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空气》教学设计1_第1页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空气》教学设计1_第2页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空气》教学设计1_第3页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空气》教学设计1_第4页
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空气》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空气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课题内容在教材第2229页。本课题主要向学生讲述了空气的组成,以及空气中氧中、氮气和稀有气体所占的百分含量,以及它们的一些物理性质。本课题还通过讲述空气的成分使学生初步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并且向学生介绍了空气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4知道物理性质的概念,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5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简要说出造成空气污染的

2、原因以及如何防止空气污染。过程和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2通过教师着重讲解、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3通过观看多媒体等辅助学习资料,能更深刻的理解有关学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3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3空气的作用。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5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

3、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难点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2氮气和惰性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教学突破在讲解实验前,老师应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原理等;在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步骤的顺序和每一步操作的要领;最后,教师要结合试验提出探究性的疑问,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试验来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和实验的原理及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结合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际生活,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实验设备: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2有关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视频资料。学生准备预习

4、课题1的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通过列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现象引入新课。1跟随教师的讲述走进新课堂,开始思考新的问题。2运用视频资料讲述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2观看视频资料,产生兴趣,对空气的组成形成初步的认识。3演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并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3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4总结本课时的内容。4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一、导课(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用谜语引入本课主题: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离不开它。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呢?1兴致昂然,积极回答:

5、是空气。2提问:从刚才的谜语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大家是否了解它呢?2讨论,对空气作简单描述:它无色、无味,而且空气中有氧气。3导入新课:大家的描述都是正确的,但还不够详细、确切,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空气。(板书:第二单元 课题一 空气)3紧跟教师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空气充满在我们的周围,但是我们却看不到、闻不着、抓不住它,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又是谁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这个隐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呢?1积极思考,回答:因为空气无色、无味,所以我们很少注意并发现它;是法

6、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研究了空气的成分。2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对,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留意身边的物质,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说不定有一天你们也会发现一种新的物质呢。(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的实验)2听教师的讲述,受到启发和鼓舞。3讲述:空气既然对我们如此重要,那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结果。播放有关拉瓦锡的实验的视频资料,同时讲解:两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3观看视频资料,了解空气成分的最先测定者。4结合视频资料,强调其显示的就是拉瓦锡当时的实验装置,指出整个实验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条,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四种

7、现象?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1)汞变红。(1)因为汞在密闭的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某种气体发生了反应,所以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2)空气体积减少1/5。(2)空气中的某些气体与汞结合在一起了,所以空气的体积减少了1/5。(3)变红的汞银白色的汞氧气。(3)红色粉末经加热后又得到了银白色的汞和一种气体,而体积恰恰是1/5,那么说明这种气体就是空气中所减少的那部分,称作氧气。(4)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共给呼吸。(4)空气中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称作氮气。5提问: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5回答: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

8、气占1/5,氮气占4/5。6设置悬念: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空气中不仅含有氧气和氮气,还有其它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呢?6阅读教材,根据已有常识回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7过渡:现在,我们对空气的组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目前,人们能用实验的方法较精确地测定空气中的成分。下面我们就来依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板书: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听讲,思考实验将会涉及的原理及其会有哪些实验步骤。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边做演示实验边陈述

9、:下面请大家注意观看演示实验。首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作上记号;接着用弹簧夹夹好乳胶管,将乳胶管一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端连着木塞;然后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最后等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1观看教师的演示,归纳实验现象;(1)燃烧着的红磷逐渐熄灭。(2)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2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2根据实验现象,讨论,指出:(1)红磷能够消耗空气中某种气体。红磷熄灭说明空气中的这种气体已经被红磷消耗完了。(2)水面上升说明空气被消耗了一部分;而水面上升了1/5,说明被消耗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1/5。3小结实验:在刚才的实验反应中,红磷能够与空气

10、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新物质。反应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这说明了什么?3思考,回答:说明了红磷消耗是空气中的氧气,而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4引导: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大家思考:4进行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1)集气瓶中除了要放水外,还需要做什么?水的作用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1)集气瓶中除了放水外,在集气瓶上还应标上刻度,最好是五等分,这样有利于较直观的看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燃烧匙中的红磷是过量的,还是不过量的呢?为什么?(2)燃烧匙中的红磷应该是过量的,否则就不能够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这样测得的

11、结果就会有误,使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比实际值偏少。5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那么以此类推,我们是否也可以精确地测定空气中其它气体的含量呢?5对此作出肯定回答,但猜测成分较大。6讲述并过渡: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的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由此可见,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其中的氧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叫做纯净物。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并举例说明。(板书:三、纯净物与混合物)6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得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氮气、二氧化碳、氧

12、气都是纯净物;我们平时喝的桔子水就是混合物。7引导设问:既然空气是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组成空气的这些物质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反应呢?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三、纯净物与混合物)7思考,回答:它们彼此之间不反应;说明了组成混合物的多种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这样才能称作是混合物。8课时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还学会了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课本。8总结本课时的学,课后仔细阅读课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课。1走进新课堂。2承前启后,讲授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2通过联系实

13、际生活来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3讲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3学习有关空气的污染与保护的知识,增强保护空气的意识。4总结本课题教学内容。4复习本课题的内容。一、导课(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那么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1回顾,回答: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组成的。2导入新课:那么组成空气的这些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性质呢?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接着上节课来继续学习空气。(板书: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回答:氧气可以供人类呼吸,维持人类的生命。进入新课学习。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让学生思

14、考下列问题:(1)宇宙这么大,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呢?(2)为什么医生在抢救病人时会用到氧气瓶?(3)还有前面的实验中为什么红磷燃烧到一定程度就熄灭了呢?(4)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1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1)因为地球上有水和空气,所以有生命。(2)因为人呼吸需要氧气。(3)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完了,所以红磷就熄灭了。(4)说明了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维持生命。2补充指出:氧气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除了同学们总结的几点用途外,氧气还可用于化工生产、宇航事业等方面。2认真听讲,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氧气的用途。3提问:(1)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当红磷熄灭后,水

15、面上升了1/5,说明集气瓶中还有大约4/5的气体,即氮气。那么,这剩余氮气有什么性质呢?(2)假设氮气能够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还会继续上升吗?对照实验结果,这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思考回答:(1)说明剩余的氮气不支持燃烧。(2)如果氮气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还会继续升高;而实验结果是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就不再上升了,这说明了氮气不能溶于水。4讲述:氮气是一种化学性不活泼的气体,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氮气的性质及用途。4小组讨论:总结: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氮气的用途有防腐、制造化肥等。5讲解几种常见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由于

16、学生在日常生活对稀有气体的了解较少,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记忆这些气体的性质和用途)5认真听讲,识记几种常见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6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现在我们了解到,空气的组成成分有那么多用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6听教师讲述,在思想上受到启发。三、空气污染与保护(约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设问: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也在威胁着空气,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大家讨论一下。1小组讨论,总结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造成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排放会造成酸雨现象。2肯定学生的回答,播放有关空

17、气污染的视频资料。讲述:空气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污染了它就是在破坏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2观看视频资料,深刻体会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3讲述:如果我们现在还不来保护空气,那么也许有一天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了。希望大家从现在起要保护空气。3听讲,受到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4总结本课题教学内容。4配合教师总结,巩固所学。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研究实验学习了空气组成,并了解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还初步认识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同时也知道了保护空气的重要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会了一些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试验注意事项。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空 气课题一 空 气一、空气的组成拉瓦锡的实验:1汞变红2空气体积减少1/53变红的汞银白色的汞氧气4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氧气)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且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反应,各自性质稳定(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