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_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_第1页
聚氨酯_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_第2页
聚氨酯_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_第3页
聚氨酯_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_第4页
聚氨酯_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2卷第 6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V o l . 22, N o . 6 2006年 11月 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N ov . 2006聚氨酯 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的研究 杨红艳 , 栾道成 , 王红研 , 陈宝书(西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材料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10039摘要 :以 PTM G 、 TD I 、 M OCA 为原料 , 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 , 并选用纳米碳酸钙对聚氨酯弹性 体进一步增强 , 通过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及采用超声波促进纳米粒子在

2、基体中更好地分散 , 并考 察了纳米碳酸钙的含量和合成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结果表明 ,性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 并且在纳米碳酸钙含量为 4%纳米碳酸钙在基体中发生了团聚或附聚现象 。关键词 :聚氨酯 ; 纳米碳酸钙 ; 力学性能 ; 分散性 ;中图分类号 :TB 383文献标识码 :7555(2006 0620106204之间 ,度 , 其伸长率大 , 用途非常广泛 1。 如何进一步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 扩 展其用途 , 成为聚氨酯研究领域里受到普遍关 心的课题 。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完善 , 纳米粒子 成为其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2。 通过添加纳米 无机粒子对

3、聚合物改性 , 可使聚合物的综合物 理性能得到提高 , 尺寸稳定性得到相应改善 3。 本 研究用无机纳米碳酸钙为增强剂对 PU 进行复合 , 要使纳米碳酸钙充分发挥增强剂的 作用 , 就必须使其以纳米级粒子均匀分散在 PU 基体中 4, 为此本文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面改 性以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 , 同时采用超声波和 高速搅拌来提高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 , 同时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1实验部分1. 1原材料甲苯 22, 42二异氰酸酯 (TD I :工业纯 , 上 海 试 剂 一 厂 产 品 ; 聚 四 氢 呋 喃 醚 二 醇 21000 (PTM G :工业纯 , 上海橡胶制

4、品研究所提供 ; 3, 32二氯 24, 42二苯基甲烷二胺 (M OCA :工业 纯 , 苏州湘园特种精细化工厂产品 ; 异丙基三 (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 钛酸酯 (ND Z 2201 偶联 剂 :工业纯 , 南京售 ; 硬脂酸钠分散剂 :工业纯 , 成都售 ; 丙酮 :分析纯 , 眉山市东坡区自力化工 厂产品 ; 氮气 :精氮 , 成都售 ; 纳米 CaCO 3:5 100nm , 国产 。1. 2实验仪器及设备真空烘箱 ; 真空泵 ; 电动增力搅拌机 ; 常规 玻璃仪器 。1. 3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首 先将纳米 CaCO 3浸渍在丙酮溶剂稀释 的钛酸酯偶联剂中 , 然后将糊状的偶联剂 、

5、 纳米 CaCO 3混合物置于超声波振荡仪上振荡 30 m in , 温度设定在 60 , 再向悬浮液中滴加一定 量的硬脂酸钠搅拌均匀 , 再置于超声波震荡仪 中震荡 30m in , 尽量使偶联剂包覆在每个纳米 粒子的表面 ; 过滤得到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滤 饼 , 用丙酮溶液冲洗纳米碳酸钙滤饼 , 以除去过 量的分散剂和偶联剂 ; 再将滤饼置于真空烘箱 中于 100下干燥 2h 以上 5, 6。1. 4聚氨酯 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21000(PTM G 在搅收稿日期 :2005209223; 修订日期 :2005212217基金项目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

6、042287 , 四川省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 联系人 :栾道成拌 (3000r m in 下升温至 100 , 真空脱水 2h 。 将温度降低到 60以下 , 再在氮气保护下 , 加 入 用超声波处理 25m in 后的甲苯 22, 42二异氰 酸酯 (TD I 和上述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 CaCO 3混合物 , 温度控制在 80 , 在搅拌下 , 真空脱水 反应 2h 3h 。 最后 , 加入定量的固化剂 (M O 2 CA , 混合均匀 , 真空脱泡后浇入涂有脱模剂的 模具中 , 室温硫化 , 固化完全后 , 冷却脱模 。 基本 力学性能试样尺寸采用 GB T -9865

