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井中学读书体会四篇_第1页
西井中学读书体会四篇_第2页
西井中学读书体会四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留一块黑板有感西井中学郭明玉“我说黑板是取消不了的。讲课如果只有 PPT 就会束缚思维。还有就是人际关系和人情味的问题, 就像是我们到一个商店里,一个机器说欢迎光临和一个店员笑眯眯地跟你说欢迎光临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更好的说法应该是 给我留一块黑板 。我们一方面不否定现代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要留一块黑板 。”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界老前辈顾明远先生在留一块黑板中的两段话,深受启发。结合最近自己的讲课经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最近我校正组织全校所有教师进行网上晒课这一活动, 老师们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录制, 然后上传自己的晒课视频。 不经意间看到这个标题, 被这个书名深深吸引了。 “久旱

2、逢甘霖” , 我便爱不释手地阅读一番, 汲取我所需的水份和营养, 来解答环绕心中很久的疑惑 -用多媒体上课, 使用 PPT呈现板书?还是需要写板书?毋庸置疑, 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多新的元素 -微课、 PPT、微信、电脑等,如果我们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无疑能够使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如果我们的课堂过分依赖于多媒体, 学生在眼花缭乱的 PPT之后,真正学到的东西所剩无几。师生之间精彩的互动也被冷冰冰、硬生生的多媒体所取代。课堂上师生的思想火花也不能被随时记录下来。我很困惑: 我们的学生能从这样的课堂学到什么?记得刚刚使用多

3、媒体上课的时候,总是使用一些动画来制作课件,课堂不注重板书的设计。学校有经验的前辈,给出的建议是太花哨,学生关注的是你的课件多漂亮、美观,而忽视了课堂的重要所在。 学生一节课下来看见到的只是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一节课完了,像上了一节图片欣赏课,脑海里只有知识的碎片。一节课下来,偌大的黑板上一个字没有,或者是有几个随意潦草的字迹, 可想而知学生一堂课下来, 心里的思路也如乱七八糟的板书一样,思路不清,思维混乱。偏移了课堂的重心。所以我们不能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顾明远先生提出:留一块黑板,的确有震耳发聩的效果。要恰当合理使用多媒体。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改革, 但是无论什么时候, 传统

4、的板书设计也应该适当保留。无论到什么时候写板书是一项教师的基本功,但是如今写板书已经渐渐被忽视了,甚至被看成落伍了。曾经在一次听课中遇到一位年轻教师下乡讲课, 讲了一节课, 一个字的板书也没有, 课下我问这位老师: 这节课是否应该有板书?他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看我回答: 不需要板书, PPT里面都有的。还曾记得读师范的时候,教历史的李老师一黑板思路清晰的板书,边讲解边列板书,一节课下来呈现的是完整的知识结构,至今我还保留着完整的历史笔记; 教英语的赵小青老师写的一手漂亮的英语, 像比着四线三格写的一样,像英语的手写印刷体一样规范,整整齐齐,每堂课的板书都让我们赏心悦目。再看现在很多课堂里的黑板,

5、几乎成了摆设,要不就是空无一字,要不就是字迹潦草,东写几个字西写几个字,犹如草稿纸。写板书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力的训练,对教师教学思路的梳理。所以我坚信板书是一堂完整的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能帮你理清知识构架,小结整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能传达给学生很多内容。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精炼“三笔字”,争取每节课都能精心设计好板书, 更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自己基本功的学习和提高,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也谈“扬长避短”和“抑长补短”读记者采访教育家唐胜昌 的心得体会西井中学赵文娟近日有幸接触了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采访原上海中学校长、 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校监、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

6、唐胜昌的有关内容。 其中有两个关键词“扬长避短”和“抑长补短”深有感触。结合现有的教育现状和日常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发现有的学生某一科成绩突出, 这是兴趣和爱好的结果,而另一科或几科却是短板。 家长和教育者是如何认识这种偏科现象的呢?放眼全球教育,国际课程的特点是“扬长避短” ,而国内的课程特点是“抑长补短”。我认为“扬长避短”有可取之处,充分发展孩子的长处,让学生有深厚的中国情节。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应该是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目的。而实际上我们往往是在拼命地补短,追求全面发展。也就是“抑长补短”.试问现实社会中能安身立命的是什么?当然是长处。往往一个

7、长处就够了。你能要求一个航天专家非要精通良种培育吗 ?国际教育对我们的第一个冲击就是到底是“扬长”还是“补短” ,而我们却过度强调补短,这势必造成“抑长”的后果。结果原本的强项页强不到哪里去,因为忙着补短。所以“扬长避短”还是“抑长补短”就成了一个尖锐的教育思想冲突。当然这不是教育观念问题而是课程体系问题, 没有课程体系, 观念只是句空话。怎样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答案就是课程体系的选择性。现在教育界提出了学科群的思想。学科群的观念是要求学生必选一个大的学科群,一般6-8门,各种各样的变化组合。学科群里的学科每门都要学,但可以分层次。有的可以水平低一些,但有的必须高水平 -总之就是让学生的

