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类汇编2015_第1页
化学分类汇编2015_第2页
化学分类汇编2015_第3页
化学分类汇编2015_第4页
化学分类汇编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佛加德罗常数阿佛加德罗常数(浦东)16. 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常温下,将下列气体通入 1L 水中直至饱和,溶液中溶质微粒数最接近 0.1NA的是A. SO2 B. CO2 C. Cl2 D. NH3(杨浦)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 28g,对该反应的分析,错误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物质中阴、阳离子数目保持不变 B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减少 0.5molC反应中转移了 NA电子并生成了 11.2L 氧气D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氧气体积比为 2:1(闵行)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 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

2、数一定为 2NAB25时,1 L pH=12 的 Na2CO3溶液中含有 Na+的数目为 0.02NAC12 g 石墨和 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一定为 6NA个D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 CH 键数为 4NA(静安)10. 碘值是指 100g 油脂中所能吸收(加成)碘的克数。测得某植物油碘值为 a g,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 b g 该植物油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A. abNA/25400 B. abNA/12700 C. abNA/2.54 D. abNA/1.27(奉贤)6、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 的 1.0L 的 Ba(OH)2溶

3、液中含有的 OH数目为 0.2NA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0.2NAC室温下,14.0g 分子通式为 CnH2n烯烃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 NA/n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1.0NA(闸北)4. 下列对摩尔(mol)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尔是一个单位而非物理量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C1mol 任何气体所含气体的分子数目都相等D0.5mol 氦约含有 1.2041024个电子(闸北)18. 将 a g 氯酸钾充分加热分解(同时加入少量 MnO2) ,得到标准状况下 b L 气体,残留物充

4、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共有 c 个溶质离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ABCD3 11.2cb3 5.6cbac5 .122a2c5 .122(宝山)4.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 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 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崇明)1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甲苯中含键数目为 8 NACHB常温常压下,7.8 g 苯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 0.3 NAC苯和苯甲酸的混合物 1 mol,完全燃烧消耗 O2的分子数为 7.5

5、NAD常温常压下,5.2 g 苯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数目为 0.8 NA(金山)16碳有多种单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A72g C60中含有 0.1NA个碳原子B0.5 mol 金刚石中含有 2NA个碳碳单键C1.2g 由14C 组成的单质中含有 0.6 NA个中子D在 12g 石墨片层结构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 0.5 NA(嘉定)15、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25,12.0gNaHSO4固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 0.2NABT时,1LpH=6 的纯水中,含有的 OH数目为 1108NAC2.24LN2和 NH3混合气体中原子间含有的共

6、用电子对数目为 0.3NA D2molSO2和 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数大于 2NA (长宁)11.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 4NA个电子B1L1molL1的 NaClO 溶液中含有 ClO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 盐酸含有NA个 HCl 分子D1mol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 2NA个电子(青浦)15. 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 4NA个电子B1L0.1mol/L 的氨水中有 NA个 NH4+C1L1.0mo1/L 的 NaAlO2水溶液中含

7、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D1mol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 2NA个电子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浦东)2. 符号Cl 中左上角的“35”代表3517A元素的质量数 B.原子的质量数C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浦东)12.同分异构体指的是相同分子式不同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它描述的对象主体是化合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描述的对象主体依次为A.单质、原子、化合物 B.元素、单质、化合物 C.无机化合物、元素、有机化合物 D.原子核、原子、分子(杨浦)3下列对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原子最外层电子云有三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BCCl4 的比例模型H.H.+C氮分子的结

8、构式:NN: D溴化铵的电子式 H:N:H Br (徐汇)2符号“3px”没有给出的信息是A电子层 B电子亚层 C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D电子的自旋方向(徐汇)1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是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元素(黄浦)2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C键能越大,键长就越长,共价化合物也就越稳定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闵行)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S2的结构示意图: B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1s2s2p CCO2的比例模型: D氨气分子的结构式: NH

9、HH (静安)3. 以下物质的分子可用比例模型表示的是 ACO2 BH2O CN2O DHClO(奉贤)2、下列氮元素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电子式:B氮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5C氮分子的结构式: D氮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N N(奉贤)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H3、O4、C60、N5+等均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H2与 H3属于同素异形体 B. O2与 O4属于同位素C. C60的质量数为 720g/mol D.N5+ 离子中含有 36 个电子(奉贤)4、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013 年 11 月 22 日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

