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_第1页
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_第2页
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_第3页
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_第4页
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0102030)(简本)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2011 年 9 月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010-2030)主编部门: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本规划由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和解释。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年月日i目录第一章 总则 . 1第二章 城市抗震防灾总体要求 . 2第三章 城市防灾空间布局 . 3第四章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 . 4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抗震防灾 . 4第六章 城区建筑抗震防灾 . 6第七章 地震次生灾害防御 . 7第八章 避震疏散规划 . 7第九章 近期

2、建设安排 . 8第十章 规划的管理和保障 . 9ii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010-2030)条文目录第一条规划目的 . 1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 1第三条规划依据及模式 . 1第四条规划原则 . 1第五条规划性质 . 1第六条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 1第七条城市抗震防灾目标 . 1第八条规划所使用名词术语 . 1第九条总体设防要求 . 2第十条建筑物设防要求 . 2第十一条基础设施设防要求 . 2第十二条避震疏散技术指标 . 2第十三条总体思路 . 3第十四条市域抗震救灾协调 . 3第十五条防灾空间布局原则 . 3第十六条城市防灾空间布局 . 3第十七条防灾空间布局对策 . 3第十八条建设

3、场地选择要求 . 4第十九条交通系统 . 4第二十条供电系统 . 4第二十一条供水系统 . 4第二十二条供燃气系统 . 5第二十三条医疗系统 . 5第二十四条消防系统 . 5第二十五条通信系统 . 5第二十六条物资保障系统 . 5第二十七条在役建筑抗震加固与改造 . 6第二十八条城区加固改造的抗震防灾要求 . 6第二十九条次生灾害源的管理和监控要求 . 7第三十条防止、减轻次生灾害的规划措施 . 7第三十一条避震疏散场所层次 . 7第三十二条避震疏散场所的安全 . 7第三十三条避震疏散场所需求 . 7第三十四条城市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安排 . 7第三十五条中心疏散场所设置 . 8第三十六条疏散场所

4、和防灾据点改造安排 . 8第三十七条疏散道路安排 . 8第三十八条规划管理制度建设 . 8第三十九条城区建筑加固改造 . 8第四十条城市基础设施加固改造 . 8第四十一条次生灾害防御规划措施实施 . 8第四十二条避震疏散场地和据点建设 . 8iii第四十三条规划实施的协调和管理. 9第四十四条年度计划制定和实施保障. 9第四十五条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监督管理. 9第四十六条建立健全防灾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9第四十七条加强宣传培训,增强全民抗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9第四十八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城市抗震能力和水平. 9第四十九条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实施. 9第五十条规划实施宣传. 9

5、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010-2030)9第一条规划目的 本规划修编的主要目的:第一章 总则本次规划区位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20g 地区,规划人口达到大城市规模,抗震防灾 规划按照甲类模式进行编制。第四条规划原则(1)“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2)与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原则;(1)构建安全、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防灾保障型城市;(2)依托邳州市总体规划,落实城市防灾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城市用地,增强城市综合 抗震防灾能力;(3)合理安排城市新建建筑的抗震设防与在役建筑的加固改造,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 害及次生灾害;(4)合理安排避震疏散,为震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

6、顺利进行提供保障;(5)构建城市防灾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地震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立足于政策、管理、技术、规划、工程五位一体的城市抗震防灾体系,考虑设防水准地震 和特大地震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形成以政策为引导、以防灾管理为保障、以防灾技术应用为基 础、以工程抗震设防常态化建设为第一道防线、以合理的防灾空间布局和应急基础设施保障为 第二道防线的城市抗震防灾体系。第三条规划依据及模式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17 号)(5)市政公用设施

7、抗灾设防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 1 号)(6)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7)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8)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抗震防灾专业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617 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国家其他有关技术标准(14)建设部和江苏省其它相关规定(15)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规划模式:(3)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因地制宜原则第五条规划性质

