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合肥一中2014高三上试题解析-语文_第1页
安徽合肥合肥一中2014高三上试题解析-语文_第2页
安徽合肥合肥一中2014高三上试题解析-语文_第3页
安徽合肥合肥一中2014高三上试题解析-语文_第4页
安徽合肥合肥一中2014高三上试题解析-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段一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它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

2、,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遇挫即成怨怼。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

3、起。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的人生意气和事功精神的表现。盛唐人的这种感敏奋发,颇不同于一般狭隘的个人名利追逐,它往往表现于建功立业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乃至奉献精神的结合。由于主体精神强旺,盛唐人谈起建功立业,又往往表现得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壮怀激烈。盛唐诗人的怨怼之作,包含着诗人与时代社会的冲突,但盛唐诗人要求于那个时代的往往不是简单的仕途出身,不是薄禄微官问题,而是要成就“济苍生,安黎元”的大事业。这种宏愿,在玄宗统治

4、后期是只好落空的,以致出现了类似鲲鹏太大,海水和风力无法支持的矛盾。但冲突的内容既然是在较高的层次上展开的,就仍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非同一般的气魄与力度。(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盛唐气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它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貌。B“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风貌。C“盛唐气象”体现了盛唐人的笔力和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D“盛唐气象”指诗歌风貌,它与诗歌的情感内容没有联系。【小题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列举了对“盛唐气象”的两种片面理解,并指出其根源在于对

5、“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B第段引用了严羽的话,一方面说明了“盛唐气象”的概念来源,另一方面阐发了“盛唐气象”的涵义。C第段文字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阐释了“盛唐气象”在两类诗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D文章采用了先驳后立的方式,驳立旗帜鲜明;在论证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唐诗人夸耀帝国文治武功、歌颂盛世之作都不具有“盛唐气象”。B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和怨怼之作,都带有盛唐诗人的理想主义色彩。C盛唐诗人情绪激昂,富有信心,渴望建功立业,因而主体精神强旺。D盛唐诗人“薄禄微官”无法成就“济苍生”的宏愿,

6、所以产生怨怼。【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小题1】 和内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 试题分析: C“第段文字采用了并列式结构”错。是总述,是分述,和是总分关系,是并列关系。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 A原文第二段末说“盛唐气象与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段表述的是这两者是盛唐诗人追求的取舍选择,而非所述的因果关系。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宋季之乱,其先为同郡仇人倪

7、氏所灭,时文中之父尚幼,还,升充江浙行省理,问所提控案牍,改授绍兴路知事,以疾卒。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自少传其妇翁针药方术 传:继承B延文中与疗,针行病除 延:邀请C属文中以复姓 属:通“嘱”D独不能念徐氏之痛 独:独自【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冒姓倪氏,为娶有室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道妃所疾苦,延入诊视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C以故虽为吏而家日益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而亦未尝为贫乏者,不敢不尽其心也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

8、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中,宣州人,他的祖辈被仇人杀死,他的母亲为了保全徐氏宗祀忍辱活了下来,并将医术传与徐文中。B徐文中医术高明,针行病除,很受人们的赏识。值得称道的是只要是病人无论贫富,徐文中都会尽心尽力。C徐文中认为,自己的众多弟子都不如自己医术高明的原因是这些弟子太急于求利而忘记行医做人的道义。D徐文中以恢复徐姓向“我”征询,“我”认为恢复本姓不应惧怕繁琐,在“我”的鼓励下徐文中最终成功。【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府御医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秃鲁以文中名闻,即驰驿就吴郡召之。(5分)译文: (2)吾以兹术游江湖,垂四十年,所

9、为疗者,不可胜计,而未尝责其报。(5分)译文: 【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小题4】求他们回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独:难道。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根据语言环境加以判断。文言实词的考查,注意平时积累,熟练记忆文言实词清单, 并注意拓展。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 试题分析:前后都是转折连词“却,但”。“于是”,副词“顺着”,动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中心词是受事。“成为,是”,动词“居,在”,动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

10、:“徐文中的母亲”错,应是徐文中的祖母。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顺(2) “以”“兹术”“垂”“为”“未尝”“责”、状语后置句式、句意通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8分)西江月  秋兴程馞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注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小题1】结合上阕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