10、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 ,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 80 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这不仅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为在分子、原子尺度上的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是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 B.氢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存在最广泛的化学键之一 C.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ClHBrHIHF D.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中氢氧键角是 104.5(奉贤)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铵盐中是有离子键构成的,因而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B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C在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中,都有“原子(离

11、子)半径越大,物质熔点越低”的规律 D常温下为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固态时一定会形成分子晶体(虹口)2. 下列化学用语只能用来表示一种微粒的是 A B2s22p6 CCH4O DC(嘉定)2、下列有关化学表达正确的是ACS2的比例模型: B铍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云图:C乙醇的球棍模型: D氮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松江)2有关四氯化碳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结构简式: B电子式:C结构简式: CCl4 D比例模型: (普陀)3、按照有机物的命名规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ACH2BrCH2Br 二溴乙烷 BCH3OOCCH3 甲酸乙酯 C CHC17H35COOCH2CH2C17H35COOC17H35COO

12、 硬脂酸甘油脂 D CCHCH3CH3CH3CH3OH 3,3-二甲基-2-丁醇 (普陀)6、通常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B化合物的内在结构-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C反应温度的高低-化学平衡的移动程度 D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原子结构与晶体原子结构与晶体(浦东)17.同是A 族元素的单质,氮的熔点很低,铋的熔点较高,从物质结构来看,原因是A.氮为非金属,铋为金属 B.氮的摩尔质量远低于铋的摩尔质量C.固态氮是分子晶体,而铋是金属晶体 D.氮分子由叁键构成,铋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浦东)3. HCl 分子中氢氯键(H-Cl)的键能大约是 HCl

13、 分子间范德华力的_倍。A. 20 B. 2 C. 0.5 D. 0.05(杨浦)7一种新催化剂,能在室温下催化空气氧化甲醛:HCHO+O2 CO2+H2O,该反应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B生成 1.8gH2O 消耗 2.24L O2 C反应时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它们的生成 D为吸热反应(杨浦)5不能不能比较氮和氧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A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 B沸点:H2ONH3CNO 中 N 为+2 价,氧为2 价 D热稳定性:H2ONH3 (杨浦)2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错误的是A1H 与 D 互称同位素 B 1HD 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

14、现CH2O 与 D2O 互称同素异形体 D1H218O 与 D216O 的物理性质不同(徐汇)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徐汇)7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氟气反应,得到一种三角锥形分子 M 和一种铵盐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F2 NF33NH4FBM 是极性分子,其还原性比 NH3强CM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N 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闵行)4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

15、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闸北)2. 下列表示氮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正确且能据此确定电子的能级的是 A +7 2 5 B N C1s22s22p3 D 1s2s2p (闸北)5. 有关物质结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碘升华时破坏了共价键B. 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 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D. HF 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 HCl,故 HF 比 HCl 更稳定(宝山)1.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生产必需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锌粒与盐酸反应时,若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可加快反应速率B标

16、准状况下,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的 pH=7 C氯化钠中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而熔融态氯化钠导电是物理变化(宝山)18. 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的是A晶体氯B铝粉C液态氯化氢D次氯酸钙(宝山)19. 下列现象中,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 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C. 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 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崇明)3、重水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关于 D 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2(D O)A氘原子核外有 1 个电子B是 H 的同位素(D)C自然界中没有 D 原子存在D质量数为 2D

17、(崇明)8、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PCl3BH2SCP4DC2H4(虹口)3下列变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 A金刚石熔化 B汞受热变成汞蒸气 C蔗糖溶于水 D食盐溶于水(虹口)5砷是氮族元素,黄砷(As4)是其一种单质,其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似,以下关于黄砷与白磷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共价键键角均为 10928 B黄砷中共价键键能大于白磷 C黄砷分子极性大于白磷 D黄砷的熔点高于白磷(金山)3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 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4S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16 B16O2比18O2沸点更低C2H的酸性比

18、1H的酸性更强D13C 和15N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 2(嘉定)7、有关化学键和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阴阳离子电荷越大、离子半径越小,静电作用越强B共价键的本质是共用电子对,因此必须由成键的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C分子晶体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分子晶体熔沸点由分子内部共价键强弱决定D原子晶体由于是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只能由碳、硅两元素构成(松江)11关于化学键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B只有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长宁)3. 铟产业被称为“

