是通过 1/3 号线绿色换乘通道,在站房门厅两侧主楼梯处 出站,通过主楼梯直接上到高铁站房主入口,然后购票候车。出租车/ 社会车辆 -高铁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车及上下客区布置在地下层, 上下客区均有自动楼梯直达 地面层,乘客下车后可以直接通过下客区附近的自动楼梯上到地面高铁站房主入 口。为方便管理以及地下交通流线的组织,出租车和社会车辆进出口分置,并对通 行方向实施单行控制,出租车入口开向
8、核心区东侧长江路,出口开向核心区西侧 的常新路;社会车辆入口设置在站前广场西路,出口设置在站前广场东路。出租车自长江路左传进入地下空间,到达站房地下层环线后左转,在下客区停 靠后继续前行到达上客区待客,也可直接前行再右转进入车库,或者继续前行右 转并左转后驶出地面到达常新路出口。社会车辆自站前广场西路进入地下空间,左传行至下客区,放下客后可以前行 继续左转通过站前广场东路驶出地面离开,也可前行右转进入社会车辆停车库, 停放车辆后通过自动楼梯直达地面高铁站房主入口。自行车- 高铁自行车停车分布在高铁站房东西两侧,西侧停车场置于地下一层,东侧停车场 采用覆土建筑形式,结合绿化景观置于起伏草坡之下。
9、通过自行车到达的人流,停放车辆后直接通过步行通道到达高铁站房主入口步行乘客步行到达的乘客,进入高铁站房有两种途径:其一为直接通过主广场南北大平 台到达高铁站房主门厅;第二条路经是首先进入下沉休闲广场,然后通过自动楼 梯到达直接到达站房主入口。2,高铁出站高铁- 公交高铁出站换乘公交有三种途径可以选择:地面途径、地下途径和空中途径。地面途径:出站后沿着地面步行通道直接到达站房东西两侧的公交车站、大巴 车站以及长途客运站;地下途径:出站后借助自动楼梯经过站前下沉广场进入地下通道,通过地下通 道可以直达公交站场和长途客运站;空中途径:高铁下站乘客通过出站电梯下行到米标高出站,穿过高铁结构空间 后上到米标高直达空中连廊,通过空中连廊到达公交车站。由于后两种途径与地面道路呈立体交叉方式,因而换乘行为可以不受地面车辆 的干扰直接到达公交车站。通过路径的立体化,还可以塑造生动的景观体验,并 提升核心区的景观活力。高铁 - 地铁自高铁出站的乘客换乘地铁有两种选择:一是出站后直接通过下沉广场到达地 铁站厅,购票进站;二是通过出站大厅出口处的自动电梯下到地下 10 米标高的换 乘大厅,购票后直接进入地铁 1/3 号线绿色换乘通道。高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型车辆考试题库和答案
- 2025年山东航空考试题目及答案
- 罗琳在哈佛大学演讲稿
- can总线 常用协议书
- 2025年永顺护理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稿
- 对自己负责的演讲稿
- 我为集体演讲稿
- 2025年宿州科四考试题型及答案
- 小班音乐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开火车(2025-2026学年)
- GB/T 7064-2017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
- GB/T 40356-2021厨用刀具
- GB/T 304.9-2021关节轴承第9部分:通用技术规则
- 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
- 专业分包合同审批表
- 第五讲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流变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91987
- 犬的训练课件
- 《可爱中国我的家》地方思政课
- 南头竣工报告1验收报告
- 幼儿园禁毒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动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