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交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2.体会意思相同的加点字的文言用法和现代用法。3.品味时间语的对比用法,并能选择一种体验进行仿写。4.参考修改材料,具体说说修改作文的方法。5.积累古人关于年龄的称谓。重点难点1.交流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2.体会时间语的对比用法;掌修改作文的方法。3.积累古代的年龄称谓。课时安排2课时1.感知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体会意思相同的字的文言用法和现代用法。3.品味时间语的对比用法,并能选择一种体验进行仿写。1.把握人物的思维过程。2.掌握意思相同的字的不同用法及时间语的对比用法。一、交流平台1.激趣谈话,导入话题。导语:同学们,语文
2、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通过学习学会思维,反过来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你能结合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处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吗?2.师生交流,深入探究。示例:生1: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生2: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
3、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师总结:通过推测孙膑和船长的思维过程,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分析当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是解决问题应该遵循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之道。3.练习体会其他课文。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人物的思维过程,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体会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词句段运用(一)1.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给出的六组词语,学生齐读词语,初步感知。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问其故
4、 缘故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2.分组讨论,品味词语,交流展示。交流后明确:每一组词语中,左边的是文言文,右边的是现代汉语,但加点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坚”的意思都是“结实,硬,不容易破坏”;两个“应”的意思都是“回答”;两个“道”的意思都是“路”;两个“故”的意思都是“缘故,原因”;两个“复”的意思都是“又,再”;两个“守”的意思都是“防卫,守卫”。3.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给出的两个句子,学生读句子,并思考加点的部分。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
5、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思考:上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运用了时间语的对比,却并不矛盾,你知道原因吗?交流后明确:第一段话中,因为大家都担心孩子,急切地盼望孩子早点儿浮上来,因此短短的“四十秒钟”在他们看来也是极为漫长的。第二段话中,“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渐进,但相对于人类上亿年的历史来说,好像就是一转眼的事。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它之所以变慢或变快、变长或变短,完全取决于人的心理期待。一般来说,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情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4
6、.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示例: 好朋友转学去外地了,我每天都思念着她,明明只分开了几个月,却像是过了好几个世纪。 六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他忆起往昔的情景,却如在昨日。5.指名朗读仿写的句子,写得好的句子,教师可抄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一下。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这节课我们交流了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对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词句段运用”中的部分内容,分析了意思相同的字的文言用法和现代用法,并体会了时间语的对比用法。整节课下来,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满满。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1.参考修改材料,具体
7、说说修改作文的方法。2.理解古代对年龄的称谓。1.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2.理解古代年龄称谓的意思,并拓展积累。一、词句段运用(二)1.谈话引入。过渡:“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才能出佳品。请读一读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作文的材料,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2.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三题中给出的材料,点拨、归纳。明确:这是叶圣陶先生修改的肖复兴的作文一张画像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作了仔细的推敲、修改的。他所作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如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等,用词
8、更准确。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圣陶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圣陶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圣陶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作文中写“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圣陶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
9、也符合实际。(3)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长句变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4)调整段落。叶圣陶把“管他厉害不厉害”一段接到了第2自然段后面,把“我立刻紧张起来”一段接到了第5自然段后面,这样一来段落衔接更紧凑。(5)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如作文中将“像”写成“象”,叶圣陶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或增删标点等。3.引导学生试着用上述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品。
10、二、日积月累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过渡: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人们关于年龄的称谓这一细节也彰显着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教材中表示不同年龄的称谓,体会其含义。2.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本中关于年龄的称谓,思考古代人称谓年龄的习惯,教师进行讲解。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花。常比喻少女。出自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因此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表示已经
11、成人。而立:指人三十岁。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不惑:指人四十岁。出自论语·为政。“不惑”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指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来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古稀:指人七十岁。出自唐代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期颐:指人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3.引导学生积累更多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预设:其实在古代还有很多表示年
12、龄的称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多搜集一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兴趣。·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指包裹婴儿的带子;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垂髫:指38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指幼年儿童,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4.引导学生识记、积累、运用。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小结: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并总结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积累了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希望大家能够把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真正消化、吸引。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进行积累。
13、教学要求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学习并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掌握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重点难点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掌握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教学课时1课时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学习并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掌握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多媒体。一学习“交流平台”1.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课文
14、时,我们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小组交流:在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引导交流。(出示多媒体)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展示其思维过程吗?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多媒体)田忌赛马
15、齐威王: 上 中 下田忌: 下 上 中胜利教师小结:学习课文田忌赛马时,可以了解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孙膑先分析了当时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的马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获得整体的胜利。由此,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
16、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当时,横木上的孩子心惊胆战,如果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孩子一紧张,很可能就会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从常理来看,孩子肯定没有勇气跳进海里,只能用枪逼迫。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果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多媒体)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道旁李道路溺而不返返
17、回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2)练一练,学运用。(出示多媒体)誉之曰吾矛之利年九岁当极明邪失汲道揠苗助长狐假虎威至之市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出示多媒体)誉之曰:赞誉吾矛之利:锋利年九岁:年龄当极明邪:明亮失汲道:迷失揠苗助长:禾苗狐假虎威:假借至之市:集市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多媒体)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
18、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a.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会到什么?b.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小结: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后,他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来说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和不安。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a.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会到什么?b.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小结:“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既漫长,又过得
19、很快。(2)练一练,学运用。小组交流: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说当时的情况。 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小结。3.学习修改作文。(1)谈话引导: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完后,说说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修改方法。(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4)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a.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b.把“书皮”改“课本的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c.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
20、悄”,这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d.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a.“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有声音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准确。b.作文中“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将其删掉,并将前句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a.“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一句有些啰唆,叶老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b.把“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简洁多了。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a.叶老把“上课了”改为“上课铃一响”。因为“上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上课铃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代理商合同
- 室内装修工程劳务承包协议书
- 转让店铺及招牌合同协议
- 配偶出轨协议书范本
- 运营合作协议合同书
- 车辆合作经营合同协议
- 无赏修路协议书
- 个人抵押车借款合同
- 超市退换货合同协议
- 轧花厂代加工合同协议
- 交通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水镁石行业供需形势与营销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中国国家博物馆》课件
-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 化学试题(含答案)
- 初中数学《轴对称及其性质》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基本情况信息表
- 购买机票合同协议
- 广西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中国空调清洗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蓄水池水池清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