19、信息时代的朝阳产业”。元素周期表中铟的数据见下图,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铟元素的质量数是 114.8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4C铟元素是一种主族元素D铟原子最外层有 3 个能量相同的电子(长宁)1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C、N、O、H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D.CH4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普陀)5、铝的某种超原子结构(Al13)具有 40 个价电子时最稳定。请预测稳定的 Al13所带的电荷数为A-1 B +2 C0 D +3(普陀)13、对于同温同压条件下的气

20、体12C18O 与14N2,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质子数相等(青浦)2. I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 的含量变化来监1315313153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13153A.I 的化学性质与I 相同1315312753B.I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7813153C.I 的原子序数为 5313153D.I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13153(青浦)5. 有关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C非金属原

21、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D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静安)18. 主族元素 A、B 形成的阴离子如图所示,其中 A、B 原子最外层都已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则下列关于该离子的叙述肯定错误的是A. n=2B A 是第A 族元素C. A 为-2 价,B 为+2 价D. 该离子没有还原性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杨浦)19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X 的原子半径比 Y 的小,X 与 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元素 W 分别与 X、Y、Z 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B

22、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X Y Z Q 的氢化物的沸点(宝山)11. 图中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虹口)1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 117 号元素暂时命名为 Uus,以下关于 Uus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稀有气体 B有放射性 C是第六周期元素 D质量数为 117(金山)7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M2+和 N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2+的离子半径比 N2小 BM 的原子序数比 N 小CM 和 N

23、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M 和 N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长宁)6. X、Y 为短周期元素,X 位于A 族,X 与 Y 可形成化合物 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 Y 的原子半径BX 与 Y 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 11DX2Y 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长宁)7.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卤化银的颜色按 AgCl、AgBr、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卤化氢的键长按 HF、HC1、HBr、HI 的顺序依次减小C卤化氢的还原性按 HF、HCl、HBr、HI 的顺序依

24、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 F2、Cl2、Br2、I2的顺序由难变易 (长宁)18.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普陀)8、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简单离子中都能破坏水的电离的组合是AY3+、W- BZ2-、X+ CX+、Y3+ DX+、Z2-(普陀)16、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 与 e 同主族,b 与 f 同主族,e 与 f 同周期;常温

25、下 a、e 的单质状态不同;d 的核电荷数是 b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单质 f 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由此可推知Aa、c 两种元素只能组成化学式为 ca3的化合物Bb、c、d 分别与 a 形成的化合物,沸点由高到低依次为:dcb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efbca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cfb(青浦)8. 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 X 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NaCl溶液银器铝制容器AW 得电子能力比 Q 强B由 Z 与 Y 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钠与 W 可能形成 Na2W2化合物DX

26、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 Y 不存在同素异形体(黄浦)10由短周期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XY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 和 Y 可能位于同一周期,也可能位于不同周期BX 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X 和 Y 一定位于不同主族D化合物 XY3溶于水,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闵行)7两种短周期元素 X 和 Y 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反应生成 HX 和 HY,反应热分别为 Q1和 Q2,已知 Q1Q2,,则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沸点:HYHX B还原性:HYHX C稳定性:HYHX D酸性:HXO4HYO4(闵行)15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 号元素) ,对比中学常

27、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B的氯化物的熔点比的氯化物熔点低C元素处于常见周期表第四周期第 VIIIB族 D分别与、均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闵行)18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 43,Z 原子比 X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一定为 ZYW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一定为 XYZWCY、Z 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D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可能是 ZYXW电化学电化学(浦东)11.将碳棒和铁棒平行插入 NaCl 溶液,两棒

28、的液面以上部分用铜丝相联并接入电流计,电流计指针偏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自碳棒通过溶液流向铁棒 B.电子自铁棒通过铜丝流向碳棒 C.溶液中的 H+得到电子放出 H2 D.铜丝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徐汇)10将表面发黑(黑色物质为 Ag2S)的银器按下图方法处理,一段时间后银器光亮如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质容器为正极,银器为负极B反应前后银器质量不变ZWQCAg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D总反应为 2Al+3Ag2S 6Ag+ Al2S3(黄浦)9甲、乙、丙 3 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稀 H2SO4、CuCl2溶液、饱和食盐水,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插入甲,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两根石墨

