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精)_第1页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精)_第2页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精)_第3页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一、 生产组织管理方面1 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是引发冒顶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统计,我矿6年中共发生9起采场冒顶事故,其中留下不规则矿柱空场法采场的事故占55.6%;房柱法采场的事故占33.3%;浅孔留矿法采场的事故占11.1%。2 顶板支护方法不合理采场工作面或大断面掘进,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是导致冒顶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当工作面附近的顶板岩石比较破碎,构造比较发育时,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极易造成顶板突然冒顶或片帮,引发事故。我矿发生的有人员伤亡的9次冒顶事故中,因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6次,占66.7%。3 浮石处理不当巷

2、道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距工作面10米以内,采场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采场顶板并不太高的情况下。浮石处理不当,排除工技术不熟练,检查不周,疏忽大意甚至没有检查,是造成冒顶伤亡事故的原因之一。浮石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浮石处理前对工作面顶帮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及浮石处理时站立的位置不当和排除工的技术不熟练等造成的。我矿505中段PD2采场就发生过一次因站立位置不当,排除工被处理后的浮石顺撬棍滑下砸伤的事故。4 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在矿井内工作时,由于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而使冒顶事故扩大化的事例常有发生。1999年8月,上坑金矿某民工在上山口出碴时,由于安全帽没系带,低头时安全帽落下,正好

3、被上山顶部顶板落下的一块浮石砸中头部而死亡。5 人员管理跟不上一是井下使用的新工人多,对井下作业环境不了解,又缺少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新老交替衔接不上,不能及时有效地“敲帮问顶”而引发事故。我矿2002年4月的冒顶事故,就是由于新工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处理顶板险岩时因站立位置不当而造成一人死亡。二是井下管理人员对顶板管理不重视,没有行之有效的顶板管理办法和监督约束机制,以致顶板管理松懈,无人员伤亡的小冒顶事故不断,有人员伤亡的冒顶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二、 物质技术方面1 松石检测技术落后“敲帮问顶”是一项灵活有效的松石检测方法,仍在各国沿用。但撬棍检查处理松石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资料表明,当

4、松石厚度大于0.4米,面积大于1.5平方米时,“敲帮问顶”已无济于事。外国一些矿山在使用“敲帮问顶”时,还同时使用如超声探测、红外线辐射检测等先进检测方法。我国的中小型冶金矿山受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大多数都是单纯使用撬棍来“敲帮问顶”,明显存在着松石检测不彻底及检测时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威胁等缺点。2 顶板处理技术不完善喷锚支护是预防冒顶事故的一项有效措施,它的施工工艺也比较成熟,本应在矿山中大量推广使用。但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小型冶金矿山却因各种原因没能使用该项技术,仍在沿用木支护等古老支护工艺,甚至不支护,使矿山顶板维护的有效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3 采矿工艺不合理我国的一些中小型冶金矿山特别是一些民办冶金矿山,采矿工艺不合理,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工艺缺陷。这些矿山由于缺乏采矿技术人员,采矿方法是从其它矿山或书本上生搬硬套来的,不能及时根据矿山的实际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采取相应的采掘技术,以致采场暴露面积、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