8、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城市抗震防灾要求的专业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其它各项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的,凡在有关规划中已有的内容不再纳入本规划。规划是邳州市城市抗震防灾的指导性文件。因城市规划、建设与综合防灾工作需要,在进 行与城市建设抗震防灾有关的土地利用、建筑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避震疏散、次生灾害防 御、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总体安排和要求。第六条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南至徐连高速、北至官戴路、西至 250 省道、东至创先路,包括运河镇与炮车镇大部分辖区、邳州经济开发区、以及戴圩镇、官湖镇、陈楼镇部分地区。总面积约 165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本规

9、划的规划期限为:2010 年2030 年。其中近期为 20102015 年,中期到 2020 年, 远期到 2030 年。第七条城市抗震防灾目标 本规划依据以下总体防御目标:(1)当遭遇多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正常,建设工程一般不发生破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不受影响;(2)当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设 工程可能发生破坏但基本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重要企业能很快恢复生产或运营;(3)当遭遇罕遇地震影响时,按国家有关规范设计和施工的新建建筑工程基本不发生危 及生命安全的破坏,要害系统和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不遭受严重破坏,重要建筑及大型公共设 施和学校等人员

10、密集建筑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功能基本 不瘫痪,避震疏散场所基本安全。(4)当遭受高于罕遇烈度地震影响时,城市布局与重大防灾基础设施便于救灾工作开展, 防止大规模次生灾害蔓延,保障对内救援和对外疏散的有效进行。第八条规划所使用名词术语(略)第九条总体设防要求第二章 城市抗震防灾总体要求5、巨震和大震下救援所依托医院的门、急诊楼、住院楼、医技楼以及邳州市的红十字血 站、疾病控制中心在新建和改扩建时应按照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建筑标准进行抗震设防,这些医 疗卫生机构有:邳州市人民医院(老城区),人民医院(世纪大道分院)、市医疗中心(五杨路),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医院

11、、邳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按照“全面设防,重点防御,保障安全,支撑应急”的原则统筹考虑邳州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地震动参数应依据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及国 家有关规定采用。邳州市主城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8 度,建设工程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有关抗震 设防的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2、对开展过抗震设防区划、地震动小区划工作的地区,且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的 文件或图件,可按照这些文件或图件进行抗震设防。3、对城市抗震救灾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工程可按照比 8 度高的要求进行抗震设防。4、加强工程选址、方案评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防灾管理。(1)对于重大项

12、目,主管部门在立项、审批和建设等管理过程中应与规划、建设主管部 门协调加强抗震审查。(2)对超限制建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国家和省建设部门进行抗震设计专项审查。(3)加强下列工程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设防论证管理:1)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2)供水、供电、供气工程,通信枢纽、消防指挥中心和消防站,二级及以上医院,重要 的物流和物资储藏工程等重要城市生命线工程;3)需要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工程;4)增层改造的工程;5)结构体系复杂的其他工程;6)属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的市政公用设施;7)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工程设施;8)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

13、害的共同沟工程、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9)超出现行工程建设标准适用范围的市政公用设施。 第十条建筑物设防要求1、重要建筑及大型公共设施除须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外,属于标准设防类建筑的须按 照重点设防类建筑采取抗震措施。2、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应按不低于重点 设防类进行设防。3、作为防灾据点的建筑物应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设防,保障在罕遇地震下其主体结构和附 属结构不发生中等及以上破坏,并满足抗震性能要求。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应考虑城市总体避震疏散场所的安排要求,确定作为防灾据点时,应 按照防灾据点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建设。4、村镇建设中的公共建筑、基础设施、

14、乡镇企业建筑、集中居住小区及其他二层及以上 建筑,应按抗震设防要求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防;两层以下农民自建房屋应因地制 宜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提高抗震能力。6、中震下救灾所依托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按重点设防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 第十一条基础设施设防要求1、新建供水、燃气主干管网选用抗震性能好的管材和接头形式;逐步淘汰小管径刚性接 口的灰口铸铁管,积极推广采用钢管或 PE 管;新建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线,在穿越河道、故河道、液化等抗震不利地段时,应采用柔性接 头以适应场地地震破坏效应可能造成的变形;已建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线,应依据本条要求结合 维修改造逐步完善防灾措施。2、通往邳州市

