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Hf_第1页
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Hf_第2页
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Hf_第3页
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Hf_第4页
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H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5卷第2期地质调查与研究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Jun.2012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U-Pb 年龄、Hf 同位素特征任邦方,孙立新,程银行,滕学建,李艳锋,郝爽(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摘要: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在岩体中零星出露。岩体中锆石呈自形晶,发育振荡生长环带,显示高Th/U 比值(0.231.35,表明锆石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 U-Pb 定年结果为443.5447.5Ma,属于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而非前人所划分为的新元

2、古代。锆石的Hf 同位素研究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的Hf (t值分别为-1.1+2.4和-0.4+3.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1.5Ga。结合额尔古纳地块已有的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 同位素资料,笔者认为额尔古纳地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模式年龄,其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新元古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兴安地块地壳增生发生在新元古代-显生宙,暗示它们具有不同的地壳演化过程。关键词:额尔古纳;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U-Pb 同位素年龄;Hf 同位素;地壳增生中图分类号:P5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1202-0109-09收稿日期:2012-04-

3、17作者简介:任邦方(1981-,男,助理研究员,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区域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工作,Email:bangfangren。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0万十八站幅(1989年、1/20万阿里河幅(1994年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的东段,以发育大规模的显生宙花岗岩为特征1-3。随着兴蒙造山带正Nd (t值花岗岩的大量发现,关于显生宙地壳增生作用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大兴安岭地区显生宙以来的花岗岩的源岩具有正Nd (t和较低的t DM 值,被认为是地壳垂向增生过程中源于地幔的年轻地壳物质2-6;大兴安岭地区又具有多块体拼合的特点,自北向南分布

4、有额尔古纳、兴安和松嫩地块,花岗岩Nd 、Hf 同位素资料限定了不同块体的组成不尽相同,反映其地壳增生时间可能存在差异7-15。本文所研究的永庆林场-十八站地区的花岗岩位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根据其变质变形特征、变质程度及其处于构造糜棱岩化带中,而将其划为新元古代的变质侵入体,但欠缺精确的年代学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 同位素年代学和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永庆林场-十八站地区的花岗岩形成于443.5447.5Ma 的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存在新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这一结果对兴蒙造山带的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地质概况与样品特征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地区的东北

5、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额尔古纳地块(图1。额尔古纳地块主要由角闪岩相变质的兴华渡口群、绿片岩相变质的佳疙瘩群和少量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构成其结晶基底。区内花岗岩及中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古生代地层零星出露。永庆林场-十八站地区的花岗岩出露于额尔古纳地块的东南边缘,黑龙江省塔河县东部的永庆林场-十八站村附近,出露面积约60km 2。前人将永庆林场北部和十八站南部的花岗岩划为新元古代的花岗闪长岩。根据区调资料和笔者野外实地考察,永庆林场-十八站南部花岗岩体由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花岗闪长岩为该岩体的主体岩性,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岩体中零星出露。岩体岩石以块状构造为主,局部变形

6、较强烈,可见条带状、片麻状构造。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可见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45%50%、钾长石(10%15%、石英110地质调查与研究第35卷 (20%25%、黑云母和角闪石(10%15%。其中斜长石多为中长石和更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副矿物可见磁铁矿、磷灰石、锆石和榍石等。石英闪长岩:出露规模较小,岩石呈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35%40%、钾长石(20%25%、石英(10%15%、黑云母和角闪石(10%15%。其中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发育聚片双晶,常见环带结构。副矿物可见磁铁矿、磷灰石和锆石等。二长花岗岩

7、:岩石呈灰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见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15%25%、钾长石(25%30%、斜长石(35%40%、黑云母(5%、普通角闪石(3%5%,偶含少量单斜辉石,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磷灰石等。2分析方法本文选择了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中3种岩性的3件样品进行锆石U-Pb 年龄测定。锆石分选工作由河北省廊坊市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锆石样品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制靶并进行反射光、透射光及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在对所测锆石样品的显微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LA-ICP-MS 对锆石进行微区原

8、位分析,实验分析测试工作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完成。激光剥蚀系统为美国NewWave 公司生产的UP193FX 型193nm ArF 准分子系统,激光器来自德国ATL 公司,ICP-MS 为Agil-ient 7500a 型质谱仪。激光器波长为193nm ,脉冲宽度<4ns ,本次实验的激光束斑直径为35m ,Ple-sovice (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337.13±0.37Ma16和Qinghu 标准锆石(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159.45±0.16Ma 17作为外标进行基体校正,NIST SRM 612