29、棒 C1、C2插入乙,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石墨棒 C3、铁片插入丙。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丙中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中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C1、C2分别是阳极、阴极,锌片、铁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CC1和 C3放出的气体相同,铜片和铁片放出的气体也相同D甲、乙中溶液的 pH 逐渐升高,丙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闵行)10右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其中的阳离子交换膜仅允许 Na+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 H+ + 2 e H2 BD 口导出的是 NaOH 溶液C浓盐水从 A 口注入DC 口导出的是 NaOH 和 NaCl 的混合溶液(静安)1

30、3.在铁皮上镀一层锌时,可用如右图的装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电镀前,铁皮可用热碱溶液除油渍,盐酸除铁锈Bc 为铁,d 为锌 C. 用含 Zn2+的盐配成电解质溶液 D. 电镀时,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都是锌元素(奉贤)10、一些净水器推销商在推销其产品时,进行所谓的“电解水法”实验,将纯净水与自来水进行对比。当电解器(示意图如下)插入纯净水和自来水中通电数分钟后,纯净水颜色无变化或略显黄色,而自来水却冒出气泡并生成灰绿色或红棕色的沉淀。根据上述现象,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通电时,铝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B.生成的气泡、红棕色或灰绿色的沉淀都是电解的直接或间接产物C.通过对比,确实能说明自来水中

31、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D.铝片的电极反应:O2+2H2O+4e 4OH-(闸北)13.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用质子(H+)溶剂,在 200oC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2CO2 +3H2O,电池示意如右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 a 极为电池的正极B.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 b 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 a 极直流稳压器铝片铁片 自来水 CBADabENa+ +C.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 + O2 + 4e 2H2OD. 电池工作时,1mol 乙醇被氧化时就有 6mol 电子转移(宝山)7. 右图表示的是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

32、是A. 该金属腐蚀过程为析氢腐蚀B. 正极为 C,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C.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吸氧腐蚀D. 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Fe2+ 海水 O2 OHFeeeCe(崇明)12、如图用石墨电极电解 CuCl2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 极发生还原反应B每生成 6.4 g Cu,转移电子 0.2 molC阳极反应式:2Cu2eCuD在直流电源中电流从 b 流向 a(虹口)11寒冷的冬天,经常使用暖宝宝,暖宝宝中装的是铁粉、活性炭、无机盐等物质,打开包装以后,可以连续 12 个小时释放热量,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其发热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33、 C铁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 3e Fe3+ D活性炭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 + O2 + 4e 4OH(金山)8有关阳离子交换膜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说法错误的是A转移电子 0.8 mol 时产生氢气 8.96 L(标准状况) B从出口 B 处导出的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C装置中出口处的物质是氯气,出口处的物质是氢气D装置中的阳离子交换膜只能让阳离子通过,不能让阴离子通过(嘉定)14、原电池与电解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装置实验研究的是金属的吸氧腐蚀,Fe 上的反应为 Fe-2eFe2+B装置研究的电解 CuCl2溶液,它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装

34、置研究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过程中,B 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三个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松江)6离子化合物 A2B3是由短周期元素 A 和 B 形成,已知 A3+离子比 B2-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化合物 A2B3是氧化铝 BA3+和 B2-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是8C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电解质 D元素 B 是第 2 周期第 VIA 族的元素(松江)13有关电化学原理的推断正确的是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B钢铁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C氯碱工业中,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D镀锌铁皮的镀层损坏后,

35、铁更容易腐蚀(长宁)17. 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流向 ;相连时,为正极,相连时,有气泡逸出 ; 相连时, 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 D (普陀)11、银制器皿表面日久因生成 Ag2S 而变黑,可进行如下处理:将表面发黑的银器浸入盛有食盐水的铝质容器中(如图) ,一段时间后黑色褪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处理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银器为正极,Ag2S 还原为单质银 CAg2S 溶解于食盐水生成了 AgCl D铝质容器为阳极,其质量变轻(青浦)7. 用石墨电极电解 CuCl2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36、. 通电使 CuCl2发生电离B. a 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 Cu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能量变化能量变化(黄浦)3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铝质容器银器食盐水直流电源B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C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反应历程 D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黄浦)17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化合物燃烧热化合物燃烧热甲烷891.0正丁烷2878.0乙烷1560.8异丁烷2869.6丙烷2221.52甲基丁烷353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7、2C2H6(g)7O2(g)4CO2(g)6H2O(g)+1560.8KJC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 3540 KJ/mol 左右(静安)5. 以下变化后物质的总能量升高的是 A钢铁生锈 B气态 SO3变成固态三聚物 C水电解 D1,3-环己二烯生成苯(奉贤)9、植物在白天和晚上分别进行不同的生长,其反应原理如下: 6CO2(g)+6H2O(g) C6H12O6(s)+6O2(g) -2816kJ 关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每摩尔葡萄糖完全燃烧后,放出热量 2816KJ B.光合作用中,每生成 1moL 葡萄糖,电子转移 24moL