15、防灾重点保障建(构)筑物和主要避震疏散场所的供水、燃气主干管网宜 按 9 度采取抗震措施,并应采取柔性接头。城区南部规划地面水厂的建(构)筑物、源水输水管线、取水泵房应达到重点设防类要求。 规划地面水厂通往邳州水厂的出水干管建议选择一条提高一度采取抗震设防。3、全市供电要逐步实现多路出入,互为备用,提高供电系统抗震可靠性和冗余度。4、邳州市天然气门站的主要调度楼和高中压调压间应按重点设防类建筑进行设防。规 划天然气长输管线按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进行设防。第十二条避震疏散技术指标1、避震疏散场所面积指标 避震疏散场所人均避灾面积不应小于表 12.1 的规定。表 12.1人均避震面积要求紧急避震疏散场

16、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防灾据点按照需避灾人口计算2.0 平方米/人3.5 平方米/人1.5 平方米/人按照责任区内实际人口计算1 平方米/人1.5 平方米/人1 平方米/人注:当按本表进行避震疏散面积计算时,应取两者计算的较大值。2、疏散道路宽度指标 城市疏散道路应保证震后两侧建筑物倒塌堆积后的道路有效宽度:救灾干道不小于 15 米;疏散主干道不小于 7 米;疏散次干道和疏散通道不小于 4 米。3、通行保障指标 提高救灾干道及疏散主干道上桥梁的抗震性能,采取防落梁措施,保证震后道路通行。 提高救灾干道上张楼特大桥的抗震冗余度,采取隔震减震措施。4、对外通道指标邳州市城市出入口应保证地震时外部救援和

17、抗震救灾的要求,不应少于 6 个,规划期内逐步扩充到 12 个。第十三条总体思路第三章 城市防灾空间布局和资源的布局。“十四片”指的是根据城市规划结构形成的 14 个疏散生活分区。主要用于落实各片区防 灾设施和资源的布局。“网状”指由城市救灾干道和疏散主干道组成城市救灾骨干网络。其功能为:在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形成的城市规划结构基础上,以两个层次划分城市抗震防灾分区,其功能是:一方面形成相对独立的防灾、救灾空间结构单元,防止灾害的规模化效应;另一方 面作为城市防灾资源布局的依托,落实各类配套抗震设施的建设、改造要求与技术指标。第十四条市域抗震救灾协调 考虑大震或巨震下外部力量救援的需求,加强邳州

18、市与区域范围救灾资源协调关系:西部与徐州,东部部与新沂、连云港,南部与宿迁市区。主要支援项目包括提供、筹措物资(食品、饮水、生活必需品、医疗救护、防疫、抢修设 备等),派遣救灾人员(救助、医疗救护、抢修等)。结合邳州救灾通道布局,形成以公路救援为依托,以铁路救援为提升、以航道救援为补充 的“四纵四横”救灾通道格局。主要包括:国道 G310,省道 S323,陇海铁路,徐连高速;省 道 S251,京杭大运河-中运河,省道 S270,省道 S250。第十五条防灾空间布局原则1、与城市现有规划体系有机协调 震后的救灾道路布局、疏散场所布局、次生灾害隔离带分布、消防布局、医疗救援布局以及应急保障基础设施

