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_第1页
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_第2页
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1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1(TGF-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 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正常手术组,贝那普利(Lotensin)组,川芎嗪高、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组别分别予贝那普利1.7 mg/(kg?d)、川芎嗪150,50 mg/(kg?d)灌胃,共12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测定尿微量蛋白排泄(UA

2、ER);治疗12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FPG,BUN,Scr,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TGF-1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UAER 进行性升高,FPG,BUN,Scr明显升高 (P0.01;P0.05),肾小管间质TGF-1表达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大鼠UAER明显降低,FPG,BUN,Scr下降,肾小管间质TGF-1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能下调DN大鼠肾小管间质TGF-1表达,缓解肾小管间质损害,从而达到对DN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川芎嗪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1 病理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3、DN发生的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涉及到一系列分子事件和组织学改变,特别是多种细胞因子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机制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其病理生理作用,导致系膜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加、增厚和系膜区扩张,促进DN的发生。DN时TGF-b1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升高与肾功能不全、系膜细胞增生和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参与了DN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1,2。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单体,临床研究证实川芎嗪对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3,但是否为通过干预DN肾小管间质损害,减少TGF-1表达,进而达到其治疗目的,尚无报道。本研究即采用单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

4、病肾病模型,观察川芎嗪对其小管间质损害及转化生长因子-1表达的干预,为其防治DN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6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重量200220 g。所有大鼠置于空气流通,温度1825,湿度40%70%的环境中,给予12 h光照,自由进食、饮水。标准化饲养房笼子驯化喂养1周,实验前禁食1 d。1.2  药品与试剂 盐酸川芎嗪片(50 mg/ 片)由北京市燕京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964);贝那普利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14);STZ购

5、自Sigma公司;鼠抗人TGF-1单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3  动物模型及分组 1.3.1  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建立 将60只大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后,常规消毒,从距右脊肋骨1.5 cm处斜向外方切口,于腹膜外暴露肾脏并剥离肾脏周围的脂肪组织,行右侧肾脏切除术。整个手术过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2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正常手术组(n=12)和糖尿病模型组(n=48)。糖尿病模型组于禁食12 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纯度99.7%),临用前将STZ溶于0.1 mol/L,pH 4.2的无菌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中

6、,终浓度为1%(冰浴中新鲜配制,随配随用),按60 mg/kg体重的剂量进行单次腹腔内注射,72 h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浓度16.7 mmol/L,尿糖阳性(与正常组比较P0.05),确定造模成功。1.3.2  分组及治疗 将造模成功糖尿病模型组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n=12),贝那普利对照组(n=12),川芎嗪低剂量组(n=12),川芎嗪高剂量组(n=12);另设正常手术组12只,共5组动物。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组别每只分别予以贝那普利1.7 mg/(kg?d),川芎嗪50,150 mg/(kg?d),生理盐水灌胃2 ml,共12周。1.4 &

7、#160; 观察指标及方法1.4.1  空腹血糖(FPG)、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测定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与第12周,采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4.2  UAER测定  于治疗第4,8,12周各检测1次。1.4.3  肾脏病理学观察 于实验第12周将大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后,常规消毒,于腹膜外暴露肾脏并剥离肾脏周围的脂肪组织,摘取肾脏,常规固定,HE染色。1.4.4  肾间质TGF-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肾组织常规脱蜡水化,3%H2O2甲醇封闭

8、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用微波暴露抗原,封闭内源性生物素;滴加110正常兔血清,10%小牛血清蛋白室温下孵育2 h,封闭非特异性抗原。滴加兔抗大鼠TGF-1单克隆抗体(1200),4过夜。滴加生物素化二抗IgG(1200),37 40 min;洗涤后室温下滴加DAB显色液,镜下控制显色时间。苏木素复染、1%盐酸酒精分化。常规脱水、透明、封片。实验均采用删除第一抗体作内阴性对照。在光镜200×视野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用Mias-2000图形分析系统进行分析。1.4.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

9、;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百事通2  结果2.1  各组大鼠肥大指数(肾重/体重)及血清生化变化   第12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肥大指数明显增高(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肾脏体积、重量及肥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以川芎嗪高剂组下降最明显(P0.01)。第12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Bun,Scr明显增高(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FPG,Bun,Sc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12。表1  各组大鼠肾重、体重及肥大指数比较(略)表2  各组大鼠F

10、PG,BUN,Scr比较(略)2.2  各组大鼠UAER变化 与正常手术组比较,造模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模型组UAER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UAER均有下降(P0.05或P0.01);与贝那普利对照组相比,在第12周,川芎嗪高、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尽管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治疗组UAER不断上升,但在第8周和第12周UAER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见表3。表3  不同时期各组大鼠UAER比较(略)2.3  光镜观察  HE染色正常组未见异常;模型组可见肾间质明显灶性炎症分布和淋巴细胞浸

11、润,肾小管明显扩张,基底膜明显增厚。用药各组上述病理改变均不同程度地减轻。尤其是川芎嗪高剂组仅见基底膜稍有增多,炎症不明显。2.4  肾间质TGF-1蛋白表达 大鼠在造模后肾间质组织TG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大鼠肾间质组织TGF-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川芎嗪各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4。表4  TGF-1阳性物质在肾小管间质表达(略)3  讨论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常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但保留双肾的STZ糖尿病大鼠往往

12、在很长时间后(69个月)才可以见到类似人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而人为切除单侧肾脏的造模方法可造成对侧肾脏高滤过和肥大,在此基础上给予STZ直接诱导DN,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糖尿病的肾脏病理改变,缩短了造模时间,有利于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作用的研究4。本实验结果表明,DM大鼠成模4周后,24 h尿蛋白排泄率即显著增加,肾小管扩张,基底膜增厚,说明单肾切除联合腹腔注射STZ致糖尿病大鼠在4周时已出现DN肾脏病理改变,模型制备成功。    TGF-1在肾脏表达最多,它是DN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控机制发生在基因转录及翻译后水平。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已

13、证实DM时,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脂代谢异常等因素均可使TGF-1生物活性升高5,进而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小管上皮细胞,控制其增殖和凋亡,调节基质合成和降解,激发免疫炎症反应,参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生。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有:促使肾脏肥大。TGF-1能阻止肾小管上皮细胞从 G1期过渡到S期,但RNA、蛋白合成增加,从而表现为增殖抑制、细胞肥大。诱导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合成;阻止新合成的ECM降解;增强细胞表面ECM受体-整合素的表达,加强细胞与基质黏附增强,促使ECM沉积。TGF-1过度形成或活性升高是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的最终调节因子,它具有强烈促纤

14、维化作用。以上均表明,TGF-1参与了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生、发展,而拮抗它的活性可阻止DN间质损害发生,延缓病情发展,这为DN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治疗价值。   川芎嗪又名四甲基吡嗪(TMP)是从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单体,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纤维化和拮抗钙离子等药理作用,对DN有很好的疗效。以往研究多集中在抑制血小板激活与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氧化等方面,而对于DN状态下肾小管间质损害及TGF-1的表达是否有干预作用,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在DN大鼠造模后第4周即出现大量蛋白尿,并且其肾间质中TGF-1表达均明显增强,而经TMP治疗后,肾间质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蛋白尿排泄减少,TGF-1表达明显下调,表明TMP能通过减轻DN肾间质损害,减少蛋白尿排泄,降低肾间质中TGF-1表达,从而发挥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的作用。【参考文献】  1Lan S, Vander Ceest RN, Verhagen NA, et al. Seceetion of collogen type by human renal fibroblasts is increeased by high glucose via a TGF-bata-independent pathwa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4,19:16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