11、想情感。(4分)答: 【小题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试举两个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小题1】从“治圃”“寻泉”、一“招”一“笑”,可见山翁是一个有生活情趣、恬然自得的人。作者通过山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向往山水田园的思想情感。 【小题2】 参考答案: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之美。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近景,更显景物的参差有致。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动静结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内容通过具体

12、分析诗歌的意象,解析人物形象;2、表达效果-往往是方法,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什么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解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平时要多掌握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很有用。答题时要结合原诗,仔细分析辨别。本诗的叠词、对仗、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喻都很明显。答题的路子通常是:给出表现方法的术语,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最终要落实到诗人的表达意图上。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13、甲:楚天千里清秋,【小题1】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小题2】 。把吴钩看了,【小题3】 ,无人会,登临意。 【小题4】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小题5】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小题6】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乙:【小题1】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语录)【小题2】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小题3】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小题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小题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4、) 【小题6】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答案】甲:【小题1】水随天去秋无际 【小题2】江南游子 【小题3】栏杆拍遍【小题4】休说鲈鱼堪脍 【小题5】可惜流年 【小题6】揾英雄泪乙:【小题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2】塞上风云接地阴 【小题3】石破天惊逗秋雨 【小题4】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6】水面清圆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栏杆”、“鲈鱼”、“堪脍”、“揾”、“自省”“逗”等。不得多字、丢字、错字一律不给分。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行走在乡间的音乐

15、安 庆最早接触和认可的艺人是那些走街串巷,身上背着二胡扛着木头箱子的盲人。他们手了,我知道他被领走了,没有棍子声,棍子的一端被领他的人牵在手里。这是我最初对艺人的感觉和记忆。我喜欢他们坐在树荫下拉二胡的样子。他们的身旁有树叶、有阳光、有月色,甚至有跟着主人来听书的狗或者有被主人牵在手里的驴。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灯光,他们是最不奢侈的艺人,他们的心里有灯,多复杂的简谱都在心里记着。我相信盲人眼前的世界很净,他们看到的都是纯粹的东西,路上有男人和女人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头驴或者一头猪的走过全凭他们的知觉,一片树叶、十片树叶的飘落全凭他们的知觉,一个季节走过的程度全凭他们的知觉。我记得一个叫“萧瞎”

16、的人,先是大家叫他小萧,后来我长大的时候他变成了老萧。他上如果有二胡演奏我常会痴迷地坐着不动。萧瞎的故事很多。比如说一次下大雨,道路上有很厚的积水,他不敢走,求别人拉他过去。别人说:那你得有啥表示!他说我一个没眼的人咋表示?那人说:你不是会学驴叫吗?他只得学了,仰着头,根呱根呱,根呱,他一边“叫”着,手牵在了别人的手里。还有,他喜欢上了某村的一个寡妇,晚上住在离寡妇近的牲口屋里,用竹竿去敲寡妇的门。寡妇在屋里纳闷,不开门。他掏出装在布兜里的二胡,拉出叽叽叽老鼠的叫声,狗的叫声;吱呀一声,门终于开了。后来那寡妇跟了他,走街串巷竹竿始终攥在女人的手里,他挣来的钱大都被寡妇给了她上学的儿子,那个儿子

17、最后考上了一所大学。孩子在学校学的竟然也是乐器,主攻的就是二胡,据说现在是一家乐团里的二胡手。这应该是萧瞎最大的善举了。后来,乡村的电逐渐正常了,各家各户基本都有了电视,乡间流浪的艺人越来越少了,街头的二胡声很难听到了。萧瞎也不再一年四季来俺村了。这时候萧瞎已成了一个算卦很神的人,名声传得很大。我和一个朋友也去找他算过,他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屋子很窄,那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帮他收钱。他坐在小桌子边,手头搁着的不是二胡,而是一套卦签。看不见眼珠的眼不时耸动着,额头跟着频繁地动。他老了,满脸的沧桑,已经看不出他当年的调皮、风趣。在他身边没有看到二胡。一个乡间艺人的音乐流失了。他当年怎样给我算的我已经忘