19、布局等应与城市的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进行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 2、安全底线原则 以保障城市在巨震、大震、中震情况下的城市抗震防灾功能和居民生命安全为前提,落实城市抗震防灾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限制性条件,确保城市防灾应急基础设施安全。 3、因地制宜和均衡布局原则 结合城市现状空间的分布和救灾需求,以抗震防灾资源覆盖整个城市规划区为目标进行防灾空间布局。4、支持城市恢复重建 建设城市疏散场所时考虑震后恢复重建的需求,作为灾后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据点。 5、防止次生灾害蔓延 防灾分区界限应结合行政区划和道路、河流情况综合考虑,也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屏障作为分界线。第十六条城市防灾空间布局 根据上述原则

20、,结合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城市用地布局,将邳州市划分为 2 个一级防灾组团和 14 个疏散生活分区,形成了“两城、十四片、网状”的防灾空间格局,使邳州市形成在防止灾害蔓延方面相互独立、在灾后救灾中可以相互支援、在灾后重建中可以相互 协调的空间构架。“两城”指的是邳州市老城区和新城区,形成一级防灾组团。主要落实市级综合防灾设施(1)城市居民疏散、救援力量调配、伤员救护的骨干通道;(2)阻止次生灾害蔓延;(3)城市救灾指挥场所、疏散场所、消防、医疗等设施的相互交通联系;(4)供水、供电等应急保障基础设施网络的主要依托骨架。表 16.1邳州市防灾分区划分基本数据表序号一级防灾组团城市规划结构

21、规划人口面积(km2)疏散生活分区数1邳州市老城区老城综合片区组团40.3 万3262高新区组团0.4 万913邳州市新城区新城区综合片区22.8 万2636开发区组团11.5 万404合 计2475 万10714第十七条防灾空间布局对策1、基础设施布局 针对不同层次防灾分区的基础设施布局对策见表 17.1 所示。分级一级防灾组团疏散生活分区交通保障以救灾干道为主干,保障中心疏散场所可达。由疏散主干道、疏散次干道交互连通,保障城市固定疏散场所可达。供水保障具备应对巨震情况下的供水保障设施。根据固定疏散场所分布,考虑社区分布和疏散要求具备应对大震和中震情况下的供水设施。医疗卫生保 障保障巨震下的

22、紧急医疗用地,与中心疏散场所相对应,安排市级综合医院作为对口 救援。保障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救护,根据固定疏散场所的 分布,安排对口医疗救援医院。防灾救援安排外来救援力量驻扎的救援用地。消防、公安对口救援的落实物资保障安排应急物资储备用地,划分对口分发的物资表 17.1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防灾对策,第四章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第十八条建设场地选择要求1、建设场地选择要求(1)对工程建设的场地选址应进行论证,按本规划的土地利用要求进行选址,根据潜在 液化区的分布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场地破坏效应小、对抗震有利的地段进行建设。(2)应尽量避免在抗震不利地段进行工程建设,确需进行建设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施保证

23、结构的抗震能力。(3)位于表 18.1 规定的二类地段的新建建筑,应采取消除场地抗震不利影响的措施;对 位于二类地段的现状重要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时,也应一并考虑消除场地抗震不利影响的措施。土地使 用分类项目描述或要求一类地 段地段特性抗震较有利地段,分布在规划区大部分范围,场地土为类的区域;抗震适宜性适宜建设各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采取的措施对需要采取高于一般标准设防类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结构,尽量采用整体性良 好的结构体系和基础型式。二类地地段特性抗震较不利地段,主要分布在:(1)京杭大运河、六保河两侧零星地段、邳州城东,339 国道南侧驾驶员培训学校、北京路立交桥周围、奚仲路以北,时尚

24、小区周围存在中等液化区域;旧城区李大沟西侧与运河中学之间部分区域、珠江大沟和古运河周围的河边区域存在轻微液化区域。(2)河岸边坡,暗塘、暗滨及淤泥质土发育区域,对地震波长周期分量具有放大作用。抗震适宜性宜优先考虑选择自振周期短的结构类型,如多层砖混结构、砼剪力墙结构等,也可 按照有关规范和本规划要求建设其它类型建筑段采取的措施(1)对于潜在液化区,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采取消除措施,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2)重要建筑应考虑大震情况下的液化危害,多层建筑宜采用整体性较好的结构体系,砌体结构宜适当增设圈梁和构造柱加强上部结构整体性,基础宜采用桩基或满堂基础;高层建筑宜采用整体性较好、刚度较大的

