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编辑词条1983 年在广州象岗山发现了西汉时期南越国文王赵眜墓。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兴建大型古墓遗址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展出较全面地反映了 2000 多年前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概况,为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翔实的信息。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1989 年 10 月开放。目录简介历史与沿革陈列与展览馆藏文物精品赏析基地建设旅游指南附近景点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 号称文帝,公元前 137 年至 122 年在位。该墓于198
2、3 年 6 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 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象岗南越王墓于1983 年进行科学发掘。墓室深埋在岗顶之下20 米的腹心深处,用红砂岩大石块构筑,保存完好。出土器物1000 多件 (号 ),其中以 200 多件玉器和 500 多件具有南方越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汉文化特色的青铜器最为重要。墓主身著丝缕玉衣,身上还有许多玉璧、组玉佩饰及龙钮“文帝行玺”金印、“泰子”金印、“帝印”和“赵 目末
3、”玉印等印玺 9枚同出。据此确证墓主就是、 中南越列传所载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之孙。该馆基本陈列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墓室原址;二是主体陈列室展出南越王墓出土品,依原墓分7 室的形制作复原陈列;三是南越国史陈列,设在综合陈列楼中。该馆藏品除了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广州市郊发掘的南越国时期墓群的出土实物之外, 南越王墓出土的1000 多件 (号 )的各种器物构成该馆最重要的珍藏。其中有出土印玺23 枚,内有 3 枚金印;青白玉角杯,长18.4 厘米,整玉琢成;3套青铜编乐;错金铭文铜虎节;还有一个来自西亚的扁球形银盒。编辑本段历史与沿革西汉南越墓博物馆是广州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以
4、南越王墓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遗址博物馆,是中国政府依据采取的保护文物,利用文物的一个成功范例。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内涵丰富的汉代文物,典雅气派的建筑而闻名于世。赵眜,在史记称为赵胡,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王,公元前 137 年至前 122 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 。他的陵墓位于今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著名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建筑面积1.4 万平方米,分为综合陈列大楼、墓原址、主体陈列楼三大部分。主体陈列楼展示了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千多件(套)文物珍品。综合陈列大楼展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奇葩“杨永德伉俪捐赠陶瓷枕展” 。另有临时展厅展示国内外大型临时文物展
5、览。博物馆已被列为广东省、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博物馆还出售各种有馆藏特色的纪念品。编辑本段陈列与展览南越王墓劈山为陵,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 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用24 块大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后四共7 室,宽 12.5 米,长 10.85 米。墓主居后部中室,前厅后库,前部东西为耳室,后部东西为侧室。殉葬者共15 人,其中姬妾 4人,仆役7 人。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的形式设计由费钦生先生承担。整个展览按陈列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每
6、部分分占一个展厅,其序列为:第一部分“南越文帝”、第二部分“主室瑰宝” 、第三部分“墓中殉人”、第四部分“御库藏珍” 、第五部分 “钟鸣鼎食” 。其设计思路,是基于对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的认识,着力表现汉墓石室木椁的韵味,突出敦厚,质朴,简练,明快的风格,使陈列的形式设计为表现陈列内容服务,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陈列环境与意境方面,为使陈列环境创造出石室木椁古墓古朴,神秘的氛围,部分墙面装修成红砂岩“墓壁”的效果。而在陈列各类有印文的印章、玉玺时,则用镜面反射印面文字图象,让观众更真切地欣赏到文物。陈列柜的台座选择传统木结构台座造型,色彩以红黑相配为基调,而展柜的无框架玻璃罩则与柜内照明采用的基
7、色莹光灯与卤素灯协调,又能表现出现代化的气质。在着重渲染视觉环境气氛的同时,更注意环境设计只是为文物陈列提供背景。 展览设计师费钦生,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评选委员会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编辑本段馆藏文物 前部前室四壁和顶上均绘有朱、墨两色云缎图案;东耳室是饮宴用器,有青铜编钟、石编钟和提筒、钫、锫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盘等;西耳室是兵器、车、马、甲胄、弓箭、五色药石和生活用品、珍宝藏所,尤其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后部主室居中,为墓主棺库主室,墓主身穿丝缕玉衣,随身印
8、章 9 枚,最大一枚为“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 。龟钮“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赵眜”玉印等。东侧室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 4 人均有夫人印 1 枚。西侧室为厨役之所,殉葬 7 人,无棺木,室后置猪、牛、羊三牲。 后藏室为储藏食物库房, 有近百件大型铜、 铁、陶制炊具和容器。出土文物共千余件(套) ,金印是国内首次出土的汉代帝王金印。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现就陵墓及部分珍贵文物作较详细的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2002 年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共有 64 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