9、,其中29Si 作为内标元素。样品的同位素比值及元素含量计算采用GLITTER-ver 4.0(Macqua-rie University程序,普通铅校正采用Anderson 18提出的ComPbCorr#3.17校正程序,U-Pb 谐和图、年龄分布频率图绘制和年龄加权平均计算使用Iso-plot/Ex_ver 319程序完成。在LA-ICP-MS 锆石U-Pb 同位素定年的基础上,对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进行了2个样品的锆石微区原位Hf 同位素组成分析,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测试室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 上进行测定的,激光束斑直径为50m ,激光剥蚀时间

10、为26s ,测定中采用He 气作为剥蚀物质载气,利用标准锆石GJ-1对仪器状态进行监控并对样品进行外部校正。详细测试流程以及仪器运行条件等参见文献20。3分析结果3.1锆石U-Pb 同位素年龄本次研究的3件样品的分析结果列于表1,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如图2,U-Pb 谐和图如图3所示。由于所测定的岩石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其结果以206Pb/238U 年龄计算,单个分析点的分析误差为1,但加权平均后的同位素年龄误差为2。图1永庆林场-十八站岩体地质简图(小Fig.1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Yongqinglinchang-Shibazhan granites第

11、2期任邦方等: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U-Pb 年龄、Hf 同位素特征111样品测试点21TW25-二长花岗岩(×10-6UTh/U同位素比值206Pb/238U12071207Pb/206Pb1年龄/Ma 206Pb/238155544465545544444444469888666665564478646564456444920712071表1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 同位素测年结果Table 1LA-ICP-MS U-Pb Isotope date of zircons from Yongqinglinchang-Shibazhan

12、 granites112地质调查与研究第35卷样品号及测试点号×10-6ThUTh/U同位素比值206Pb/238U12071207Pb/206Pb1年龄/Ma 206Pb/238120712071续表1注:测试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第2期任邦方等: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U-Pb 年龄、Hf 同位素特征113 图2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图像Fig.2CL images of zircons from the granites in Yongqinglinchang-Shibazhan area 样品21TW25采自永庆

13、林场西约12km 处,采样点位置N52°23.090',E124°54.207',岩性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石局部可见片麻状构造。锆石呈自形晶,晶体多为长柱状,粒度介于100300m 之间,长宽比为2/14/1之间。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图2显示,该组锆石发育清晰的振荡环带,为岩浆结晶锆石。36个岩浆锆石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测锆石的同位素分析数据均落在谐和线上及其附近(图3a ,36个数据的206Pb/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3.5±1.7Ma ,MSWD=1.13,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 样品21TW27采自永庆林场东约10km 处,采样点位置

14、N52°24.898',E125°12.191',岩性为中细粒石英闪长岩,锆石多以短柱状半自形-自形晶为主,粒度介于100200m 之间,长宽比介于1/12/1之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图2,锆石内部结构清晰,发育轻微的振荡环带,锆石U-Pb 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Th/U 比值介于0.321.35,具有典型的岩浆成因特征。33个分析测试点均落在谐和线上及其附近(图3b ,加权平均年龄为447.5±4.4Ma ,MSWD=5.9,这个年龄应该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样品21TW28采自十八站南10km 处,采样点位置N52°22.258

15、9;,E125°28.336',岩性为中-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多为半自形-自形晶,以短柱状为主,粒度介于100150m 之间,长宽比介于1/12/1之间,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图2显示,所测锆石均具有轻微的振荡环带,锆石测试结果显示,34个分析测试点均落在谐和线上及其附近(图3c ,加权平均年龄为447.4±2.1Ma ,MSWD=1.5,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如上所述,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三个样图3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的锆石U-Pb 谐和图Fig.3Concordia U-Pb plots of zircons from granitesin Yongqi

16、nglinchang-Shibazhan area114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第 35 卷 品的岩浆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为 443.5447.5 Ma, 表明岩浆侵位结晶的时间为早古生代。 3.2 锆石 Hf 同位素 (176Lu/177HfCHUR=0.0332,(176Hf/177HfCHUR,0=0.282772; (176Hf/177HfDM=0.2832522。所 (176Lu/177HfDM=0.0384, 有锆石均具有较低的 176Lu/177Hf 和 176Yb/177Hf 比值, 说 明锆石在形成以后具有较低的放射成因 Hf 的积累, 所测定的 176Hf/17