7、. 1标准 。 1. 5聚氨酯 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用 C M T 6104微机控制万能 (拉力 试验 机 , 按照 GB T 528-1998方法测定复合材料 的扯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 ; 绍氏硬度测试采用 GB T 531-92标准 ; 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 的分散程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 M (S 2530 观 察 。F ig . 3 The effects of the syn thetic te mperature on the hardness of co mposites :100 ; :80 .22., 以及对 。 100以下主要生成氨基甲酸酯键 , 在 100以上

8、还出现了交化和支链反应 。 本实验对比了 100时反应合成的聚氨酯和 80时合成的聚氨 酯的力学性能 。 其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随纳 米碳酸钙添加量的变化曲线如 F ig . 1, F ig . 2所 示 。 由图可见 , 在 80左右合成的聚氨酯弹性 体的力学性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 因为 , 通常提 高反应温度的影响类似于 M OCA 含量的下降 。 虽然扯断伸长率有所改善但拉伸强度和硬度 (F ig . 3 却有所下降 。 由于提高反应温度 , 促进 了缩二脲支化点的形成 , 使得脲素生成反应和 缩二脲生成反应互相竞争 , 损失了部分主链反 应的机会 , 而增加了交联密度 。 由于缩二脲

9、的增 加 , 使体系内残存一部分 M OCA , 这些 M OCA 起着增塑剂的作用 , 伸长率的降低也就不大 , 但 如果采用过低的反应温度 , 一方面固化扩链剂 不容许 , 另一方面 , 虽然有利于釜寿命的延长和 提高物理性能 , 但黏度大 , 不易浇注 , 且混合不 均匀 。 因而 , 综合考虑反应温度控制在 80左 右是合成聚氨酯弹性体最为适宜的温度 。 2. 2超声波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 响本实验对比了将表面改性的纳米碳酸钙经 过超声波预分散到定量的 TD I 中合成的聚氨 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没有经过超声波的预 分散直接将纳米碳酸钙加入到预聚体中合成的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

10、学性能来探讨超声波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以纳米碳酸钙 含量为 5%为例进行说明 。Tab . 1 The effects of ultrason ic on the m e -chan ical properties of co m positesU ltrasonic T ensile strength (M Pa E longati onat break(%H ardness (sho re D N on 2ultrasonic 14. 82330. 138 U ltrasonic 11. 4457143从 T ab . 1中 (纳米 CaCO 3的含量为 5% 可 以看出

11、:由于超声波使填充有纳米粒子的溶液 分子剧烈运动 , 这种剧烈运动使得搅拌作用未 能分离的纳米粒子聚集体分散成单个的颗粒或 更小的聚集体 , 让树脂溶液能够充分包覆各个 纳米粒子颗粒的表面 , 因而减少了纳米粒子的 聚集现象 , 提高了它在基体中分布的均匀性 , 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微有所降低 。2. 3纳米碳酸钙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当 w (-N CO =6. 0%时 , 改变纳米碳酸钙 的质量分数 , 将 PU 和 PU n 2CaCO 3弹性体进 行比较 , 所得材料力学性能如 T ab . 2所示 。Tab . 2 The effects of the con ten t

12、of n -CaCO 3 on properties of the co m posites The con ten t of nano -CaCO 3w (nano 2CaCO 3 (%T ensilestrength s(M Pa B rokenelongati on(%H ardness (sho re D 021. 51277. 241 220. 33435. 047 424. 91456. 949 612. 52555. 743从 T ab . 2中可以看出 , 对于相同的配方 , 随 着 n 2CaCO 3含量的增加 , 弹性体是变硬的 , 同时 弹性体的扯断伸长率增大得非常明显