25、钢筋混凝土框剪、框筒等结构体系,基础宜采用桩基、箱基或满堂基础(3)在河岸和边坡边缘建设时,应按照有关要求提高地震作用的取值备注应进行抗震设防论证,并作为施工图审查和规划设计的依据表 18.1土地使用分区和使用要求第五章城市基础设施抗震防灾第十九条交通系统1、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交通主管部门应负责抗震鉴定、加固和规划的实施工作,按工 程重要程度和轻重缓急制定规划和年度计划。对纳入加固对象的路段、桥梁和建构筑物,应先 进行抗震鉴定,然后实施加固。(1)近期安排邳州市火车站的抗震鉴定,不满足抗震要求时及时安排抗震加固。(2)对于震后道路功能可靠性较低的路段,结合城市建设与改造逐步分期分批安排改造,

26、 与日常维护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部分道路包括沿河西路、沿河南路、文苑西路、长江 西路西段、港一路、厦门路、中兴路等。(3)对主干道以上且通往防灾应急基础设施的桥梁应定期监测,及时消除抗震隐患。对 次干道以上的预制板梁式桥面采取防落梁措施。2、制定应急、抢修预案,对可能遭到地震破坏地段,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排险物资等。 第二十条供电系统1、对供电系统的建筑,包括变电站、主控制室、发电厂主厂房等进行全面的抗震鉴定, 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应采取加固、改造措施。建议 110kV 邳州变电站在近期进行抗震鉴定; 其余供电系统主要建筑物和设施应在 2020 年以前完成抗震鉴定,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应及时安 排

27、抗震加固。2、建议在电力调度中心及 220KV 邵场变电站主控室内的控制盘、屏、柜的底部及高压电 磁设备设置隔、减震装置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其它设备如蓄电池、变压器等应采取防止移动和 倾倒的措施,保障抗震安全。3、电力主管部门应制定电力系统的地震应急、抢修预案。备用一定的高压电器设备。对 重点供电单位、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及负有重要救灾任务的职能部门,应制定供电保障和震后抢 排险、应急恢复供电预案。4、震后电力系统恢复的优先次序原则为:为电厂供电的发电设备电厂至变电站线路220KV 变电站110KV 变电站给交通、通信、给水、燃气等生命线系统和医院、党、政、 军领导机关,食品加工厂、粮库、避震疏散场

28、所等救灾资源供电的线路。同时应根据震害状况 和恢复的难易程度灵活调整。5、加强老旧房屋电力线路的整改,避免地震时引起次生火灾。规划区内旧城区和部分镇 老旧房屋多,抗震能力差,电路老化较严重,应结合维修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更新电力线路。第二十一条供水系统1、对主要给水设施应制定抗震鉴定和加固计划,并在 2015 年以前完成。2、供水主干管网布设为多连通环状管网,并增设备用水井;给水设施应采用对抗震有利 的结构。3、结合供水系统的整修,将旧城区中抗震性能较差的管材,逐步改造为抗震性能好的管 材和柔性接头。对平时运行发生泄漏或年久失修的管段,应及时更换成抗震能力高的管材和接头。4、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震后

29、供水应急预案,在管线可能发生严重破坏地段储备必要的抢险 物资。罕遇地震下,管线可能发生破坏的地段主要位于液化和软弱土分布场地以及旧城区内刚性 接头、小管径、水泥管线及铸铁管线埋设地段。5、避震疏散场所配备应急供水设施,在中心疏散场所修建应急给水点。 第二十二条供燃气系统1、燃气管理部门建立应急预案,在震时应能快速有效地控制气源泄漏,防止次生灾害的 发生;震后应迅速判断发生震害的区域,进行抢修,实现分区域快速恢复供气;2、中远期建立和发展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保证气源厂和管线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二十三条医疗系统1、对市人民医院内科综合北病房楼、内科综合南病房楼、CT 血站楼、制剂楼、同位素核 医