38、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可逆反应 D.对人类而言,我们应该尽量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促进光合作用(闸北)10. 碘在不同状态下(固态或气态)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H2(g) + I2(?)2HI(g)+9.48kJ H2(g) + I2(?)2HI(g)-26.48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中的 I2为固态,中的 I2为气态B的反应物总能量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C的产物比反应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D1mol 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 17kJ(崇明)10、已知。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2A(g)B(g)2C(g)QA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B; 1A(g)1/ 2B(g)C(1)Q1Q0.5Q

39、 CA和混合气体的稳定性比C气体强BD该条件下,2LC 气体分解成 2LA 气体与 1LB 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Q (金山)1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 OH(aq) H2O (l) +57.3kJ向 1L0.5mol/L 的 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 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AQ1 Q2 Q3 Q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Q2 Q1 Q3 DQ1 Q3 Q2(嘉定)10、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molS(g)与 O2(g)完全反应生成 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 Kw BK= Kw

40、CK Ki1(H2S)。现有以下试剂:盐酸、醋酸、苯酚、碳酸钙、醋酸钠溶液、硫化钠溶液。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种试剂,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醋酸、苯酚、碳酸的酸性一定 pH的醋酸溶液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c(OH)(mol/L)c(H+)(mol/L)107107105105QMNB比较盐酸、醋酸、碳酸的酸性C比较醋酸、氢硫酸、碳酸的酸性D比较盐酸、碳酸、氢硫酸的酸性(徐汇)20室温下,0.01 mol/L 二元酸 H2A 溶液的 pH=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Na2A,NaHA 两种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 BNaHA 溶液的 pH 一定大于 7 C在 NaHA 溶

41、液中一定有 c(OH-)+ c(A2-) = c(H2A)+ c(H+) D在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 Na2A,NaHA 两种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黄浦)14下列各溶液中,有关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10mL 0.5mol/L CH3COONa 溶液与 6mL 1mol/L 盐酸混合: c(Cl)c(Na+)c(CH3COO)c(H+)c(OH)B0.1mol/L pH 为 4 的 NaHB 溶液中:c(HB)c(H2B)c(B2)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 c(Na+)c(SO42)c(NH4+)c(OH)=c(H+)Dc(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

42、(NH4)2Fe (SO4)2溶液和 NH4Cl 溶液: c(NH4)2SO4c(NH4)2Fe (SO4)2c(NH4Cl)(闵行)3下列叙述中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A因为 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 NH3是电解质 B因为 SO2可以使溴水褪色,所以 SO2具有漂白性 C因为加热后纯水的 pH7,所以升温可使水呈酸性 D因为电解质溶于水后发生电离,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闵行)17某溶液中可能存在 Br、CO32、SO32、Al3+、I、Mg2+、Na+等 7 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向所得

43、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组是AAl3+、Mg2+、SO32 BMg2+、CO32、ICAl3+、SO32、I DAl3+、Br、SO32(闵行)19常温下,pH11 的氨水和 pH1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体积为两溶液体积之和) ,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氨水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 B原氨水中有 1%的含氮微粒为 NH4C氨水中水电离出的 c(H)是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c(H)的 100 倍 D混合溶液中 c(NH4)+c(NH3H2O)+c(NH3)=5104mol/L(闵行)2

44、0已知 H2S 能定量完成下列反应:R +H2S(少量) HR + HS, 2Z+ H2S(少量) 2HZ + S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i1(H2S)Ki(HZ)Ki2(H2S)Ki(HR) B结合 H的能力:ZS 2RHSC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 pH 值:NaHSNaRNa2SNaZDHZ 与 Na2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Z +S2 HS + Z(静安)14.溶液中含有 NH4+、F- 、HSO3-、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 NaClO 后,溶液中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A. F- B. ClO-C. HSO3- D. NH4+(静安)15. 在含 1 mol 复