9、)展出。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角形玉杯”和“铜屏风构件 5 件”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原支大象牙。在西直空出土原支大象牙一捆,共5 支、并排堆放。最大的象牙长126 厘米、整堆象牙宽57 厘十。经动物学专家鉴定,出土的象牙与亚洲象纤细的牙有明显的区别,与非洲雄象大而粗壮的牙接近,说明这5 支大象牙的产地是非洲。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的。另外还出土了刻画象牙卮、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等,可见这些原支大象牙是进口作为雕刻原料的。珍珠枕头。在墓主玉衣头套下的丝囊内装了 470 颗珍珠,珍珠直径 0.1 一 0.4 厘米,是未经加工的天然珍珠,专家们分析是一个丝囊珍珠枕头。有人说珍
10、珠具有镇静、美容和辟邪的作用,像现代人喜欢戴珍珠项链一样,珍珠枕头垫起头来也是很惬意和舒服的。用珍珠做成枕头,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尚属首次。另外,在主棺室“头箱”中,原盛于一个大漆盒内,有重量为4117克的珍珠 (出土时漆盒已朽,珍珠散落满地 )。珍珠直径0.3一 1.1厘米,会不会也是用来做枕头的呢?因为未来得及做, 就只好陪葬了。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 1000 多件(组),依质分为金、玉、铜、铁、陶、水晶、象牙、丝麻等 20 多项,以铜、铁、陶、玉数量最多。其中一批为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稀世之宝。 这批珍贵的文物有代表中原文化、 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北方草原地区匈奴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
11、多种文化内涵的器物共存,说明越文化对外来各种文化是兼收并蓄的。同时,也是西汉早期南越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反映。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还征集收藏了一批瓷枕、 彩陶、玉器等文物。编辑本段精品赏析 丝缕玉衣 中国人崇玉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琢玉为饰。红山、河姆渡、马家滨等文化遗址出土有璜、坠、玉龙等佩饰,良渚文化遗址还出土有璧、琮等仪礼祭祀用玉。后来玉还被广泛使用于典礼、祭祀、装饰、丧葬等活动中。出于对玉无比崇拜的迷信,生前佩玉、死后葬玉的风气愈演愈烈。战国流行的缀玉敛尸葬俗,到西汉时却演变出以玉衣为葬服,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尸体腐烂。在西汉使用玉衣可能尚无严格的规定,到东汉就发展和
12、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使用玉衣的等级制度。规定身份不同, 使用的线缕也有差别,皇帝、皇后可以使用金线缝制的玉衣(即金缕玉衣) ;诸侯王、第一代列侯、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而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当时僻处南陲的南越国虽然与汉王朝分庭,但在许多方面却刻意模仿汉制,所以南越国贵族死后用玉衣作丧服是不足为奇的了。 头套面部 一九八三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套丝缕玉衣,经修整复原,得知玉衣由头套、衣身、两袖筒、两手套、两裤筒和两只鞋所组成,全长 173 厘米,共用玉片 2291 片。玉衣外貌如同人体形状一样,其中头套有鼻无耳,由头罩、面罩两部分扣合而成;上衣分前、后两片,为外襟式;左、右袖,呈筒形
13、,上粗下细,体扁而弯,上口朝向内侧开;两手套基本对称,结构如手形,作握拳状;两裤筒互不相连,呈上粗下细的筒形;两只鞋的上口前高后低,以便穿入。整件玉衣的玉片,状和大小,又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不同形状而设计的,基本以长方形、方形为主,特殊部位则采用梯形、三角形和多边其形形等玉片。鞋 手套和鞋所用的玉片加工都较细致,厚薄均匀, 两面光滑润泽, 边角上都有穿空, 以便丝线穿坠,里面再用死绢衬贴加固。 这与满城汉墓玉衣相似,只是缕线不同,而身躯部位所用玉片,厚薄不一,无孔,多为废旧或边角料,平排并列 粘帖在麻布衬里上,表面用窄的朱丝带作对角粘帖,组成菱形网格状的地纹,四边再以宽带粘帖成纵横方格,其图案显
14、得非常归整艳丽。同时,各个部位的边缘处都以丝织物缝合包边, 宛如一套做工考究、 图案新颖、色泽鲜艳的高级服装,令人叹为观止。尤为珍贵的是,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套丝缕玉衣。玉衣用丝缕,尚未见诸文献记载,而这套丝缕玉衣既显示出玉衣发展过程的早期特点,又反映了南越文化的特色。编辑本段基地建设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1994 年广州市政府命名的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多年来基地在努力为学生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许多学校和同学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2005 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 " 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基
15、地的作用, 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博物馆、 喜欢博物馆,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新颖的活动。 青少年教育 博物馆为青少年朋友们准备的活动吸引着不同年龄层次的朋友们,他们在参观的同时可以动动手,玩一玩,例如:盖文物图章,拓文物花纹;玩文物华容道;在玉作坊制玉;亲自触摸文物等在娱乐中学习文物知识,并且其乐无穷!编辑本段旅游指南基本服务项目:(一)为游客提供普通话、粤、英讲解。(二)综合楼录像厅免费播放古墓发掘过程录像(普通话、粤、闽南、英、法、德、日、西班牙等8语种可选)。(三)综合楼大堂免费取阅博物馆相关资料。录音导览服务:为方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根据个人喜好,了解遗址及文物的具体情况,本馆增设多种语言的录音导览服务。并为团体游客提供团队专用录音到览服务。如果您需要,请到展馆大厅服务中心租用。交通信息203/273/552/7/543/211/29/33/42路解放北路站下乘坐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 E 出口开放时间:am. 9:00-pm. 5 : 30(pm 4: 45 起停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学兼职教师教学辅导与辅导员聘用合同
- 2025办公场所无偿转租合同范本含保密条款及竞业限制
- 语言礼仪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签订的竞业限制合同-你的职场保障吗-
- 2025年车辆抵押借款合同书范本
- 2025劳动合同签订模板
- 2025- 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的比较
- 2025年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人民币贷款合同
- 办公环境优化与办公用品管理模板
-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模板
- 麻醉科临床操作技术规范
- 办公场所消防培训课件
- 术后谵妄护理查房
- 绿地香港招标管理制度
- 2025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DNA纳米导线-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2025合同法自考法律本科
- 医院等级薪酬管理制度
- 细胞商业计划书
- 生产现场目视化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