17、7Hf 比值基本代表了其形成时体系的 Hf 同位素组成。 样品 21TW25 共计分析了 20 个点, 除 5 颗锆石的 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的锆石微区原位 Hf 同位素分析结果见表 2。在Hf(t和模式年龄计算过 程中, 二阶段模式年龄采用平均地壳的 fcc ( -0.548 ) 21 进行计算, t 为样品形成时间, Hf=1.867 × 10 a , -11 -1 表 2 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的 Lu-Hf 同位素分析结果 Table 2 In situ Lu-Hf isotopic analyses of the zircon from Yongqinglinchang

18、-Shibazhan granites 样品号 21TW25.01 21TW25.02 21TW25.03 21TW25.04 21TW25.05 21TW25.06 21TW25.07 21TW25.08 21TW25.09 21TW25.10 21TW25.11 21TW25.12 21TW25.13 21TW25.14 21TW25.15 21TW25.16 21TW25.17 21TW25.18 21TW25.19 21TW25.20 21TW28.01 21TW28.02 21TW28.03 21TW28.04 21TW28.05 21TW28.06 21TW28.07 21TW28

19、.08 21TW28.09 21TW28.10 21TW28.11 21TW28.12 21TW28.13 21TW28.14 21TW28.15 21TW28.16 21TW28.17 21TW28.18 21TW28.19 21TW28.20 t/Ma 443 433 437 440 437 445 438 439 440 441 440 447 441 442 445 448 456 442 454 442 441 438 443 443 448 444 450 456 454 448 456 458 460 452 442 452 447 455 447 448 176 Yb/177H

20、f 176 Lu/177Hf 176 Hf/177Hf 2 0.000 019 0.000 024 0.000 020 0.000 021 0.000 023 0.000 020 0.000 025 0.000 019 0.000 021 0.000 031 0.000 022 0.000 018 0.000 019 0.000 018 0.000 019 0.000 018 0.000 026 0.000 024 0.000 018 0.000 019 0.000 022 0.000 022 0.000 018 0.000 023 0.000 017 0.000 022 0.000 024

21、0.000 020 0.000 018 0.000 017 0.000 023 0.000 028 0.000 023 0.000 021 0.000 022 0.000 018 0.000 027 0.000 028 0.000 023 0.000 019 Hf(0 -7.6 -10.2 -8.8 -8.3 -10.2 -8.4 -7.8 -9.9 -8.6 -7.2 -9.6 -9.4 -8.5 -7.2 -9.9 -8.8 -8.5 -8.4 -8.9 -8.5 -6.2 -9.3 -9.1 -8.1 -8.6 -7.8 -8.6 -8.8 -8.9 -9.9 -7 -6.3 -7.6

22、-8.5 -8.5 -7.8 -8 -7.8 -10.2 -8.4 Hf(t 1.9 -1.1 0.6 1.2 -0.9 1.1 1.5 -0.5 0.8 2.3 -0.2 0.1 0.8 2.4 -0.4 0.9 1.2 1 0.8 0.9 3.3 0 0.5 1.4 1.1 1.9 0.9 0.8 0.9 -0.2 2.7 3.6 2.3 1.2 1.1 2 1.2 1.7 -0.4 1.3 2 0.67 0.85 0.71 0.75 0.82 0.71 0.88 0.68 0.72 1.07 0.76 0.62 0.65 0.62 0.66 0.64 0.9 0.83 0.64 0.65

23、 0.77 0.77 0.63 0.8 0.61 0.77 0.84 0.71 0.62 0.59 0.82 0.97 0.79 0.74 0.76 0.65 0.96 0.97 0.79 0.66 TDM1 977 1 103 1 027 1 000 1 091 1 016 998 1 067 1 021 962 1 057 1 061 1 028 959 1 070 1 016 1 026 1 022 1 037 1 021 917 1 058 1 030 1 002 1 012 976 1 031 1 040 1 024 1 061 968 922 976 1 013 1 009 975

24、 1 031 1 013 1 064 1 001 TDM2 1 308 1 492 1 388 1 348 1 484 1 361 1 331 1 456 1 376 1 284 1 438 1 429 1 377 1 278 1 454 1 374 1 365 1 367 1 388 1 370 1 217 1 428 1 398 1 343 1 364 1 311 1 375 1 387 1 381 1 446 1 271 1 213 1 296 1 358 1 361 1 308 1 355 1 332 1 460 1 349 fLu/Hf -0.98 -0.95 -0.97 -0.98