13、, 添加纳 米碳酸钙的聚氨酯弹性体的扯断伸长率大约是 纯 PU 的 1. 6倍 , 拉伸强度也是逐渐增大的 , 且 在含量为 4%时达到最大 , 是纯 PU 的 1. 16倍 , 而 扯断伸长率在含量为 2%4%之间变化不 大 , 但是随着 n 2CaCO 3含量的进一步增大 , 拉伸 强度突然下降 , 这是因为碳酸钙含量过高以后 , 易形成团聚 , 在基体中分散不均匀 , 受力时复合 材料中就会局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 甚至出现 裂纹 , 导致强度降低 ; 但是如果纳米粒子含量过 低 , 不但起不到补强增韧的作用 , 反而成为多余 夹杂甚至成为缺陷源 ; 因此纳米粒子只有在一 定的含量下 ,

14、 才能有效实现补强增韧作用 。 综合 考虑可以确定 , n 2CaCO 3质量分数为 4%时 , 弹 性体的力学性能较好 。2. 4纳米碳酸钙粒子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分 散性纳米粒子由于比表面积较大 , 表面原子处 于高度活化状态而极容易发生团聚现象 , 为了 , 本文 。 为了观察 , 对实验的 。 从 F ig . 4四张电 , 纳米碳酸钙在聚氨酯基 , 纳米碳酸钙含量为 5%时的团聚现象要比 1%时严重 , 并且团聚颗 粒也明显大于 1%时的团聚颗粒 。 这说明随着纳 米碳酸钙粒子的添加量的增大 , 纳米粒子在基 (d w (n 2CaCO 3 =5%(5000×F ig . 4

15、 SE M i m ages for polyurethane n -CaCO 3体中的分散效果将越来越差 。 纳米粒子能否在 基体中达到均匀理想的分散 , 是影响聚氨酯弹 性体力学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 。 本文也针对纳 米粒子在基体中能更好地分散问题做了一些工 作 ,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和对纳米粒子的表面改 性使得聚氨酯弹性体在硬度和韧性上都有了一 定的提高 ,差距 。 由此可见 ,力 。 , 关键是要发展纳米碳酸 钙的改性技术及改进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 7。3结论(1 利用纳米碳酸钙粒子作为填料制备的 聚氨酯 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 纯聚氨酯弹性体 。 (2 通过超声波和对纳米粒子 的

16、表面改性使得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扯断伸长率 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 但拉伸强度没有明显的提 高 。 (3 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在其它组分相同 , 纳米碳酸钙含量为 4%且合成温度在 80左右 时 , 聚氨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 佳 。 (4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 纳米碳酸钙粒子在 聚氨酯基体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散效果 , 而 是存在团聚或附聚现象 。参考文献 :1傅明源 (FU M ing 2yuan , 孙酣经 (SUN H an 2jing . 聚 氨酯弹性体及应用 (Po lyurethane E lastom er &A pp lica 2 ti on . 北京 :化学工业出

17、版社 :Chem ical Indus 2 try P , 1999:1.2(XU G L i 2de . 纳米 (M 2comp site . 北京 :化学工业出 (:Chem ical Industry P ress , 2003:3. 3(J I N Guo 2zhen . 工程塑料 (Engineering P las 2 tics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Beijing :Chem ical Indus 2 try P ress , 2000, 295303.4欧玉春 (OU Yu 2chun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Po ly 2 m er M aterials Scie

18、nce &Engineering , 1998, 14(2 :12 16.5韩跃新 (HAN Yue 2hua , 陈经华 (CH EN J ing 2hua . 矿冶 (M ining &Metallurgy , 2003, 1(12 :4950. 6董琼 (DON G Q i ong , 丁冰晶 (D I N G B ing 2jing . 化学 建材 (Chem ical Building M aterials , 2003, (10 :31. 7周扬波 (ZHOU Yang 2bo , 古菊 (GU Ju , 等 . 特种橡 胶 制 品 (Special Purpo s

19、e R ubber P roducts , 2003, 3 (25 :57.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Nano CaCO 3Com positeYAN G Hong 2yan , LUAN D ao 2cheng , W AN G Hong 2yan , CH EN B ao 2shu(S chool of M a teria ls and E ng ineering , X ihua U n iversity , Cheng d u 610039, Ch ina ABSTRACT :In th is paper , based on po lytetram ethylene (PTM G , diisocyanate (TD I and aro 2 m atic diam ine (M OCA , po lyether u rethane elastom ers w as syn thesized from po lytetrahy 2 drofu r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