45、盐 NH4Al(SO4)2的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若生成 1.6 molBaSO4沉淀,则生成 NH3H2O 的物质的量为 A0.8 mol B1 mol C0.2 mol D0.4mol(静安)21. 已知 25时,0.1 mol/L 的碳酸氢钠溶液的 pH 为 8.4,则关于该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滴加甲基橙溶液呈黄色B. c(HCO ) c(H2CO3) c(CO )Cc(OH)c(H)+c(H2CO3) - c(CO32)D加水稀释,c(H2CO3) /c(HCO )的比值减小(奉贤)12、已知 CuSO4 溶液分别与 Na2CO3溶液、Na2S 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1)Cu

46、SO4 + Na2CO3 主要: Cu2+ + CO32 + H2O Cu(OH)2 + CO2 次要:Cu2+ + CO32 CuCO3 (2)CuSO4 + Na2S 主要:Cu2+ + S2 CuS 次要:Cu2+ + S2 + 2H2O Cu(OH)2+ 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Cu(OH)2CuCO3CuS B.CuS Cu(OH)2CuCO3C.CuS Cu(OH)2CuCO3 D.Cu(OH)2CuCO3 NaCN CH3COONa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CH3COOH 和 Na2CO3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Damol/L HCN 与 bmol/L

47、 NaOH 等体积混合溶液 c(Na+)c(CN) ,则 a 一定小于 b(嘉定)8、下列关于电解质的有关叙说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管其水溶液浓度的大小,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能力强(嘉定)13、已知醋酸、醋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H3COOH+H2OCH3COO+H3O+ K1=1.7510-5CH3COO+H2OCH3COOH +OH K2=5.7110-10常温下将 50mL0.2mol/L 醋酸与 50m0.2mol/L 醋酸钠混合制得溶液甲,下

48、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溶液的 pH7B对甲进行微热,K1增大、K2减小C甲溶液中有 c(CH3COO)c(Na+)c(CH3COOH)D若在甲中加入 5mL0.1mol/L 的盐酸,则溶液中醋酸的 K1会变大(嘉定)19、下列有关物质浓度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25时,NaB 溶液的 pH8,c(Na)c(B)9.9107molL1B25时,向 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中性:c(Na)c(NH4+)c(SO42)c(OH)c(H)C0.1 molL1的 NaHCO3溶液中:c(OH)2c(CO32)c(H+)c(H2CO3)D同温下,pH 相同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49、: c(CH3COONa)c(NaHCO3)c(C6H5ONa)c(Na2CO3)(松江)15已知 25时,下列物质的电离常数大小顺序为: H2SO3(一级电离) COOHHSO3 OH水杨酸( COOHOH)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OOHOH + SO32 OCOOH+ HSO3B COOHOH + SO32 OCOOH+HSO3C2 COOHOH+ SO322 OCOOH+SO2+H2OD COOHOH +2SO32+2HSO3(松江)19M 和 N 两溶液分别含有下列十二种离子中的五种和七种离子:K、Na、H+、NH4、Fe3、 A13+、Cl、O

50、H、NO3、S2、CO32、SO42。己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M 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则 N 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AOH、CO32、SO42BS2、Cl、SO42CCO32、NO3、S2DCl、SO42、NO3(松江)2125,有 c(CH3COOH)c(CH3COO)=0.1 mol/L 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 pH 值的关系如图所示。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pH=5.5 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c(H)c(OH)BW 点表示溶液中:c(Na)c(H)=c(CH3COO)c(OH)CpH=3.5 溶液

51、中:c(Na)c(OH)c(CH3COOH)=0.1 mol/LD向 W 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 0.05mol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长宁)12.室温下,对于 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 AlCl3溶液反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c(NH4+)c(OH)变大C用 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其溶液的 pH=13(长宁)19.室温下向 10 mL pH3 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 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

52、)亦增大D再加入 10 mL pH11 的 NaOH 溶液,混合液 pH 7(普陀)17、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所含的离子如下表所示:阳离子NH、 Na、 Mg2 4阴离子OH、 NO、 SO 324若取等质量的甲、乙、丙配制成相同体积的溶液,发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甲)c(乙)c(丙),则乙物质A可能是 NaOH B可能是 NH4NO3 C不可能有 SO D一定不是(NH4)2SO424(青浦)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方法,以下分类合理的是A根据酸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