30、学楼,邳州市中医院内科病房楼、门诊楼,邳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勤楼分批进行抗震鉴定, 经抗震鉴定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及时安排抗震加固计划。2、逐步加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的抗震防灾能力,对于周围 5 公里范围 内没有其它等级医院的村镇中心卫生院,应尽快安排抗震鉴定和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3、市人民医院承担震后抗震救灾主要任务,对门、急诊楼、医技楼、病房楼中的主要科 室应采取下述有效措施提高其抗震救灾的功能可靠性: 对关键科室的设备采用控制加固技术,防止设备倾倒破坏而造成功能失效。 重视配电柜、药房、实验室、手术室、X 光室、放射性物质储存室等房间非结构构件 以及关键设备连接的抗震设防

31、,防止因次生灾害导致功能丧失。4、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教育和培训,制定应急保障对策。制定对医疗救护人员 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的培训计划,每 2 年对地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一次培训。第二十四条消防系统1、逐步增加消防站点,改善消防装备和设施,逐步加大地震灾害处置特种装备建设的投 入和消防公共设施的管理。2、加强旧城区次生火灾易发区的消防机构和装备建设,使之满足城市发展和防灾、减灾 的需要。3、加强消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扩展服务内容和范围,组建地震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强 化各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抢险救灾的骨干作用。4、加强区域和城市间的协调救灾能力,建立固定的联络方式,实现互助互救,提高城市 应对

32、突发灾害的能力。5、加强城市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池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天然水 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天然水源取水口,确保消防供水水源。6、加强防灾公园和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消防设施配置和管理。第二十五条通信系统1、通信系统主管部门应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城市抗震防灾主管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 市指挥机构建立专线电话以及新闻、地震、气象、公安、供水、供电、交通、燃气、医疗、消 防等部门指挥机构的通信畅通。2、加强对通信系统的抗震防灾管理和协调,相关企业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本部门的 抗震防灾应急预案的编制,制定抗震防灾措施和要求。(1)对现有市电信局和新城区规划电信局的重要设备基座采取隔

33、减震等措施,提高设备 的抗震能力。(2)重要的电信设备应自成体系,具有自备电源,并有防止设备移动和倾倒的措施。(3)重点地段和杆路的特殊设备,如终端杆、飞线杆、跨越杆、角杆等,一般应增设拉 线撑杆和梆桩等措施,避免地震时杆路晃动下沉、倒杆,造成断路混线故障。(4)震后优先保证政府部门、公安消防、医院、救灾机构及交通部门的通话能力。及时 组织抢修灾后受损的网络,尽快恢复灾后通信。(5)通信枢纽建筑物应选择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通信线路应尽可能采用地下缆线。 逐步发展综合管道。(6)通信线路应采用多路由化,具有迂回调度接通功能。提高通信网的可靠性。选择通 信中心局址时,应尽量利用对抗震防灾有利的场

34、地。第二十六条物资保障系统1、安排 4 处大型灾后救灾物资储备用地和 8 处小型救灾物资储备点,并完善救灾物资供 应点的通信联络、水电保障、安全防卫等条件。2、建立与周边地区在灾害条件下的相互支持和协作关系。远期联合建立苏北区域备灾中 心,制定地震紧急救援的大型设备、震后五类常用药品的调配和供应制度。第六章城区建筑抗震防灾第二十七条在役建筑抗震加固与改造1、抗震加固的确定原则 确定抗震加固的项目,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各类建筑可按以下原则确定是否需加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条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 建筑应优先列为加固对象;(2)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应结合城区改造计划一并实施