25、 -0.97 -0.97 -0.96 -0.98 -0.97 -0.98 -0.98 -0.96 -0.96 -0.98 -0.98 -0.99 -0.96 -0.96 -0.97 -0.97 -0.98 -0.96 -0.98 -0.97 -0.98 -0.99 -0.96 -0.96 -0.98 -0.99 -0.96 -0.98 -0.98 -0.98 -0.98 -0.99 -0.93 -0.95 -0.99 -0.99 0.025 445 0.055 182 0.031 317 0.021 933 0.038 984 0.040 700 0.051 221 0.025 523 0.0

26、32 664 0.025 573 0.025 865 0.038 957 0.044 098 0.024 619 0.028 626 0.015 207 0.043 904 0.047 450 0.038 554 0.037 956 0.017 981 0.044 982 0.018 602 0.034 398 0.020 140 0.014 889 0.045 523 0.044 834 0.016 767 0.014 850 0.048 006 0.021 111 0.023 131 0.026 324 0.018 962 0.009 434 0.080 672 0.064 737 0.0

27、05 698 0.014 297 0.000 696 0.001 568 0.000 851 0.000 609 0.001 077 0.001 092 0.001 319 0.000 697 0.000 878 0.000 768 0.000 762 0.001 169 0.001 262 0.000 730 0.000 817 0.000 456 0.001 264 0.001 267 0.001 084 0.001 068 0.000 511 0.001 212 0.000 512 0.000 927 0.000 609 0.000 412 0.001 316 0.001 294 0.0

28、00 522 0.000 440 0.001 386 0.000 584 0.000 696 0.000 796 0.000 641 0.000 314 0.002 249 0.001 815 0.000 178 0.000 481 0.282 556 0.282 484 0.282 523 0.282 538 0.282 482 0.282 535 0.282 552 0.282 491 0.282 528 0.282 568 0.282 500 0.282 505 0.282 530 0.282 570 0.282 492 0.282 523 0.282 532 0.282 535 0.2

29、82 521 0.282 531 0.282 595 0.282 508 0.282 514 0.282 542 0.282 529 0.282 552 0.282 529 0.282 522 0.282 519 0.282 491 0.282 575 0.282 593 0.282 557 0.282 532 0.282 532 0.282 550 0.282 547 0.282 551 0.282 483 0.282 535 注: TDM1 为单阶段模式年龄; TDM2 为两阶段模式年龄; fLu/Hf 为分馏因子; 测试单位为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室 第2期 176 任邦方等: 大兴安岭

30、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 Hf 同位素特征 115 Hf/177Hf 比值略低外 (<0.282 505 ) , 其余锆石分析点 值主要介于 -3.75.41、 中侏罗世花岗岩的 Hf(t 值主要介于 7.2511.64, 二阶段模式年龄为 1.1 1.4 Ga 8,12; 早白垩世花岗岩的 Hf(t 值主要介于 1.328.23, 二阶段模式年龄为 0.91.1 Ga 阶段模式年龄为 1.11.5 Ga11 。 本文研究的 2 件花岗岩样品的 Hf(t 值分别 为 -1.1+ 2.4 和 -0.4+ 3.6, 二阶段模式年龄为 1.21.5 Ga, 与早古生代花岗

31、岩和中生代花岗岩基 本相同。在Hf(t-t 图解上 (图 5) , 这些花岗岩体的 数据都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附近而且分布相对集 中。一般认为具有正Hf(t值的花岗质岩石来自亏 损地幔或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 分熔融8。而本文研究的花岗岩样品除个别锆石的 Hf(t值为负值外, 绝大多数锆石具有正的Hf(t 10-15 , 其较老的二 值。结合邻区及前人的研究资料8, 14 数据比较均一, 分布于 0.282 5050.282 570 之间, 加 权平均值为 0.282 524±0.000 012(2, n=20(图 二阶段 Hf 模式年龄 4a。Hf(t范围在-1.1+2

32、.4, (tDM2变化范围为 1 2781 492 Ma, 平均为 1 383 Ma。 样品 21TW28 共计分析了 20 个点, 除 2 颗锆石的 176 ; 中 三叠世花岗岩的Hf(t值主要介于-3.942.19, 二 Hf/177Hf 比值略低外 (<0.282 508) , 其余锆石分析 点数据比较均一, 分布于 0.282 5080.282 593 之 间, 加权平均值为 0.282 534±0.000 013(2, n=20 (图 4b。Hf(t范围在-0.4+3.6, 二阶段 Hf 模式年 平均为 1348 Ma。 龄(tDM2变化范围为 12131460 Ma

