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1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2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3页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节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辩论赛, 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2、过程: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基本特征:四至:太行山以西, 日月山以东, 秦岭以北, 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 7 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3、。面积: 30 万平方千米。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 XX米。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植被:黄土覆盖, 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 水土流失严重了, 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造成当

4、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一切,都是水土流失惹的祸。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二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景观图,要求学生观察后说明黄土高原的地面覆盖物和植被覆盖情况。略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黄土高原的过渡性”黄土高原范围,高原以东是我国东部的沿海地区的内陆地区。以西是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黄土高原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我国最西一列山脉: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学生判读出两侧主要地貌:东侧主要为平原、丘陵,西侧

5、主要为高原山地。黄土高原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带。我国 400 年等降水量线,学生判断出两侧所属干湿地区类型。黄土高原处于从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引导学生判断 400 年等降水量线两侧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影响因素特点影响自然因素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地形地形过渡带,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土壤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因素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植被破坏加速水土流失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林草植被,破坏林草物种开矿开挖露天煤矿破坏植被,形成新物河道滩地开矿泥沙入河为解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在很少或没有其他经

6、济收的情况下,由于宜耕地区早已被开垦为农田,于是只能在生态系统很脆弱的地区如林地、草地、陡坡地垦殖,以期望增加粮食,从而引起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图 3.3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内容。人口增长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框图中如何体现出恶性循环的?为什么说人口过度增长是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略。有人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被,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则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协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举一两个实例说明你的理由。学生按前后4 个分成一组进行讨论,然后选派代表陈述观点。在陈述小组观点后,持相同观点的其他小组可以作旁证说明,相异观点的

7、小组可以补充说明。教师主持讨论,适时点拨引导。同意这种观点。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因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承载力低,但现在实际人口已严重超过联合国计算的本区人口承载力。过多的人口,使得人们被迫开垦种植坡度在 30以上的陡坡地,开垦指数达到了极限,用于水土保持的土地根本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植被恢复必须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相协调,否则即使人工栽树种草,也会徒劳无功,沦人恶性循环的境地。人为因素在现代水土流失成因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反过来讲,只要人类能控制和改善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治理水土流失的。那么,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呢?三、水土流失的治

8、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许多水土保持的措施。阅读本栏课文,并简要叙述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与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相结合,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对 >25°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建设高产良田和优质草场, 来弥补由此带来的粮畜减产。 同时开矿不忘复垦,做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下面我们来了解黄土高原人民所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学生自主阅读有关课文,思考:什么是小流域?治理小流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有何指导意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

9、重点是什么?小流域综合治理需结合采取哪些措施?它们之间有何联系?略小流域的含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含义: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意义: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储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

10、用光热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实行了“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教师自叙:六道沟人民在“保塬、护坡、固沟”实施过程中都注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并用,特别是护坡措施中的“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既有工程措施,又有生物措施。综合治理收到良好效果,通过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里广阔的塬面条田纵横,坡地上梯田环绕,沟底有坝地,沟头有防护,沟道有沟边埂,起到固沟作用。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开发林粮、 果粮生态农业体系,开辟了新的林地、果园,致力于开发相结合,与治穷致富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人为破坏作用对水土流失起了加速作用,而且事实证明人为因素在现代水土流失成因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学生震惊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此严重,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恢复植被,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信心。因为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结构, 制定相关的农业、 人口、水土保持政策,采取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