35、。根据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确定属于拆除和改造的地区不列入抗震加固范围;对抗震能力薄弱且规 划期内未列入拆除的成片区域应优先安排加固改造。(3)对重要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学校类建筑、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建筑应列出明确计划 优先安排加固。这类建筑在加固改造时,应考虑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总体安排要求,根据需要 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防灾据点,有计划地进行改造。(4)保护建筑应优先列为加固对象。2、抗震加固标准(1)根据现有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确定需要加固建筑的设防类别。对本规划第二章“城市抗震防灾总体设防要求” 中需要

36、提高抗震设防标准的建筑物应按照该章规定提高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鉴定。(2)在抗震加固设计时,可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和业主需求,采取不同设计使用期限的地 震动参数和抗震措施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3、城区建筑抗震加固安排 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建(构)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或改造。鉴定加固的程序为:抗震鉴定加固方案与设计设计审批加固工程施工加固工程验收;(1)重要建筑抗震加固 对重要建筑,应按照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加固。 对于已使用年限较长,震害预测结果又较严重的重要建筑,应优先考虑改建或拆除重 建。 对抗震救灾起关键作用的医院类建筑,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抗震救灾功能的可靠 性,优先安排市人民医院

37、的抗震救灾功能可靠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抓紧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加 固改造。 近期对学校类建筑物、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面抗震鉴定,不满足抗震要求的优先安排 抗震加固。规划近期安排对 32 处严重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校舍建筑建议拆除重建,对 52 处抗震性能较差的校舍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中期对 53 处抗震性能一般的校舍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针对不同结构类型,选择适宜的抗震加固策略。推广采用隔震、减震等新型的抗震加 固新技术。(2)一般建筑物的加固和改造 一般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可结合城区改造计划一并实施。 规划区内现状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房屋约有 2000 栋,占地面积约 85.4 万平方米。针对各种结构类型的不同破

38、坏状况,按“优先加固重点工程后加固一般工程、优先解决后 果严重的建筑后处理后果较轻的建筑”原则及“分期分批,结合分区改造逐步改善”的策略, 确定有加固价值和无需加固限期拆除改造的范围和措施。政府加固对策可根据震害预测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和房屋产权类别等因素综合考虑,划分 为三个层次:政府统一安排,结合城区建设改造和自主加固政府鼓励。重要建筑、旧城区与村 镇地区的砖木老旧房屋(考虑到这类房屋住户多为低收入户)为政府统一安排;位于城区中的 房屋安排为结合城区建设改造,其他原则上均为自主加固,政府在政策上予以鼓励。5、加固计划的实施管理(1)应有效地制定年度实施计划,(2)应严格执行抗震鉴定加固改造程

39、序。(3)加强对抗震设计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抗震加固设计、施工质量。(4)抗震工程加固的计划安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由建设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管理。(5)政府应制定鼓励自行进行抗震加固改造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八条城区加固改造的抗震防灾要求1、进行城区改造时,应坚持逐步提高城市抗震能力的总要求,加速淘汰抗震性能差的老 旧民房。2、城北社区、跃进社区、车站村、冯圩庄、三连庄、前索家、索家、营房庄、水上村、 北张庄等地区的建筑物预测平均震害较重,应列为优先加固或改造城区。第七章地震次生灾害防御第二十九条次生灾害源的管理和监控要求1、对城区内易于引发地震火灾的单位进行目标分类,根据消防要求实施监督和管理。对 化工、能源、物流等系统以及旧城内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应按照可能发生的灾害规模及其对城 市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鉴定,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安排对规划区内的防洪堤和沿河涵闸进 行抗震检查和鉴定。2、近期安排对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建(构)筑物、设备和设施进行抗震检查和鉴定, 设置抗震保护装置,提高抗倒塌能力,减轻地震次生灾害。3、建立和完善对液化气储配站和加油站的防火制度和相关的措施。4、应尽可能使液化气储配站远离居民区和市区;经常检查有关设备,如阀门管道,罐体 等的安全可靠性,发现隐患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