33、, 4 讨论 4.1 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 前人根据变质变形特征、 变质程度及当时对区 域构造关系的认识, 而将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 体划为新元古代的变质侵入体 (本文首页角注) , 但 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本文对前人原划分 为新元古代的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 U-Pb 同位素测 年, 3 个样品中半自形自形晶岩浆锆石的测试结果 显示, 所测样品的分析测试点基本都落在谐和线上 及其附近, 表明了这些年龄应代表岩浆侵位结晶年 龄。测定结果表明, 永庆林场十八站岩体的不同 岩性样品均具有一致的年龄, 其岩浆结晶年龄介于 443.5447.5 Ma, 表明该岩体是早古生代晚奥陶世 岩

34、浆活动的产物, 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新元古代侵 入体。该岩体与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480 494 Ma、 内河岩体 (500 Ma、 白银纳岩体 (460 Ma、 查拉班河岩体(465481 Ma、 莫尔道嘎地区太平川 矿区南部的巨斑状钾长花岗岩体 (444 458 Ma) 和漠河县洛古河岩体 (504 517 Ma 的时代基本一 早古生代花岗岩在额尔 致 10 ,12 ,23-24。从上述资料看, 古纳地块上普遍存在, 其时代为 440500 Ma。 4.2 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对额尔古纳地块属性的制约 阶段 Hf 模式年龄 (平均为 1.3 Ga) 反映了源区可能为 中元古代增生的地

35、壳物质。从上述资料可知, 额尔 古纳地块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模式年龄, 表明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过一 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兴安地 额尔古纳地块发育有大量的早古生代和中生代 花岗岩, 研究显示, 大兴安岭地区显生宙以来的花岗 岩的源岩具有正Nd(t和较低的 tDM 值, 被认为是地 壳垂向增生过程中源于地幔的年轻地壳物质2-4。最 新的 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额尔古纳地块花岗岩 具有较大的Hf(t值变化范围, 早古生代花岗岩的 二阶段模式年龄 Hf(t值主要介于 1.53.8 之间, 为 1.11.4 Ga10; 中生代早侏罗世花岗岩的Hf(t 图 4

36、 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体的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Fig.4 Zircon Hf isotopic features of the Yongqinglinchang-Shibazhan granites 116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第 35 卷 图 5 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石Hf(t-t 图解 Fig.5 Hf(t-t plot for the zircons of the Yongqinglinchang-Shibazhan granites 块的地壳增生时间主要发生在新元古代显生宙8-9, 晚于额尔古纳地块。因此, 大兴安岭北部的额尔古 纳地块和兴安地块各自具有不同的地壳增生时间

37、, 也暗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早期地壳演化历史。 5 结论 (1) 大兴安岭北部永庆林场十八站花岗岩锆 石的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本区原 定为新元古代的花岗岩为早古生代花岗岩, 其侵位 结晶时代为 443.5447.5 Ma。结合本区和邻区其 它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 可限 定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时限 为 440500 Ma。 (2) 岩体的锆石 Hf 同位素表明, 额尔古纳地块不 同时代的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模式年龄, 其地壳增生 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新元古代, 而兴安地块地壳 增生主要发生在新元古代显生宙, 说明两地块具 有不同

38、的早期地壳演化历史。 先后得到了河 致谢: 本研究在分析测试各环节中, 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实验室、 天津地质矿 产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实 验室等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岳雅 慧、 宋培平、 耿建珍为样品测试、 数据处理提供了帮 助, 成文过程中赵凤清研究员对本文提出许多宝贵 修改意见, 周红英教授级高工对文稿提出建设性意 见, 使本文得以完善, 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Sengor A M C, Natalin B A.Paleotectonics of Asia: frag- ments of a synthesis A. An Yin a

39、nd M.Harris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Asia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86-640. 2 吴福元, 孙德有, 林 强.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 与地壳增生J.岩石学报, 1999, 15(2:181-189. 3 Wu F Y, Jahn B M, Wilde S A, et al. Phanerozoic crustal growth: U-Pb and Sr-Nd isotopic evidence from the granites in northeastern Chi

40、na J. Tectonophysics, 2000, 328: 89-113. 4 洪大卫, 王世洸, 谢锡林, 等. 从中亚正Nd 值花岗岩看超 大陆演化和大陆地壳生长的关J.地质学报, 2000, 77(2: 203-209. 5 Chen B, Jahn B M, Wilde S A, et al. Two contrasting Paleozoic magmatic belts in north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J. Tectonophysics, 2000, 328: 157-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