18、了。但他的生命是以悲剧收场的。他依靠算卦挣了很多钱,小院里每天都站着等他晃动卦道归谁了。想起他的结局我总会怏怏的,有时候站在暮色里支着耳朵,总觉得还会有他的梆子声悠悠地传来,失望的夜里,回味少年的岁月会忽然怅然,总觉得我的乡村失去了什么,我会又一次站在乡村的夜里,时光无声,夜色无边,不知道自己究竟想找到什么在我心里依然保留着少年时代的二胡声。怀念的也许更是二胡声中的时光 。(选自散文选刊2012年第2期)【小题1】文章第段写萧瞎找媳妇和孩子考上大学且主攻二胡专业这两件事有何作用?(4分)答: 【小题2】运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请找出文中的两处对比并简析其作用。(6分)答: 【小题3】本

19、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作赏析。(6分)答: 【小题4】请结合文本和现实,探究“追忆乡间音乐”的意义。(8分)答: 【答案】【小题3】答案示例:语言朴素平淡、口语化,且耐人品味。如写萧瞎学驴叫:“仰着们平淡的生活。【小题4】答案示例:(1)乡间音乐让我们找到了纯粹宁静的灵魂,追忆“乡间音乐”正是浮躁的现代生活所缺少的。(2)乡间音乐是一种纯正的、原汁原味的音乐艺术,追忆“乡间音乐”可使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少一点“物欲”,少一份“功利”。(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此人和其他人的关系。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题型一般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20、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注意要点要尽量全面。第二则材料是侧面表现。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表现手法分析,一是要从文本中找出例证,要注意全面。其次要从内容(主要是表达意图极其表达效果)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

21、,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注意结合文本,举出实例。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从文本的观点出发,联系作者的创作社会现实,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注意分析,基本符合社会价值标准。尽量多写几点,要言之成理。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卷 (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厮杀 双轨制 无耻谰言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B收讫 木版画 惹是生非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C罗嗦 消声器 竹报平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晋升 佼佼者 悠哉游哉 桃李不

22、言,下自成蹊1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是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捐建活动启动的第十天。在这十天里,我们一直被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感动着,截至本月20号,累计收到的爱心图书已超过8万册。B有消息称,菲律宾篮球协会邀请姚明带领上海男篮访问菲律宾。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件事情,姚明和上海男篮目前尚未做出决定。C昨日,针对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表示,坚决反对该报告对中国正当、正常的国防建设说三道四。 D某媒体把文坛上小有名气的韩寒和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相提并论。许多网友认为将韩寒与鲁迅相提并论的人无异于盲

23、人瞎马,这种提法也是一种文化起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盲人瞎马意为:盲人骑着瞎马走路。原比喻情况危险或不了解情况就盲目行动,处于极其危险的情况中。后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与这里的语言环境不吻合。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的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B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C感动中国不只是一本具有感召力、能打动人心的书;而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这个时代,

24、也能让我们静静地反视自己。D我省将于10月在铜陵举办第三届民俗文化节,以展示安徽民俗的精粹,弘扬传统文化,唤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为主题。【答案】B【解析】18下面是两副打乱了次序的对联,一个是七字联,一个是十一字联。请根据要求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4分)莽莽红尘 盈盈绿水 五色艳争江郎梦 三篙频送往来人 一枝春暖管城花 数息各分南北路 上联: 题毛笔店联: 下联: 上联: 题渡口联: 下联: 19王如飞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本届学校运动会上打破100米校纪录,获得冠军。老师同学都向他祝贺。请你补写出以下对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语言连贯得体。(5分)班长赵永胜兴奋地说:“ !

25、”王如飞谦虚地说:“作为班级一员,为班级争光是我应该做的。”学习标兵李学佳说:“100米,第一名,真了不起!真为你骄傲!”王如飞不好意思地说:“ 。”班主任勉励他说:“ 。”王如飞诚恳地说:“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将这种拼搏精神放在学习上。”【答案】答案示例:祝贺你在100米比赛中获得冠军,为班级争了光虽然体育方面成绩尚可,但文化课成绩拖了班级后退。不要气馁,只要你在学习上能发扬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就一定能迎头赶上。【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上下文语意的连贯,语体风格,尽量简洁,符合人物身份,语句通顺。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今年3月,央视记者分三次把100封平信投入邮筒,以此对我国的平信邮递情况作一次调查。下面的表格是调查的结果,读后回答问题。(6分)平信类型寄发数量收到数量收到率寄发时间收到时间法定时间寄发直辖市、省会城市34288235%3月1日3月9日36天寄发省级以下城市251352%3月2日3月16日59天寄发乡村镇地区33226667%3月12日4月6日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