53、电解质C盐酸、醋酸既是化合物又是酸D甘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干冰不是冰(青浦)18. 下列溶液中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氯水中:2c(Cl2)=c(ClO-)+c(Cl-)+c(HClO)B25时,pH=12 的 NaOH 溶液与 pH=12 的氨水中:c(Na+)=c(NH4+)CpH=4 的 0.1 molL-1的 NaHA 溶液中:c(HA-)c(H+)c(A2-)c (H2A)D等物质的量的 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 c(CO32-)+2c(OH-)=c(HCO3-)+c(H2CO3)+2c(H+)(青浦)19.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4、 A图中五点 Kw间的关系:BCA=D=EB若从 A 点到 D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C若从 A 点到 C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NH4Cl 固体107106107106ABCDE25c(H+)/molL1c(OH)/molL1100D若处在 B 点时,将 pH=2 的硫酸与 pH=10 的 KOH 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浦东)13.在某水溶液样品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判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 Ag+ B. SO42- C. CO32- D. N

55、H4+(杨浦)2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Cl2+H2+2OHB苯酚与碳酸钠溶液: + CO32 + H2CO3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H4Fe(SO4)2和 Ba(OH)2混合:2Fe3+ 3SO42+ 3Ba2+6OH3BaSO4+ 2Fe(OH)3D在强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与 Fe(OH)3反应生成 Na2FeO4: 3ClO+2Fe(OH)32FeO42+3Cl+ H2O+4H+(徐汇)15如图,将 2 mL 浓度为 6 mol/L 的盐酸用注射器通过橡皮塞慢慢注入,玻璃管中出现小气泡,气泡在溶液中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消失。对该反应过程的推断

56、不合理的是:A有反应 CO32- + 2H+ CO2 + H2O 发生B有反应 CO32- + H+ HCO3-发生C有反应 CO32- + CO2 + H2O 2HCO3-发生D加快盐酸注入速度不会改变反应现象(徐汇)21某溶液可能含有 Na+ 、Ag+、Al3+、S2-、CO32-、SO32-、NO3-等离子中的数种。向此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浅黄色沉淀和气体出现,此溶液的焰色为黄色。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下列关于原溶液中离子成分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 S2-、SO32-、Na+ B可能只有 Na+、S2-、CO32- C一定没有 Ag+、Al3+ D可能只有 Na+、S2-、NO3-(黄浦)

57、7物质间常常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着,微粒也不例外。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CO32、K+、ClO、AlO2B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O3、Cl、NH4+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H+)c(OH)=1020的溶液中:Na+、Cl、S2、SO32D无色透明溶液:K+、HCO3、NO3、SO42、Fe3+(黄浦)12在给定 4 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2、NH4、Cl、NO3B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Na、NH4、S2、BrC水电离出来的 c(H)1013mol/L 的溶

58、液:K、HCO3、Br、Ba2DpH 为 13 的溶液:CO32、SO32、S2O32、Na(黄浦)20在 FeBr2和 FeI2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氯气,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Fe2+ + Cl2 Fe3+ + 2Cl20mL 0.6mol/LNa2CO3溶液 气球 通电OHOB2Fe2+ + 2Br + 2I + 3Cl2 2Fe3+ + I2 + Br2 + 6ClC2Fe2+ + 4Br + 2I + 4Cl2 2Fe3+ + I2 + 2Br2 + 8ClD4Fe2+ + 2Br+ 2I + 4Cl2 4Fe3+ + I2 + Br2 + 8Cl(闵行)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59、 A足量的 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CO32H2O 2HCO3BFeSO4溶液在空气中变质:4Fe2+O22H2O 4Fe3+4OHC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 2Al(OH)3CO32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3+2Ca2+4OH 2CaCO3+ Mg(OH)2+ 2H2O(静安)20.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 Fe3+、Fe2+、I、HCO3、Cl -、NO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进行下列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的棕黄色加深。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

60、. I B. HCO3 C. Fe2+ D. NO3(奉贤)18、向碳酸氢镁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下列离子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A.Mg2+HCO3-+OH- MgCO3 + H2O B.Mg2+2HCO3-+Ca2+2OH- MgCO3+ CaCO3+ 2H2O C.Mg2+HCO3-+Ca2+3OH- Mg(OH)2+ CaCO3+H2O D.Mg2+4HCO3-+2Ca2+4OH- 2MgCO3+2 CaCO3+4H2O(奉贤)20、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 FeSO4氧化,方程式为 2KMnO4+10FeSO4+8H2SO4 K2SO4+2MnSO4+5Fe2(SO4)3+8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