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1)_第1页
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1)_第2页
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1)_第3页
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1)_第4页
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1)    】目的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位长臂石膏托矫形固定,必时配合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338例。结果经6个月16年随访观察,327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6.75%,11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3.25%,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

2、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Ulnar Divergent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MethodsThe elbows were flexed 90°, forearm supinated 90° and abducted 15-25&#

3、176;. Fixation was achieved with plaster or external fixator.ResultsOf the 338 patients followed-up (range =6 months to 16 years), 327(96.75%) had normal configuration and function. 11 patients (3.25%) developed cubitus varus deformity. No other complication was encountered.ConclusionManua

4、l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provides viable alterna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 with low complication. 【Key words】FractureElbowOrthodontics, corrective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较常见,各种方法治疗均能愈合,主问题是可能发生的肘内翻畸形、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因此,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关键是预防并发症。其中,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

5、折发病率最高,治疗最困难,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此作者设计了一套较为合理的非手术治疗方案,从1981年7月1998年12月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33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338例,男242例,女9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平均7.2岁。全组病例均经X线证实为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受伤至整复时间为8小时7天。全部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位长臂石膏托矫形外固定,其中117例由于骨折端极不稳定,无法屈肘90°位固定,则配合闭式穿针内固定后再行上述石膏固定。在整复前发现桡神

6、经损伤27例,骨折愈合后桡神经功能全部恢复。未发现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也未发现肘部血管损伤。部分病例来诊时肘部严重肿胀、青紫,甚至桡动脉搏动摸不清,皆立即用该方法治疗成功,治疗后桡动脉搏动可及,肿胀一般在35天内消退。部分病例来诊时X线片示远侧骨折端向后、内侧移位达2cm以上,应用该方法治疗均获成功。 二、治疗方法 对伤后7天以内的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无明显血管神经断裂表现者,均可采用该方法治疗。 令患者仰卧位,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血肿内局部麻醉,X线透视下直视进行。 (一)手法整复(以右侧髁上骨折为例) 1.助手握患肢近端,术者握患肢腕部,旋后位持续对抗牵引35分钟。 2.矫正侧

7、方和旋转移位:术者左手维持牵引,右手拇指置骨折远端内侧,余4指置近段外侧,相对挤压骨折端,右手适当旋转前臂予以配合。 3.两断端复位:术者左手持续牵引并适当下蹲,右手拇指转至尺骨鹰嘴后方前推,余4指环抱骨折近段后拉,同时左手徐徐使患肢屈肘,感到骨擦感时,骨折即复位。 (二)闭式穿针内固定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左手稳住骨折部,右手用自制封闭式钢针送入器持直径2mm钢针1枚,经皮刺入外上髁的后外侧,进针方向与肱骨干纵轴成45°角,将针推进到肱骨近侧骨折端内侧皮质,再推挤远侧骨块,使骨折断端互相嵌插。将针尾剪短,折弯后埋于皮下。 (三)矫形石膏外固定 骨折复位满意后,将肘关节屈曲

8、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用长臂石膏托固定。求石膏托够宽,一定包住肱骨内、外髁,不用内衬,内髁部仔细加压塑形,不留空隙,以避免远端骨块内倾。 (四)术后处理 石膏凝固后,行颈腕悬吊,立即开始握拳练习。1015天去石膏托开始肘关节伸屈活动。3周后拔除钢针开始自由活动。 结果 随访时间最长16年,最短6个月,平均7.8年。338例肘部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留有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者11例,占3.25%,未发现缺血性肌挛缩、感染等并发症。11例肘内翻畸形均为1986年以前治疗的病例。 讨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复位不良和固定不当是导致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

9、生的重因素1。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多自前下方向后上方,远端骨折片向后、内侧移位,前、外侧骨膜多被撕裂,而后、内侧骨膜多完整。完整的骨膜和软组织将作为连接的“铰链”来利用2。肘过屈位时可使后面的“铰链”紧张,同时可拉紧肱三头肌,而前方骨折部则形成挤压,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屈度越大稳定性越强。传统固定方法是肘过屈位固定,然而过屈位固定时肘内翻较为隐匿,不仅肉眼外观判断困难,而且X线片也难以判断,因此肘内翻发生率较高,同时在肘过屈位时,肘前软组织受压,肱动脉血流受影响,可导致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因而,有些学者采用伸肘位固定治疗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和缺血性肌挛缩发生率较低。但伸肘时

10、,骨折后部软组织“铰链”及肱三头肌处于松弛状态,尺骨鹰嘴紧压鹰嘴窝,远侧骨折块易旋转和移位,同时难以保持合适的滑车角。我们的治疗方法较好解决了以上矛盾。首先屈肘90°位,骨折后侧铰链有一定张应力,骨折面间有一定压应力,加上骨折面的锯齿形状,使骨折断面间产生一定摩擦力而较稳定。部分 骨折断面平坦或倾斜度较大,不能在屈肘90°位保持稳定者,配合应用闭式穿针内固定后再屈肘90°位石膏托固定较为稳妥。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位时,远侧骨折块外侧端上移与近侧骨折面外侧部挤压嵌顿,同时在内侧产生一个与外侧相反的运动,将内侧“铰链”拉紧,这

11、样“铰链”侧产生的拉应力和对侧产生的压应力构成一个利用“铰链”牢固固定的三点固定方法,既能保持骨折整复后的稳定,又能防止远侧骨折块的内侧倾旋,有效防止了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摘】目的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前臂旋后9°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

12、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该方法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有如下优点:固定后,肘前软组织不受压,肱动脉血流不受影响,可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发生;不但从整复固定方法上防止肘内翻发生,而且能在治疗中早期发现和及时矫正可能发生的肘内翻畸形;复位及时,固定位置合理,功能锻炼积极,肘部功能恢复较好;适应范围广。严重移位的所谓“超伸直型骨折”3和肘部严重肿胀不是该方法治疗的禁忌症,相反,应用该方法治疗不仅能成功,而且可早期解除骨折断端对其周围血管神经的压迫和刺激,防止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复位时,术者一手牵腕,一手握肘,手摸心会,操作轻柔,医源性损伤少;简便易行,可以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