8、长处充分发展。话又说回来了, 这个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的确认牵扯到教学大纲的修改, 考试体系的修改, 考试标准的重新确立等问题, 一个普通的教师是无法改变的。 但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英语学科都是强项,因为:一种语言能为人开启一条人生走廊, 两种语言会使这条走廊的沿途处处开启大门-弗兰克史密斯语言的限制就是对我们的世界的限- 萨拉 .考尔德韦尔掌握另一种语言,拥有第二个灵魂-查理曼大帝语言是灵魂的血肉,有了血肉思想才能奔跑,语言才得以成长。-奥利弗 .文德尔何默斯2016年9月 16日翻开经典,开启智慧人生路读论语心得体会读论语,让我有很多收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论语启发我教育学生,

9、要做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要做到:“学贵有恒”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学习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学不会不轻易放弃,一点一滴脚踏实地长期积累。而不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是聪明者的一躇而就。 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温故而知新” ,重视思考,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作为一个长期脾气暴躁的我, 论语启发我要去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尽可能不给别人找麻烦,谁都不容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个在家庭生活中曾经长期无原则退让的我终于明白, 对待不公,要勇敢的站出来,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能“以德报怨” ,要“以直报怨”。不做受气小媳妇,自己做自己

10、的主人,自尊自爱。自己都不爱自己,那就会任人作践。自己保护自己。做生活的强者。读完论语明白了很多道理。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 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们向上的阶梯。论语告诉我们生活的最高享受是精神不是物质, 颜回住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因为颜回找到了自己最喜欢,最爱的东西,把心安顿好了,其余一切就好说了。现实生活里的我们,烦恼种种, 论语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价值,过得幸福,首先的修炼自己, 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由内而外,长期点点滴滴,脚踏实地,每日做“三省乎其身的反躬自问”。自己修

11、炼好了,工作、家庭,就都好了。一部论语 ,满满的智慧。论语核心是:“仁”,我觉的,就是爱。一部论语,一部启迪人生智慧的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 如一杯香茶, 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它的香甜; 一部教人如何去爱的书。各种获取人生幸福的技巧了然于胸。反复研读,总有收获。西井中学骈亚民读钮宇大文集有感西井中学郭玉红初闻钮宇大的名字,是我以初一新生身份唱响“黎城一中”校歌时。音乐老师告诉我们校歌的词作者是我县诗人钮宇大。 当时大家乐的直笑: “这名字真新鲜,咋会有人姓钮呢?哈哈”话随风而逝二十多年,上个学期偶然发现同事手里有本钮宇大文集 ,顿时疑惑万分,他到底是

12、什么人?秉着好奇心在手机上输入“钮宇大”三字,跳出来的结果真真吓我一跳:头衔之多,作品之丰盛,令我顿生敬畏之情。在此简而又简的称他为优秀诗人、小说家,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吧。真不愧为上党才子!说实话,钮宇大先生的作品我只读了一本, 内容是反应文革前后我市农村人民真实生活情景的。 对文革我不了解, 没有发言权。当然,对钮宇大先生的作品,我也不敢谈感受,没有读过何来读后感?只是看完介绍后, 心里有感而发, 不知深浅的乱写几句,当做我的感受吧。孝为文之本 - 中国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我国传统美德。而先生的孝亲行为很好的诠释了孝的真谛。 当年他之所以辞职山大离开太原,返回黎城,就是因为父母年迈多病无人

13、照顾。在亲情和工作面前, 他选择了前者。 先生有多篇诗文写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思念之苦,读后令人动容。有诗曰孝亲 :“父母恩同三月雪,赐儿骨血和儿亲。树高千尺怀根土,一簇青枝一片心”,侍奉双亲仙逝后,先生才挥泪别故土,上任广东珠海特区。勤为文之基 - 钮宇大能成为书法家,源在一个“勤”字。他从小喜欢书法,但家贫买不起纸墨,于是便磨一块方砖,化半碗烧土蘸着练习。 家里给俩毛钱让他赶庙会, 他宁愿饿肚子也要买上一本字帖。就这样“勤学苦练五暑三冬,横平竖直忽成形” 。从童子功到大家,怎一个苦字了得!敬为文之根 - “师恩难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先生身上再次折射出熠熠光辉。 钮宇大对教

14、过他的老师一贯尊崇敬仰,视同父母。从启蒙老师杨德祥到大学恩师姚奠中,老师的名字刻在他的心里,倾泻于诗歌文章中。 绮罗香·致韩玉峰师中写到“学燕飞冰,追鱼去水,都是当年风景。严师训,授业经年,宽友道。立身为镜,最动人。剪烛寒窗,艰危奋发写操行” 。更在姚奠中老师百岁寿辰时奉上“百岁期颐庆寿丰, 年高九秩始名宏,颜公笔意参碑石,普国声传姚奠中”的诗句。望着先生的诗作,脑中忽然记起近日“四川学生殴师案” ,心中疑惑不已:是钮宇大、鲁迅之类尊师重教人过时了,还是这会文化道德在倒退?为何在回报师恩的季节屡屡听闻“辱师事件” ,“弑师案”的发生?其中固然有师之过,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的猖獗,道德的败坏。某些心性扭曲的人趁着法律的间隙把打老师当做名扬社会的资本,可悲的是一句未成年让他们逍遥法外。是,未成年是事实,但不是辱师的理由!恩师如母,试问打人者,面对母亲,你怎么举起的拳头?良心何在?长此以往,教师成了高危行业,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